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假结同盟,这样才诱出真

  编者按:岳钟琪采用了伪与张熙结盟设誓同意谋反的办法,套出了主谋人曾靓及同案人员名单,便立即写了这份奏章上报。名单是另纸抄写密封,故此奏折中未提姓名。

  【原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逆犯已吐造谋之人,谨缮密折恭呈御览事。

  窃查逆犯张倬持其师夏靓逆书到臣,臣会同抚臣西琳设法讯诱,未得实状。缘由于九月二十八日具折密奏。臣因见张倬坚忍练刑,复难计诱,故请辞赴京师审讯,但因此等重情不求速得实状,以慰君父之心,则臣子所司更有何事大于此者,故拜发密折以后,未即令其赴狱。遣署长安县事咸宁丞李元,假称臣仆,就近署闲房与之共寝。又遣人送裘,致酒,缓言相询,被乃一味支吾。至二十九日酉刻,臣复传按察司硕色于密室坐听,然后令张倬入署与之盟誓。(朱批:览虚实不禁泪流满面,卿此一心,天祖鉴之,此等誓盟,再无不消灾灭罪、赐福延生之理。朕嘉悦处实难笔谕。朕与卿君臣之情,乃无量劫之善缘同会,自乘愿力而来协朕,为国家养生者,岂泛泛之可比拟,朕实嘉悦之至。)伪为激切之言,彼方将其师实在姓名、居址,并平素与伊师往来交好,诋毁天朝之人,各姓名、居址,一一吐出。臣谨亲缮密折,恭呈御览。伏乞皇上遴选忠实干员,潜行密捕,自当悉获以正典刑。至张倬未吐各情,臣现在设法陆续相绐,务以悉吐,以便次第芟除,使逆党尽绝。庶稍尽臣子之职分,为此缮折密奏,伏乞睿鉴施行,谨奏。雍正六年九月三十日。朱批:开单留中。朕自命妥协之人前往捕拿料理,将张熙仍好好设法宽其心,而羁留之。

  【译文】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因为叛逆罪犯张倬已供出谋划之人,谨修奏折密呈皇上御览之事。查判逆张倬拿了他师傅夏靓写有谋反内容的信来投,臣会同巡抚西琳设法引诱审讯他,没能审出实际口供,其中原因在二十八日的奏折中已详细陈述。因我看张倬非常坚强能忍耐刑法,又难于再设计诱审他,故请旨押送京师审讯。但考虑到对这种重要案情如不尽快得到真实口供,以安慰皇上的心愿,那么臣子所管辖的职权范围内,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事更重要呢?基于此种想法,奏折发送之后,我没有立即把张倬投入狱中,而是派理长安事咸宁县丞李元谎称是臣的仆人,和张倬一起睡在衙门附近的一个空房里,又派人送去皮衣,端去酒菜,婉言询问,他仍然是支支吾吾。到二十九日下午酉时后,我又传令按察司硕色在密室里旁听,然后让张倬进入衙门,和他立誓结盟。(朱批:观此一虚一实的审案,不禁泪流满面,你的一片忠心由上天作证,这样立誓结盟,决不会没有消灾灭罪、恩赐福份,延年益寿的道理。朕的赞赏激动之情实难用笔来比喻,朕和你之间的君臣情义,是佛祖注定的善缘会上同会的人,竭尽全力来协助我维护国家政权,难道是一般的关系所能比拟的,朕的确非常赞赏!)假说一些肺腑之言,他才把他师傅的真实姓名、住址,一一吐出来,我特此亲写奏折,恭请圣上御览,恳请皇上挑选忠实能员,暗中行动,秘密搜捕他们,应该全数擒获,用国法处治。至于张倬尚未供出来的情况,臣现在想法继续哄骗他,尽力让他全部供出,以便依次铲除,致使叛逆团伙濒临灭绝,以稍尽臣的职责。为此,亲修奏折,秘密呈上,恳请皇上明鉴,付之实施,谨奏。雍正六年(年)九月三十日。雍正朱笔批示:名单留在宫内,朕当亲自委派合适人选前往捕拿处理,对于张熙(张倬真名)仍要设法好好地宽慰其心,而软禁起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 赵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劢)·李百药
  ●卷下·石茂良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尚史卷五十九·李锴
  ◎手足几成伉俪·李定夷
  补后汉书年表卷九下·熊方
  一二三、宋鈃考·钱穆
  目录上·佚名
  卷十九·佚名
  卷二十六、青海及凖部之用兵·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四十三·佚名
  四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九回 天子爱妃齐夺翠 姐儿嫖客共含羞·蒲松龄

    话说王龙问大姐的法儿,大姐说:"他是个军家,只会跑马射箭,他知道什么。吃酒中间,你就说哑酒难吃,咱行个令。他若不会行,输了酒,咱可取笑。"那王龙听的说这话,就等不得,一盅酒干了,叫赛观音:"拿过令盅来,咱行一个令。" 有王龙叫长官,

