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二十七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七>

周禮遂人上地中地下地皆夫一廛載師以廛里任國中之地又曰宅不毛者有里布詩曰中田有廬疆場有瓜又曰亟其乘屋孟子曰五畮之宅樹之以桑又曰五畮之宅樹墻下以桑五母雞二母彘穀梁曰古者公田為居井竈葱韮盡取焉班固曰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為八百八十畮餘

二十畮以為廬舍又曰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於疆場在野曰廬在邑曰里何休曰一夫一婦受田百畮公田十畮廬舍二畮半凡為田一頃十二畮半八家而九頃共為一井故曰井田夫一廛者國中之居也載師以廛里任國中之地所謂在邑曰里是也廬者田中之居也所謂廬舍二畮半是也【何休范甯趙岐皆云廬二畮半】廬舍二畮半而廛亦二畮半則五畮之宅合在野在邑言之耳其在邑則春出於野詩曰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同我婦子饁彼南畮是也其在野則冬入於邑詩曰我稼既同上入執宫功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是也考之於禮鄉師巡國及野以施惠鄉大夫辨國中之可任舍者鄉士掌國中之獄則六鄉之民莫不廛里於國中矣廛里所以奠居而廬舍特其宿息之地而已觀遺人言十里有廬詩言廬旅莊周言蘧廬則田之有廬亦若此耳然詩又曰胡取禾三百廛兮揚子曰有田一廬田亦謂之廛者據一夫所受而統言之也

餘夫田【二十五畮】

周禮遂人以疆予任甿【謂疆予者民有餘力復予之田若餘夫然】上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五十畮餘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畮萊百畮餘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畮萊二百畮餘夫亦如之【戶計一夫一婦而賦之田其一戶有數口者餘夫亦受此田也】載芟詩曰侯疆侯以【箋疆有餘力者周禮曰以疆予任氓】孟子曰餘夫二十五畮班固曰歲耕種者為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為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為再易下田農民戶一人已受田其家衆男為餘夫衆亦以口受田如此賈公彦以先儒之說與孟子不同謂比餘夫是年二十九以下未有妻受口田故二十五畮若三十有妻則受夫田百畮故鄭注内則云三十受田給征役鄉大夫注亦云有夫有婦乃成家何休亦云一夫一婦受井田百畮先王之於民受地雖均百畮然其子弟之衆或食不足而力有餘則又以餘夫任之此詩所謂侯疆禮所謂以疆予任甿者也然餘夫之田不過二十五畮以其家既受田百畮而又以百畮予之則彼力有所不逮矣故其田四分農夫之一而已禮言上地田百畮萊半之中地二十五畮萊亦二十五畮下地二十五畮萊五十畮則所謂如之者如田萊之多寡而已非謂餘夫亦受百畮之田如正農夫也班固謂其家衆男亦以口受田如此鄭司農謂戶計一夫一婦而賦之餘夫亦受此田其說與孟子不合賈公彦之徒遂謂餘夫三十有妻者受百畮二十九已下未有妻者受田二十五畮是附會之論也

賞田

載師賞田任遠郊之地【廛里場圃宅田土田賈田官田牛田賞田牧田九者亦通受一夫焉則半農人也定受田十二萬家賈公彦曰農人相通各受二夫之地受一夫故云半農人】遠郊二十而三司勲凡有功者銘書於王之太常祭於大烝司勲詔之大功司勲藏其貳掌地之政令【政令謂役賦】凡賞無常輕重眡功凡頒賞地三之一食【鄭司農曰不以美田為采邑玄謂賞地之税三分計税王食其一二全入於臣】惟加田無國正凡賞無常輕重眂功則賞田無多少之限矣凡頒賞地三之一食則賞田無上中之壤矣賞田任遠郊遠郊二十而三則賞田非止什一之税矣鄭氏謂載師自廛里以至賞田牧田九者通受一夫半農人焉定田十二萬家以為九者之地亦有不易一易再易相通而各受一夫九萬夫為四萬五千加以六鄉七萬五千夫為十二萬夫此特言其大致然也賞田無上中之壤庸有不易再易之辨乎古者任地之法常以養民為重故臺榭不奪穡地而牧馬必在坰野則賞地三之一食其税二十而三鄭司農謂不以美田為采邑蓋以此也後世賞賜常重於養民故春秋之時或予虢公以酒泉【莊二十二年】或予濤塗以虎牢【僖四年】或賜公孫免餘以六十邑【襄二十七年】或賜陳桓子以高唐【昭十年】或賜晉以陽樊温原攢茅【僖二十三年】或賜耏班以門之征【文十一年】豈先王賞功之意哉

加田

司勲惟加田無國正【加田既賞之又加賜以田所以厚恩也鄭司農國正謂税也禄田亦有給公家之賦貢獨加賞之田無正耳賈公彦曰加田是加恩厚又不税入天子凡大夫士賜地有四種大夫已上有采家邑任稍地之等是也又有賞田及加田圭田是有四種加田無國征者無税入天子法其民出税入圭則有之但加田未知所在或可與賞田同處以其任田近郊加田在遠郊可知】晉語曰公食貢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隸食職官宰食加【官宰家臣也加大夫之加田】先王之於功臣也以車服不足以旌之故有賞田以賞田又不足以稱之故有加田賞田二十而三則有國正矣加田無國正則正於鄉者容有之也何則王制論秀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則秀士升於司徒者無鄉征周官諸子國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太子司馬弗正凡國征不及則國子正於太子者無國正又均人言力政有公甸用之法則役於鄉者非公用之也以此推之凡有田里者正於鄉也又正於國加田無國正則正於鄉而已此所以優功也

