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四十四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四>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四>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四>

王六寢

后六宫

諸侯三寢

夫人三宫

卿大夫士二寢

卿大夫士之妻二寢

周官宫人掌王宫六寢之修女御掌御序於王之燕寢大僕掌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春秋書莊公薨於

路寢僖公薨于小寢書西宫災公羊曰路寢正寢也西宫小寢也有西宫則有東宫以有西宫知諸侯之有三宫也玉藻曰君日出視朝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左傳曰齊人遷襄公殯于大寢宋大尹盟于小寢之庭文王世子曰正室守太廟諸父守貴宫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宫下室内則公庶子生就側室内宰正歲令于王之北宫以隂禮教六宫又曰王后帥六宫之人昏義曰古者天子后六宫祭義曰諸侯卜三宫之夫人使蠶穀梁曰甸粟而納之三宫喪大記曰大夫世婦卒於適室内子未命死于下室遷尸于寢上士之妻皆死于寢士喪禮士死適室朔月若薦新則不饋于下室蓋王六寢后六宫諸侯三寢夫人三宫王大寢一小寢五諸侯大寢一小寢二大寢謂之路寢又謂之正寢小寢謂之燕寢又謂之少寢大寢聽政嚮明而治也故在前小寢釋服燕息也故在後先儒謂王小寢五而一寢在中四寢於四角春居東北夏居東南秋居西南冬居西北土王之月居中后之六宫亦正宫在前五宫在後其制如王之五寢諸侯小寢二而東西建焉春夏居東寢秋冬居西寢夫人三宫亦正宫在前二宫在後其制如諸侯之三寢自卿以下二寢正寢居前燕寢居後其妻二寢亦如之理或然也何則諸侯三宫而有東宫西宫則正寢在中可知退適小寢則小寢在後可知魯定公之時有高寢蓋變亂禮法而名其寢耳何休曰諸侯三寢一曰高寢二曰路寢三曰小寢妄也

士庶子宿衛制【鄭康成云衛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徼候便也次其宿衛所在舍其

休沐之處鄭司農云在内為次在外為舍】

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糾禁正歲以宫刑憲禁于王宫其有不共國有大刑宰夫正歲則以法警戒羣吏令修宫中之職事書其能者與其良者以告于上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為之版以待夕擊柝而比之國有故則令宿其比亦如之辨外内而時禁稽其功緒糾其德行幾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與其奇衰之民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月終則會其稍食歲終則會其行事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宫之官府次舍無去守而聽政令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之職事若邦有大事作宫衆則令之月終則均秩終歲則均叙以時頒其衣裳掌其誅賞大胥凡祭祀之用樂者以鼓徵學士序宫中之事士師掌國之五禁之法一曰宫禁漢中郎將分掌三宇郎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凡四等皆秦官無員多至千人皆掌門戶出充車騎故卿校尉牧守待價於此公車特徵賢良方正敦樸有道高節公府椽曹試博士者亦充兹位其下第白衣試博士者皆拜郎中中郎者有五宫左右三將郎中有車戶騎三將【如淳曰主車曰車郎主衛曰戶郎漢舊儀曰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車將主左右車郎左右戶將主左右戶郎】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衛諸殿門惟議郎不在直中郎官故事令出錢市財用給文書乃得出號曰山郎凡三宇郎官二漢並屬光禄勲光禄選三宇郎有行應四科者歲舉茂才二人四行二人又上兼吏六人為長理劇明帝時舘陶公主為子求郎帝不許賜錢千萬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民受其殃後代親衛之府一曰親府勲衛之府二一曰勲一府二曰勲二府翊衛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府武德貞觀世重資䕃二品三品子補親衛二品曾孫三品孫四品子職事官五品子若孫勲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國公子補勲衛及率府親衛四品孫五品及上柱國子補翊衛及率府周禮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糾禁以時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為之版以待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鄭康成曰官府之在宫中者若膳夫玉府内宰内史之屬士謂王宫中諸吏之適子也庶子其支庶也鄭司農曰庶子宿衛之官司農以庶子為夏官之諸子康成固不取之矣諸吏之適子或未為士不可謂之士康成以士為諸吏之適子亦誤也蓋士衛士也庶子國子之倅未為士者也上言士下言庶子則國子舉矣宫正掌凡宫中之官府次舍之衆寡宫伯掌士庶子授次舍之職事則宫伯所掌皆宿衛之人宫正所掌不特宿衛者而已次其宿衛所在也舍其休沐所在也八次八舍布於王宫四角四中則遠邇節而徼候便矣士庶子非王族則功臣之世賢者之類王以自近而衛焉則上下親而内外察矣又宫正稽其功緒糾其德行會其什伍而敎之道藝宫伯掌其政令誅賞使之學問日進職業日修足以備顧問謹侍衛則王之左右前後孰非多聞直諒之士乎秦有郎中令掌宫殿門戶漢武帝更名光禄勲其屬有議郎中郎侍郎郎中凡四等謂之三宇郎而中郎以下更直執戟内謹門禁外充車騎類取經明行修者充之至于公車特起賢良方正敦樸有道高節公府掾曹試博士者多在此選而劉向霍光張安世東方朔揚雄之徒皆與焉是以董仲舒欲使列郡守二千石各擇其吏民之賢者歲貢二人以給宿衛且以觀大臣之能舘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曰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民受其殃則宿衛之選可謂重矣魏晉以後無復三宇郎而光禄不復在禁中至梁改為光禄卿北齊曰光禄寺兼掌膳食帳幕而已唐為三衛五府以品官之子弟使父兄任保而後處之亦古之遺制也