  • 卷二百二·列传第八十九·释老·宋濂

        ◎释老   释、老之教,行乎中国也千数百年,而其盛衰每系乎时君之好恶。是故佛于晋、宋、梁、陈,黄、老于汉、魏、唐、宋,而其效可睹矣。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维道家方士之流,假祷祠之

  • ●崇禎長編卷之十八·汪楫

      崇禎二年二月   ○崇禎二年二月   崇禎二年二月丁亥朔帝視朝   遣大學士錢龍錫祭孔子   刑科都給事中薛國觀疏言日者枚卜一事一手握定者東林主盟科臣許譽卿沈惟炳與瞿式耜其人也至部臣溫體仁有言文華

  • ●卷第十六·胡三省

    【汉纪八】起强圉大渊献,尽上章困敦,凡十四年。孝景皇帝下前三年(丁亥,公元前一五四年)①冬,十月,梁王来朝。〔朝,直遥翻。〕时上未置太子,与梁王宴饮,从容言曰:〔从,千容翻。〕“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

  •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四·王祎

    唐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圣厯元年正月甲子朔庐陵王出居于房州改元【以通鉴脩】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将复召庐陵王故改元三月己巳召庐陵王于房州戊子庐陵王至自房州【以新纪脩】解题曰按新旧史列传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

  • 一三一 小河与新村中·周作人

    事隔三十五年,在民国甲申(一九四四)的九月,我抄了廿四首“弗入调”(方言“弗入调”兼有不遵规则及无赖的意思)的旧诗,题曰“苦茶庵打油诗”,在杂志上发表了。篇末有一段话,涉及《小河》,现在也可以抄了来,做个说明。“这些以诗论

  • 志第二十一 郡国三(原文)·范晔

    (兖州、徐州)○兖州陈留 东郡 东平 任城 泰山 济北 山陽 济陰○徐州东海 琅邪 彭城 广陵 下邳◆陈留郡(武帝置。雒陽东五百三十里。)十七城,户十七万七千五百二十九,口八十六万九千四百三十三。〖陈留〗有鸣雁亭。〖浚仪〗

  • 卷十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五 吉礼十五 祀旗纛 总叙 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凡始竪牙必祭以刚日祭牙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徵纛谓旗头也太白隂经曰大将军中营建之天

  • 第四节 南方诸国形势(下)·吕思勉

    钱镠以龙德三年(923年),受梁册为吴越国王,始建国。同光二年(924年),唐因梁官爵命之。三年(925年),镠使告于吴,吴以其国名与己同,不受。戒境上:毋通使者商旅。四年(926年),安重诲奏削镠官爵,以太师致仕,进奏官、使者、纲吏,令所在系治,事见

  • 景公饮酒命晏子去礼晏子谏第一·晏婴

    景公饮酒数日而乐,释衣冠,自鼓缶,谓左右曰:“仁人亦乐是夫?”梁丘据对曰:“仁人之耳目,亦犹人也,夫奚为独不乐此也?”公曰:“趣驾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觞再拜。公曰:“寡人甚乐此乐,欲与夫子共之,请去礼。”晏子对曰:“君之言过

  • 卷十三·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十三  明 傅逊 撰襄公灭纪隠公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纪汉晋为剧县旧有纪亭后废夷汉晋为庄武县后废俱在今青莱二府境】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

  • 杂篇&middot;则阳第二十五·庄子

    [题解]《则阳》以人名篇。全篇的主旨在于道论,反映了庄子的世界观。在本篇的“则阳游于楚”、“圣人达绸缪”段落中阐述了王公士人追求于禄而圣人追求的是无言之道。不用语言,返归本性,以道化人。在“旧

  • 沔水·佚名

    --乱世伤怀劝友人【原文】沔彼流水(1),朝宗于海(2)。鴥彼飞隼(3),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4)。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5),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6)。鴥彼

  • 长夜漫漫路迢迢·尤金·奥尼尔

    《长夜漫漫路迢迢》为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根据作者要求在其死后才能上映,该剧被作者自认为和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

  • 可闲老人集·张昱

    诗别集。四卷。元张昱 (1289—1371)撰。昱字光弼,自号一笑居士。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累官至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元末弃官。明初太祖征其入京,召见,悯甚老,曰 “可闲矣”,厚赐遣归,于是更号可闲老

  • 秉烛后谈·周作人

    散文集。周作人著。列为“艺文丛书”之六。新民印书馆1944年9月初版。收散文23篇。大多为读书志,如《南堂诗钞》、《东来博议》等;也有漫谈,如《谈劝酒》、《谈宴会》、《谈娱乐》、《谈文字狱》等。《关于阿Q》一文,颇

  • 夏小正戴氏传·傅崧卿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德撰。陆机《毛诗

  • 醒梦骈言·守朴翁

    又名《醒世奇言》,全书十二回,有清代刊本。书署“守朴翁编次”,然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每回演写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均可在《聊斋志异》中找到对应篇目。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根据《聊斋志异》原本改写的《白话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