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五十六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六>

璧羨【袤一尺廣八寸】

爾雅曰肉倍好謂之璧典瑞璧羨以起度玉人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鄭司農曰好璧孔也羨徑也鄭康成曰羨不圜之貌延其袤一尺而廣狹焉蓋璧圜九寸好三寸延其袤為一尺旁各損半寸則廣八寸矣說文曰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十寸為尺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又曰中婦人手長八寸謂之咫周尺也然則璧羨袤十寸廣八寸同謂之度尺則周制十寸八寸皆為尺矣以十寸之尺起度則十尺為丈十丈為引以八寸之尺起度則八尺為尋倍尋為常故鬴深十寸内方八寸而為嘉量幣長一丈八尺而為制幣凡此皆璧羨縱横之尺然也度心為璧以起之則圍三徑一之制又寓乎其中矣起度於璧羨權起於駔琮樂起於黄鍾之長則先王制器豈徒然哉凡以存天下萬世之法耳瑑圭【八寸】

瑑璋【八寸】

瑑璧【八寸】

瑑琮【八寸】

典瑞曰瑑圭璋璧琮以覜聘玉人曰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又曰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鄭康成曰五等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如其瑞二王之後享用圭璋其於諸侯亦用璧琮耳子男於諸侯則享用琥璜下其瑞也凡二王後諸侯相享之玉大小各降其瑞一等及使卿大夫覜聘亦如之史記樂書曰情好珍善為之瑑磨圭璧以通其意蓋玉有朝覲之玉有覜聘之玉有享獻之玉禮於朝覲之玉言其所瑑桓躬信穀蒲是也覜聘之玉言瑑而已瑑圭璋璧琮以覜聘是也【鄭司農曰瑑有圻鄂瑑起】若夫享獻之玉諸侯以享天子則不瑑玉人謂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是也諸侯以享夫人則瑑玉人謂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是也覲禮侯氏覲天子三享皆束帛加璧禮器曰束帛加璧尊德也郊特牲曰束帛加璧往德也夫諸侯相朝而享夫人以琮聘卿亦享夫人以琮則諸侯享后亦必以琮諸侯享王以璧聘卿享君亦以璧則諸侯相享亦必以璧玉人言璧琮以享天子則后舉矣言瑑琮享夫人則璧舉矣鄭氏曰五等諸侯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如其瑞皆有庭實以馬若皮用圭璋者二王之後也二王後尊故享用圭璋而特之其於諸侯亦用璧琮耳子男於諸侯則享用琥璜下其瑞也凡二王後諸侯相享之玉大小各降其瑞一等及使卿大夫覜聘亦如之考之聘禮享君以璧而有庭實與馬特行人合六幣言圭以馬璋以皮而圭璋在璧琮之上則圭璋為二王後之禮可知公瑞桓圭九寸諸侯享王亦璧琮九寸諸侯即公也則璧琮各如其瑞可知公侯伯之瑞以圭而享以璧琮下其瑞也子男之瑞以璧而享諸侯亦璧非下其瑞也則享用琥璜可知【賈公彦曰子男之臣自享諸侯不得過君蓋用琥璜】公享夫人瑑琮八寸使卿大夫覜聘亦瑑圭璋璧琮八寸降其瑞一等則諸侯相享之玉大小各降其瑞一等及卿大夫覜聘亦如之可知【賈公彦曰直言覜聘亦如之則聘享皆降一等同】玉人言諸侯以享而不言公言瑑圭璋璧琮而不及公鄭氏知其為公何也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公之繅斿也聘禮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公之圭繅也禮之所言舉尊以明卑多矣奚獨玉人然哉聘禮曰凡四器者惟其所寶以聘可也則圭璋璧琮之類惟其所寶者而已此又先王權於禮者也楚薳啟疆曰朝聘有圭享覜有璋蓋朝聘之禮嚴於享特聘之禮重於殷覜故圭璋所用如此然諸侯之臣聘后夫人以璋二王之後享王以圭則啟疆之言亦有其大率者也夫圭璋象陰陽之用璧琮象天地之體故天子公侯伯之瑞以圭子男璧聘卿聘以圭享以璧琮又圭璋特達璧琮有幣則圭璋貴於璧琮矣至於禮神各以所象求之此璧琮又重於圭璋

