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恐后为国效力,忠诚爱戴朝廷,而湖南竟有你这样猖狂悖逆之徒?

  【原文】

  奉上谕:据山西巡抚石麟奏称:“晋省绅士百姓,愿将军需应用之驼屉、苫毡、绳索三万副,从本地自备车骡运送,至归化城交收。臣等遵旨,令地方官给价雇送。而各属士民,挽车策骡,争先装载,给以脚价,感激涕零,稽首称谢,不肯领取。急公效力,旷古所稀”等语。着将此折令杭奕禄发与曾静看,并讯问曾静:湖南、山西同在戴天履地之中,何以山西之民踊跃急公,忠诚爱戴,实能视朕为后;而湖南之民,乃有猖狂悖逆、肆恶扰乱之徒如曾静等,至于视朕如仇?此朕所不解。着讯取曾静口供具奏。

  曾静供:弥天重犯禀性愚顽,不知天高地厚。然圣人在上,恩深德大,感化到至处,虽木石亦知倾向起舞。是以数月以来,感恩被化之深,白昼对人,虽是无言可以称述,然梦寐恍惚,对人言及皇恩圣德,惊惶感泣,几次流涕痛号至醒,犹有不能自止者。以是知秉彝之良,原未尝尽绝,特从前偶为外诱浮言所惑乱,不知圣德高深万一之所致,非本性与人异也。今蒙恩旨,以山西巡抚所奏,奉旨动用正项钱粮,制造骆驼绳屉等以备军需。抚臣遵旨,动银给发通省。而通省士民咸称我皇上宵旰勤民,爱养百姓,直如赤子,安享升平。无以为报,情愿自备骡车,各从本地运送,期效犬马之劳,感激涕零,稽首称谢,不肯领受脚价折奏等情,命弥天重犯阅看。弥天重犯因思君臣一伦,至大至重,分虽有尊卑之别,情实同父子之亲,本于天命之自然,无物不有,无时不在,通古今,遍四海而未尝有异也。民之乖戾,不供顺其上,固是民之无良,然亦半由在上者不以民为子,或子焉而德惠偶有未洽于民,或及民而有司不能宣扬上意,以致民或不能以君为后,即或后戴其君,而不能至诚赤忠,实尽我赤子之道者,往往有之。若果能以民为子,食思民饥而为之谋其饱,衣思民寒而为之谋其暖,一体,每念不忘其民。则君民一体,民自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不敢恤其力。虽赴汤蹈火,亦不肯避矣。然此虽有其理,从古未见有其事,不惟汉、唐、宋、明如文景、贞观、熙宁极盛之时所无,即三代郅隆之世,亦所少见。惟文王上承十五王之积累,下开八百年之太平,太和融洽,至德深仁,沦肌浃髓,见于经者,方有“庶民子来”之事。不然,以尧舜之德,亦难期此圣神功化之极救也。

  今我皇上子惠元元,时时刻刻以爱养抚绥为念,至德深仁,无隐不入,无处不到。所以天和萃聚,丰稔频登,民心爱戴,顶踵思捐,以期踊跃争先报效万一者,将遍宇内而皆然矣。何况山西省近京都,感德被化,尤为最先而更亲者乎!惟有湖南隔远,民习又夙浇漓,加以奸党犯罪充发广西,往来通衢,布散流言,传闻道左。致使圣德声称,湮郁未洽,然到今云开日丽,快爽欢欣,舆情谅是不同寻常爱戴。况我皇上治化,已几刑措而道德齐礼之教,犹时轸念远方,已蒙差使往湖南观风整俗矣。今又蒙恩旨,着弥天重犯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用。弥天重犯虽愚陋不堪,然数月以来,被我皇上德教,耳闻目见京都风景,亦颇粗知圣教之万一。纵不能有所赞助裨补于观风整俗使之前,然以当身所感我皇上之德,被我皇上之恩,尽心竭力,以直道实,逢人说项,亦得期赎重罪之毫末。但念犯罪蝼蚁,自揣不足取信于人。所赖者,惟我皇上大德至诚,既可感召天和,屡奏成效,必能孚及豕鱼,而四方风动,从欲以治。自是家喻户晓,人人咸思尊君亲上,民情必不减山西爱戴之隆矣。

  【译文】奉皇上谕旨:据山西巡抚石麟奏折中所说的“山西省的士绅百姓,愿意把军队所需用的驼屉、苫毡、绳索三万副,从当地自备车马运送,到塞外归化城交收。臣等遵循皇上谕旨,命令地方官支付雇运费用。而各地所属的士民百姓,拉着车,赶着骡马,争先装载军品。官府给他们脚力银钱,却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地下,拱手称谢,不肯领取。众人争为国家效力的热情,真是自古以来所少见”等言语。让将此奏折命杭奕禄抄给曾静观看,并要讯问他:湖南、山西同在本朝天覆地载之中,为什么山西的民众踊跃争先为国效力,忠诚爱戴朝廷,能把我看作是他们的君主,而湖南的百姓竟有猖狂悖逆、肆意恶毒谋乱之徒像曾静等人一样,达到了把我视为仇敌的地步,这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命讯问取回曾静的口供报奏上来。