虎士五隸守衛之制【周垣下為區廬】

周禮虎賁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虎賁氏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舍則守王閑王在國則守王宫【為周衛】國有大故則守王門司隸掌五隸之法掌帥四翟之隸使之皆服其邦之服執其邦之兵守王宫與野舍之厲禁罪隸其守王宫與其厲禁者如蠻隸之事蠻隸掌校人養馬其在王宫者執其國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則守厲禁夷隸其守王宫者與其守厲禁者如蠻隸之事貉隸其守王宫者與其守厲禁者如蠻隸之事師氏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王舉則從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且蹕朝在野外則守内列保氏凡祭祀賓客會同喪紀軍旅則從聽治亦如之使其屬守王闈衛尉秦官掌門衛屯兵漢因之【漢舊儀曰衛尉寺在宫内胡廣云主宫闈之内衛士於周垣下為區廬者若今之仗宿屋】景帝更名中大夫令後復為衛尉又有長樂建章甘泉衛尉皆掌其宫職畧同而不常置張衡西京賦曰衛尉八屯李善曰衛尉率吏士周宫外於四方四角立八屯隋衛尉掌軍器儀仗帳幕以監門衛掌宫内屯兵唐龍朔二年改為司衛寺正卿咸亨中復舊唐之宿衛以府兵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横刀而已兵部以遠近給番五百里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為十二番皆一月上若簡留直衛者五百里為七番千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為十二番亦月上高宗武后時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壞番役更代多不以時衛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衛不能給宰相張說乃請一切募士宿衛更號曰彍騎自是諸府士益各不補折衝將又積歲不得遷士人皆耻為之十三年始以彍騎分隸十二衛總十二萬為六番每衛萬人自天寶以後彍騎之法又稍變廢士皆失拊循八載折衝諸府至無兵可敎李林甫遂請停上下魚書其後徒有兵額官吏故時府人目番上宿衛者曰侍官言侍衛天子至是衛佐悉以假人為童奴而人人恥之至相罵辱必曰侍官而六軍宿衛皆市人富者販繒綵食梁肉壮者為角觝拔河翹木扛䥫之戱及禄山竊發皆不能受甲矣

古之守衛王宫者不特士庶子而已有虎賁之虎士司隸之五隸虎士有卒伍而四翟之隸有兵國有大故則守王門舍則守王閑而司戈盾軍旅會同授旅賁及虎士戈盾則王之在國在野可謂嚴矣然必使四翟之隸者以著王之所守在四夷也或使師氏之屬帥之者以著王之使武以文也四隸所守皆如蠻隸之事者周之時以南方為遠尤貴其來也掌四夷之官曰象胥而奏樂亦以南【詩曰以雅以南記曰胥鼓南】則周人之意可知矣士庶子所直在四中四角而虎士五隸之所直於經無見漢之衛士於周垣下為區廬而張衡有八屯之說則先王之制蓋亦如此

禮書卷四十四

猜你喜欢
  第二卦 坤 坤为地 坤上坤下·佚名
  内篇鸢鱼第二·汪晫
  积善之方·袁黄
  卷七二·邱濬
  中庸通卷一·胡炳文
  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卷七十三·山井鼎
  卷二百十一·秦蕙田
  第67章·老子
  万章下·孟子
  云居简禅师·惠洪
  卷七·佚名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序言一: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六·窥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鲍参军集卷六·鲍照

