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四十三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三>

王及諸侯寢廟制

周禮宫人掌王之六寢之修【六寢者路寢一小寢五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朝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是路寢以視事小寢以時燕息焉春秋書魯莊公薨於路寢僖公薨於小寢則人君非一寢明矣】司士居虎門之左司王朝【虎門路寢門也王日視朝於路寢門外畫虎焉以明勇猛於守宜也】大僕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大寢路寢也如今寢殿端門下矣】匠人營國内有九室九嬪居焉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内路寢之裏也外路門之表也】又曰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士冠禮設洗直於東榮【榮翼室也周制自卿大夫以下其室為夏屋正義曰兩下屋為夏榮即今之摶風】士昏禮納采賓升西階當阿致命【阿楝也入堂深亦親親】燕禮設洗當東霤【人君為殿居之正義曰天子諸侯屋皆四注】少牢禮主人獻祝祝拜於席上坐受【室中廹狹也正義曰大夫廟室皆兩下五架楝北一架後乃為室必知然者昏禮賓當阿致命鄭云阿楝也入堂深明不入室是楝北乃有室也】鄉射禮曰序則物當楝堂則物當楣【是制五架之屋也正中曰楝次曰楣前曰庪】覲禮記凡俟於東廂【王即席乃設之東廂東夾相朔待事之處】喪服傳曰子不私其父則不成其為父故有東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書有西序東序【東西廂謂之序】西夾【西廂夾室】西房東房【西房西夾坐東東房東廂夾室】賓階阼階左塾右塾東堂西堂【東西廂之前堂】東垂西垂【東西之階上】側階【側階北階】畢門【路寢門名畢門】晉語曰天子之室斵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諸侯礱之大夫琢之士首之禮記檀弓曰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孔子曰吾惡乎哭諸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王制寢不踰廟文王世子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宫正室守太廟【正室適子也】諸父守貴宫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宫下室又曰世子朝夕至於大寢之門外内則由士以上皆異宫大夫七十而有閣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又曰妻將生子居側室【側室謂夾之室次燕寢也】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又曰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又曰異為孺子室於宫中又曰妻以子見於父夫入門升自阼階立於阼西鄉妻抱子出自房當楣又曰世子生則君阼階名之【人君見世子於路寢見妾子就側室凡子生皆就側室】又曰妾子生三月見於内寢【内寢適妻寢也】公庶子就側室庶人無側室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小寢燕寢也】又曰將適公所宿齋戒居外寢雜記路寢成則考之又曰婦見舅姑皆立於堂下見諸父各就其寢喪大記君夫人卒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内子未命則死於下室遷尸於寢士之妻皆死於寢【君謂之路寢大夫謂之適寢士或謂之適室世婦以君下寢之上為適寢内子卿之妻也下室其燕處也】詩斯干曰築室百堵西南其戶【毛云西鄉南鄉戶也箋云此築室者謂築燕寢天子之寢者左右房西其戶者異於一房者之室戶也又云南其戶者宗廟及路寢制如明室每室四尺是室一南戶爾】閟宫曰松桷有舄路寢孔碩【舄大也】殷武曰是斷是遷方斵是䖍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春秋莊三十二年公薨於路寢公羊曰路寢何正寢也【何休曰天子諸侯皆有三寢一曰高寢二曰路寢三日小寢父居高寢子居路寢孫從王父母妻從夫寢夫人居小寢】穀梁曰小寢非正寢也【范氏曰小寢内寢】定十五年公薨于高寢穀梁曰高寢非正寢也僖二十年西宫災公羊曰西宫者何小寢也小寢則曷為謂之西宫有西宫則有東宫矣魯子曰以有西宫亦知諸侯之有三宫【西宫者小寢内室楚女所居也禮諸侯取三國女以楚女居西宫知二國女於小寢内各有一宫也禮夫人居中宫少在前右媵居西宫左媵居東宫少在後】爾雅釋宫曰宫謂之室室謂之宫牖戶之間謂之扆其内謂之家東西牆謂之序西南隅謂之奥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㝔兩階間謂之鄉中庭之左右謂之位門屏之間謂之宁宫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閤門側之堂謂之塾宫中衖謂之壼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陳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尚書大傳曰天子之堂廣九雉三分其廣以二為内五分内以一為高東房西房北堂各三雉公侯七雉三分其廣以二為内五分内以一為高東房西房北堂各二雉伯子男五雉三分其廣以二為内五分内以一為高東房西房北堂一雉士三雉三分其廣以二為内以一為高有室無房堂【廣榮間相去也雉長三尺内堂東西序之内也高穹高也今士禮有房此云無房堂也】其桷天子斵之大夫達稜士首本庶人到加【礱礪之也密石砥之也稜菱也】天子賁庸【賁大也牆謂之庸大牆正直之牆】諸侯疏杼【疏猶衰也杼亦廧也衰殺衰殺其上不得正直】士大夫有石材【柱下質也】庶人有石承【當柱下而已不出外為飾也】爾雅曰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西南隅謂之奥西北隅謂之屋漏東北隅謂之宧東南隅謂之㝔東西牆謂之序牖戶之間謂之扆宫中之門謂之闈門側之堂謂之塾以書考之天子路寢之制室居中左戶右牖東西有房又有東序西序東堂西堂東垂西垂【東西垂東西階之上】賓階阼階【狄設黼扆牖間南嚮東西序西階陳寶西夾敷席東西房陳服器大輅在賓階綴輅在阼階執戣立東垂執瞿立西垂執鋭立側階側階北階也】房之南有東西夾室鄭康成釋儀禮謂房當夾室北是也孔安國謂西房西夾室東房東夾室誤矣諸侯路寢與大夫士之室皆東西房士喪禮男子髻髪于房婦人髽于室喪大記主人即位于戶内婦人髽于房士禮婦人髽于室在男子之西則諸侯之禮婦人髽于房為西房矣士亦有西房而婦不於此髽者尊卑之别然也公食大夫於廟宰夫饌于東房贊者負東房大夫立于東夾南宰東夾北則諸侯之廟亦東西房東西夾矣【夾室内則謂之達】少牢禮司宫尊兩甒于房戶之間士冠鄉飲亦尊于房戶之間特牲禮尊于戶東皆指東房言之非謂無東房也鄉飲記曰席出自左房鄉射記曰出自東與大射諸侯擇士之宫宰胥薦脯醢由左房其言相類蓋言左以有右言東以有西則大夫士之房室與天子諸侯同可知鄭氏曰大夫士無西房誤矣然房皆南戶而無北牖室有北牖而無北堂則房戶之外由半以南謂之堂其内由半以北亦謂之堂昏禮尊于房戶之間是房有南戶矣禮大射羞膳者升自北階立于房中而不言入戶是房無北牖矣昏禮尊于室中北牖下是室無北堂矣故昏禮洗在北堂直室東隅則北堂在房之北可知

