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

  二十四、孔庙失火和庆云出现是礼乐制度遭受厄运的灾异呢,还是文明光华的祥瑞呢?

  【原文】

  奉旨讯问曾静:你从前逆书内云“于今正值斯文厄运,是以孔庙焚毁”。今据督修庙工之通政使留保奏报:“十一月二十六日午刻,正当孔庙大成殿大梁之前二日,庆云现于曲阜县。形若芝英彩凤,五色缤纷,正南、东、西三面拱日朝阳,历久益加绚烂。万目共睹,无不称庆”等语。今将留保所奏之折及庆云图发与你看,还是斯文厄运之灾异?还是文明光华之祥瑞?你今又如何说?

  曾静供:道之在天下,本无处不有,无人不备,特凡民为气禀所拘,物谷所蔽,是以有的不适如其有,备的不能果见其备。故聪明睿智之资,气禀清明,义理昭著,生知安行,千万人中无一见焉,甚或数千年无一遇焉。然一有之,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所谓“禀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又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是君与师原属一道,并未尝有岐,此尧舜、禹汤、文武之世,所以只有君之重,并无师之名,盖以君职原兼师职故也。唯至春秋战国,二帝三王之道熄,时有孔子生安之圣,厄而在下,当时仁义之风微,功利之习兴。一时功名之士,以治天下为另有一种权谋术数之学。于是群指孔子为师道,而称君德者,视此则有彼此之分。

  而孔子之所谓仁义道德者,每多置而不讲。历汉及唐以至于明,二千余年,孔道晦塞,未有能明能行。孔道不明不行,又安望其有虞、夏、商、周之治效乎!惟我朝圣祖皇帝得尧舜、孔子之心传,是以六十余年,深仁厚泽,遍及薄海内外,已媲美于虞、夏、商、周。我皇上以天之聪,生安之资,加以初潜四十余年,研深味道之功,其于尧、舜、孔子之道,合圣祖家学精蕴而久已集其大成。不惟与尧、舜、孔子之心传无二,抑且于圣祖一切政治而更有光矣。此所以天人感应,随时随地莫不信而有征。盖有亘古未有之道德,自能成亘古未有之治功;有亘古未有之治功,斯能备亘古未备之休征,此理之一而不易者。兹因山东孔庙大成殿庙上梁之前二日,而庆云五彩捧日,光华融露于曲阜县,此盖孔子之圣,浑全一团天理,孔子之心即天心。今圣心与孔子之心为一,即是与天心为一。而祥瑞见于曲阜,适在兴修圣庙之会者,乃上天所以嘉予圣心与孔子之心为一处,比泛见于云、贵、山西等省,其庆幸为更大,其盛德之合于孔子,而感孚上天者为更极其至。此所以为一无之中,文明光华极盛之会,而为生民所未有也。弥天重犯从前无知,并不知天之高,地之厚,所以以为流言摇惑,而为是万剐之说,悔恨无及。今既含生被化于天高地厚之中,自验知之比他人更深,信之比他人更笃,到此只有尊之亲之,爱之戴之,传颂以为亘古未有此文明光华之圣德神功而已,更有何说。

  【译文】

  奉皇上谕旨讯问曾静:你从前在所写作的叛逆书籍中说:“现在礼乐制度正遭逢厄运,所以孔庙被焚毁。”

  如今据监督修复孔庙的通政使留保奏报说:“十一月二十六日的午时,正当孔庙大成殿临近上梁的前二日,祥云突然出现在曲阜县上空,形状就像是灵芝花草,彩色凤凰一般,五彩缤纷,在正南、东、西三面拱托着太阳,经过长时间后更加绚丽灿烂。万民都目睹了此一情景,没有不为此祥云瑞兆而称颂庆贺的”等言语。今日将留保所呈报的奏折及祥云瑞兆之图发给你看。这是礼乐制度遭受厄运的灾异呢?还是文明光华的吉祥瑞兆?你今日又如何解说?

