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

  二十三、云贵两地民风淳厚,服教乐善,以至感召丰收大稔,正是天人感应昭著啊!

  【原文】

  奉旨问曾静:湖南地方,人心诈伪,风俗浇滴,而督抚大吏又不能宣朕之威德,化导愚民,以致风雨不时,灾屡作。云贵总督鄂尔泰实能体朕之心,教养百姓,而民风淳厚,又能服教乐善,以此感召天和。云南连岁大稔,而贵州今年通省丰收,所产嘉谷,岐穗繁多,科粒硕大,为从来所未见。今将贵州巡抚张广泗奏本,及所进嘉谷图样与你看,天人感应之理,显然昭著如此,你再有何说?

  曾静供:天人感应之理,捷于影响,弥天重犯已曾供过,不敢复赘。今观贵州巡抚所进献瑞图,共四十六种。稻谷粟米之多,有一茎两穗至十五六穗不等;稻谷有每穗四五百粒至七百粒数之多者;粟米有每穗长一尺八九寸至二尺有奇者。不惟从来目所未见,实从古耳所未闻。此必贵州人民被服圣教,革面涤心,输诚向化,熙乐利,一团忠顺太和之气,上应我皇上励精图治之苦心,于我皇上之大德无不洽,至教无不通,道德齐礼之化,无不顺应协从。所以与云南、山西等省同一尊亲爱戴之诚,上召天和,是以或垂天锦以示祥,或著地灵以呈瑞。其事虽异,其理则一也。惟湖南虽与山西、贵州、云南等省同居覆冒之下,同受生成之恩,而数年以来灾异屡见者,何也?实因阿其那、塞思黑、允、允等之奸党将圣德诋诬,造言惑乱,而湖南之民无知轻听,妄以我皇上之德,果如奸人之谤,各怀不平而怨咨嗟议,反以数年灾为皇德之亏所致。岂知我皇上以亘古未有之至德深仁而湮郁远鄙,是以上天震怒,屡示灾异,以遗责湖南之民。则湖南之民乃不知省,反听信奸党之谤而致怨乎上,故怨愈深而灾愈厉。盖湖南之多灾与贵州、云南、山西等省致祥,其事虽殊,其理实同,同一上天眷佑我皇上之大德所致。贵州、山西、云南等省之致祥,是贵州、山西、云南等省之民,能仰体我皇上之大德,各尽忠顺之道而乐业安化,皇上至德舒畅四达而无隔碍,所以和气融通而能致祥。

  湖南之多灾,是湖南之民不能仰体我皇上之大德,胸存悖逆之念,不肯安业乐化,皇上至德间隔湖山而多郁结,所以戾气否塞而能致灾。所谓同一上天眷佑我皇上之大德,实因我皇上之大德亘古未有,所以既有此等应处,又有此等异处。今弥天重犯得见阿其那、塞思黑、允、允等及伊等平日所蓄养之匪类等所供谤议,恰与湖南百姓所闻无异,于此见得奸党上误国家,下害生民,蓄心狠毒,一至于此。若非我皇上仁孝诚敬之至,上细于天,素孚于祖,感通默相,焉能使诸奸尽行败露,恶迹如此昭彰!而我皇上之大德,转因此光明显烁,耀中天。所谓“仲尼,日月也,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此理至今日而益验矣。到此实实信得我皇上之德,超越古今,与天、与圣祖一而二,二而一,并无毫发彼此之间,故能为圣祖所笃爱,上天所眷佑,而天理响应如是,报验如是。

  【译文】

  奉皇上谕旨讯问曾静:湖南地方,人心伪诈,风俗浇薄,而总督、巡抚大员们又不能宣示我的声威和恩德,教化导育愚昧无知的庶民,因此造成风雨不断,灾患多次发生。云贵总督鄂尔泰着实能体念我的心愿,教化养育百姓,而民风淳厚,又能感服教化,乐于行善,因此感召了上天祥和,云南连年庄稼丰稔,而贵州今年是全省丰收,所产的嘉禾稻谷,枝穗繁多,颗粒硕大,从来没有见过。如今将贵州巡抚张广泗的奏章,以及所进呈的嘉禾稻谷图样给与你观看。上天与世人感通应和的道理,如此明白显著,你还有什么说词?

