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静供词五条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

  【原文】

  问曾静:你书内云“五六年之内,四时寒暑易序,五谷耕作少成,恒雨恒,荆、襄、岳、常等郡,连年洪水,吴、楚、蜀、粤,到处旱涝时闻”等语。皇上嗣位以来,阴阳和顺,风雨时调,五谷丰收,人民乐业。各省之内,间有数州县旱涝不齐,即动帑赈济,民获全安。今你所说四时易序,五谷少成,确是何年、何月、何地呢?吴、楚、蜀、粤到处旱涝,确有何见呢?至于荆、襄、岳、常之地,有你这样狂背逆乱之人,伏藏匿处其间,秉幽险乖戾之气,致阴阳愆伏之干,以肆扰天常为心,以更弃人理为志,自然江水泛涨,示儆一方。灾祸之来,实因你一人所致。你知道么?有何说处?

  曾静供:这是弥天重犯僻处山谷,正如坐井议天模样,不知天壤内如许广大,见偶尔一处旱涝,遂谓旱涝时闻,不知时序调和,丰收乐业,不旱不涝者,此外遍地皆是。此正不得事体之实,而其根实由眼孔小,不通世事之故也。且当时实不知皇上深居九重,视民间疾苦直如赤子,一遇偶尔旱涝,即动帑赈救,且免其赋供。弥天重犯今日始知圣恩高厚,虽尧舜不过如此,则愚顽无知之罪,实所甘受。一民狂背,皆足致灾,此则非精通天人之故者不能知,弥天重犯闻之,豁然如大寐初醒,虽朝闻夕死,亦实幸矣。

  【译文】

  问曾静:你在书里写的所谓“五六年之内,四时天气寒冷变化异常,五谷耕作少成,不是经常阴雨连绵,就是经常干旱不断;荆、襄、岳、常等郡县,连年暴发洪水;吴、楚、蜀、粤等地区,到处可见旱涝灾害”等语,是什么道理?当今皇上即位以来,阴阳和顺,风雨得时,五谷丰登,人民乐业,各省之内,即使有少数州县,有点旱涝不均,朝廷立即给以赈济,使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人民生活获得安定。而你所说四时易序,五谷少成,到底是何年、何月、何时、何地?关、楚、蜀、粤到处有旱涝灾害,有什么证据呢?至于荆、襄、岳、常之地,我看有你这样反叛朝廷、狂背逆乱之人隐藏其间,心里常常怀着不满,阴谋违法作乱,致使天常被扰乱,人理被灭弃,而导致阴阳失调,四时易序,所以才有江水泛涨之类的灾害发生。这是天常人理在警告你这种人。这些灾祸的出现,完全是因为你一人所致,你知罪么,你有何辨解?

  曾静供:这是弥天重犯住在偏辟的山谷野村,好像青蛙坐井观天一样,不知天高地厚,偶尔见一处旱涝就说成是旱涝经常可见,而不知道到处是时序调和,五谷丰登,百姓乐业的情况。这都是因为小民不通事理,看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缘故。况且当时确实不知道皇上虽深居皇宫深院,也能体恤民情,一遇偶尔的旱涝灾害,便立即动用府库的钱粮,对灾区给以救济,并及时减免赋税劳役的真实情况。弥天重犯今天才知道皇恩浩荡,虽尧舜再世也不过如此。小民的愚顽无知之罪实在不小。一个小民狂妄背叛朝廷,足以导致当地的灾害发生,这个道理若不是精通天人感应的玄奥之人,是不会理解的,弥天重犯今日才豁然开朗,如大梦初醒,虽然像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是万分幸运的。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八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卷第一百三十三·胡三省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九·姚之骃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附录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九 列传一百五十九·纪昀
  卷七·高士奇
  杨伯丑传·李延寿
  三·钱穆
  郭泰祺·周诒春
  二十四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彭定求

        卷270_1 【塞下曲】戎昱   惨惨寒日没,北风卷蓬根。将军领疲兵,却入古塞门。   回头指阴山,杀气成黄云。   上山望胡兵,胡马驰骤速。黄河冰已合,意又向南牧。   嫖姚夜出军,霜雪割人肉。   塞北无草木,乌

  • 伊川击壤集卷之九·邵雍

    六十二吟行年六十二康强,况复身居永熟乡。美景良辰非易得③,浅斟低唱又何妨。无涯岁月难拘管,有限筋骸莫毁伤。多少英豪弄才智④,大曾经过恶思量。 林下局事吟闲人亦也有官守,官守一身四事有。一