  曾静供:我这弥天重犯生性愚顽无知,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圣贤在上,恩德深远光大,感化到至深之处,虽然是草木山石也知欣然倾向起舞。因此,数月以来,感戴皇恩教化深切,白天对人们无法以言语叙说,可是到夜间睡梦之中恍恍惚惚对人谈及皇恩圣德,惊惶感泣,几次是痛哭流涕直到醒来还不能止息。从这些就可以知道自己遵循常理的天良,并没有绝尽,仅仅是从前偶然被外边的浮言流语引诱惑乱,连当今皇上万分之一高远深厚的圣德都不了解造成的,并不是自己的本性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今日蒙读皇上恩旨,言说山西巡抚所奏,奉皇上谕旨动用国库钱粮,制造骆驼绳屉等物品以备军需所用。抚臣遵从旨意,拨出银两发放全省。而全省的士绅百姓都称颂我皇上日夜操劳,勤政为民,抚爱百姓如孩子一般,使其安居乐业,得享太平。百姓无法报答皇恩,情愿自备车马,各从当地运送至塞外营中,以向朝廷报效犬马之劳。并且还都是感激涕零,跪拜在地,拱手道谢,不肯领取官府发放的运费等折奏的情况,命我阅看。

  我这弥天重犯想,君臣这一伦常,至为重大要紧,虽然有尊卑的分别,实际情同于父子之亲。这本来就是天命自然的所在,没有什么事物不含此情,没有什么时间不存此理,贯通古今,遍传四海而未曾有什么不同的。百姓违背常理,不供奉顺从自己的君王,固然是百姓的不对,然而也有一半的原因是由于在上的君王不能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子民,或者视为自己的子民,但偶然又有德惠施予不到的地方,或者施予百姓德惠,但下层职官们又不能完整宣扬君王的意愿,以至于百姓们有的不把帝王看作自己的君主,即使有的拥戴帝王为自己的君主,而又不能至诚忠义,尽我赤子百姓的道义纲常,这样的事往往是有的。

  如果能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子民,饮食时思虑百姓的饥苦而能为他们谋取饱腹,穿农时思虑百姓的寒冷而能为他们谋取温暖,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中,每时念念不忘。那么君民如同一体,百姓自然不敢爱惜自己身体,不敢吝啬自己的财产,不敢保留自己的体力。虽然是赴汤蹈火,也不肯回避了。这些话虽然深有道理,可从古至今,却没有见过此事。不只是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如文景、贞观、熙宁等极盛时代没有,就是夏、商、周三代极为隆盛之世,也很少见。只有周文王上承十五位君王的积累,下开八百年周朝太平盛世,太和融洽,其至高深厚的德行仁义,浸浃于百姓的肌肤和骨髓,后被记载于经书之中,才有了“庶民百姓像子弟一样而来”的说法。不然,即使具有唐尧、虞舜的德行,也难达到这样圣神功化的最大收效。如今,我皇上爱抚庶民百姓如子弟,时时刻刻以爱养抚绥为念,至高深厚的德行仁义,没有任何隐僻的地方不能浸润到达。所以上天和气萃聚,五谷频频丰登,百姓倾心爱戴,愿献纳全部身心,希望能踊跃争先报效朝廷万分之一恩德的人和事,将遍布华夏大地而都是一样了。何况山西省邻近京都,感于圣德,广受教化,尤为最先而更亲近的呢!只有湖南山隔路远,百姓风气习惯又浇薄强悍,加上奸贼乱党获罪发配往广西,往来经过湖南通衢要道,散布流言传闻于路旁道左。致使皇上圣明贤德的声名,塞阻不能遍广流传,然而到今天已是云开日丽,快爽欢欣,众人爱戴我皇上的心情大约已不同往常。况且我皇上治理教化,已经几次搁置刑法不用而施教以道德礼义,还时时辗转思念远方臣民,已诏谕差使官员前往湖南观风整俗了。如今又蒙受恩旨,让我前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听差使用。

  我这弥天重犯虽说是愚陋不堪,然而数月以来,受我皇上圣德教化,耳闻目睹京城中的风光事物,也粗略了解了皇上圣教义旨的万分之一。纵然不能赞助补益于观风整俗使之前,但是一定要用自身所感戴我皇上的大德,披受我皇上的宏恩这件事例,尽心竭力,将事实真情,逢人便讲叙,也希望能够抵销自己所犯重罪中的点滴一二了。但想到自己是身获重罪的蝼蚁之人,自己揣想所讲的话不能取信于人。所依赖的,只有我当今皇上的至诚大德,既然其可以感动上天,屡奏成效,也必然能将信诚施与猪鱼之类,一旦四方闻风而动,立即予以大治大理。从此,自然是家喻户晓,人人都心想的是尊奉亲近皇上,民情必然不会逊色于像山西那样爱戴朝廷的盛况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文五王·沈约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卷十·金履祥
  卷之九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八十·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六·佚名
  卷之八十八·祁韵士
  卷一百三·张守节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卷上·吴德功
  毛修之传·李延寿
  女里传·脱脱
  孙威、孙拱传·宋濂
  伯帖木儿传·宋濂
  曾农髯·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孤上,云)某姓李名敬,宇仲伯,见授洛阳府判,某有一女,年方十八,末曾许聘于人。今有新除洛阳县尹,是今年新进士,欲招他为婿。一壁厢安排下筵席者。(净上,云)来到洛阳叔父宅门首,我自过去。(做见科,云)叔父,受你孩儿两拜。(孤云)孩儿

