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西汉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撰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按帝王世序和年代记述政治上的重要事迹。“表”排比并列了历代帝王和侯国间的一些大事。“书”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论述。“世家”是记叙诸侯王国和辅汉功臣。“列传”是各阶层人物传记。《史记》以这五种不同的体例互相配合补充,构成一个严整体系,全面记述了上起传说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年来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其历史观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和批判精神,《陈涉世家》肯定陈涉起义的正义性和历史作用,《酷吏列传》等揭露了统治者的暴行。《史记》所开创的体例,为后世各史所沿用;它的人物传记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后人注释《史记》,有著名的三家注:南朝宋裴骃的《集解》、唐代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正义》。另有清代梁玉绳的《史记志疑》、近人张森楷《史记新校注》及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皆为阅读《史记》之重要参考书。

《史记》全部章节目录

(1)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2)卷二 夏本纪第二
(3)卷三 殷本纪第三
(4)卷四 周本纪第四
(5)卷五 秦本纪第五
(6)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7)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8)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9)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10)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11)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12)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13)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14)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15)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16)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17)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18)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19)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20)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21)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22)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23)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24)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25)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26)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27)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28)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29)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30)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31)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32)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33)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34)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35)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36)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37)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38)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39)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40)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41)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42)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43)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44)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45)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46)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47)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48)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49)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50)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51)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52)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53)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54)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55)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56)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57)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58)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59)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60)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61)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62)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63)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64)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65)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66)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67)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68)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69)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70)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71)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72)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73)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74)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75)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76)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77)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78)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79)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80)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81)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82)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83)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84)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85)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86)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87)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88)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89)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90)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91)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92)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93)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94)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95)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96)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97)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98)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99)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100)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101)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102)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103)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04)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105)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106)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107)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108)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109)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110)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111)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112)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113)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114)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115)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116)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117)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118)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119)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120)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121)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122)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123)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124)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125)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126)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127)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128)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129)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130)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猜你喜欢
  采石瓜洲记·蹇驹
  闲燕常谈·董弅
  玉堂漫笔·陆深
  客滇述·顾山贞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
  崇陵传信录·恽毓鼎
  皇王大纪·胡宏
  明儒言行录·沈佳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祁韵士
  林语堂自传·林语堂
  汉晋春秋·习凿齿
  嘉定县乙酉纪事·朱子素
  白话北齐书·李百药
  史记三家注·司马迁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续编卷二·况周颐

    ○徐穆词 徐啸竹布衣(穆),甘泉老名士也。丁酉暮春,晤于榕园。时年八十,倾盖如故。越日,赋《高阳台》见贻。旋又录示旧作数阕,及王西御先生论词绝句若干首,意甚郑重。其《莺嗁序》一阕,尤为生平得意之笔也。 ○高阳台 扪虱谭雄,

  • 巻二十·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二十宋 邵浩 编栾城韩干三马【李伯时所藏】老马侧立鬃尾垂御者高拱持青丝心知后马有争意两耳微起如立锥中马直视翘右足眼光已动心先驰仆夫旋作奔佚想右手正控黄金羇雄姿骏发最后马回身奋鬛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二禇亮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博览工属文太宗为秦王时以亮为王府文学每从征伐尝预秘谋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侯卒谥曰康诗一卷祈谷乐章【唐书乐志曰贞观中正月上辛祈谷於南郊降神用豫

  • 第六十八回 结丁零再兴燕祚 索邺城申表秦庭·蔡东藩

      却说谢石班师,还至建康,孝武帝按功加赏,进谢石为尚书令,谢玄为前将军,谢安为太保,他将亦各从优叙。惟玄固辞不受,有诏嘉奖,赐钱百万,彩锦千段。并封张天锡为散骑常侍,兼西平公,朱序为琅琊内史,行赦境内,中外解严。嗣由谢安上

  • 卷五十四·宋·蒋一葵

    【陈师道】 〔字履常,又字无已。晚得诗法于黄鲁直。尝与晁说之论诗曰:“吾此一瓣香,须为山谷道人烧也。”山谷尝有诗云:“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以喻其才思之异。〕 郭提刑概慕陈后山之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正统六年二月戊辰朔命狭西按察司副使陈斌协赞延安绥德军务先是镇守狭西右副都御史陈镒奏延安等处先有按察副使周廉兼理边务官军畏法莫敢轻犯近者廉缘事去官止存都指挥王祯在彼督守事多专制人情稔熟以致指挥郑宣等大肆

  • 卷之六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五·李锴

    本纪四周本纪太王 王季 文王太王者是为古公亶父组绀诸之子后稷弃之裔也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别有本传见唐虞诸臣 史记】子曰漦蠒漦蠒生叔均山海经叔均始作牛耕叔均又数世生不窋【吕梁碑】史记后稷

  • 世范卷中·袁采

      处己人之智识有高下  【原文】人之智识固有高下,又有高下殊绝者。高之见下,如登高望远,无不尽见;下之视高,如在墙外欲窥墙里。若高下相去差近犹可与语;若相去远甚,不如勿告,徒费口颊舌尔。譬如弈棋,若高低止较三五着,尚可

  • 子华子原序·子华子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讎中子华子书凡二十有四篇,以相校复重十有四篇,定著十篇。皆以杀青书可缮写。子华子程氏名本,字子华,晋人也。晋自顷公失政,政在六卿,赵简子始得志,招徕贤俊之士为其家臣。子华子生于是时

  • 卷十·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十      宋 杨简 撰曹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閲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尔雅释虫云蜉蝣渠畧郭云身狭而长有角

  • 第68章·老子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1),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2)。是谓不争之德(3),是谓用人之力(4),是谓配天,古之极也(5)。【题解】本章讲战略战术。对将帅所提出的这些要求———不逞强,不激怒,避免

  • 富国第十·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使国家富足之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治原则和方针策略。如“明分使群”、“裕民以政”,用政治手段使社会安定,促使经济发展;“尚贤使能”、“严明赏罚”,用来刺激劳动积极性;“强本抑末

  • 药味集·周作人

    精选周作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的作品,据作者自己说,此集“内容‘敝帚自珍’,以为其中颇有可看之小文”,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集子之一。周氏散文风格向被形容为“闲适”,在他看来这可分为“小闲适”与“大闲适”,后者即“

  • 大德昌国州图志·佚名

    元昌国州(今浙江舟山)地区方志。七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元冯福京修、郭荐撰。刊行于大德二年(1298年)。冯福京,自号学泉居士,潼川(今四川治县)人,元贞元年(1295年)以登仕郎为昌国州(今舟山市)判官。郭荐,昌国州(今

  • 本草述钩元·杨时泰

    药物学著作。32卷。清·杨时泰重辑,刊于1842年。本书系《本草述》一书的摘要改编本。由于《本草述》在字数与文体等方面,仍较繁冗,故杨氏在不变其药数、次序、分类的基础上,再一次删去十分之四的次要内容,重新分析整

  • 谈渊·王陶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陶撰。仅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不存。 《绀珠集》及《说郛》卷三十四录遗文十余则。本书杂录五代至北宋前期的朝野遗闻。有关李煜的有三则,《李后主善诗》云:太祖一日小宴,顾江南国主李煜

  • 像法决疑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本经谓如来应常施菩萨所问,回答未来像法世界中众生作何福德最为殊胜的问题。认为应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及至饿狗,提出布施更胜于敬佛法僧三宝,为六度之首。经中对像法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