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九、对于一个臣民来说,到底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可荣可辱,可生可死,而此义必不可失坠”等语。今钦差审问之时,曾静缮写亲供全然改变,求哀乞怜,备极称颂。在曾静将以为荣乎,将以为辱乎?又未知曾静之心,此时愿生乎,抑愿死乎?其争持大义者何在?着他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向谓荣辱死生大义必不可失,只因错解《春秋》,错听谣言耳。其实弥天重犯原是皇上的赤子,非有历世功爵在先明难忘,素怀背叛不臣之心。今日发觉被执,只为谣言蛊惑,错解经义遂至狂悖若此。即在旧年狂悖蒙心之中,此心自问毫无别为,皆是从知识闻见上差错起。到今日解出经义,毫不相干,知得谣传是蜚语诋诬。弥天重犯是蝼蚁小民,实是心悦诚服,到此惟有痛哭流涕,自恨当身大义,自悔不能为顺则之民,其乞哀求怜,正是弥天重犯今日当身之正义,但恐求乞之诚不至不能赎补当前之罪,虽蒙皇恩浩荡,自计于法无可生耳。至若颂德称功,亦弥天重犯为臣民之分,所宜然,尚得似前日之陷于不知,而姿自诋诬,惟所虑者,识浅学陋,不能仰测龙德中正之备,而颂与称有不能至,以是死难瞑目也。盖君之尊同天,亲同父,民之称天,子之颂父岂得为过,况五伦从天而下,极之昆虫草木,皆有而君臣一伦,尤为五伦之首。弥天重犯从前错听流言,错解经义,所以陷身禽兽,自咎虽生犹死,今既晓得本朝龙兴,不同寻常万万,又亲被圣德,高厚从古所无,此时虽死犹生,虽辱亦荣了。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可荣可辱,可生可死,而此义必不可失坠”等说法。现在派钦差审问此案时,曾静亲笔招供,全部改变了立场,求怜摇尾,说尽奉承的话。曾静,你自己认为这是光荣的呢?还是认为这是耻辱的?又不知道曾静你的心思此时是愿意活呢?还是愿意死呢?曾静所争论坚持的大义哪里去了?令他从实供来。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一向认为关系荣辱生死的大义,一定不能失去,只是因为错误理解了《春秋》,误听了谣言的缘故。其实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原本是皇上的子民,并没有一个祖先在明朝有过功勋和封过爵位而难以忘怀,也没有一贯怀着背叛本朝的心思。现在案发而被逮捕,只因为错误理解了经文大义,以至于狂妄悖乱到这个程度。即使是在过去被狂乱悖逆蒙骗时,我扪心自问,没有一点别的行为,都是从知识见闻上出现差错引起的。到了现在,参透了经文大义和吕说毫不相干,知道了所得到的谣言是在造谣惑众诋毁圣哲。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是一个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的小百姓,实在是心服口服。到现在只有痛苦流泪,自己痛恨处事立身失却大义,后悔不能成为太平盛世一顺民。

  我乞哀求怜,正是因为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现在找到了立身大义,只害怕请求之心不够虔诚,不能偿还弥补过去的罪过,虽然承蒙了浩荡皇恩,但自己想来在国法上怕已没有生路了。至于说歌功颂德,亦是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做臣民的份内事情,是应该的,哪还能像从前陷于愚昧无知而狂妄地百般诋毁!我所担心的只是学问浅薄,不能够准确完全地领会圣上高深的仁德思想,而称颂时有不贴切,或见不到的地方,因此而死不瞑目。君主的尊严像皇天一样,亲情如父亲一样,老百姓赞美皇天,做儿子的颂扬父亲,哪里能成为过失呢?况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从上到下,五种伦理关系,即使是草木昆虫都有这样的关系,而君臣间这一伦,居五伦中的第一位。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从前错听了流言蜚语,错解了经文大义,所以身陷禽兽之类。自己虽然活着就像死了一样。现在既然知道了本朝建国比过去所有一切朝代都强过万万,又亲身承蒙受了皇上深厚的恩德,自古以来,没人能比。这个时候,即使死去就像活着,虽是耻辱,亦感到光荣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艺文三·张廷玉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雍正
  自序·蔡东藩
  卷六·朱熹
  平定交南录·邱濬
  ●一九、宫中的图书·秦翰才
  卷三十·王当
  第四十八册 天命八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七·佚名
  闽语三(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周作人
  魏兰根传·李百药
  达奚震传·令狐德棻
  卷二十·徐自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景德镇陶歌·龚鉽

    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离镇五里观音阁下。有江南雄镇坊。窑业多都昌县人。武德年称假玉瓷。即今真玉未为奇。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那得知。陶有窑。有户。有工。有彩

  • 卷一百七十五·徐世昌

    沈瑜庆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侯官人。光绪乙酉举人,官至贵州巡抚。谥敬裕。有《涛园集》。纪朱总兵洪章事每饭意不忘钜鹿,眼前魏尚翻为戮。少年不自惜功勋,垂老对人羡蒲穀。苍头特色黔中黔,太守益阳与薰沐。

