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二十四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四>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四>

王及諸侯城郭之制

典命上公九命為伯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侯伯七命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七為節子男五命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五為節【上公謂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為二伯二王之後亦為上公國家國之所居謂城方也公之城盖方九里宫方九百步侯伯之城盖方七里宫方七百步子男之城盖方五里宫方五百步】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營國城郭掌固掌脩城郭溝池樹渠之固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營謂丈尺其大小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王宫門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阿棟也宫隅城隅謂角浮思也雉長三丈高一丈度高以高度廣以廣】經涂九軌環涂七軌野涂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涂以為諸侯經涂野涂以為都經涂詩文王有聲曰築城伊淢作豐伊匹【淢淢溝也匹配也箋云方十里曰成淢其溝也廣深各八尺文王受命而猶不自足築豐邑之城大小適與成偶大於諸侯小於天子之制】左傳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徑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過百雉】先王之制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春秋隱七年宣九年定六年皆書城中城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尚書大傳古者百里之國三十里之遂二十里之郊九里之城三里之宫七十里之國二十里之遂九里之郊三里之城一里之宫五十里之國九里之遂三里之郊一里之城以城為宫【玄或疑焉周禮匠人營國方九里謂天子城也今大國九里則與天子同春秋傳曰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以推此說小國大都之城三十三步三分之一非也然則大國七里之城小國三里之城焉為近可也或者天子實十二里城諸侯大國九里次城七里小國五里】

王城

典命上公九命諸侯七命子男五命其國家宫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以七以五為節故上公桓圭九寸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纓九就貳車九乘介九人禮九牢其朝位賓主之間九十步侯伯子男各殺以兩城之里數無所經見盖國家之禮宫室車旗衣服之制必眡其命而城則不然觀公侯受城地百里而不以九以七為節則城豈以命數制哉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里王城九里則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矣祭仲曰都城不過百雉雉袤三丈百雉五百步大都不過三國之一鄭伯爵也城千五百步則五里而已然則孟子所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子男國也鄭康成嘗謂周城九里公七里【異議駮云】又謂王城十二里公城九里宫方九百步是自戾也詩曰築城伊淢盖言為之城以捍患為之洫以利水而已鄭氏以城方十里言之是不知考工記所謂成間有洫者非謂成包以洫也井田之制城中之宅率家二畝半而納稼之後上入執宫功則至冬皆入保城矣六鄉之民七萬五千家又士工商在焉則九里之城固不能容然則考工記所言乃王之中城也春秋書城中城說者以為内城内城之外又有郭矣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郭數加多於城則王城之郭其廣不特又九里也說文曰郛郭也盖郭有重口之義而郛猶孚甲之於物歟【書傳曰古者百里之國三十里之遂二十里之郊九里之城三里之宫七十里之國二十里之遂九里之郊三里之城一里之宫五十里之國九里之遂三里之郊一里之城鄭氏釋聘禮謂周制天子畿内千里遠郊百里以此差之遠郊上公五十里侯伯三十里子男十里近郊各半之其說又與書傳不同皆不可考】

經涂環涂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鄭氏曰天子門通十二子經緯之涂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為轍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輻内二寸半輻廣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轄之間三分寸之一盖南北為經東西為緯涂言經緯猶所謂廣輪阡陌也賈公彦曰王城面有三門門有三涂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者非謂各由一塗也詩曰宛然左辟此所謂婦人由左

王畿

詩曰邦畿千里春秋傳曰天子一圻周語曰規方千里以為甸服王制曰千里之内曰甸則天子寰内面五百里中為王域百里為郊二百里為邦甸三百里為邦削四百里為邦縣五百里為邦都郊之内置六鄉七萬五千家而宅田士田賈田【近郊】官田牛田牧田【遠郊】任其餘地謂之郊以其與邑交故也邦甸之内置六遂七萬五千家而公邑任其餘地謂之甸以甸法在是故也家削之地所以封大夫與王子弟之尤疏者謂之削以其削於縣都故也邦縣之地所以封卿與王子弟之疏者謂之縣以其係於上故也邦都之地所以封三公與子弟之親者謂之都以其有邑都故也邦甸浸廣矣又無九等之地故餘地為公邑邦削至都又廣矣而三等采地之外其餘亦為公邑公邑有四而載師特曰公邑之田任甸地者言公邑始於此也盖公邑閒田也天子使大夫治之遂人與縣師預焉【遂人掌野自百里外至五百里皆曰野縣師掌邦國都鄙謂甸郊里之地域】鄭康成謂二百里三百里其大夫如州長四百里五百里其大夫如縣正義或然也然邦甸亦謂之州司馬法二百里曰州是也邦縣亦謂之都載師所謂小都是也邦都亦謂之畺載師所謂畺地是也【此周制也周九服侯在畿外夏則五服甸在畿内】