合六幣

圭以馬

璋以皮

璧以帛【玄纁】

琮以錦

琥以繡

璜以黼

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何也昔大王之於狄人事之以皮幣繼之以犬馬終之以珠玉是珠玉重於犬馬犬馬重於皮幣則合圭以馬合璋以皮宜矣繡黼皆陰功也繡則五色之全黼則白黑而已是繡備於黼也則合琥以繡合璜以黼宜矣婚禮納徵以束帛饗贈送者以束錦聘禮享君夫人以束帛覿以束錦上大夫與下大夫致賓介饔餼皆以束帛賓介儐之以束錦食禮君侑幣以束帛大夫相食以束錦是帛質於錦也則合璧以帛合琮以錦宜矣圭東方也馬動物也璋南方也皮文物也璧天象也天事質故以帛琮地象也地事文故以錦琥西方也萬寶之成莫備於此故以繡璜北方也陰陽之辨莫斷於此故以黼此六幣所以合之之意也皮馬不上堂故圭璋特然則璧琮琥璜皆非特達者歟

玉案【十有二寸】

說文曰案几屬玉人曰案有十二寸棗㮚十有二列諸侯純九大夫純五夫人以勞諸侯鄭司農曰案玉案也鄭康成曰玉飾案也夫人王后也記時諸侯僭稱王而夫人之號不別是以同王后於夫人也玉案十二以為列王后以勞諸侯也諸侯皆九列聘大夫皆五列則十有二列者勞二王之後也聘禮夫人使下大夫勞以竹簋方玄被纁裏有蓋其實棗烝㮚擇則棗㮚實之器乃加於案也然玉人所言皆玉器非玉飾之器則所謂案者非玉飾者也酒正漿人有后夫人致飲于賓客之禮則是賓客之禮王夫人預焉非必記時諸侯夫人與王后同號也

爾雅曰肉好若一謂之環春秋傳曰子見南子環佩璆然又曰魯公賜仲環賜子家子一環一璧又曰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左昭十六年】晉語夷吾在梁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荀子曰絶人以玦反絶以環范甯釋穀梁亦曰君賜之環則還賜之玦則往蓋環之為物或施於佩或施於反絶佩環則不佩玦故晉獻公佩申生以金玦所以離之也反絶以環不以玦故晉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於夷吾將以還之也【韋昭曰環還也】然環有以金銀為之其制蓋與玉環不同毛公釋詩曰后妃羣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其言蓋有所受也瑗

爾雅曰好倍肉謂之瑗說文曰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荀子曰召人以瑗說者曰周禮珍圭以徵守然則天子以珍圭召諸侯諸侯召臣以瑗考之於禮君召臣以三節一節以走一節以趍天子徵諸侯則以珍圭非諸侯則以瑗歟

禮書卷五十六

猜你喜欢
  贵农第十一·佚名
  卷六·陈傅良
  提要·江永
  卷八·郑方坤
  卷二·钱时
  卷二十九·湛若水
  卷七十七·江永
  卷四十四·江永
  卷十八·李钟伦
  法云圆通秀禅师·惠洪
  澧州洛浦安禅师·惠洪
  卷二·佚名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佚名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二·智旭
  出家品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六·李延寿

    陆俟 源贺 曾孙彪 玄孙师 师从叔雄 刘尼 薛提陆俟,代人也。曾祖干,祖引,世领部落。父突,道武初帅部人从征伐,数有战功,位离石镇将、上党太守、关内侯。俟少聪慧。明元践祚,袭爵关内侯,位给事中,典选部、兰台事,当官无所挠。太武

  • 第二十六回 御犬厩·德龄

    有一天的早上,我们都准备好了,快要随太后出去上早朝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太监气急败坏的撞将进来,满脸堆着一种了不得的郑重的意态,似乎惟恐误了什么大事般的急忙忙地带来了一个报告。“老佛爷!”他兴奋得象一头猴子一样

  • 殿阁词林记卷十五·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经筵英宗嗣位年九龄大学士杨士竒等始奏请开经筵疏略曰去年十月宣宗皇帝御左顺门召臣士竒谕之曰明年春暖东宫出文华殿读书凡内外侍从俱用慎择贤良廉谨之臣臣士竒对曰此国家第一事正惟其时伏望陛下留

  • 汉高祖皇后李氏传·欧阳修

    高祖皇后李氏,晋阳人,她父亲是农民。高祖年少时当兵,在晋阳牧马,夜入农家抢走了她。高祖当了节度使,李氏被封为魏国夫人,生隐帝。开运四年(947),高祖在太原起兵,赏军士,钱不够,想重敛民户。皇后劝告说“:现在正起事,号称义兵,民众

