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

  十三、边地民族全是无耻无状的小人,难道没有像尧舜一样的圣人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中国人之诡谲反复无耻无状者,其行习原类夷狄。只是恶亦是人之恶,天经地义,究竟不致扫灭。若是夷狄,他就无许多顾虑了,不管父子之亲,君臣之义,长幼之序,夫妇之别,朋友之信”等语。中国之人既有行习类乎夷狄者,然则夷狄之人,岂无行同圣人者乎?你说中国之人虽恶,究竟天经地义不致扫灭,今你这等逆乱君臣,上下之义荡然无存,且身罹重罪,有衰老之母,而毫不相顾;犯赤族之诛,门无噍类而不恤,殃及子孙,害及朋友,尚得谓之有君臣、父子、长幼、夫妇、朋友之伦理乎?曾静将天经地义,尽情扫灭,是禽兽不如之类,亦还有顾虑乎?着曾静回心细想,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此等狂悖的说话,总因生平未到外面走过,并未接见一个外境人,兀坐山谷中,意想中外华夷之分,大约是如此,遂不觉狂悖,写放纸上。直至旧年到长沙,今年奉解来京,一路见得政教美盛,万物得所;复又伏读圣谕诸书,章章经天纬地,句句理精义透,不觉惊魂夺魄。始知天地之大,一理一气,无处不到。而近代之精英尽聚本土,所谓“东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西海有圣人出,此心同,此理同”者,今日方实信得。东海之圣人,其心理果与尧舜同世。若中国人物,则久已沦落不堪问。如弥天重犯生圣明之世,而竟不知有圣明之君在上,乃听信谣言逆说,大肆诋毁,虽圣人量同天地,包容群丑怨嗟而不计。然当身实已陷于极恶大罪而莫解。且不惟当身陷罪,君臣上下之伦,荡然无存,而堂有七十岁之老母,而不能顾,犯赤族之诛,门无噍类而弗知恤。若非皇上裕天地好生之德,开生民未有之典,将弥天重犯老母幼子宽宥释放,当此炎暑气候,必禁毙狱中,而莫能顾此。弥天重犯万死万剐,粉骨难偿当身之极罪。亦弥天重犯万死万剐,粉骨难报未有之洪恩。回心细想,到此实实天经地义,尽情扫灭,直禽兽不如了。尚得有人气乎?尚得谓之有顾虑乎?尚有君臣父子长幼夫妇朋友之伦理乎?万死万剐,罪尚何辞。

  【译文】问曾静:皇上旨意问你,你所写作的逆书籍《知新录》里说了“中原地区民族中那些诡谲反复,无耻无状的人,其恶行劣习原就像四方边远民族一样。只是这些恶行也是人类中所难免的,天经地义究竟不致于全被扫灭。如果是边远少数民族,他们就没有许多顾虑了,根本不管什么父子亲情,君臣礼义,长幼顺序,夫妻性别,朋友信义”等言语。中原地区民族中,即使有行为习性相同于边远少数民族的人,那么边远少数民族中,岂能没有品行相同于圣贤一样的人?你说中原民族中,人们虽有恶习,究竟天经地义不致于全部扫灭,如今,像你这样的逆乱叛贼,君臣上下的义礼荡然无存,并且身负重罪,对家中衰老之母丝毫不顾念,犯下灭族大过,门中没有活人存世而不怜恤,祸害已殃及到了子孙、朋友,还能说你有君臣、父子、长幼、夫妻、朋友的伦理纲常吗!曾静已将圣贤的天经地义尽情扫灭,是连禽兽都不如的人,也还有顾虑吗?让曾静回心细想,据实供说。

  曾静供:我这弥天重罪的犯人如此荒谬狂妄的说法,总是因为平生没有到外边走动过,也没有结识过一个外地人,自己独居在山谷僻野,凭空臆想中原和边远各民族的区别,大约就是这样,于是不知不觉轻妄地记写于纸上。直到去年到得长沙,今年被押解晋京,一路之上,看到的是政教清明美盛,万物各得其所。后来又伏读到皇上的圣谕各书,果真是每篇每章经天纬地,每字每句理精义透,不由觉得惊魂夺魄。这才知道天地之无限广大,理气贯通,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并且近代国家的精英贤才,全都聚于东海之地。正如古语所说:“东海有圣贤出世,和中原圣贤一样心性相同,理义相同;西域有圣贤出世,也和中原圣贤一样心性相同,理义相同。”

  今天才确实相信了。辽东地域出世的圣贤果然与尧舜的性理道德相同,而中原的人物,都是沦落已久,不堪再说了。我这弥天重罪的犯人生于本朝圣明之世,而竟然不知道有圣明的君王在上临政,又听信了谣言和逆说,大肆诋毁我朝圣主,虽然圣贤君王心量大如天地,可包容天下众多丑恶之徒的忿怒嗟恨不于计较,然而自己确实已经陷于了万恶不赦的大罪难以解脱。并且不只是自己获罪罹狱,君主与人臣的上下伦常荡然无存,还造成家中七十岁的老母亲不能顾念,犯下灭族抄家大罪,门下没有活人存世而难以悯恤。如果不是皇上宽宏施以天地好生的仁德,实行自古以来所没有过的恩典,将我的老母与幼子宽宥释放,像这样炎夏酷暑的天气,必然是禁闭死于狱中而不能顾及。此时此刻,即使将我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也难抵偿自己所犯的弥天大罪,同样,即使将我千刀万剐,粉身碎骨,也难报答圣上从没有过的齐天洪恩。回心细想到这里,自己实实在在已将天经地义尽情扫灭,真是连禽兽也不如了。还能说自己有人的气味吗?能说自己有顾虑吗?能说自己还有君臣、父子、长幼、夫妻、朋友的伦理纲常吗?即使千刀万剐,认罪伏法,自己又有何话辩说。