  • 李邦基·隋树森

    李邦基,生平、里籍均不详。所作散曲中云:“献书北队挟策南州”;“半世磋跄,忘怀诗酒”;“多玉偷香,寻花问柳。放浪行,不自羞”。可能为其自我之写照。明·朱权《大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

  • 乾坤清气卷四·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四明 偶桓 编七言古诗送华山隠归西湖    王士熈继学方士求仙入沧海十二城楼定何在金铜移盘露满天琪树离离人不采轩辕高拱圣明居羣仙真人左右趋青牛谷口迎紫气白鹤洞中传素书珊珊鸣佩星辰

  • 明宗纪三·薛居正

    天成元年秋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有司上言:“庄宗庙室酌献,请奏武成之舞。”从之。郓州节度使霍彦威移镇青州。丁亥,庄宗神主祔庙,有司请祧懿祖室,从之。诏:“陵州、合州长流百姓豆卢革、韦说等,可并自长流后,纵逢恩赦,不在原宥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佚名

    正德四年八月辛酉朔升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李思明为广东右布政使○升四川右布政使王寅为太仆寺卿○是日内降小简一摺中有字一行云锦衣卫冠带舍人王聪乞升百户见任面批如所乞升聪锦衣卫百户实授见任简盖聪书以投瑾于传乞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五月辛卯朔命分守西宁署都督同知达云以原官挂印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壬辰大理寺访获强贼七名法宜决不待时 上以正当热审谕内阁停之○癸巳总督邢玠言往岁救援朝鲜经略宋应昌督兵七万有奇今倭兵不下十余万而

  • 卷之三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七八三 谕着添派德保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七八三 谕着添派德保同办《日下旧闻考》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七日乾隆四十六年五月初七日奉旨:《日下旧闻考》,着添派德保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刘赞传·薛居正

    刘赞,魏州人。年幼时就爱文章。父亲刘王比,任令录,用诗书教他,夏天让他穿青衣单衫。刘王比每次吃肉,另外给蔬菜给刘赞吃,对他说:“肉食是君王给的俸禄。你想吃肉,应当苦心学好文艺,自然可以得到,我的俸禄不可分给你。”因此刘赞

  • 萧讨古传·脱脱

    萧讨古,字括宁,生性忠诚简朴。应历初,开始入宫侍卫穆宗皇上。适逢冀王敌烈、宣徽使海思谋反,萧讨古与耶律阿列向皇上密告,皇上嘉赏其忠心,诏令将朴谨公主嫁给他。保宁末,任南京统军使。乾亨初,宋国侵犯燕地,讨古与北院大王奚底

  • 卷九·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九    宋 陈傅良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有传并公羊谷梁传】夏晋韩厥帅师伐郑仲孙蔑会齐崔杼曹人邾人

  • 卷五十三·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三钱唐程川撰诗四风读关雎之诗便使人有齐庄中正意思所以冠于三百篇与礼首言毋不敬书首言钦明文思皆同【黄防录关雎】关雎一诗文理深奥如乾坤卦一般

  • 卷二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二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荡之什诂训传第二十五序音义卷内召公召伯皆同【伯误作】疏瞻仰召旻皆云刺幽王大坏【仰经作卭】纲纪文章【文监本误又】一章疏上帝至辟君 言其不敢斥王【斥字监本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七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七如是已说缘起善巧。处非处善巧我今当说。总嗢拖南曰体显现初门差别后 问何等为处。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问何等非处。答于彼彼事理有相违。是名

  • 蚕书·秦观

    一卷。北宋秦观著。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蚕书》分《种变》、《时食》、《制居》、《化治》、《钱眼》、《锁星》、《添梯》、《车》、《祷神

  • 书纂言·吴澄

    四卷。宋吴澄撰。《尚书》有古、今文之分。澄此书唯注今文,不及古文。《自序》谓“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然除此四卷之外,澄并未释古文一篇。注《尚书》专释今文,自此书始。此书诠解《尚书》今文,多取前人之说折衷之,持

  • 乐邦文类·宗晓

    5卷,南宋宗晓编,成书于庆元六年(1200)。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为净土类文献之总集,“乐邦”指西方极乐世界。“文类”谓文献类编。全书分经、咒、论、序、跋、文、赞、碑记、传、杂文、赋铭、偈、颂、诗、词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