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回 惊恶兆始皇道死 行废立赵高首谋

话说秦始皇三十六年,忽得东郡报告“坠星石上现出文字,偏是不吉之语”,触犯始皇忌讳,不觉大怒。心想:“此文字定是人民刻成,此等无知顽民,竟敢咒诅朕躬,可恶之极!”立命御史前往东郡:“就附近居民逐户查问,究出私刻之人,严行办罪。”御史奉命而去,见石上文字果似人工雕刻。但追究起来,竟无一人承认,又不能寻得凭据指出犯罪之人。御史没法,只得回京复命。始皇听了,也不管何人所为,下令:“将石旁居民一概杀死,并将此石架起柴炭烧毁。”地方官奉诏,立将附近人民尽数拿下,绑赴法场斩首,共计数百人,人人叫屈连天,有冤也无处诉。真是:闭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始皇虽然杀死多人,稍平怒气。但心中终觉得是个恶兆。又想起:“连年招致方士,求仙寻药,毫无成效。卢生既情虚逃走,徐福又去不回,眼见得长生不死之事已是绝望。”因此思来想去,闷闷不乐,兴致索然。

一日,忽命博士作《仙真人诗》,诗成交与乐工,令其谱人音乐,作为歌曲。每遇闲暇或出游时,便令乐工歌唱此曲,借以排遣心情。谁知又有不吉之兆接连而来。

当年秋月,有一官吏奉使回京,见了始皇报说:“此次由关东夜行,路过华阴平舒地方,忽望见有素车白马从华山上驰下,渐渐行近,车中有人,手持一璧,授与使臣道:‘妆将此璧为我赠与謞池君,可告以明年祖龙当死。’使臣接璧,心中诧异,方欲动问,顷刻间车马连人忽然不见,真是奇怪之事。”说毕,将璧呈上。始皇闻言,心想:“祖者,始也;龙者,人君之象。‘祖龙’二字明是指着自己,此番不比从前,乃是使臣亲见,况又有璧为据。”想到此处,呆了半晌,方始勉强说道:“闻说山鬼但知一岁之事,若明年之事,彼等岂能预知?所言殊不足信。”使臣无言退出。始皇又自己宽解道:“祖龙不过是说人之先代耳!”遂将璧交与掌管御府官吏,令其验明。据回报,说是二十八年出游渡江时,祭祀江神所投之璧。始皇见说,心想:“此又是水神作怪,竟不是山鬼了?!”因此心中疑惑不安。遂命太卜卜得一封,据云“出游移徙最吉”。始皇便教官吏将内地人民三万家,移至北河、榆中二处居住,以应卦兆。

到了三十七年十月,始皇择定吉日出游。命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行,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始皇少子胡亥素得宠爱,此次自愿从游,始皇应允。十一月,南行到云梦,过丹阳,抵钱塘,上会稽,祭大禹。又循海北上,至琅玡。始皇求仙之心尚未尽死,便考问一班方士。方士恐始皇见责,假说道:“蓬莱仙药本可取得,奈因海上往往有大鲛鱼为害,所以不敢前往。最好寻得善射之人,乘船同去,遇见鲛鱼,便用弩箭射之。”始皇听了,信以为实,不去追究。

原来始皇曾梦见自己与海神争战,海神身披盔甲,手执戈矛,形状与人无异。到得醒来,立召占梦博士问之。博士答道:“水神平日人不得见,大约每出必有大鱼或蛟龙随之,故可以大鱼、蛟龙为验。今陛下祭祀百神,甚属尽礼。乃有此种恶神胆敢作祟,必须将其除灭,然后吉神自至。”始皇闻言,记在心上。今见方士所说,与博士不谋而合,愈加深信不疑。遂命入海方士,船中随带捕拿大鱼器具。一面挑选多力善射之人,架起连枝弩箭,随着车驾沿海而行,预备与海神交战。遂自由琅玡起程,向北经过劳山、成山,一路留心。望着海洋,不见大鱼踪影。直至芝罘始见大鱼。加发弩箭,射死一尾。始皇算是战胜海神,便命驾回京。

始皇渡过黄河,行至平原津,忽然患病,渐渐沉重。一日,到得沙丘,此地前属赵国,建有行宫,赵武灵王身死于此。始皇因暂驻行宫养病。群臣见始皇病重,知他平日最恶言死,故无一人敢道及死后之事。后来始皇病得昏迷几次,自知不起,召李斯近前,口授言语,制成玺书,赐与长子扶苏。命其:“将兵事交付蒙恬,速即赶回咸阳,等候灵柩到时会葬。”此书写就封好,交与中车府令赵高收藏,尚未发遣使者。到得七月丙寅日,始皇身死沙丘平台,享年五十岁。可怜一世之雄,化作南柯一梦!清人谢启昆有诗咏始皇道:

函谷关开瞰六王,天留一局待更张。

恶名莫漫归秦始,良法安能泥古皇。

十二金人铸铜狄,三千粉黛贮阿房。

谁蒙万世无穷利,星堕疆分刻石旁!