大夫士寢廟制【五架之屋】

天子諸侯之寢廟四阿有霤士大夫則五架有榮而已五架之制棟居中而南北薦簷曰庪棟庪之間曰楣昏禮賓當阿致命【阿楝也】則是大夫士之廟室設於棟北矣少牢禮主人獻祝設席南面祝拜于席上則是大夫士之廟室廹狹矣爾雅曰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其文對廟言之則廟寢也鄭氏謂天子路寢大廟明堂同制豈非惑於明堂位太廟天子明堂之說乎所謂太廟天子明堂者蓋其崇其飾與明堂同非必五室四門一如明堂也不然書言路寢詳矣而無是制何耶

内九室

外九室

考工記曰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鄭氏曰内路寢之裏也外路門之表也九室如今朝堂諸曹治事處然周禮有王宫有后宫則路寢之後有小寢五皆王宫也九嬪所居則后宫耳内宰所謂王之北宫是也

大次

小次

幕人凡朝覲會同軍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掌次掌王次之法以待張事王大旅上帝則張氊案設皇邸朝日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設重帟重案合諸侯亦如之師田則張幕設重帟重案諸侯朝覲會同則張大次小次師田則張幕設案孤卿有邦事則張幕設案蓋案所據之案邸所宿之邸大次初往則止之大幄也小次待事與退俟之小幄也朝日祀五帝合諸侯張大次小次而不設氊案皇邸師田張幕而不設大幄小幄者次氊與皇羽者皇德之象德不稱此不足以格上帝也大幄小幄者蔽飾之具師田而張之非所以與衆皆作也

禮書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定公(元年~十五年)·公羊高
  卷之六·佚名
  卷首·段昌武
  卷五十二·江永
  提要·范家相
  卷五十三·李光地
  卷三·方苞
  殖善根品第十一·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道宣
  十二、岩唤主人·慧开
  卷九·普济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佛教国家同情中国抗战·太虚
  缘 成 史 观·太虚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四·彭定求

        卷604_1 【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许棠   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下国闲归去,他人少此情。   云移寒峤出,烧夹夜江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卷604_2 【失题(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第二首)】