  曾静供:道行义理在天底下,原本就是无处不有,无人上具备,但是平常百姓被禀受的天地之气所限制,以及受物质的欲望所遮蔽,所以有道行义理的不能依照其道行义理,具备道行义理的又不能真正理解其具备的道行义理。因此,天资聪明睿智,禀受天地清明之气,道德义理昭著明显,生而知之,安然行之的天才,在千万人中也不能见到一个,甚至数千年也不能遇到一个。然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天才,那么上天必定授命他为亿万庶民的君王师表,所说的“天赋诚信聪明可以作君王,君王可以作庶民的父母”,又上天降至贤于民间,做他们的君王,做他们的师长”,是讲君主与师长原就属于同一道统,并不曾有区别。在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之所以只注重于君王的权位,并没有显明师长的名望,是因为君王原就兼有的师长职责的缘故。只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二帝三王的道行义理渐渐消亡,而生而知之,安然行之的圣贤孔子又正在民间遭受苦难。当时,仁义道理教化的风气渐渐衰败,追逐功名利禄的习尚日益兴起。一时间,追求营取功名的人们,认为治理天下另有一种道理谋略学问,于是众人指出孔子的学说只是为师之道。而称颂君王德行的人,便认为君王与师长有彼此之分,对孔子的所谓仁义道德理论,常常是置于一旁不讲。

  历经了汉、唐各代以至于到了明朝的二千余年间,孔子的仁义道德理论被昏暗阻塞,没有被阐明实行。孔子的仁义道德理论不阐明不实行,又怎能希望有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的治国安民功效呢!只有我朝圣祖皇帝承继得尧舜、孔子道统的真谛相传,因此,君临天下六十余年,深仁厚泽,遍及于四海内外,已经可与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相媲美。我当今皇上以天赋诚信聪明睿智,生而知之,安然行之的才质,加上当初在藩第四十余年,深刻研究道德义理的功效,已从尧舜、孔子的道统,汇合圣祖皇帝家教的精蕴义旨而集其大成,不仅与尧舜、孔子的道统真谛相传没有二样,并且比圣祖皇帝的一切安邦治国策举更有光采了。这就是上天与世人感通互应,随晨随地没有不被信诚而验证的。

  如果具有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德行义理,自然能成就自古到今所没有的治国安民的丰功伟业,具有了从古到今所没有的治国安民的丰功伟业,也就能具备从古到今所没有完备的吉祥征兆。这个道理是一定不会改变的。这次因山东孔庙大成殿上梁之前二日,祥云五彩斑烂,拱抚捧日,光华融露于曲阜县上空,这都是因为孔子的圣心与上天浑然成为一体,相互通融,孔子之心就是天心。今日皇上之心与孔子之心相融合一,就是与天心融合为一。而祥云显现于曲阜上空,适逢在兴修圣庙之时,这是上天所以赞许皇上之心与孔子之心融合一体的体现,比起显现于云南、贵州、山西等省的吉祥瑞兆,更值得庆幸。

  皇上的圣德融合于孔子,而感动信服于上天更是到了极点。这就是在海内全国之中,文明光华极盛的际会,而在民间百姓中是没有的。我这弥天重犯从前愚昧无知,并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被流言所煽诱,而轻妄地发出万剐不赦的逆说狂言,如今悔恨莫及。现在既然一切生命都被化育于天高地厚之中,自己知道论文认识的比别人更深刻,信服的比别人更诚笃,到如今只有尊奉皇上,亲近皇上,爱护皇上,拥戴皇上,传颂这从古到今所没有的文明光华之圣德神功而已,又有什么话可解说。

猜你喜欢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陈寿
  志第九 舆服·萧子显
  卷四十 前秦录九·崔鸿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第三七八谕同治七年四月九日一二二○九--一九·佚名
  第一章商事总论·佚名
  通志卷一百十一上·郑樵
  一四一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请添派刘凤诰等三员校勘石经折·佚名
  勅纂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鄂尔泰
  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三·佚名
  元遥传·李延寿
  何复、邵宗元传·张廷玉
  魏纪八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253)·司马光
  第三十九章 重建中枢,绥靖两湖·李宗仁
  进表·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彭定求

        卷230_1 【偶题】杜甫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

  • 丙集第八·钱谦益

    石田先生沈周一百六十八首【朱泽民山水】睢阳老人营丘徒,意匠妙绝绝代无。为留清气在天地,便就片纸开江湖。长松落叶风细细,幽构萦萝倚江住。壁虎书鱼荡水光,老屋疏茅通雨气。老人不归空北山,芳杜春风

  • 二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一古今体八十五首【己巳四】塞上行围奉皇太后启驾载览西成有象即景秋晓成吟七襄云物九秋清【是日七夕节】正值朝来凑快晴频岁廵游奉慈辇乘时蒐狩发行旌千畦