  曾静供:上天与世人感通应和的道理,是互相给予的影响形成的,我这弥天重犯已经供说过,不敢再重复赘述。今日观看贵州巡抚所进献的祥瑞图,共四十六种。稻谷粟米之多,有的一根叶茎上长出两穗至十五六穗不等;稻谷有每个穗上长有四五百粒至七百粒数之多的;粟米长有每穗长一尺八九寸至二尺的,令人惊奇不已,不只是从来没有见到过,也实在是从古代以来就没有听说过。这必然是贵州庶民百姓披服圣德教化,革面洗心,诚心归化,到处光明快乐,一团忠顺太和之气,上应了我皇上励精图治的良苦用心。也在于我皇上的圣恩大德无处不滋润,至理的教化无处不通达,道德礼义的感化育导,无处不顺应协从。所以与云南、山西等一样的尊亲爱戴的诚心,感召了上天祥和之气,因此,或者是垂降天锦以示吉祥,或者是显出地灵以呈现瑞兆。其事情虽不一样,道理却都相同。只有湖南虽与山西、贵州、云南等省同居于朝廷覆盖之下,同受天地生成之恩,而多年以来灾患屡次发生,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阿其那、塞思黑、允、允等乱贼奸党对皇上圣德诋毁诬蔑,造谣惑乱。

  而湖南的百姓愚昧无知,轻听偏信,妄自以为我皇上的德行,果然就像奸党的毁谤一样,各怀着不平之心怨恨嗟叹,反而认为多年的灾患是皇上德行有亏所造成的。岂能知道我皇上这亘古没有的深仁大德被塞阴于远乡鄙野,所以上天震怒,多次示以灾患,以谴责湖南的民众。而湖南的百姓又不知反省,反听信奸党的谤毁言论而怨恨于朝廷,因此怨恨越深而灾患越重。这湖南的多灾与贵州、云南、山西等省的呈现祥瑞,事情虽然殊别,其道理实际相同。这是同一上天神灵眷念护佑我皇上的大德所施与的不同反应。贵州、山西、云南等省呈现祥瑞,是贵州、山西、云南等省的庶民百姓,能敬仰体念我皇上的大德,各尽忠顺之道而安居乐业,皇上的高尚德行舒畅四达而没有什么阻碍遮隔,所以和祥气理融通而能呈现祥瑞。湖南的多灾多患,是湖南的庶民百姓不能敬仰体念我皇上的大恩大德,胸中存有叛逆之心,不肯安心务业乐于教化,皇上的高尚品德被江湖山川隔挡郁结不能遍传,所以抵触怨咨之气阻塞而引来了灾患。所说的同一上天神灵眷念护佑我皇上的大德,是因为我皇上的大德从古到今都没有过,因此既有这样应和之处,又有这样的异别之处。

  今日我这弥天重犯见到阿其那、塞思黑、允、允以及他们平日所蓄养的亲信党徒谤言论供说的,恰好与湖南的百姓们所闻到的说法相同,于此事可以看出奸党乱贼上误国家,下害百姓,居心险恶,已达到如此狠毒的地步。如果不是我皇上最仁孝,最诚敬,上感格于天帝,素常又被圣祖皇帝信赖,圣心相互默默感通,岂能使这些奸党乱贼尽行败露,恶迹如此昭彰呢!而我皇上的大德也因此更加光辉闪烁,明亮中天。古语所说的“孔子,像日月一样,有人虽想自绝于上天,又怎能伤害于日月呢!”

  这个道理至今是日益被验证了。到了如今实在相信我皇上的德行,已经超越了古今,与上天、与圣祖既是二者,又是一体,并没有丝毫的彼此之分,所以能被圣祖皇帝笃爱器重,上天神灵施以眷念护佑,而天理响应是这样,报验也是这样。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九 谢尚 谢安(子琰 琰子混 安兄奕 奕子玄 安弟万 万弟石 石兄子朗朗弟子邈·房玄龄
  卷二百八·列传第九十六·张廷玉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七十六·徐乾学
  台湾郑氏始末卷二·沈云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八·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阿Q正传里的萝卜·周作人
  李贤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三·佚名
  卷一百十·雍正
  ●晋政辑要卷之四·海宁
  卷十一 礼六(吉礼 )·龙文彬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议·李宗仁
  卷七十六军装三·冯煦
  80.班超投笔从军·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处士复(桧亭集)·顾嗣立

    复字仲容,天台人。负诗名。延佑初,游京师,公卿奇其才,与浦城杨载、清江范梈同荐入馆阁,复度当国者不能用,不俟报可,翩然去之。乃绝黄河,憩梁楚,过云梦,窥沅湘,陟庐阜,浮大江而下,遂家金陵。买宅于城北,南户故有两桧树,醉则倚树而咿唔

  • 二集卷四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古今体九十九首【癸酉五】题静明园十六景廓然大公聼政之所虚明洞彻境与心会取程予语顔之沼宫时燕豫召对有明庭即境爱空濶因心悟逝停监呈自妍丑汲取任罍缾敷政真堪式宁惟悦性灵芙蓉晴照

