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八十九

宋 陳祥道 撰

祀明堂

我將詩序曰祀文王於明堂孝經曰孝莫大於嚴父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月令季秋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為時饗帝】是月也大饗帝【徧祭五帝】曲禮曰大饗不問卜【祭五帝於明堂莫適卜也郊特牲曰郊血大饗牲】樂記祀乎明堂而民知孝

先王之於天尊而遠之故祀於郊而配以祖親而近之故祀於明堂而配以父孝經曰孝莫大於配天又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嚴父配天矣又曰配上帝者天則昊天上帝也上帝則五帝與之也明堂不祀昊天上帝不可謂配天五帝不與不可謂配上帝以上帝為昊天上帝耶而周禮以旅上帝對旅四望言之則上帝非一帝也以明堂特祀昊天上帝耶而考工記明堂有五室則五室非一位也祭法曰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鄭氏曰禘郊祖宗謂祭祀以配食也其說以為坐五帝於堂上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之坐五神於庭中以武王配之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祖宗其廟耳非謂配於明堂也【王肅曰審如鄭說則經當言祖祀文王不言宗祀也凡言宗者尊也周人既祖其廟又祀其宗】月令之五人帝五人神所以配食四郊也其與享明堂於經無見又况降五神於庭中降武王以配之豈嚴父之意哉然宗祀文王則成王矣成王不祀武王而祀文王者蓋於是時成王未畢喪武王未立廟故宗祀文王而已此所以言周公其人也詩序曰豐年秋冬報則秋報者季秋之於明堂也冬報者冬至之於郊也先明堂而後郊者禮由内以及外也先嚴父而後祖者禮由親以及尊也明堂之祀於郊為文於廟為質故郊掃地藁秸而已明堂則有堂有筵郊特牲而已明堂則維羊維牛然郊有燔燎而明堂固有升煙漢武帝明堂禮畢燎於堂下古之遺制也由漢及唐或祠太一五帝【光武】或特祠五帝【光武明帝】或除五帝之坐同稱昊天上帝【晉武帝時議除明堂五帝之坐同稱昊天上帝各設一坐而已後又復五帝位】或合祭天地【唐武后合祭天地於明堂中宗仍之】或配以祖或配以羣祖【漢武帝祠明堂高皇帝對之章帝祠明堂以光武配後又以高祖太宗世宗中宗世祖顯祖配各一大牢】其服也或以衮冕【東晉武】或以大裘【梁禮】其獻也或以一獻或以三獻【梁朱昇曰祀明堂改服大裘又以貴質不應三獻請停三獻止於一獻隋於雩壇行三獻禮】抑又明堂之制變易不常與考工之說不同皆一時之制然也

祀大神示地示土示之辨

詩序曰郊祀天地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祀大神示亦如之大宗伯以黄琮禮地【注禮地以夏至謂神在崑崙者】牲幣各放其器之色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帥執事而卜日小宗伯大烖及執事禱祠于上下神示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乃奏大簇歌應鍾舞咸池以祭地示【北郊神州之神及社稷】凡六樂五變而致介物及土示【原隰平地之神】凡樂函鍾為宫若樂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地示主崑崙】大祝辨六號二曰示號【若云后土地示】凡以神仕者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玉人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孔穎達曰黄琮禮崑崙之示以夏至兩圭祀神州之示宜以七月河圖推象云崑崙東南萬五千里神州孝經緯云祭地示於北郊

周禮或言大示或言地示或言土示蓋大示則地之大者地示則凡地之示與焉土示則五土之示而已禮記言兆於南郊就陽位也南郊祀天則北郊祀地矣祀天就陽位則祭地就隂位矣大宗伯以黄琮禮地牲幣各放其器之色而牧人隂祀用黝牲則牲有不同也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則玉有不同也大司樂奏太簇歌應鍾以祀地示凡樂函鍾為宫若樂八變地示皆出則樂有不同也蓋先王之於神示求之然後禮禮之然後祀函鍾為宫求之之樂也太簇應鍾祀之之樂也若夫玉之黄琮兩圭牲幣之黄黑蓋祭有不一而牲幣器亦從而異也鄭氏之徒謂夏至於方丘之上祭崑崙之示七月於泰折之壇祭神州之示此惑於讖緯之說不可考也凡以神示者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致天神而人鬼與之者荀卿所謂郊則并百王於上天而祭之是也郊天合百王則郊地合物鬽宜矣鄭氏謂致人鬼於祖廟致物鬽於壇墠蓋用祭天地之明日於經無據

社后土之辨

書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孔曰后土社也】周禮大宗伯王大封則先告后土【后土土神也黎所食者】大祝建邦國先告后土用牲幣【后土社神】月令中央其神后土【后土顓氏之子黎兼為土官】左氏曰君戴皇天而履后土又曰共工氏有子曰勾龍為后土古者正祭有常數非正祭者無常時故歲祭天者四詩序曰春夏祈穀于上帝又曰豐年秋冬報則春祈穀左氏所謂啟蟄而郊是也夏祈穀所謂龍見而雩是也秋報月令所謂秋季大饗帝是也冬報周禮所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是也凡此正祭也旅類造禱祠之屬非正祭也祭地之禮周禮所謂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正祭也禱祠之屬非正祭也然先王親地有社存焉禮曰饗帝於郊祀社於國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又曰郊社所以事上帝又曰明乎郊社之義或以社對帝或以社對郊則祭社乃所以親地也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又曰大封先告后土大祝大師大會同宜于社又曰建邦國先告后土則后土非社矣鄭氏釋大宗伯謂后土土神黎所食者釋月令謂后土黎也釋大祝謂后土社神也既曰土神又曰社神是兩之也書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左氏曰君戴皇天而履后土漢武帝祠后土於汾隂宣帝祠后土於河東而宋梁之時祠地皆謂之后土則古者亦命地示為后土矣然周禮有大示有地示有土示又有后土則所謂后土者非地示也禮書卷八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一述先·汪辉祖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卷六·陆陇其
  卷三十八·李明复
  卷四十·真德秀
  卷三十五·吴澄
  卷三十三·鄂尔泰
  春秋说卷十九·洪咨夔
  卷十·张洽
  乐者,通伦理者也(1)·戴圣
  降众生品第三十二·佚名
  三十六、路逢达道·慧开
  李石岑的未来哲学·太虚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佚名
  佛说法受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九·彭定求

