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十五

宋 陣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五>

深衣帶

深衣曰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玉藻曰紳三尺三分帶下紳居二焉然則人長八尺紳三尺而居帶下之二則大帶以高為貴而帶下四尺五寸矣【考工記車人之事一柯有半謂之磬折鄭氏曰大帶以下四尺五寸磬折立則上俛故玉藻曰三分帶下紳居二焉】深衣之帶當無骨者以適便為貴則其下無四尺五寸儀禮士朝祭皆緇帶則天子諸侯大夫朝祭無異帶矣深衣之帶其飾蓋若大帶歟

童子錦紳

玉藻曰童子錦紳并紐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然則童子之帶非必全錦也錦紳而已錦紳非以其有備成之文也親在致飾而已肆伸之也束組紐也紳束及帶所以為容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所以便事【鄭氏以肆為肄】

鞶鑑

内則曰婦事舅姑衣紳又曰女鞶絲左傳桓二年王予鄭伯以后之鞶鑑定六年衛公叔文子曰定之鞶鑑杜預曰鞶帶以鏡為飾今西方羌胡猶有之然則漢孝惠時郎侍中皆貝帶其飾蓋類婦人歟

率帶

雜記率帶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鄭氏曰此謂襲尸之大帶襲事成於帶變之所以異於生

布帶

雜記曰大夫卜宅與葬曰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緇布冠鄭氏曰有司卜人也麻衣白布深衣而著衰焉及布帶緇布冠此服非純吉亦非純凶也蓋非純吉故布衰因喪屨布帶非純凶故深衣緇布冠斬衰腰絰象大帶絞帶象革帶公士大夫之衆臣為其君斬衰絰布帶齊衰衰以下皆絰布帶以衆臣厭於天子諸侯齊衰以下輕於斬衰故象革帶者布而已

王冕服赤舄【黑絇繶純】

皮弁服白舄【青絇繶純】

冠弁服黑舄【赤絇繶純】

后褘衣玄舄【黄絇繶純】

揄狄青舄【白絇繶純】

闕狄赤舄【黑絇繶純】

鞠衣黄屨【白絇繶純】

展衣白屨【黑絇繶純】

褖衣黑屨【青絇繶純】

周禮屨人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繶黄繶青句素屨葛屨辨外内命夫命婦之命屨功屨散屨凡四時之祭祀以宜服之士冠禮屨夏用葛玄端黑屨青絇繶純純博寸素積白屨以魁拊之緇絇繶純純博寸爵弁纁屨黑絇繶純純博寸冬皮屨可也不屨繐屨士喪禮夏葛屨冬皮屨皆緇絇繶純組綦結于踵【綦屨係也所以拘止屨也】詩云玄衮赤舄又曰赤芾金舄又曰赤舄几几檀弓曰有子絲屨春秋傳曰楚子豹舄莊子曰屨方屨者知地形漢書曰孝文革舄【東方朔傳】鄭氏釋周禮謂複下曰舄禪下曰屨凡屨舄各象其裳之色舄有三等赤舄為上冕服之舄下有白舄黑舄后惟祭服有舄褘衣之舄下有青舄赤舄鞠衣以下皆屨耳絇繶純者同色今云赤繶黄繶青絇雜玄言之明舄屨衆多反覆以見之凡舄之飾如繢之次赤繶者王黑舄之飾黄繶者王后玄舄之飾青絇者王白舄之飾言繶必有絇純言絇亦有繶純三者相將王及后之赤舄皆黑飾后之青舄皆白飾凡屨之飾如繡次也黄屨白飾白屨黑飾黑屨青飾古者衣象裘色韠象裳色而士冠禮三屨皆象其裳之色則王及后之舄屨各象其裳之色可知也玄黄青白赤黑對方者為繢次青赤赤白白黑黑青比方者為繡次而冠禮黑屨青絇繶純白屨緇絇繶純皆比方之色特爵弁纁屨黑絇繶純【絇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在屨頭繶縫中糾也純即緣也】蓋尊祭服之屨故飾從對方之色【爵弁韍不曰韠而曰韎韐衣不以布而以純蓋皆尊祭服之故也】則凡舄之飾如繢次屨之飾如繡次可知也絇青緇黑而繶純如之則繶從絇色可知也由是推之王之吉服九而舄三赤舄配冕服而黑絇繶純白舄配皮弁服而青絇繶純黑舄配冠弁服而赤絇繶純后之吉服六而舄屨各三玄舄配褘衣而黄絇繶純青舄配揄狄而白絇繶純赤舄配闕狄而黑絇繶純黄屨配鞠衣而白絇繶純白屨配展衣而黑絇繶純黑屨配褖衣而青絇繶純司服言舄止於赤黑言繶止於赤黄言句止於青有素屨而無飾屨有葛屨而無皮屨鄭氏謂雜玄反覆以見之理固然也觀弁師於王言冕之表裏延紐而不及玉瑱言繅而不言斿於諸侯言玉瑱而不及冕之表裏延紐言繅斿而不及玉數言繅斿皆就而不及采數

