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八、对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春秋》大义,未经先儒讲讨,有明三百年,无一人深悉其故。幸得东海夫子秉持撑柱”等语。孔子成《春秋》,原为君臣父子之大伦,扶植纲常,辨定名分。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今曾静以乱臣贼子之心,托《春秋》以为说,与孔子经文判然相背,无怪乎明三百年无一人能解。不但元、明之人,即汉、唐、宋以来之儒,亦无人能解也。惟逆贼吕留良凶悖成性,悍然无忌,与曾静同一乱贼之性,同一乱贼之见,所以其解略同耳。曾静之恶逆大罪,肆诋朕躬,已为自古乱臣贼子所罕见。而吕留良张狂吠,获罪于圣祖,其罪万死莫赎,宜曾静之服膺倾倒,以为千古卓识。可问曾静,吕留良所说《春秋》大义,如何昭然大白于天下?吕留良是域中第一义人,还是域中第一叛逆之人?着他据实供来。

  【译文】

  问曾静:圣上问你,书信里有“《春秋》大义,没有经过前辈大儒解释研究,明代三百年间没有一个人能清楚它的内涵,幸亏有东海夫子一柱撑天,了解大意”等说法。孔子写《春秋》,本来是为了讲明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巩固三纲五常,确定名分,所以说:“孔子写成《春秋》,乱臣贼子就害怕了。”

  现在曾静有乱臣贼子的心肠,借《春秋》来为自己辩解,和孔子经文大义截然相反,背经离道,也难怪明朝三百年间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不仅是元、明朝的人,即使是汉、唐、宋以来的儒生,也没有人能够研究透。只有逆贼吕留良凶恶悖乱成性,悍然放肆,和曾静具有着同样的乱贼心性,所以他们的见解就大致相同。曾静大逆不道,恶毒攻击朕躬,已经是自古以来乱臣贼子中罕见的。而吕留良嚣张狂吠,对圣祖犯下了滔天大罪,万死也不能赎去他的罪过。吕留良却令曾静佩服,听从得五体投地,认为是千古以来远见卓识。可以问曾静:吕留良所说的《春秋》大义,怎么才能明确地告知天下的人们?吕留良是天下第一讲道义之人,还是天下第一逆叛之贼?让他从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僻处山谷,离城甚远,左右邻里,无读书士子,良师益友就正,因应试州城,得见吕留良所本朝程墨,及大小题,房书诸评。见其论题理,根本传注,文法规矩先进大家,遂据僻性服膺,妄以为此人是本朝第一等人物,举凡一切言议,皆当以他为宗。其实当时并未曾晓得他的为人行事何如。而中国有论管仲九合一匡处,他人皆以为仁,只在不用兵车,而吕评大意,独谓仁在尊攘。弥天重犯遂类推一部《春秋》也只是尊周攘夷,却不知《论语》所云“攘”者止指楚国而言,谓僭王左衽,不知大伦,不习文教,而春秋所摈,亦指吴楚僭王,非以其地远而摈之也。若以地而论,则陈良不得为豪杰,周子不得承道统,律以《春秋》之义,亦将摈之乎。况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其说载于《孟子》,更大昭著者也。由是看来,在当时吕留良固为背谬之极,而弥天重犯信而宗之,尤为失之千里矣。但吕留良议论弥天重犯所见者止此。其余文字著作,并不曾见过。惟到雍正五年,有学徒张熙,到浙江购书,到吕家传得吕留良题《如此江山图》及《钱墓松歌》诗。彼时闻之,不觉惊异,不敢信以为然,随复得谣言,叠叠惑乱,遂疑他的话是实,且妄悔当身大义之不能早闻。今奉旨将吕留良家藏旧作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赐看。其中不惟错看《春秋》,罪与弥天重犯同。且竟有讥诋圣祖皇帝处。

  圣祖皇帝在位六十余年,深仁厚泽,遍及薄海,即弥天重犯生长山僻,犹知感佩,况吕留良身居浙江大地,列名胶痒,食毛践土,亦已数十余年,如何丧心病狂,竟至如此。弥天重犯从前不知,姿以《春秋》之义说,虽出于吕氏,旨实发于孔子,不得不信。今日解出孔子不是如此说,又深知本朝得统之正,全是天与人归,历圣相承,无不道隆德备。而吕留良所云,如此到今,实实见得他是凶悖成性,悍然无忌,张狂吠,得罪圣祖,万死莫赎,诚为盛朝叛逆之罪魁。而弥天重犯山鄙无知,坐昧当身大义,姿信而附和之,万死亦不足以当其罪。今虽深痛无知而误信,切恨吕说之害人。俱嗟无及矣,更有何说。但吕留良之说行世日久,如弥天重犯之为其蛊惑者,谅复不少,今幸得因弥天重犯败露,莫非历圣德隆,皇天笃佑我朝,故水落石出,一至于此,此岂人力之所能与?弥天重犯今虽陷法网,由此而天下之人共知其叛逆,不为彼说所惑,弥天重犯死所甘心矣。

