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戴皇祖之仇以为君,且守死尽节于其前”,又有“俯首屈节,尽忠于匪类”等语。曾静以岳钟琪之远祖武穆王,称为皇祖者,是奉岳钟琪为主而已,为其臣子也。且曾静狂言,以《春秋》大义自居。其逆书有云“人臣之择主,如女之子从夫,为臣者事非其主,而失身如女子已嫁于人而再醮者矣。而曾静又臣事于岳钟琪,是以失身再醮”等语。岳钟琪假若依曾静之说而叛本朝,是岳钟琪为不能守死尽节,而再醮之人矣。曾静以岳钟琪之臣事本朝为屈节尽忠于匪类,则曾静之愿奉岳钟琪为君,岂不为匪类中之匪类乎?且逆书内以岳钟琪为岳飞之后,称功颂德,乃钦差讯问时,又盛言本朝之恩泽勋业。未知曾静之心,仍欲臣事岳钟琪乎?抑愿臣事本朝乎?如愿臣事本朝,则曾静不亦屈节于匪类乎?设岳钟琪为曾静鼓惑,未知曾静此时以岳钟琪为是乎?抑为匪类也。可一一讯问,令其逐条供明。

  曾静供:弥天重犯本心毫无所为,只为误听谣言,错解经义,故一切大义大分,都至混淆。加以闻见狭隘,不知本朝世德之隆,得统之正,深仁厚泽之久而且洽。所以上书岳钟琪。种种悖谬,直是痛悔无及。盖人臣之择主,固如女子之从夫,今岳钟琪以文武全材,笃生圣神之世,而事圣神之君,正如皋夔之事尧舜,伊周之事汤武,不但如正女之从贤夫而己者。固万无可叛之义,亦决无或叛之心。而弥天重犯以误听流言,遂至冒昧上书,不惟自昧君臣之大义,而并劝人以不忠。是微如蜂蚁,尚知有君臣,毒如蛇虎,尚不忘恩报,而腼然人面,直匪类之不若也。迨至去冬奉钦差大人审问,传宣圣德,已知从古盛世帝王莫与伦比;而且详告本朝来龙兴功德,事事仁至义尽,得统之正,全是天与人归。盖本朝来抚万国之初,明愍帝已身殉国难,而李贼猖狂,中原涂炭,毒逾水火,世祖章皇帝不烦一兵,不折一矢,而天下感戴,率从如赤子之依父母,较之汤武,昔尝为夏殷诸侯,而临时不免兵戈者,更名正言顺,神武而不杀。弥天重犯得闻此义,始如坠深渊,而痛哭追悔,万死莫及。嗣后蒙大人仰遵皇上高厚深恩,一路抚惜到京。而弥天重犯自长沙以抵京师,沿途目之所见,尽是圣世隆景,耳之所闻,莫非圣德仁声。且当身亲被,又有几多破格恩典,而一到京师出之囹圄,居以广厦,给食赐衣。

  弥天重犯生长山陬,不知圣天子忧切民瘼,曲谅民难,哀矜民隐,竟及于极恶重囚,万死莫赦之徒,直至如此。弥天重犯虽同草木无知,顽石无灵,亦当翻然感化。故在当时岳钟琪幸而怒斥,得免乱贼之名,万一误见听从,不惟弥天重犯为万世乱贼之罪魁,而岳钟琪亦不免为万世乱贼之巨恶了。岳钟琪之守正,固益显其为圣世之良臣,而弥天重犯到此尚有何别义可以借口?只痛恨谣言之害人,遂至陷身于大恶而莫解,然犹幸到今,尚得接天语下诘,省悟以翻身,纵不敢望苟免幸生,得为圣世之民。然得闻大义而知前此之非,是即为圣世之鬼,亦所甘心矣。至若奉岳钟琪为君,而己为其臣子,在弥天重犯初无此心,其称彼远祖为皇祖者,乃是见得礼经,自诸侯以下,概有皇考皇伯父之号,故欲用三代以上称呼而妄耳。盖当时止做旁人献义,未即输身归顺,总之大义既错,罪在恶极,一路皆错,尚有何是处可言。惟千万叩首感激隆恩盛德,自伤欲为圣世之民,而不可得。至于臣事本朝,乃天经地义之当然,又曷尝自即于匪类乎。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拥戴皇祖的仇人为君王,并为他效死尽忠”,又有“低头屈节,尽忠于匪类”

  等话。曾静将岳钟琪的远祖武穆王称为皇祖,是想拥护岳钟琪为皇帝,而自己是他的臣民。曾静的谬误狂言,是以《春秋》大义自居,逆书里有“人臣要选择主人,就像女人随从他的丈夫。作为臣民如果选择的主人不当而失去气节,就好像女人再嫁而失节一样”