六鄉

六遂

一鄉五州二十五黨百二十五族五百閭二千五百比自比長下士以上其官三千五十六鄉之官凡一萬八千三百三十六一遂五縣二十五鄙百二十五鄼五百里二千五百鄰自里宰下士以上其官六百五十六六遂之官凡三千九百三十六惣二萬二千二百七十二人學者固疑財不足以禄之然王畿受天下之財貢六鄉六遂乃軍之所在而邦家之本繫焉是雖禄養之繁先王不以為費也夫鄉以嚮於内遂以遂於外内者謂之民則以禮義為主故鄉大夫待之以教法外者謂之甿則以功事為主故遂大夫齊之以政令鄉官謂之鄉吏而其爵皆加遂一等故鄉大夫鄉州長中大夫黨正下大夫而比長則下士遂官謂之為邑者而其爵皆降鄉一等故遂大夫中大夫縣正下大夫鄙師上士而鄰長則非士鄉學加遂一等故謂之庠庠者養也所以養人材遂學降鄉一等故謂之序序者射也所以教藝事【學記曰術有序】鄉之所辨有貴賤遂則辨老幼廢疾而已鄉之徵賦有閭師遂則里宰徵斂而已鄉則大祭祀羞牛牲遂則凡祭祀共野牲而已鄉官大喪執纛御匶執斧涖匠師遂官大喪帟幄先道抱磨共丘籠而已鄉稽鄉器遂稽稼器鄉大比以三年遂大比以三歲三年大比則攷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三歲大比則興甿明其有功者屬其地治者則賢能不待歲而後明功事必待歲而後見凡此鄉遂之辨也然遂之相保相賙相葬相賓不異於鄉鄉之相受相糾不異於遂鄉之田法同於遂遂之軍法同於鄉先王之於家也既以五家為比為鄰積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百家為鄉為遂其於人也既以五人為伍為兩積而上之至於萬二千五百人為軍而又十家為聨

禮書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好恶·胡宏
  杨子折衷卷之五·湛若水
  卷第二十五·朱熹
  孟子纂笺卷五·詹道传
  卷二·袁俊翁
  卷三·熊过
  卷十六·王鸿绪
  初见秦·韩非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大雲初分至心健度第二十七·佚名
  卷八十二·道世
  御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朱棣
  开元释教录卷第一·智升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死生交范张鸡黍·臧懋循

    死生交范张鸡黍杂剧(元)宫大用撰●死生交范张鸡黍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义烈传子母襃扬 正名 死生交范张鸡黍楔子〔正末扮范巨卿同冲末扮孔

  • 列传第八·李延寿

    卫操 莫含 刘库仁(弟子罗辰 罗辰曾孙仁之) 尉古真(从玄孙瑾) 穆崇 奚斤 叔孙建 安同 庾业延 王建 罗结 楼伏连(曾孙宝) 闾大肥 奚牧 和跋 莫题贺狄干 李栗 奚眷卫操,字德元,代人也。少通侠,有才略。晋征北将军卫瓘以操为牙门将

  • 卷四百十三 列传二百·赵尔巽

      曾国荃弟贞干 沈葆桢 刘坤一   曾国荃,字沅甫,湖南湘乡人,大学士国藩之弟也。少负奇气,从国藩受学京师。咸丰二年,举优贡。六年,粤匪石达开犯江西,国藩兵不利。国荃欲赴兄急,与新授吉安知府黄冕议,请于湖南巡抚骆秉章,使

  • 卷一百四十四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起仁宗慶曆三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乙未朔,右諫議大夫、知江寧府劉沆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潭州,經制蠻事也。沆兼安撫使,乃五年二月,此時未也,傳即并言之,今不取。然會要亦云是年十月初置湖南安撫司,與傳合,當更考詳。  