    拟古八首 一 鲁客事楚王,怀金袭丹素。既荷主人恩,又蒙令尹顾。日晏罢朝归,鞍马塞衢路,宗党生光辉,宾仆远倾慕,富贵人所欲,道得亦何惧?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伐木清江湄,设罝守毚兔。 二 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弱冠参多士,飞步游

  • 卷四百二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十三 储巏 宿金山聼潮阁 朝游欢未极暮憩还自营上方钟磬罢虚室泠然清起视夜何其片月东南生青山如改顾隐隐攅高城蛟龙寒尚蛰波浪谁与争乃知羣动息夕

  • 陵阳集补钞·管庭芬

    陵阳集补钞韩驹恭赋御画双鹊图君王妙画出神机,弱羽争巢并占时。想见春风鳷鹊观,一双飞上万年枝。舍人簪笔上蓬山,辇路春风从驾还。天上飞来两乌鹊,为传喜色到人间。戏作冷语石崖蔽天雪塞空,万仞阴壑号悲风。纤絺不御当元冬

  • 卷四百七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七十四徐凝徐凝睦州人元和中官至侍郎诗一卷送马向入蜀游子出咸京巴山万里程白云连鸟道青壁遰猨声雨雪经泥坂烟花望锦城工文人共许应纪蜀中行送李补阙归朝驷马归

  •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八张廵张廵蒲州河东人开元末举进士第三以书判拔萃入等天宝中为真源令禄山之乱廵起兵讨贼後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婴城固守经年乏食城陷死之廵博通羣书为文操纸笔立就有谢金吾表云想峨眉之

  • 卷三百三十九·列传第九十八·脱脱

        苏辙   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仁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曰:   陛下即位三十余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

  • 皇清开国方略三十二卷书成进·阿桂

      呈  乙览  皇上恭制序文弁列简首【臣】等伏而诵之仰见御极以来无时不以  祖宗之心为心无事不以  祖宗之政为政凝命勅几五十一年如一日是书之辑用  以阐我  太祖  太宗躬甲胄冒锋刄创业垂统若斯之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四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燕讨叚辽【讨宇文附】晋明帝太宁三年冬十一月慕容廆与叚氏方睦为叚牙谋使之徙都牙従之即去令支国人不乐叚疾陆眷之孙辽欲夺其位以徙都为牙罪十二月帅国人攻牙杀之自立叚氏自务勿尘以来日益彊盛其地西接渔

  • 谢玄传·房玄龄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我会尽力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堂前阶下。”谢

  • 唐邕传·李延寿

    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他的祖先自晋昌迁来。父亲唐灵芝,魏时任寿阳县县令,唐邕贵显之后,赠封他为司空公。  唐邕从小聪明过人,颇有才干。最初任神武帝高欢的外兵曹,以有干练的办事能力被高欢赏识,被提拔为文襄帝高澄的大

  • 杨延昭传·脱脱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延昭,他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杨业曾经说“:这个儿子像我。”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976~983),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杨业领兵进攻应、朔时,延昭担任

  • 卷四·佚名

    尚思紹王神號:君志眞物。童名及降誕不傳。父母及妃倶不傳。世子:尚巴志。其餘不傳。【《遺老傳》有云:思紹之父名叫鮫川大主,乃葉壁人,移居于作敷間切新里村場天之地。遂娶大城按司之女,生一男一女:其男思紹也,女叫場天祝。思

  • 第八章 14·辜鸿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辜讲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在国家政府任职,绝不要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建议。”

  • 续高僧传卷第五·道宣

      义解篇初 本传十二 附见一十九。   梁杨都安乐寺沙门释法申传一(道达 慧命)   梁杨都建元寺沙门释僧韶传二(法朗 法亮)   梁杨都建元寺沙门释法护传三(智远 僧达)   梁钟山宋熙寺沙门释智欣传四。

  •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诸缘品第十  (九一)须菩提恶性缘  尔时世尊。初始成佛。便欲教化诸龙王故。即便往至须弥山下。现比丘形。端坐思惟。时有金翅鸟王。入大海中。捉一小龙。还须弥顶。规欲食啖。时彼小龙命故未

  • 卷第一百九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九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三有纳息第二之四诸法因无明此法缘无明耶。乃至广说。问何故此中依明无明而作论。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有说。此二是杂染

  • 众经目录卷第三·静泰

    释静泰撰别生(于大部内钞出别行)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七卷大乘别生一百二十一部一百二十八卷&middot;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middot;佛名经一卷&middot;净行品经一卷&middot;菩萨名经一卷&middot;抄华严经一卷&m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