  • 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佚名

    艋舺营参将水师海洋,南自淡防厅属大安与台协左营交界,北至噶玛兰属苏澳止,计水程七百余里。沿边临海五里为内洋,黑水为外洋。归艋舺参将统辖,沪尾水师守备兼辖。按自大安港、中港、竹堑港为小口,八里坌港正口,大鸡笼港为小口

  •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司马迁

    司马穰苴者,【索隐】:按:穰苴,名,田氏之族,为大司马,故曰司马穰苴。【正义】:穰音若羊反。苴音子徐反。田穰苴为司马官,主兵。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索隐】:按:阿、甄皆齐邑。晋太康地记曰“阿即东阿也”。地理志

  •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八·高晋

    目录奏议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八奏议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七日总理行营事务和硕荘亲王永瑺等奏言恭查乾隆三十年皇上南巡陆路营盘自山东徳州以下因隔站俱有行宫而江南之鲁家荘亦有行宫是以大城蒙古包帐房等项止令备带

  •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文艺是一种工具 【原文】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2)。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以指引,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道政,而治道备矣(3)。是故不知声者,

  • 卷下·佚名

    是时杂类众生。无有贪欲瞋恚愚痴慳妒等心。各各唯有善心慈心安乐之心,犹如父母兄弟姊妹,当於是时一切众生得如是等心行安乐欢喜踊跃遍满诸根。无复寒热及以忧愁。如是一切众生乐心具足。不闻高声及诸大声。复此大地平正

  • 大乘起信论(真谛译)·马鸣

    ○序(梁扬州僧智恺作)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无边。与凡圣为依,众法之本。以其文深旨远,信者至微。故于如来灭后六百余年,诸道乱兴,魔邪竞扇,于佛正法,毁谤不停

  • 卷第二·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

  • 叙·佚名

    夫欲求无上菩提必也精持禁戒戒律既精定慧自然现前故欲精戒律不离日用平常日行不忘戒律自然精莹故自须行住坐卧吃饭穿衣乃至於屙屎放尿之间慎勿有暂时偏废者可也故华严净行品云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於诸佛

  • 十二笑·佚名

    白话短篇小说集。不分卷,共收十二篇故事,今存一至六回写刻本。封面识语云“墨憨斋著述”,且于书名上冠以“墨憨斋新编”,正文前又有引言一篇,署墨憨斋主人。然识语后章曰“子犹后人”,可见书实非墨憨斋冯梦龙所编,而为冯姓梦

  • 西湖志纂·沈德潜

    《西湖志纂》·十二卷(内府藏本),清朝大学士梁诗正、礼部尚书衔沈德潜等同撰。初,雍正中,浙江总督李卫修《西湖志》,延原任编修傅王露总其事,而德潜以诸生为分修。凡成书四十八卷。虽叙次详明,而徵引浩繁,颇嫌冗蔓。至乾隆十六

  • 京师坊巷志稿·朱一新

    清朱一新编写。清光绪十一年 (1885) 重修《顺天府志》,朱一新和缪荃孙为此合纂《京师志·坊巷》上下卷。以后朱一新又重新整理是书,以现书名出版单行本,分上下两卷刊行。书中把明清以来京城各坊巷胡同的变化记录下来,

  • 警世通言·冯梦龙

    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整理。四十卷四十篇。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宋元作品约占半数。经编者编辑加工,风格统一。书中优秀作品大多描写市民生活,反映他们所受封建势力的迫害及反抗斗争精神,如《崔待诏生死冤家》

  • 诗林广记·蔡正孙

    诗话。宋蔡正孙编。二十卷。前有《自序》,题“岁在屠维赤奋若”,当作于元太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自序》云:“采晋宋以来数大名家及其余脍炙人口者凡数百篇,抄之以课儿侄,并集前贤评话及有所援据摹拟者,冥搜旁引,

  • 周礼集说·佚名

    十卷。宋陈友仁因无名氏书本增修。陈友仁生卒不详,字君复,浙江湖州人。宋之遗民。《周礼集说》前有陈友仁序,称其友得书于霅(今浙江吴兴),编节条理与东莱吕祖谦《读诗记》、东斋《书传》相似,名氏则未闻,故携以归。训诂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