始皇既死,丞相李斯见皇帝死在外间,恐天下发生变故,吩咐秘不发丧,将始皇尸身草草棺敛。只有少子胡亥与赵高及亲信宦官五六人得知其事,赵高遂因此生出夺嫡之计。

说起赵高本身,本属卑贱。其父犯法下狱,身受宫刑。其母因父连累,没为奴婢,复与他人私通,生高兄弟数人,皆冒父姓。其母后又犯罪诛死,高亦被宫,选入宫中,充当宦官。为人狡诈阴险,善伺人意,竟得始皇赏识。称其办事强干,习练刑法,命为中车府令,教胡亥审判狱讼。赵高便极力奉承,买得胡亥十分宠信。但他平日为人本不安分,一旦得志,自然营私舞弊,犯下大罪。忽被发觉,始事便将赵高交与蒙毅审理。蒙毅审出所犯情节重大,应处死刑。遂依律判决,复奏上来,始皇平日杀戮无辜,不稍动念。今独爱惜赵高,念其办事勤敏,特命赦其死罪,并复官职。

赵高既得性命,不思悔过,反恨蒙毅,便想设计害他。无如蒙毅乃蒙恬之弟,祖、父世为秦将,立有大功。始皇知其兄弟忠实,十分信任。用蒙恬为将军,在外掌兵。蒙毅为上卿,居中用事。满朝将相都不及其恩遇。赵高虽然怀恨,无从下手。此次始皇出游,蒙毅自然随行。谁知始皇半途得病,便使蒙毅往各处名山大川祈祷。蒙毅奉命而行,未及回报,始皇已死。赵高趁蒙毅不在,谋立胡亥为嗣,自己方得专权,且可报复仇恨。

赵高主意既定,因先对胡亥说道:“主上驾崩,并无遗诏封立诸子为王,单单赐书与长子。将来长子即皇帝位,公子并无尺寸之地,如何是好?”胡亥道:“父命如此,更有何说?”赵高接说道:“此却不然!今欲掌握大权与否,惟在公子与高及丞相而已。愿公子留意,须居人上,勿为人下!”胡亥惊道:“此悖理之事,切不可行!”赵高道:“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不称其不忠。卫辄拒其父,孔子不指为不孝。总之,行大事者,不顾小谨。若犹豫不决,必致后悔。愿公子断然行之。”遂用种种言语说得胡亥心动。

赵高见胡亥已允,因道:“此事不与丞相商定,恐不能成。臣请为公子向丞相计议。”赵高遂往见李斯,道:“主上已崩,外间并无人知。现所赐长子之书与同符玺,并存胡亥处。欲立何人为太子,全在君侯与高之口。此事究当如何办理?”李斯听了大惊,道:“何来亡国之言?!此非人臣应议之事。”赵高见李斯不肯答应,便将切己利害动之。因说道:“君侯自料才能、功业、谋略比蒙恬如何?不结怨于人民,得长子之信任,比蒙恬又如何?”李斯答道:“此五者吾皆不及蒙恬。但不知足下何以责备如此之深?”赵高道:“今若使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欲思怀通侯之印,荣归乡里,必不可得。高自受诏,教胡亥学法数年,见其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诸公子未有能及之者。君侯若立之为嗣,可长享封侯之贵。倘决意不听,必至祸及子孙,可为寒心,君侯将何以自处?”李斯见赵高与胡亥事在必行,己若反对,又恐力不能制,反受其害。一时身家念重,只得应允。赵高满心欢喜,回报胡亥。三人遂相聚一处,商议篡立之策。欲知所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 冯奉世传第四十九·班固
  列传第四十七 魏韦郭·欧阳修
  卷一九九 唐紀十五·司马光
  越绝卷第一·袁康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二·陈厚耀
  卷之八百六十二·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八·胡宏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目录·佚名
  卷十七·司马迁
  五帝本纪第一·司马迁
  毛修之传·魏收
  梁睿传·李延寿
  卷十七·杨士奇
  卷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九辩原文·宋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

