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义觉迷录》。内收上谕十道、审讯词及曾静口供47篇、张熙等口供2篇,后附曾静《归仁说》1篇。本书保存曾静、吕留良及严鸿逵强烈反满言论,并揭示康熙末诸子争夺皇权、胤禛得位及其后之相应措施等具体情节。有雍正年间内府刻本及近年中华书局 《清史资料》 本行世。这是一部充分反映编者思想及政治主张而十分奇特之书。

《大义觉迷录》全部章节目录

(1)雍正向天下颁布《大义觉迷录》的始末
(2)雍正上谕 一、满清入主中原君临天下,是否符合正统之
(3)雍正上谕 二、朕到底是不是谋父、逼母、弑兄、屠弟、
(4)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一、大清朝的建立正是天命民
(5)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
(6)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三、清朝统治八十年后,造成
(7)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四、社会出现贫富差别的原因
(8)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9)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
(10)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
(11)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12)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
(13)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
(14)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
(15)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
(16)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三、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
(17)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一、曾静等人各处行走,纠
(18)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大清国里考生增多,如
(19)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三、著述《格物集》的刘先
(20)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
(21)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五、你曾静真的是可以担当
(22)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六、“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
(23)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七、清朝得天下到底是盗窃
(24)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八、到底是中华之外,四面
(25)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
(26)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科举制度仅仅是讲名讲
(27)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一、你曾静为何尊敬悦服
(28)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土
(29)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
(30)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四、对于夷狄入主中原,
(31)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五、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
(32)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
(33)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
(34)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八、雍正钱发行不久,不
(35)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
(36)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有人诬蔑你的父亲有
(37)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一、自称忠民义士的曾
(38)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二、山西嘉祥兆瑞迭现
(39)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
(40)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
(41)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
(42)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
(43)曾静供词五条 三、皇上调拨粮食是平抑物价,还是倒卖
(44)曾静供词五条 四、雍正皇帝是有好生之德,还是草菅人
(45)曾静供词五条 五、雍正皇帝是霸嫂为妃,还是按照惯例
(46)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
(47)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一、我曾静这个文弱书生是怎样成
(48)曾静、张熙供词二条 二、我张熙久居僻壤穷乡,怎么会
(49)曾静供词二条 一、皇上不是有意遵循守孝三年的古制,
(50)曾静供词二条 二、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与天理浑然一体
(51)雍正上谕 一、我雍正是将遗诏的“十”改成“于”字而
(52)雍正上谕 二、朕诸兄弟不可以德化,不可以理喻,不可
(53)雍正上谕 三、朕之“屠弟”,正是为了不负皇考付托之
(54)雍正上谕 吕留良怎么得罪了圣祖皇帝在天之灵,而落致
(55)曾静供词二条 一、我是怎样受吕留良思想毒害,而成为
(56)曾静供词二条 二、乱臣贼子吕留良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歧
(57)雍正上谕 一、本朝子民严鸿逵追随吕留良效颦狂吠,谩
(58)雍正上谕 二、曾静痛心疾首地说:“我这过去的禽兽,
(59)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秀才造反,实在是自投罗
(60)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
(61)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根溯源,吕留良正是罪
(62)雍正上谕 急下诏书,各路兵马展开大缉捕
(63)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感泣悚惶,披肝沥胆再上奏折
(64)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
(65)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三、追查谣言,务必要铲除祸根
(66)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天罗地网,长沙党羽插翅难逃
(67)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
(68)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二、检讨失误,湖南巡抚愿立新
(69)刑部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曾静等人为什么要捕风捉影、诽
(70)湖广总督迈柱奏折 曾静等人在湖南被捕审的经过
(71)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一、张熙堂叔张勘被追捕的经过
(72)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继续搜捕毛仪及其两子的经过
(73)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一、应将曾静案及其主犯押送
(74)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
(75)雍正上谕 沈在宽诗“陆沉不必由洪水”,其中大有深义
(76)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一、雍正收用密亲王妃嫔的谣言
(77)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二、臣下的确夙夜兢兢,稽察办案
(78)广西巡抚金奏折三条 三、风水先生摇唇鼓舌,祸从口出
(79)雍正上谕 仁君何以要对弥天重犯网开一面
(80)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
(81)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在浙江继续查访逆党情况
(82)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
(83)浙江总督李卫奏折 谎供引起的草木皆兵、虚惊闹剧
(84)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湖南人为什么非要将曾静沉潭溺
(85)雍正上谕 对吕留良及家属最后应如何判决
(86)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
(87)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要继续对张应星的会客日记上的人
(88)雍正上谕 朱轼等编纂的驳吕留良之书应该颁发各地学宫
(89)湖南巡抚赵弘恩等奏折 曾静已到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任
(90)雍正上谕 一、对吕留良孙辈心有不忍,从宽免死,改判
(91)雍正上谕 二、严鸿逵、沈在宽诸人应凌迟处死,戮尸枭
(92)乾隆上谕 一、将攻击先王的曾静、张熙缉拿进京
(93)乾隆上谕 二、将大逆不道的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猜你喜欢
  史记·司马迁
  契丹国志·叶隆礼
  粤游见闻·瞿共美
  金小史·杨循吉
  江阴城守纪·韩菼
  阅史郄视·李塨
  蜀燹死事者略传·余澜阁
  名人轶事·佚名
  福建通志列传选·陈衍
  江苏省通志稿民政志·缪荃孙
  哀台湾笺释·佚名
  东归日记·方士淦
  南渡录·辛弃疾
  永宪录·萧奭龄
  名公书判清明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魏源