  • 云泉诗·薛嵎

    宋 薛嵎 撰山中吟踈拙本天性束书归旧林世人皆失笑泉石自知心山杮红犹涩池鱼静亦沈于中观物意吾道乐弥深题扶疎亭竹风晴雨雪天无趣不萧然影过邻家月根通石下泉长因终日看忆得故山眠物性今方防心虚节自然嵗暮书懐园林

  • 卷十三·谷应泰

      ○胡蓝之狱太祖洪武二年冬十月,上欲以杨宪为丞相,问刘基。基素与宪厚,以为不可。上怪之,基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不与焉者也。今宪不然,能无败乎!”   上曰:“汪广洋何如?”基曰:“此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六年九月己酉朔礼部进明年大报等祀日册 祭 历代帝王遣成国公朱希忠行礼遂安伯陈鏸宣城伯卫錞尚书闻渊费采公献○壬子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英国公张溶祭 景陵 升翰林院编修敖铣本院侍读以牛羊满也○

  • 涌幢小品卷之十一·朱国祯

    韵均五帝之学曰成均。古无韵字。韵即均也。周人立太学。兼五帝二代之名。东学为东序。西学为瞽宗。北学为上庠。南学为成均。鹖冠子。五音不同均。可喜一也。太学、国学。汉晋时名也。隋大业中。更名国子监。入国朝因

  • 二百三十八 上谕曹寅李煦清还历年积欠著交部议叙·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十月十九日 上驻跸汤泉。巳时,上御行官。(中略) 大学士马齐等以摺本请旨。 覆请户部议覆李煦所奏江宁、苏州织造衙门所欠银两,今已照数全还,此後商人但交正项钱粮及织造所用额银,并无欠项等因,将还完银两,候部拨

  • 别集下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浚 魏国忠献公 字德远唐张九臯之後六世祖徙居绵竹中政和八年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调褒城令辟熙河路察干调恭州録何?荐召为审察除太常簿光尧即位除密院编修改

  • 会昌·周绍良

    №会昌001【盖】失。【志文】唐故苏州吴县尉余府君洪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安定皇甫镡讠巽夫人其先宣城人也。昔武王缵承古公西伯之德,以革殷命,克昌高业,惟圣是谋,以箕子归,询於天地之道,用彝训於庶民。箕子乃言:禹

  • 刘幽求传·刘昫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初年(698),应试中举,拜闻中县尉。刺史不承接,便弃官而归家。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又授朝邑县尉。当初,桓彦范、敬晖等虽然杀了张易之兄弟,但未杀武三思。刘幽求对桓、敬二人说:“三思尚存,公等恐怕日后是

  • 礼六二·徐松

    赉赐【宋会要】宋太祖建隆元年正月,赐宰相、枢密使、诸军列校袭衣、犀玉带、鞍勒马有差。 七月,宴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于礼贤讲武殿,赐袭衣、器(弊)[币]、鞍马有差。以赏泽潞之功(始)[也]。 十月,始赐宰相、枢

  • 卷十 缪称训·刘安

    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平乎准,直乎绳,圆乎规,方乎矩,包裹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是故体道者,不哀不乐,不喜不怒,其坐无虑,其寝无梦,物来而名,事来而应。主者,国之心,心治则百节皆安,心扰则百节皆乱。故其心治者,支体相遗也;其国

  • 卷十六·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六     元 李廉 撰成公【名黑肱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在位十八年】左氏【疏鲁世家云成公宣公之子穆姜所生宣公薨成公立】【周定王十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无冰左

  •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康有为

    刘歆之撰伪经也,托于通人,传于校书,统一于郑玄,布濩衍溢于魏、晋、六朝之儒,决定于隋、唐之陆德明、孔颖达、贾公彦,遂至于今。千年中师儒传授,黉舍讲诵,衿缨侁侁,以究以宣,巨万亿千,洋荡乎域外日本、高丽、新罗、百济之区,椎魁、

  • 卷首—像赞传图·周梦颜

      像赞  昆山安士先生,所著数种书,尔旦读而受其益者,诚非浅鲜矣!昔世尊为半偈故,犹舍身供养。若先生之恩,尔旦则茫然不知何以报也。汪子石心,以绘像索题,惊喜瞻礼之余,敬为四言二十韵,不足道先生之万一,惟欲推广著书之意,重为

  • 通告全国佛教徒加强组织以抗战·太虚

    敬启者:倭寇侵凌,国民沦陷,并传闻利用崇儒信佛名义,组东亚佛教会,致沪、杭、京、平之佛教会理监事间有被迫参预者。而名义上代表全国佛教徒之“中国佛教会”,近亦陷于嫌疑之地──见新闻报有中国佛教会在沪恢复办公消息──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三·澄观

    第二尔时文殊下。辨言说答。就文分四。一叹众希奇。二诸佛子下。牒问总叹。三何以故下。征叹总释。四诸佛子如来下。广显难思。今初也。前众疑问。佛令文殊答者。以文殊示居此土生有十征来自他方。体含万德降魔制外通

  • 奇妙之夜·茨威格

    下面这些记述,是在男爵弗利特立希-米歇尔-冯-R的写字台里发现的,封成一小包。男爵这人,一九一四年秋在奥地利某龙骑兵团当后备役中尉时,已在拉瓦如斯卡战役中阵亡了。他家里人随便翻了翻这些文字,就根据标题推断这是他们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