  • 第三十九回 天付与大清朝升平万岁·黄士衡

    诗曰: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却说李自成攻破明京,崇祯帝煤山自缢,遣人查出崇祯帝尸,有柳棺盛殓起来。又派人清官,逆

  • ◎周公末路(男儿报国争先逃)·李定夷

    帝制余孽洪宪巨子杨度,自从六君子之魁,变为八罪魁之一后,伏居天津德国租界,拥资以雄。以为我国警权不及,可以长托庇于德人保护之下,而莫予毒矣。孰意欧战影响,竟间接又间接,而及于彼之身。我国与德国绝交消息传至天津,杨尚不觉

  • 蠕蠕传·魏收

    蠕蠕族,是东胡族的后代子孙,姓郁久闾氏。传说在神元帝末年,有人在东胡抢劫马匹时抓到一个奴隶,头发只齐眉毛那么长,不知道自己的姓名,主人就给他取名叫木骨闾。“木骨闾”就是头秃的意思。木骨闾与郁久闾声音相近,所以他的子

  • 卷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五十三諡略【六】庶官諡【臣】等谨按定例一品官以上应否予諡请旨定夺予諡者交内阁撰拟諡号工部给碑价翰林院撰拟碑文二品以下无諡其有予諡者系奉特旨或効职勤劳或没身行阵或以文学或以武功均得

  • 中原·胡宏

      胡子曰:中原无中原之道,然后夷狄入中原也。中原复行中原之道,则夷狄归其地矣。  易、书、诗、春秋,今有其名耳,其道未尝知也。知之,然后德进业修,而天下可乎耳。  公卿大夫士,今有其名耳,其位未尝定也。位定,然后才可尽

  • 卷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三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下【丙桓王寅五年】八年【齊僖十六晉哀三蔡宣三十五卒衛宣四鄭莊二十九曹桓四十二陳桓三十杞武三十六宋殤五秦寧公元年楚武二十六

  • 第二章 10·辜鸿铭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辜讲孔子说:“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发现他的动机,了解他的嗜好,那么他还能掩饰住自己吗?他怎么会能让人看不透呢?”

  • 《周颂》·傅斯年

    《周颂》大别分两类:一、无韵的,二、有韵的。无韵的如《清庙》《维天之命》《维清》(此篇之祯字本祺字,故亦非韵),《昊天有成命》《时迈》《武》《赉》《般》皆是,半无韵的如《我将》《桓》是,此外都是有韵的。这些无韵半无韵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羼提波羅蜜之餘   云何名法忍.忍諸恭敬供養衆生及諸瞋惱婬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養恭敬法   及瞋惱婬欲法是爲法忍。復次法忍者於內六情不著於外六塵不受

  •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下·佚名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佛告长者  是诸众生  于多劫中  积集诸法  谓贪嗔痴  见慢疑悔  于诸欲境  触向迷著  于昼夜时  曾无间断  寂灭静虑  未尝修习  生死苦源

  • 剩录序·元来

    剩录序先寿昌。於法门寂寥之际。言中有响。脚下无私。使洞上一宗复振。厥功伟哉。玉山垂示。推倒博山。水到渠成。通身是口。譬如空中楼阁。面面玲珑。法音光明。徧照恒河沙世界。天下翕然宗之。余再谒博山於寿昌。特

  • 吴中金石新编·陈暐

    八卷。 明陈暐撰。 陈暐,字耀卿,河南人。明弘治 (明孝宗朱祐樘年号)间,官苏州通判。他与吴县知县邝璠,举人浦应祥、祝允明等人、共同采集郡中石刻,并汇录成此书。书分为七类,按学校、官宇、仓驿、水利、桥梁、祠庙、

  • 太上洞真徊玄章·佚名

    《太上洞真徊玄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十首,题作「十方回旋颂」。道士斋醮时徊玄朝礼十方,歌咏此章以赞颂神灵。《上清诸真章颂》一书中收

  • 针灸易学·李守先

    又名《绘图针灸易学》。针灸著作。清李守先撰。二卷。守先字善述,长葛(今属河南)人。“少学针灸,六年未尝一日稍懈”。因无名医口授,不轻易动手医病,至五十一岁,因疟疾流行严重,始试针疗疟,后渐“学治杂症”,终成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