    华山诗(三首)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树皆斜仄生,云皆斜仄通,略无寸步直,但有两壁穹。近之太难亲,遥瞻始景从。正如古神圣,千载共朝宗。不睹岩岩势,但慕泱泱风。安知真觌面,不与跻

  • 宋诗话辑佚·汉皋诗话·佚名

    宋诗话辑佚·汉皋诗话 宋 不著撰人《汉皋诗话》,不知卷数,原书久佚。《遂初堂书目》著录于集类文史类,未题撰者。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复斋漫录》,以及《能改斋漫录》《清波杂志》,知作者张姓。书疑成于北宋末

  • 重订曲海总目·佚名

    清 黄文旸原编〔注〕无名氏重订管庭芬校录乾隆辛丑春,奉旨修改古今词曲,子受盐使者聘,得与改修之列,兼总校苏州织造进呈词曲,因得尽阅古今杂剧传奇。阅一年,事竣,追忆其盛,拟将古今作者,各撮其关目大概,勒成《曲海》一书;先定总

  •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蔡东藩

      却说钦宗死耗,传至宋都,廷议拟俟金使北还,然后治丧。左史黄中入语宰执道:“这是国家大故,臣子至痛,奈何尚可失礼?”陈康伯即答道:“左史言是。”当即日奏请治丧。中退后,康伯入奏照准,宫廷内外,相率举哀。一连数日,把金使要

  •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黄士衡

    话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忽得东郡报告“坠星石上现出文字,偏是不吉之语”,触犯始皇忌讳,不觉大怒。心想:“此文字定是人民刻成,此等无知顽民,竟敢咒诅朕躬,可恶之极!”立命御史前往东郡:“就附近居民逐户查问,究出私刻之人,严行办罪。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五·佚名

    嘉靖二十八年十二月丙申朔葬常安公主于西山○升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高澄为光禄寺卿○录去年辽阳及宁远等处御虏功升赏将士于景春等五百四十五人王宝等三十人○巡按直隶御史陈其学奏徐州吕梁二洪先因水涸陵险设有洪夫

  • 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三十二·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二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九 魏臣 锺繇【子毓】 华歆【子表 博 周孙廙 峤 澹】 王朗 谨案锺繇传阙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

  •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班超、班勇、梁慬)◆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

  • 第四章以七事为证·孙中山

    前三章所引以为“知难行易”之证者,其一为饮食,则人类全部行之者;其二为用钱,则人类之文明部分行之者;其三为作文,则文明部分中之士人行之者。此三事也,人类之行之不为不久矣,不为不习矣,然考其实,则只能行之,而不能知

  • 世宗宪皇帝圣训序·乾隆

    自古人君有盛徳大业者其规画周详而诒谋悠逺则必敷之彝训以明定保之徴纪之简编以着经纶之迹非徒为一时事功计也亦将以示后嗣昭法守焉我皇考世宗宪皇帝亶聪明睿智之资建中立极茂登上理御极十有三年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

  • 乐振葆·佚名

    乐振葆先生小传乐先生名俊宝字振葆浙江鄞县人父丽水公经商于沪创设泰昌洋货木器号先生幼多疾疢九岁始就外傅十六岁即来沪入泰昌学为贾暇辄喜诵唐诗积久渐能吟咏语句清新盖天才也无何丽水公捐馆舍泰昌号即由先生继续经

  • 墙有茨·佚名

    ——宫廷之事很难说【原文】墙有茨①,不可埽也②。中篝之言③,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襄也④中篝之言,不可详也⑤。所可详也,言之长也。墙有茨,不可束也⑥。中篝之言,不可读也⑦。所可读也

  • 卷八·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八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豳一之十五豳国名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虞夏之际弃为后稷而封于邰及夏之衰弃稷不务弃子不窋【迍入声】失其官守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孔氏曰韦昭以为不窋当大康之时

  • 商书·汤诰·佚名

    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作《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夏王灭德作威,以敷虐于尔万方百姓。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并告无辜于上

  • 卷三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护持正法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菩萨其数无量不可称计前後围绕。及馀十方诸佛世界。无量无数不可思议阿僧祇。诸大菩萨声闻之众。地及虚空皆悉遍满。俱来集会前後围绕。复有十方

  •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孙仲章

    元杂剧剧本。简名《张鼎勘头巾》。孙仲章撰(一说陆登善撰)。末本。剧写刘平远的妻子与道士王知观有染,二人谋害刘平远,嫁祸于贫民王小二,王小二被昏官判处死刑。河南府六案都孔目张鼎不避灾祸,主动要求重审刘平远被杀案。

  • 三家诗拾遗·范家相

    清范家相撰 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唯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自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