  等说法。岳钟琪如果依照曾静的说法而背叛了本朝,就是岳钟琪不能尽臣节,如再嫁人而失节一样了。而曾静又向岳钟琪称臣,不也是等于失节再嫁他人吗?曾静认为岳钟琪的臣事本朝是低头屈节,效忠于匪类,而曾静自己又愿意把岳钟琪当为君主,岂不就成了匪类中的匪类了吗?而且在这逆书内称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为他歌颂功德,直到钦差审问他时,又称颂本朝皇恩和功业。不知道曾静的心,仍将替岳钟琪办事呢?或是愿意替本朝办事呢?如果愿意替本朝办事,曾静不也就成了低头屈节、效忠于匪类了吗?如果岳钟琪被曾静所迷惑,不知道曾静这时候会以为岳钟琪做得对,还是称他为匪类呢?可以一一讯问,让他一条一条说明。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自己心里丝毫没有这些想法,只因为误听信了谣言,错误地解释了经义,使一切大义大分都混淆不清,再加上见闻非常狭隘,不知道本朝世代德行的兴旺,取得天下十分正统,对百姓所施的深厚的仁德已经很久并已深入民心。所以才给岳钟琪写信,种种荒谬,真是痛恨不及。人臣要选择主人,就像女人跟着丈夫。今天岳钟琪以其文武双全,忠实地生活在神圣的时代,而效忠于神圣的君主,正像皋陶和龙臣事尧、舜,伊尹、周公臣事成汤和周武王一样,不但好像正派的妇女跟从贤明的丈夫,没有任何可背叛的理由,也当然没有背叛的心思。

  然而犯了弥天大罪的我错误地听信了谣言,以至莽撞地写信,不但自己不知道君臣的大义,而且还劝说别人不忠。即使微小得如同蜜蜂、蚂蚁,还知道有君臣,狠毒得像长蛇和猛虎,还忘不了报恩,而我空有一副人脸,直比匪类还不如啊。直到去年冬天,被钦差大臣审问,宣传皇上圣德,已知道自古盛世的英明的帝王,没有谁能够比得上当今皇上的。而且又详细告诉了本朝创业以来的一系列丰功伟绩,每件事都做到了仁至义尽,取得天下的正统,都是归功于天意和人心。自本朝来中原绥抚万国的初期,明朝的崇祯皇帝已经死于国家的灾难中,然而李自成猖獗狂妄,中原陷困苦的境遇,狠毒超过洪水烈火。世祖章皇帝不用一兵,不射一箭,而天下人感激和爱戴的比率就像孩童依顺父母一样,比较起汤商和周武曾经是夏朝和殷朝的诸侯,不免使用武力灭掉夏殷,更为名正言顺,树立神圣的武功却没杀人。

  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听到这个道理,才好像掉进深渊,非常痛苦和后悔,死一万次也难赎自己罪过。以后承蒙大人遵照皇上的深恩厚爱,一路护送来到京城。然而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从长沙来到京师,沿路看到的一切,都是圣世兴旺的景象,耳朵所听到的一切,都是对皇上仁德的赞誉声。以后自己又亲身受到教导,又多了几条破例的恩典,一到京师,便放出了监狱,住到了宽广的大厦,赐给饭吃和衣裳穿。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生长在山沟里,不知道仁圣天子关心百姓的疾苦,体谅人民的艰辛,怜惜人民的痛楚,竟然关怀到我这个罪大恶极的重犯,万死不赦的囚徒,直到这种地步。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即使是和草木一样没有知觉,像顽石一样没有头脑,也应当受到感化而彻底悔悟。所以在当时,岳钟琪幸好愤怒责斥了我,得以免掉乱贼的罪名。万一错误地听从,不仅仅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成了万世乱贼的罪魁祸首,而且岳钟琪也免不了成为万世乱贼的巨恶了。岳钟琪坚守正气,更加显示他是一个太平盛世的贤臣,而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到这个地步,还有别的什么理由可能作为借口呢?我只能痛恨谣言如此害人,以至于身负大罪而不能解脱,但我还庆幸到现在,还能得到皇上过问,反省觉悟得以脱身。我纵然不敢奢望苟全性命偷生,能够成为太平盛世的良民,但是能够聆听到大义至道,而且懂得了前面所作所为的错误,这样即使成为太平盛世的鬼魂,我也心甘情愿。至于如果把岳钟琪奉作君王,而自己成为他的臣子,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当初并没有这个意思。其称呼他的远祖为皇祖的原因,却是看到《礼经》中从诸侯之下,都有皇考、皇伯父的称号,所以想用三代以上的习惯来称呼而造成这个错误。因为在当时只是作为旁观的人提出建议,没有马上投身归顺而已。总而言之,在大的道义上我已做错,罪大恶极,所作所为一切都错了,我还有什么对的地方可说呢?只有千万叩首,感激圣上皇恩浩荡,自己伤叹再想成为圣世良民而不能实现。至于我事奉本朝,却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又怎能自己甘心去当匪类呢!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脱脱
  贤君第十三·王肃
  卷四百十一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利用敌势多方捣乱的垃圾大王叶老三·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四十九·佚名
  卷二十九·司马迁
  六一 恒训·周作人
  许绅传·张廷玉
  张孟兼传·张廷玉
  凡例·王葆心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雍正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三五·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雍熈乐府卷之七·郭勋