  【译文】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住在偏僻的山里,离城镇很远,左邻右舍,没有读书人和良好的老师、朋友来纠正我的错误。因为到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得以见到吕留良所评选的本朝科举试卷和八股文格式等评论,看到他论述分析试题的涵义和注释试卷的文法程式十分严谨,很有前辈大家的气派,就从我的怪脾气开始佩服他,错误地认为这个人是本朝第一流的人才,所有一切的言论观点,都应当把他作为亲师。其实当时并不知道他的为人处事怎样,书中有一段证述管仲九次朕合诸侯结盟尊王的事迹,别的人都认为是仁义之举,因为没有使用军队打仗,但吕留良却评论,认为仁在尊重周朝王室,排斥夷狄。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是依次类推一部《春秋》,都是写尊周攘夷。却不知道《论语》所说的“攘”的意思,仅仅指楚国而言,因为楚国自称为王,不知道君臣伦理,不推行政教文明。而《春秋》所抨击的,也指的吴楚二国自称为王,不尊周王,不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远而抨击他们。

  如果按地理位置说,那么楚国的陈良不能算英雄豪杰,宋朝的周敦颐不能继承儒家的道统。如果按照《春秋》大义,也要摈弃他们吗?何况舜是东夷的人,周文王是西夷的人,这种说法记载在《孟子》里,更能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了。由此看来,在那时吕留良固然是荒谬之极,而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信奉他,推崇他,就更加荒谬千里了。但吕留良的观点,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所见到的只有这些,其它的文章作品,我都没有见过。直是到了雍正五年,有一个叫张熙的学生到浙江买书,到吕留良家传抄到他题的《如此江山图》和《钱墓松歌》的诗。我那时看到后,不由得吃惊,不敢相信这是正确的,随后又听到了许许多多的谣言,于是就疑心他的话是真实的,而且后悔这等立身大道未能早些知晓。现在奉旨将吕留良家里藏的旧作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捆、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捆,赐给我看。这里面不仅错误解释《春秋》和犯下弥天大罪的我认识相同,而且竟然有讽讥诋毁圣祖皇帝的地方。

  圣祖皇帝在位六十多年、仁慈敦厚,恩义施遍天下,即使像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生长在穷山僻岭中,还知道感激敬佩,何况吕留良家住浙江文明发达的地方,身为儒学秀才,享受皇恩生活也已经几十年了,为何如此丧心病狂到这个地步!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以前不知道,错误地认为《春秋》大义的观点虽然是吕氏提出的,而其思想实际是孔子阐发的,不能不相信它。今日明白了孔子不是这样的观点,又深深了解到本朝得到天下如此纯正,全由上天降福、百姓归附而得,历代圣上一脉相承,没有不是德高望重的。而吕留良所说的这些话,到现在实实在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凶顽成性,悍然放肆,嚣张疯狂,对圣祖犯了万死难赎的大罪,实在是本朝叛逆中的罪魁祸首。但犯了弥天大罪的我这个山区中粗鄙无知的人,糊涂得违背了立身大义,一味相信去附和他的谬误,真是死一万次也不能抵消我的罪过。现在虽然深切痛恨自己无知而轻信异见,而更切齿痛恨吕氏说法害人至深。后悔嗟叹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吕留良的邪说,在世上流传时间很长了,像我这样被毒害的人,想来一定不少。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因为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罪行暴露,莫非是历代圣上德高道隆,上天保佑我朝,所以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一下到了这个地步。这岂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现在虽然身陷法网之中,也因此使天下的人都知道吕留良的叛逆,不为他的邪说所迷惑,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死了也甘心了。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二 列传一百二十九·赵尔巽
  卷一百十九·毕沅
  第四十三回 抚贼寨首领遭擒 整朝纲权相伏法·蔡东藩
  卷第十九·徐鼒
  卷之三十七·佚名
  第三五七禀道光二十三年一月十六日一二二○三--一九·佚名
  卷五十三·苏辙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 三·佚名
  卷九十五·班固
  第七章 在苏联 一 疑惧和幻想·溥仪
  废帝纪·李延寿
  辛京杲传·欧阳修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二十八·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自家伤感·戴望舒