  • 五言卷十四·洪迈

      五言  寒食下第        武元衡  桞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途中即事  南征复北还扰扰百年间自笑春尘里生涯不暂闲  春日偶作  纵横桃李枝淡荡春风吹羙人歌白纻万恨在蛾眉 

  •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九·汪楫

      崇禎四年八月   ○崇禎四年八月   辛未八月壬寅朔帝升殿   遣御史戴相廵按廣西   以四川參政張魯唯為湖廣按察司   南京戶部尚書鄭三俊疏奏財賦為守邦之本今日耗財之路多端朘民之術太盡求所為上下

  • 东都事略卷五十五·王称

    列传三十八  李谘字仲询临江军新喻人也谘幼而父出其母日夕泣涕求母还乃至絶荤茹乡里称其孝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舒州迁直集贤院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仁宗即位知开封府权三司使建言天下赋入有常而用度日益滋愿一切裁抑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元琛传·李延寿

    元琛是齐郡王的儿子,过继给河间王若。元琛字昙宝,自幼聪明机敏,孝文帝很喜欢他。宣武帝时,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元琛的妻子是宣武帝舅舅的女儿,高皇后的妹妹。元琛倚仗着自己朝内外的这种关系,担任州官时十分贪婪。当他回朝时

  • 第八章 两汉对外的交通·吕思勉

    中国人是以闭关自守著闻的。世界打成一片,是近代西洋人的事业。然则中国人的能力,不及西人了。然而闭关自守,是从政治言之。至于国民,初未尝有此倾向。其未能将世界打成一片,则因前此未尝有近代的利器;又其社会组织,与今不同

  • 庄公卷七(起八年,尽十七年)·何休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次不言俟,此其言俟何?(据次于陉俟屈完不书俟。○屈,居勿反。)[疏]注“据次”至“书俟”。○解云:即僖四年经云“遂伐楚,次于陉”,传云“其言次于陉何?有俟也。孰俟?俟屈完也”是也。然则彼

  • 春秋辨义卷二十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三癸丑○灵王二十四年二十有五年○晋平十齐庄六弑衞献二十九殇十一蔡景四十四郑简十八曹武七陈哀二十一杞文二宋平二十八秦景二十九楚康十二吴诸樊十三卒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左传以报孝伯之师孟公

  • 春秋管窥卷六·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之即位有二若周康王之受册命临诸侯此嗣世即位之礼伊尹奉嗣王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此改元即位之礼其即位时咸释服从吉盖天生民而树之君上以对越天地神祗下以照临百官兆民其

  • 卷八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七襄公二十六年考异足利本经公会晋侯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晋侯作晋人永怀堂同谨按注疏诸本皆误传子产辞邑曰自上降杀以两礼也谨按臣之所校

  • 勤俭·魏裔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座右编]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夫不耕,必受其饥;一妇不蚕,必受其寒。是勤可免饥寒也。农民昼则力作,夜则颓然甘寝,非心淫念无从而生,是勤可远患也。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周公论三宗文王之寿,必归之无

  • 原序·章世纯

    取大士大力文止与予四人先后制举之文录其合于法与道者而又摘其谬者然后四家之功罪明四家之罪明而后四家之功益者于天下呜呼立言之道可不慎欤原其初莫不曰吾以为功于天下也盖道之不明久矣自春秋之后圣

  • 卷第四·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四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解十门大章二十二根。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五盛阴六界。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善法不善

  • 第七章 阿育王时期的史话·多罗那他

    当圣者提地迦未付法与圣者讫里瑟拿以前,多年生病,只住在摩腊婆的侨赏弥地方,对四众传授经教。毗舍离的比丘们以为上座生病,怎能得到正确的教诲,因此不到他跟前。在行十事非法的同时宣称“这是法,这是戒律,这是本师的教

  • 卷第一·佚名

    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如鹏等编上堂辛酉四月初一于凤林寺受本师手劄及抚台杭爱提台何傅藩台刘显第臬台胡升猷府尊佟世雍总戎王洪仁县公王鼎臣锦官文武护法同门法兄懒石佛冤问潮都纲司恒一并诸山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张爵

    明张爵编写。张爵,为嘉靖时人。他“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元”,而采辑成篇,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后刊行。书分五城: 正阳门内皇城两边为中城,崇文门内街东往北至城墙及东城外为东城,宣武

  • 四喜记·谢谠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