猜你喜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八·佚名
  南游记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三 夜见土肥原·溥仪
  卢光传·令狐德棻
  李百药传·刘昫
  徐一夔传·张廷玉
  孙翤传·张廷玉
  平江汉颂·童承叙
  汉纪四十八 孝桓皇帝下永康元年(丁未、167)·司马光
  卷二百六·佚名
  卷十一·徐自明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蒋廷黻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一出 封赠忠臣·王世贞

    〔付末上〕为问当年素服儒。于今腰下佩金鱼。分明有个朝天路。何事男儿不读书。自家林相便是。我老爷向与邹老爷结为兄弟。恩若同胞。共除大奸。各伸所愿。今邹老爷升授通政参议。吿归葬亲。我老爷特差我打探消息。

  • 卷二十六·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六     休宁孙默编彭孙遹延露词下长调满江红和悔庵生日自题小影图解组归来便黄绮欣然相许休重问屈生詹尹贾生季主酒後擘笺霏艳雪花间量屐粘香雨待縠巾葛帔老溪山招寻处 绦灌在堪谁与

  • 卷五十七·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七 宋 陆游 撰 北窗 老人日夜衰卧起常在背窗间一编书终日圣贤对东皐客输米粲粲珠出碓南山侩饷茶细细雪落磑吾儿亦解事稀甲自鉏菜一饥既退舍百念皆卷斾闲身去俗远澄念与道会宿痾走二竖

  • 卷四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独乐园稿【六】吴冲卿直舍阎士安画墨竹歌阎生画竹旧所闻望中一见遥可分伊予不甚晓佳画犹爱气骨高出羣狂枝怒叶凌绢素势若飞动争纷纭蟠根数节出地底上有

  • 御选明诗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四言诗刘基秋懐八首【録六首】凉夜悠悠华灯有辉凄风动林明月在帷山川迢迢逰子无衣瞻彼原隰零露溰溰靡草不凋无木不稀不覩逝波焉知昨非亭亭南山有蕨有薇黄华晚荣紫芝秋肥嵗云暮矣胡寜不归陟彼

  • 提要·徐寅

    【臣】等谨案徐正字诗赋二巻唐徐寅撰寅字昭夣莆田人干宁元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后依王审知幕府归老延夀溪所着有探龙钓矶二集共五巻自唐书艺文志巳不着録诸家书目亦不载其名意当时即散佚不传此本仅存赋一巻计八首各

  • 张乐于张徐传第十七·陈寿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馀人。还,进败,以兵属董卓。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

  • 唐废帝家人传第四·欧阳修

    ○废帝皇后刘氏废帝皇后刘氏,父茂威,应州浑元人也。后为人强悍,废帝素惮之。初封沛国夫人,废帝即位,立为皇后。其弟延皓,少事废帝为牙将,废帝即位,拜宫苑使、宣徽南院使。清泰二年,为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延皓为人素谨厚,及贵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纪昀

    列传元 【三十九】○元三十九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 邓文原 袁桷曹元用 齐履谦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邓文原袁桷曹元用齐履谦△刘因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父述刻意问学邃性理之说中统初刘肃宣抚真定辟为武邑

  • 江统传·房玄龄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祖父江蕤,以仁义的好品行著称,任谯郡太守,封为亢父男。父亲江祚,是南安太守。江统沉静有远大志向,当时人评价他说:“聪慧少言江应元。”跟同乡人蔡克都知名于当时。继承父亲爵位,出任山陰县令。当时关中

  • 春秋集传详说卷三十·家铉翁

    宋 家翁 撰哀公下【周敬王三十二年晋定二十三年】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此宋灭曹也而春秋不书灭乃从鲁入邾之例何邪诸家多据左传为说不责宋之灭国而强求曹人之罪为一入字故耳苏氏谓宋公入曹而不书灭曹如

  • 第48章·老子

    【原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1)。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2)。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3)。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题解】此章,老子强调无为,实际上是有为的。此种“无为则无不为”

  • 卷一·董鼎

    <经部,书类,书传辑录纂注钦定四库全书书传辑録纂注卷一元 董鼎 撰虞书【虞舜氏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也书凡五篇尧典虽纪唐尧之事然本虞史所作故曰虞书其舜典以下夏史所作书曰夏书春秋传亦多引为夏书此云虞书或以为孔子

  • 卷五十五·佚名

    △佛为阿难说处胎会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於日晡时从禅定起。与五百比丘俱诣佛所。合掌恭敬。顶礼佛足。卻住一面。尔时世尊,即告阿难及诸比丘,我有法要初中後善。其义微妙纯一无杂。具

  • 楞严经卷第二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二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癸)三约观河显见性无迁三。初请问。二说示。三领悟。(子)初又二。初阿难密请。二匿王显问。(丑)今

  • 宗镜录卷第四十五·延寿

    夫已上是引台教明定慧二法安心。次依华严宗释。华严经云。于眼根中入正定。于色尘中从定出。示现色性不思议。一切天人莫能知。于色尘中入正定。于眼起定心不乱。说眼无生无有起。性空寂灭无所作。疏释云。定慧虽多。

  • 卷第三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三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九之一如是已辩诸智差别。次当分别智所依定。唯诸静虑能具为依。故于此中先辩静虑。或于先辩。共功德中已辩智所成无诤等功德。余所成德今次当辨。

  • 大同纪事·韩邦奇

    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人。正德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山西参议、南兵部尚书。著有《苑洛集》诸书。《千顷堂书目》卷五别史类著录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