  • 卷二·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       休寜孙默编吴伟业梅村词下长调满江红题画夀总宪龚芝麓楚尾吴头仅斗大孤城山县正遇着青丝白马西风传箭归去秦淮花月好召登省阁江山换更风波党籍总寻常思量遍 文史富才名擅交与

  • 御制题仇逺金渊集·仇远

    宋末元初鸣以诗早年仇白【珽】已名驰却看排次还面目【仇逺在宋末即以诗名其格髙雅往往颉颃古人世所传惟兴观集山村遗稿及近时歙人项梦昶所辑山村遗集其金渊集则不可复覩兹于永乐大典散萹中裒辑各体编为六巻考逺赠士瞻

  • 罗隐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罗隐(833—909),唐著名文学家 。本名横,字 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 ,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 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为避战乱而返归

  • ●卷五·毛奇龄

    〖世宗朝 嘉靖〗兴王妃蒋氏,世宗母也。其先徐州人,以尺藉隶京师,父效,初授兵马指挥使,嘉靖间追赠玉田伯。生妃,通诗书,尝著《女训》十二篇。弘治五年,册为兴王妃。生二子,长岳王厚熙,次即世宗也。兴王死,妃居邸一年,世宗入继大

  • ●绎史摭遗卷十一·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勋戚、世禄诸臣列传徐弘基(子文爵、从子仁爵)李升、李锡祚(弟锡贡、刘永锡)邓文昌常元亮、汤南金常延龄徐逸度刘文照、刘孔和沐天波故明勋臣六王之后,于三百年来保延分玉、誓绝酎金;所谓与国同休戚者也。

  • 一九七 谕内阁四库全书处进呈各书疵谬迭出总裁蔡新等着交部察议·佚名

    一九七 谕内阁四库全书处进呈各书疵谬迭出总裁蔡新等着交部察议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八日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四库全书处进呈抄录书本,朕连日偶加翻阅,检出舛漏处,不一而足。其中实系错误者,过失固不待言,卽原

  • 卷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六康熙二十九年正月庚申遣官赈喀尔喀时土谢图汗以所部六千余人乏食请赈部议不许上特命给以独石仓粟戸四斗遣理藩院及尸部

  • 王鹗传·宋濂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名成,祖父名立,父名琛。初生时有大鸟停庭院内,因名鹗。自幼聪敏,能每天背诵诗文千余言,长大长于词赋。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科举中进士第一甲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

  • 卷五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枢密院检详文字兼检正李椿上奏曰臣窃谓国家天下大事有二余皆细务也何谓大事国之本与国之势而已耳何谓国之本

  • 卷二十五·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二十五文渊阁阁职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五文渊阁阁职国朝官制文渊阁领阁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领秘书典司册府国朝定例大

  • 卷之三·子华子

    子华子卷之三晋人程本着北宫子仕北官子将仕於卫,子华子曰:意来,子之所以自事其心者,亦尝有以语我乎?北宫子曰:意未得以卒业也,以是樵苏之弗继,糊其颐颊於人。虽然,谨志其所欲为於善,而违其恶也。庶几於完。子华子愀然变乎容,有问

  • 九经误字·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今天下九经之本以国子监所刻者为据而其中譌脱寔多又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二传既不列于学官其学殆废而仪礼则更无他本可雠其譌脱尤甚于诸经若士子各专一经而下邑穷儒不能皆得监本止习书肆流传之本则又往往异于

  • 御制题宋版六经图八韵·杨甲

    御制题宋版六经图八韵太古图先书后出考书或不考图非陈【森】刋苗【昌言】序诚探要【六经图为宋绍兴中布衣杨甲所撰乾道初知抚州陈森属教授毛邦翰等编类补刻之为图三百有九】物列文彰允造微典备六千年烛照【自伏羲至今

  • 卷七十三·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十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谷梁传注疏春秋谷梁传序○疏晋宋古文【文当本字误】亦既经传共文【共误其】致令九有之存唯祭与号【令监本误合号毛本

  • 卷一·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一   元 朱公迁 撰国风一 国者诸侯所封之域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谓之风者以其被上之化以有言而其言又足以感人如物因风之动以有声而其声又足以动物也【风

  • 皇清秘史·佚名

    中国数千年来,历代相沿,皆是君主**政权。其间帝帝王王,此兴彼仆,你争我夺,胜者自然是富有四海,玉食万方,享不尽人间富贵;败者当然是一文不值,任人唾骂。古语所谓胜则为王,败则为寇。这两句话,真是说得不错。惟其如此,所以有天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