  • 奚{氵吴戈}·唐圭璋

      {氵吴戈}字倬然,号秋崖。   念奴娇   四圣观凉堂   踏破秋痕,向虚堂、细问新凉踪迹。野客从来无管领,独鹤自还空碧。红日重开,翠华曾到,应恨湖光窄。游龙别后,两山依旧南北。   无语野草闲花,似嗔人问。万事今非

  • 卷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九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九【感伤古调诗五十五首】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囘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

  • 卷五·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张秘书斛【一十八首】斛字德容渔阳人仕宋为武陵守国初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有南游北归等诗行于世渔阳有峒阳故诗中多及之如赋小孤山云天围秋涨濶山背夕阳孤岸树晴犹湿汀烟近却

  • 卷五十三 咸平五年(壬寅,1002)·李焘

      起真宗咸平五年十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月癸亥朔,詔并汾二州、大通監得替幕職、州縣官,自今免其守選。   丙寅,西涼府六谷首領潘囉支遣使上言:「李繼遷送鐵箭誘臣部族,已戮一人,縶一人,以聽朝旨。」詔褒之,聽自裁處。

  • 卷十三·佚名

    在后羊儿年,成吉思征金国。先取了抚州,经过野狐岭,又取了宣德府。使者别、古亦古捏克二人做头哨,至居庸关,见守御的坚固。者别说可诱战,于是把军马佯回了。金家见了,果然尽出军马追袭,直至宣德府山觜上。者别却翻回冲着,将金国

  • 一·张资平

    我的故乡是广东梅县。在前清,称为嘉应州。嘉应州是直隶州,辖有四县。但它自身也直辖有相当面积的区域。辛亥革命后,改这直辖区域为县区。故认真说来,嘉应州和梅县是不能混称的。因为现在的梅县,在地域上说,只是从前的嘉应州

  • 第十二章 14·辜鸿铭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张)问在国家政府施政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在深思熟虑计划的过程中要耐心,然后尽心尽责地去实施。”

  • 春秋左传谳卷七·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七    宋 叶梦得 撰昭公元年春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遂会于虢防宋之盟也祁午谓赵文子曰宋之盟楚人得志于晋今令尹之不信诸侯

  • 春秋説卷十一·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僖公下八年春王正月公防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欵盟于洮郑伯乞盟逃者匹夫之行乞者涂丐之节春秋疾郑之反覆故其辞皆特笔夫伯业一出于假惟其假也故随假而随归是防假王人以为重逃盟之郑乞盟不暇茍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襄公诸侯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隂【十八年】鞌之战大败齐师【成二年】晋之伐齐其大战有二当齐顷公之时鞌之战郤克为帅大败齐师齐灵公之时平隂之战荀偃将中军亦败齐师此两战

  • 序·董鼎

    书传辑録纂注序生民之类必帝王而后治帝王之道必圣贤而后行考之古可见已黄虞逺矣苍姬讫矣三代以降有帝王而民不治者圣贤未遇也孔孟继作有圣贤而道不行者帝王不用也噫虞夏殷周之盛非适然也人事之所致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圣

  • 宣公·宣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晋侯伐郑。秋九月,楚子围宋。葬曹文公。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传】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卫人以说于晋而免。遂告于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达,构我敝邑于大国,既

  • 卷六·曾国藩

    卷六名利篇《菜根谭》日:名为招祸之本,利乃忘志之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豪杰难过名利关。古往今来,有的人好虚名以殒身,有的人贪私利以祸族。面对名利,心将何置?明代陈继儒说“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息”。曾国藩以“不忮

  • 覆浚然比丘书·太虚

    浚然比丘慧鉴:函悉。留心护教,具征信愿。师子尊者被难,原有付法藏传所说,唯例如中国遭唐武宗之难,非即全断灭,故不妨仍有人继续。近人发现敦煌石室唐写本楞伽师资记──日人某已印行──,亦有达摩承续传至黄梅、弘忍下诸师之

  • 卷第三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与未近圆人同室宿过二夜学处第五十四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有众多敬信施主。来至寺中白诸苾刍曰。圣者。幸为我等宣扬正法。乐欲听闻。苾刍报

  • 卷五·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五住瓮安县云居门人镫世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小参报恩寺秉拂小参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不曾说着一字底分付迦叶递相委付直至今日者谓之教外垂宗所以诸方浩浩商量只

  •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闵一得

    谢按:读此管窥读者须知三元为何义,真一为何物,乾元者,天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顶下降之清炁。坤元者,地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足而升之和炁;人元者,中炁也,于人身内而言,虚静中,心肾二炁交和中宫所生真阳之炁也。混沌虚静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