  • 卷330 ·佚名

    宋祁 林鸦 林鸦泊泊飞,剩欲送斜规。 城头八九子,月中三币枝。 嚮晨常自警,邻暝不应移。 王孙无巧弹,此夜正羁雌。 宋祁 凌屯田知和州 坡殿程篇属思精,飘飘老气薄黔嬴。 一台旧服郎官笔,千骑

  • 卷三十三·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三钱塘 王琦 撰诗文【五十九首】调张籍           韩 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羣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後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

  • 卷四百二十二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壬寅朔,寶文閣直學士、新除刑部尚書謝景溫知鄆州。(政目在正月二十八日。)右正言劉安世言:「臣伏見自去冬謝景溫除權刑部尚書,臣等疏其姦邪罪惡,乞行寢罷,伏蒙陛下特徇公議,外移鄆州。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六·陈邦瞻

    防古诸帝之立【太宗 定宗宪宗 世祖】理宗宝庆三年十二月防古主特穆津卒于六盘山在位二十六年庙号太祖凡六子长曰卓沁性卞急而善战早死二曰察罕台三曰谔格徳依四曰图类至是图类监国绍定二年八月防古主谔格徳依立谔格

  •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十月。丁亥。谕军机大臣等、电寄杨昌浚。台饷紧急。前据沈葆靖电报。拟筹汇银二十万。着杨昌浚严催赶办。用厦门海关印文。向英商汇兑。令彭楚汉设法速达。源源接济。台南兵饷等项。尚可接济台北。

  • 今献备遗卷十八·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薛瑄薛瑄字徳温山西河津人母梦紫衣人入谒生瑄年十二善诗赋及见程朱书叹曰此道学正脉也遂焚诗赋专心理学永乐庚子举乡试第一辛丑登进士第擢御史监湖广银场黜贪墨正风俗手録性理大全诵读之迁山东提学佥事诸

  • 一四三三 军机大臣奏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黏补装潢已竣开单缴进片·佚名

    一四三三 军机大臣奏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黏补装潢已竣开单缴进片乾隆五十七年正月初十日前蒙发下漱芳斋西配殿陈设书籍,臣等公同翻阅,除不全及应毁者共六种毋庸装订外,其余书籍及应行抽毁者共九十九种,俱交武英殿分别黏

  • 顺宗耶律浚传·脱脱

    顺宗,名浚,乳名耶鲁斡,道宗长子,母为宣懿皇后萧氏。幼时即能言善辩,好学,通书文。道宗曾经说:“此子聪明慧达,大约是上天所授吧!”六岁,封为梁王。次年,随皇上出猎,连射三箭,都射中猎物。皇上回头对左右说“:我祖先历代相传,骑射之术

  • 卷四十五·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钦宗即位初李纲上疏曰右臣伏覩皇帝陛下诞膺天命抚临万邦天地神只永有依归华夏蛮貊永有承事神人交庆海?腾欢道君皇帝

  • 卷二十二·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二广言路雍正元年癸卯二月丙寅上谕科道等官皇考临御六十余年至圣至明无日不以国计民生为念凡所以咨访吏治通达民情之意至为殷切迩年以来无知小人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 洪武二十年春正月壬子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 癸丑,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为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九·周祖谟

    戟,楚谓之□。(取名于钩□也。)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间谓之□,或谓之鏔,(音寅。)吴扬之间谓之戈。东齐秦晋之间谓其大者曰镘胡,(泥镘。)其曲者谓之钩□镘胡。(即今鸡鸣勾孑戟也。)三刃枝,(今戟中有小孑刺者所谓雄戟也。)南楚宛郢谓之匽戟

  • 第五章&nbsp;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冯友兰

    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他姓墨名翟。《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因而关于墨子是哪国人历来有意见分歧。有些学者说他是宋(今豫东鲁西)人,另一些学者说他是鲁人。

  • 第十六章 受纳支提耶山精舍·佚名

    为行乞长老游行城内摄取人民,于王宫内食事而摄取国王,(一)二十六日之间住于摩诃眉伽林中,而于阿沙荼月之白分十三日,(二)于王宫内取食后,大贤者为大王说大不放逸经,由此,彼(三)于彼处之支提耶山建成精舍,由东门出而赴支提耶山。(四)闻

  • 宋文鉴·吕祖谦

    北宋诗文总集。原名《皇朝文鉴》,《皇宋文鉴》。南宋吕祖谦奉孝宗之命编篡。一百五十卷,又目录三卷。仿萧统《文选》体例,分为61类。一至十一卷,收赋80余篇;十二至三十卷,收各体诗约1020篇;三十一至一百五十卷,收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