禮書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卷三·李世民
  卷五十一·程公说
  第十三章 21·辜鸿铭
  卷八·刘敞
  卷三·程廷祚
  卷八十二·江永
  柏舟·佚名
  卷十六目录·乾隆
  (二十一)朱子论格物·钱穆
  卷十·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附錄百一羯磨檢目·欧阳竟无
  佛地經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金山教授之说与感想(注一)·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原序·郭奎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张廷玉

        宋晟 薛禄 刘荣 朱荣 费瓛 谭广 陈怀蒋贵 任礼 赵安 赵辅 刘聚   宋晟,字景阳,定远人。父朝用,兄国兴,并从渡江,皆积功至元帅。攻集庆,国兴战殁,晟嗣其职。既而朝用请老,晟方从邓愈克徽州,召还,袭父官。累进都

  •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蔡东藩

      却说刘备用庞统中计,佯欲东归,即遣人至白水关,报告杨怀高沛二将;杨高巴不得刘备东归,亲出送行,突被备军擒住,说他居心不良,立命斩首,遂占据白水关,进拔涪城。是时法正才到,始知备系诈言东归,当即入贺。备留住法正,探听成都消

  • 第四十六回 宠妾废妻皇纲倒置 崇邪黜正党狱迭兴·蔡东藩

      却说刘婕妤专宠内庭,权逾孟后,章惇、蔡京即钻营宫掖,恃婕妤为护符,且追溯范祖禹谏乳媪事,应四十四回。指为暗斥婕妤,坐诬谤罪,并牵及刘安世。哲宗耽恋美人,但教得婕妤欢心,无不可行,遂谪祖禹为昭州别驾,安置贺州,安世为新州

  • 宋季三朝政要卷三·佚名

    ○理宗己未开庆元年春正月朔戒中外奉公行实政铸开庆钱三月辛酉雨土修筑江塘赈滁州水灾四月上试进士赐周震炎等及第出身有差时公主方选尚丁大全欲用新进士为驸马因命考官私寘震炎为第一倡太平状元之说以媚上震炎草茅士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正德十二年二月丁未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大学士蒋冕行礼○升广平府知府华津为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监察御史张淮曹雷兵部郎中赵中道广西右参议黄伟狭西佥事许谏广东佥事王弘黄昭为按察司副使淮浙江雷江西中道四川伟云南谏狭西

  • 卷八十二·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二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九 南蛮 南蛮【交趾 林邑 扶南 巴郡南郡蛮板楯蛮夷】 西南夷【夜郎 牂牁 滇 哀牢夷卭都夷 冉駹夷】 谨案南蛮一卷全阙止

  • 六朝通鉴博议卷五·李焘

    (宋)李焘 撰桓冲伐秦无功而还宁康三年桓冲自求出外诏以车骑将军都督豫江二州之六郡军自京口迁镇姑孰旣而苻坚冦凉州冲遣宣城内史朱序豫州刺史桓伊率众向寿阳淮阳太守刘波泛舟淮泗乗虚致讨以救凉乃表曰氐贼自并东胡类实

  • 列传卷第四十四 高丽史一百三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五。曹 。○曹 不知所出或云义兴郡驿吏。 忠烈时 缘内宦权倾中外忠宣卽位益见亲 累转右常侍忠肃朝入密直迁选部典书。  尝娶廉承益

  • 胡村月令:采茶·胡兰成

    胡 村月令:采茶我乡下山地高寒,采茶先从平陽地方采起,自己的采了便帮人家采。亦有谷雨之前采的,叫雨前茶,但只是少量为供客之用。胡 村人是什麽都要长成了才拿来派用场,蚕豆必要荚里的豆粒七分饱满才摘来吃,黄瓜南瓜茄子才结

  • 文彦博传·脱脱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塘和宋翼祖的名讳而改姓文。少年时他和张..、高若讷跟颍昌史火召学习,史火召的母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跟人说,文彦博有贵人气质。对他十分宽厚。文彦博考中进士后,为

  • 祝万龄传·张廷玉

    祝万龄,湖广咸宁人。父亲祝世乔,远游不归。万龄十五岁单身去寻找,行程数千里,终于找到父亲。后由选贡授南康通判,为官清廉谨慎。万龄拜同乡人冯从吾为师,万历四十四年(1616)中进士,授保定知府。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尽毁天下

  • 卷三·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三      宋 杨复 撰士相见礼第三士相见之礼○摰冬用雉夏用腒左头奉之曰某也愿见无由逹某子以命命某见【腒其居反干雉也○摰所执以至者君子见于所尊敬必执摰以将其厚意也士挚用雉者取其耿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苦乐品第二十九(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人出现于世。云何为四。或有人先苦而后乐。或有人先乐而后苦。或有人先苦而后苦。或有人先乐而后乐。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  昔佛在世时。摩诃迦叶。于诸比丘中。最长年高才明智慧。其身亦有金色相好。佛每说法。常与其对坐。人民见之或呼为佛师。于是迦叶乃辞佛到伊筛梨山中。一山名普能。周旋数千里。去舍卫国二

  • 水经注释·赵一清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赵一清撰。《水经注释》四十卷、附录三卷,五十三万余字。 《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十七万余字。一清字诚夫,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国子监生。赵氏尊其师全祖望之说,以郦道元《水经注》因久传写

  • 治台必告录·丁曰健

    编者丁曰健,字述安,安徽怀宁人。1854年(清咸丰四年)后,历任台湾淡水同知、知府、福建粮道、布政使、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曾参与镇压黄位、戴潮春起义。1866年(同治五年)离任。次年将福建巡抚徐宗干所辑《治台必告

  • 甘露陀罗尼咒·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Sik&sdotblw;&amacron;nanda译,与无量寿如来供养仪轨中之无量寿如来根本陀罗尼同本。即阿弥陀之大咒。咒中有甘露之言十语。故名十甘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