禮書卷十五

猜你喜欢
  周书·金滕·佚名
  帝系第六十三·戴德
  泯子午见晏子晏子恨不尽其意第二十六·晏婴
  卷四十六 论语二十八·黎靖德
  卷七三·邱濬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孔子
  里仁第四·智旭
  公羊折诸卷二·张尚瑗
  第11章&nbsp;效特牲·戴圣
  道行经学品第二十二·佚名
  问相品第五十·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三·欧阳竟无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三·欧阳竟无
  十住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春秋诗话卷之五·劳孝舆

      评诗    自谈诗者有诗品诗式诗格诗法于是唐宋间人诗话汗牛充栋矣其中论声病谈法律别体裁不啻人擅阳秋家悬月旦而诗之源委讫无定评愚尝谓李杜二公千古知己文章亦复齐名而东北一方无从长晤若天作之合晨夕数过则

  • 赌棋山庄词话卷十一·谢章铤

    词之回文体 词之回文体,有一句者,有通阕者,有一调回作两调者,虽极巧思,终鲜美制。魏善伯祥曰:诗之有回文,犹梅之有腊梅,种类不入品格。伯子文集诗犹然已,而况词乎。汲古阁遗事 元之顾阿瑛,明之毛子晋,皆身当阳九,斥其资财,招

  • 卷三百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橙类七言律咏橙          【宋】梅尧臣洞庭朱橘未弄色襄水锦橙多巳黄玉臼虀怜鲙美金盘按酒助杯香虽生南土名犹重未信中州客厌尝欲寄百苞凭驿去只应佳味怯风霜九日

  •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张廷玉

        杨一清 王琼 彭泽 毛伯温 翁万达   杨一清,字应宁,其先云南安宁人。父景,以化州同知致仕,携之居巴陵。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宪宗命内阁择师教之。年十四举乡试,登成化八年进士。父丧,葬丹徒,遂家焉。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七(阙)·杨仲良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八月己酉朔○宴劳大营五军诸将因大阅时积阴初霁诸军部五整肃旗旄戈甲精彩鲜丽 上悦顾侍臣曰军次固盛然又将有谋士有勇小大协心乃克成功○辛亥○大宁都司启保定左等卫所因近雨坍塌城垣五百二十余丈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二月癸丑朔更名西苑御宫为永寿宫 宣大二镇大饥人相食兵部以闻因请量借军饷银赈济 上切责本镇守臣不先上闻令各自陈状赈济事宜命原差督饷侍郎马坤驰往经理仍发章钱二十万给之坤辞行秦举主事刘尔牧自随且言

  • 卷之十六·佚名

    成化元年夏四月丁丑朔享 太庙奉英宗睿皇帝神主诣庙享祀○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东方流星大如盏赤白色光烛地出犯渐台东北行至云中○减曲阜县孔氏子孙田租三分之二孔子五十六代孙克晌以子孙繁衍日用不给乞蠲应输之租 上曰

  • 卷之五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恤谥考卷八·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氏辑入祠士民(下)顾明楫定西侯参谋顺天人。尽节舟山,妻亦殉之。林世英生员福建人。舟山破,死之。华夏贡生定海人。杭州破,与钱肃乐等起兵守宁波。后以密谋通海,事泄下狱死。妻陆殉之。周宗彝举人海宁人。熊汝霖

  • 七·钱穆

    上面述说中国史上社会演变一个大体的轮廓,这是完全依据历史客观事实,经过分析综合而来的。但最近期的中国社会,在此一百年来,又开始变动,而且愈变愈剧,还未见有转向停止安定的迹象。这不得不特地再加以叙述。 首先是中西双

  • 子路第十三·朱熹

     凡三十章。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劳,如字。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事,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请益。曰:“无倦。”无,古本作毋。吴氏曰:“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程子曰:“

  • 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第二分船等喻品第四十九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住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无方便善巧修行六波罗蜜多。堕於声闻或独觉地。不证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有菩萨乘诸善男子善女人等。从初发心无方便善巧故。

  • 佛说兴起行经序·佚名

    所谓昆仑山者。则阎浮利地之中心也。山皆宝石。周匝有五百窟。窟皆黄金。常五百罗汉居之。阿耨大泉。外周围山。山内平地。泉处其中。泉岸皆黄金。以四兽头。出水其口。各绕一匝已。还复其方。出投四海。象口所出者。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因缘蕴第三之二有十种心。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无记心。无色界系善心。有覆无记心。无覆

  • 西征随笔·汪景祺

    笔记。清汪景祺撰。二卷。存一卷。景祺原名曰祺,字无己,号星堂,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尝自邢州取道晋阳、河东入潼关至雍州,凡路之所经、身之所遇、心之所感、口之所谈,皆记之,遂成是书。雍正二年(1724)游陕西以是

  • 东瀛纪事·林豪

    史学著作。作者林豪,字卓人,号孝廉,福建鹭江人。1862年(清同治元年)秋来到台湾,时值戴潮春起义失败。因综其见闻, 以成此书。正文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戴潮春起义经过及占领彰化县城经过,以及台湾各地官军防剿始末;下卷

  • 佛说八大人觉经·佚名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佛弟子须观察体会八大人觉,以作自觉、觉他之修行。本经之八大人觉系指觉世间无常、觉多欲、觉心不足、觉懈怠、觉愚痴、觉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