  • 剧说卷四·焦循

    近伶人所演《陈仲子》一折,向疑出《东郭记》;乃检之,实无是也。今得杨升庵所撰《太和记》,是折乃出其中。甚矣,博物之难也。《辍耕录》云:“千夫长李某戍天台县日,一部卒妻郭氏有令姿,见之者无不啧啧称赏,李心慕焉。去县

  • ●卷一百二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二十六。   起建炎三年三月,尽其月。   三月六日王世修见余曰:事已有成容子细禀覆累日与二将诸幕论议大抵以军中人情中外公论反复晓谕朝廷。若举反正之议无敢不从惟是二将所陈未有一事得请颇以为言如年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七年十有一月按是月己丑朔庚寅尚书兵部员外郎蒲贽比部员外郎黄祖舜并徙吏部员外郎 左承事郎新提举福建茶事张城守兵部员外郎 枢密院编修官邹柄守比部员外郎 国子监丞李维为屯田员外郎 秘阁修撰福建转

  •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戴名世

    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而其亡也忽焉!其时奸人或自称太子,或自称元妃,妖孽之祸,史所载如此类亦间有,而不遽亡者,无党祸以趣之亡也。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

  • 第七编 吕思勉、孟森讲明史·王国维

    明朝的盛衰洪武年中诸大事靖难两疑案之论定宦官的专权权臣和党祸崇祯致亡之症结明朝的盛衰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

  • 卷之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五百三十二·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六月。戊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戌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岑春火滟宣电悉仍着严饬各军合力剿捕悉数殄灭现在北窜永甯州属之匪。已否歼除务

  • 一一二五 寄谕署江西巡抚舒常交卸事后往封禁山处履勘并绘图呈览·佚名

    一一二五 寄谕署江西巡抚舒常交卸事后往封禁山处履勘并绘图呈览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大学士 公阿<桂>、协办大学士 尚书和<珅>字寄工部尚书 署江西巡抚舒<常>,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奉上谕:近阅四库全书馆进呈

  • 卷一百三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四 朱批焦祈年奏摺 雍正八年十月初九日广东观风整俗使【臣】焦祈年谨 奏为感荷 圣恩敬陈下悃仰恳 睿鉴事窃【臣】一介庸愚蒙 皇上天

  • 卷七 礼二(言礼 )·龙文彬

    ◎亲郊太祖祀上帝于圜丘九。(洪武元年十一月庚子,二年十一月乙巳,三年十一月庚戌,四年十一月丙辰,五年十一月辛酉,六年十一月丙寅,冬至,改卜郊壬午,七年十一月辛未,八年十一月丁丑,九年十一月壬午。 )合祀天地于奉天殿一。(十年

  • 圣谕条列州县事宜·田文镜

    浙江总督臣李卫钦遵 圣谕条列州县事宜 一受寄民社。而命之曰知州。曰知县。顾名思义。必于此一州一县中。户口几何。钱粮若干。道路之险夷安在。控制之扼塞何方。与夫风俗之奢俭正淫。民生之疾苦休戚。知之悉周。而后

  • 238.萨尔浒大战·林汉达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又花了两年多时间整顿内部,发展生产,扩大兵力。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有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

  • 卷四十五·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五    宋 卫湜 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郑氏曰孟冬者日月会於析木之津而斗建亥之辰也孔氏曰案三统历十月节日在尾十度昏危十四度中去日八十九度旦翼初度中十月中日在箕七度昏

  • 守行品第三十三·佚名

    佛告释提桓因。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深般若波罗蜜。讽诵读持习行守者,拘翼。是善男子,若入斗战中终不中道损其寿命。若刀矛箭终不中其身。所以者何。是善男子长夜行六波罗蜜。已自降伏淫欲之剑恚痴之刺。复为他人降淫

  • 卷第三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小乘经藏之五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 非宝寸阴是竞资 元魏中天竺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十善业道品第一。因外道说佛法与彼无别,新学比丘不能答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

    诗总集。今人逯钦立辑校。一百三十五卷(精装三册)。收先秦至隋代诗歌近六万首。钦立对于汉魏六朝文学造诣殊深,著述很多。他感到明人冯惟讷所辑《诗纪》、近人丁福保所辑《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虽“搜括靡遗”,有功于于

  • 梵语千字文·义净

    全一卷。唐代义净撰。又作唐字千鬘圣语、梵唐千字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即以天地日月等汉文一千字对译梵语。此千字文意义连续且押韵,四字成一句,二十句为一联,每二十句换韵。二十句之后,置五言四句之诗,总为一百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