    怀着热望来相见,冀希从头细说,偏你冷冷无言;我只合踏着残叶远去了,自家伤感。希望今又成虚,且消受终天长怨。

  • 狼和羔羊(寓言诗)·戴望舒

    一只小羔羊,饮水清溪旁。忽然有一头饿狼,觅食来到这地方。他看见羔羊容易欺,就板起脸儿发脾气:“你好胆大妄为,

  • 卷三百四十六·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六 金幼孜【新淦人】 长林书屋为学士胡公赋 我昔游青原闻子庐沧洲近瞰芙蓉山遥睇大江流绕屋植嘉木开轩面良畴繁隂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十四卷 仕绩 五·缪荃孙

    苏 州 府 二 宋谢涛 谢炎谢涛,字济之,其先富阳人。父崇礼,尝为中吴军节度推官,故又为苏人。涛幼奇敏,讲学阳山澄照寺,吴令罗处约、长洲令王禹偁皆与定交。处约谓禹偁曰:济之扬摧天人,吾曹敌也。淳化三年,擢进士第,为梓

  • 一○六○ 陕西巡抚毕沅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十六部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佚名

    一○六○ 陕西巡抚毕沅奏覆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十六部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奏闻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四日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第六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平壤之战中日战争事祸胎  李鸿章先事之失机 大东沟之战甲午九十月以后大概情形 致败之由 李鸿章之地位及责任中国维新之萌蘖,自中日之战生,李鸿章盖代之勋名,自中日之战没。惜哉!李鸿章以光绪十九年,七十赐寿,既寿而病,病

  • 长寿·周绍良

    №长寿001【盖】无。【志文】砖。阴刻。上柱国张君墓志君讳富琳,字仁礼,西州高昌县人也。其先出自白水,分枝中夏。子系相继,播业前庭。祖父连辉,皆为国戚。祖仁,伪任广武将军,允文允武,乃智乃仁。父降,伪任武贲将

  • ●晋政辑要卷之二·海宁

    文职养廉(附武职养廉) 心红饭食(附书吏饭食) 额设繁费 试员薪水(并附案) 微员路费 旗员公帮 公捐各款(并附案) 刊刻誊黄 刻例公捐 内阁饭食(并附案) 各部饭食(并附案) ○文职养廉(附武职养廉) 国家诏糈授禄

  • 张福良夫人·周诒春

    张福良夫人 母氏许。年二十四岁。生于美国纽约。宣统三年。自费入韩特学校。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民国四年。回国。Chang, Fu-Liang (Mrs).-Born in New York City, 1893. Stud-ied Mathematics at Hunter College

  •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梁启超

      夫男子既以强力抑女,又以男性传宗,则男子遂纯为人道之主而女为其从,男子纯为人道之君而女为其臣。大势所压,旧俗所积,于是女子遂全失独立之人权而纯为男子之私属,男子亦据为一人之私有而不许女子之公开。既私属而私有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決擇分中得品第三之二   云何建立現觀.略有十種.謂法現觀.義現觀.真現觀.後現觀.[一]寶現觀.不行現觀.究竟現   觀.聲聞現觀.獨覺現觀.菩薩現觀。何等法現觀.謂於諸

  •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虚

    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立师范,试辄列前茅,既卒业,转上海月霞法师所

  •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四谛论 第一卷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  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  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  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  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  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摄  我见两论已

  • 小银和我·希梅内斯

    西班牙散文诗集。胡·拉·希梅内斯著。1913年西班牙阅读出版社出版。中译本有达西安娜·菲萨克译,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孟宪臣译《我和普拉特罗》刊登在《朝花》杂志1982年第8期。胡·拉·希梅内斯(Juan Ramon J

  • 大清一统志·佚名

    全国总志。清代官修。五百六十卷。目录二卷。康熙朝命廷臣效仿元明修纂《一统志》,雍正朝重加编辑,乾隆八年草成,初不分卷。乾隆二十九年(1764)奉命续修,四十九年(1784)乃成。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三百四十二卷,

  • 灵宝毕法·钟离权

    内丹炼养经典。三卷。五代钟离权撰,吕岩传。约成书于五代后汉时期。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一号和谷子。生卒籍贯不详。据《神仙传》言钟离权京兆咸阳人(或谓燕台人)。仕汉为将军,兵失利后遁于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王

  • 搜神记白话文·干宝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撰,20卷。原书已佚,现在流行的本子是后人缀辑增补而成的,共收入大小故事464条。作者自称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给鬼神天命观提供例证而作,全书充斥着宗教迷信观念自不待言。但由于所录故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