    中吕宫粉蝶儿      祝太平锦绣封●喜丰登太平景象托吾皇圣徳汪洋舆情欢天心顺万方㱕向四海来王抚华夷尽皆欢畅南好事近佳节欲回阳律●黄锺迎祥南极昨夜夀星霭霭生光瑶池阆●衆羣仙跨凤齐临降贺吾皇万夀佳辰祝遐

  • 卷三百十一 列传九十八·赵尔巽

      哈攀龙子国兴 任举 冶大雄 马良柱 本进忠 刘顺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其先出回部。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以副将发福建,除兴化城守副将。迁总兵,历河南南阳,福建海坛、漳州诸镇。以母丧去官。十三年,高宗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一·杨仲良

      哲宗皇帝   宣仁垂帘皇太妃附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哲宗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应军国事,并太皇太后权同处分,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如向来典礼有所阙失,命有司更加讨论。是月辛丑

  • 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还都 失兵机纵敌入险·蔡东藩

      却说慕容超既得嗣位,引亲臣公孙五楼为武卫将军,领司隶校尉,内参政事。五楼欲离间宗亲,多方媒孽。超因出慕容锺为青州牧,段弘为徐州刺史。太尉封孚语超道:“臣闻亲不处外,羁不处内,锺系国家宗臣,社稷所赖,弘亦外戚懿望,百姓

  •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佚名

    宋宁宗一乙卯庆元元年。上,光宗皇帝第三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在泰邸,慈懿梦日队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孝宗乾道四年十月丙辰秋分而生上,五年正月赐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除明州观察使

  •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六·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夏四月。己巳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  ○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戌。皆如之。内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御史恩隆奏、近来着名棍徒奎左臣即奎子、大头双

  • 卷八 邻交志下二·黄遵宪

    泰 西自美约钤印,于是庆恕、庆笃、庆喜、庆永等初,德川家康封其诸子于尾张、于纪伊、于水户,为三亲藩,使辅翼宗家,班列三百诸侯上,仍称德川氏。秀忠又封其兄子及其子于越前、于会津,别为松平氏。世以德川氏为宗族,松平氏为支

  • 38.廉颇负荆请罪·林汉达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渑音miǎn)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

  • 象数·方以智

    宗通、说通,皆为治心设方便耳。曰“无所得”者,至矣,然无所得亦一方便也。本无所得,即有所得,直下有即是无。象数之与虚空,一乎二乎?有法相宗,有破相宗,有法性宗,究竟遮与双遮,适显此正表耳。表相者多言其不得不然,而破者专取所以

  • 卷十二·湛若水

    <子部,儒家类,格物通>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儆戒四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朔是夕有赤气起东北亘西南中凾白气将散复有黑祲在旁右正言任伯言正嵗之始而

  • 卷十·吴浩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十华亭呉浩撰公羊传隐公春秋借位于鲁以托王义云王者孰谓谓文王也疏乃云借位于鲁以托王义乎此正所谓倍经任意反违戾者也诸侯不得専封而春秋乃王鲁乎又云奉天命而制作何以谦让之有圣人气象

  • 卷一百八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四观象授时蕙田案尧命羲和舜察玑衡纪数之书观象之器法斯大显周礼春官冯相氏掌十有二嵗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序事以

  •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三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真如若常若无常。说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说真如若乐若苦。说法界法性不虚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尊者浮彌比丘住耆闍崛山.時有衆多 外道出家詣尊者浮彌所共相問訊慶慰.共相問訊慶慰已退坐一面語尊者浮彌言. 欲有所問甯有閑暇見答與不。尊者浮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叹净品第四十二尔时舍利弗白佛言:&ldquo;世尊!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毕竟净故。&rdquo;舍利弗言:&ldquo;何法净故,是净甚深?&rdquo;佛言:&ldquo;色净故,是净甚深。受想行识净故。四念处净故,

  • 礼忏文·佚名

    礼忏作为一种佛教仪式,是礼拜与忏悔的简称。礼忏文则是记录佛教信徒礼忏仪式的文书。我国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中保存有一定数量的礼忏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