        卷309_1 【寒食寄李补阙】郭郧   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万井闾阎皆禁火,   九原松柏自生烟。人间后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   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卷309_2 【仲月赏花】韦

  • 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丘逢甲

    前志公初讳逢甲,以逢甲子年生也。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以诗文常署仓海君,及民国成立,思去旧更新,即以仓海为名。故学者称仓海先生。诗文又别署南武山人。先世由河南迁福建上杭。宋季,二世祖创兆公参文信国公军事,始奉父梦

  • 俞越·龙榆生

    俞越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元年(一八二一)生。以进士官编修,提督河南学政。罢归,侨居苏州。自少至老,著述不倦。主讲杭州诂经精舍至三十一年,为一时朴学之宗。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卒,年八十六。著有

  • 巻七·黄大舆

    钦定四库全书梅苑卷七宋 黄大舆 编菩萨蛮           晁次膺百花未报芳菲信一枝探得春风近只与雪争光更无花比香 孤标天付与冷艳谁能顾庭院好深藏莫教开路傍又天威乱糁琼蕤密一光吞尽千山碧梅与雪争妍孤

  •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十八卷 仕绩 九·缪荃孙

    苏 州 府 六 清(下)蒋元益蒋元益,字希元,长洲人。杲子。乾隆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右侍郎,再充乡试正考官,三督学政。戊戌京察,以原官休致。主娄东书院,移主紫阳书院。戊申,卒于家,年八十一,祀乡贤祠。元益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四 列传一百二十四·纪昀

    列传宋 【二十八】○宋二十八杨砺宋湜王嗣宗李昌龄【纮】赵安仁【君锡】 陈彭年任中正【中师】 周起程 琳范雍【子奇坦】赵祯任布高若讷 孙沔杨砺宋湜王嗣宗李昌龄赵安仁陈彭年任中正周起程琳范雍赵祯任布高若讷孙

  • 两汉笔记卷十·钱时

    宋 钱时 撰章帝建初元年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饥民【去年京师及三州大旱】上问司徒鲍昱何以消复旱灾对曰陛下始践天位虽有失得未能致异臣前为汝南太守典治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夫大狱一起寃者过半又诸徒者

  • 八、关于《京华烟云》①·林语堂

    ①此为作者1940年9月4日写给郁达夫的信。达夫兄:得亢德手札,知吾兄允就所请,肯将弟所著小说译成中文,于弟可无憾矣,计此书自去年三月计划,历五阅月,至八月八日起稿,今年八月八日完篇。纪念全国在前线为国牺牲之勇男儿,非无所为而作也

  • 志第十七 五行五 (原文)·范晔

    射妖 龙蛇孽 马祸 人疴 人化 死复生 疫 投蜺《五行传》曰:“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陰,厥极弱,时则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伐上之疴,则时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皇,君也。极,中也。眊,不明也。说

  • 王若虚传·脱脱

    王若虚,字从之,是藁城人。幼年聪明有悟性,就像往日是在文字之间成长的。承安二年(1197)选拔为经义进士。调往..州任录事,历任管城、门山二县的县令,都有好的政绩,任满,老幼挽留送别,数日才得以成行。若虚被推荐任用为国史院编

  • 徐道兴传·张廷玉

    徐道兴,河南睢州人。崇祯末年,任云南都司经历,兼管师宗州事,廉洁爱民。农民起义军孙可望部入云南,攻破曲靖。巡按罗国王献刚到该地,与知府焦润生被农民军擒获,可望要他们投降,国王献不从。押至昆明,自焚而死。道兴召集士民,告谕

  • 宣公(元年~十八年)·左丘明

    宣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

  • 卷三·胡寅

    (晋孝武奉佛法,立精舍于殿侧,引沙门居之。苻坚率众寇淮南,谢玄等战于淝水,玻之。)仁赞载此,以淝水之捷为孝武奉佛之报。然苻坚敬重道安,引之登辇,岂不奉佛,何为而败邪?!苻坚达王猛之言,贪功南伐,自覆其国。晋孝武衔任谢安,制师有道,故

  • 卷十三·敖继公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三    元 敖继公 撰既夕礼第十三注曰士丧礼之下篇也继公谓此礼承上篇为之乃别为篇者以其礼更端故也篇首云既夕哭故以既夕名篇既夕哭注曰谓先葬二日既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张慧滋居士余世居南通,家道小康。性近纨袴,情耽五欲,且贪嗜滋味,宛然饕餮[1]之徒。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客则山珍海错[2],罗列棋布。常事杀生,翻(反而)以为荣,不自知其罪也。偶于宴居[3]时,忽获邻人持乘愿再来化身示现之印光

  • 卷第十一·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十一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七说胜行者以所说胜行为因能说言教为果若不修行成道无日如数他宝自无其分说食与人终不能饱匪知之艰而行之艰经云不如说行於佛菩提则为永离故君子下君子者大人也贤智

  • 摩诃摩耶经·佚名

    凡二卷。北齐昙景译。又称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佛临般涅槃母子相见经。略称摩耶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本经前半部记述佛陀升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令得初果。后半部记述佛陀游化诸国,后于拘尸那揭罗之娑罗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