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程来做,那么汉、唐、宋、元的开国皇帝都是光棍”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皇帝合该是吾学中儒者做,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谚所谓‘光棍’也。若论正位,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朱做,明末皇帝该吕子做,今都被豪强占据去了。吾儒最会做皇帝,世路上英雄他那晓得做甚皇帝”等语。孔孟之所以为大圣大贤者,以其明伦立教,正万世之人心,明千古之大义。岂有孔子、孟子要做皇帝之理乎?孔子云:“事君尽礼。”

  又云:“臣事君以忠。”

  又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看《乡党》一篇,孔子于君父之前,备极敬畏小心。孟子云:“欲为臣,尽臣道。”

  又云:“齐人莫如我敬王者。”使孔孟当日得位行道,惟自尽其臣子之常经,岂有以韦布儒生,要自做皇帝之理!若依曾静所说,将乱臣贼子篡夺无君之事,强派在孔孟身上。污蔑圣贤,是何肺肠?且自汉唐以来,圣君哲后,代不乏人。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世祖,或戡定祸乱,或躬致太平,皆天命所归,功德丕著。今乃概目为光棍!况曾静时切明亡之恨,而以周末局变之后,皇帝皆系光棍,则明太祖亦在光棍之列。曾静不但是本朝之叛臣贼子,亦即是明之叛臣贼子。且曾静亦知光棍应得何罪,今以开创之主,皆诋为光棍,则当时佐命冀赞之名臣,皆当治以光棍为从之律矣。又春秋至明,数千年间,曾静所谓合该做皇帝者,只有孔、孟、程、朱、吕留良五人。开辟至今,无此狂怪丧心之论。可问曾静是如何说?

  【译文】

  问曾静:皇上旨意问你,你所写作的叛逆书籍《知新录》里说了“皇帝应该是我们读书人中的大学者做,不该让那些人生世道上的英雄们做。周朝末期,局势大变,以后在位的君王大多不知读书,都是些人生世道上的英雄,更有的甚至是老奸巨猾,也就是民谚所说的光棍之流。若要论说正其名位,春秋时期的皇帝应该由孔子做,战国时期的皇帝应该由孟子做,秦朝以后的皇帝应该由程颐、程颢和朱熹做,明朝末期的皇帝应该由吕留良做。可如今都被豪强们占据去了。我们读书人最会做皇帝,人生世道上的那些英雄他们哪里懂得做什么皇帝”等言语。孔孟之所以为大圣大贤之人,是以其明确的伦常道德立成儒教,来端正万世的人心,明扬千古的大义。岂有孔子、孟子要做皇帝的道理呢?孔子说,“服事君王要尽到礼节。”

  又说:“臣子侍奉君王要报以忠心。”

  还说:“君要像是君,臣要像是臣,父要像是父,子要像是子。”看《论语》中的《乡党》一篇所描写的,孔子在君王和父亲面前,完全是非常恭敬谨慎的。孟子说:“要想当好人臣,就要尽到人臣的道义。”

  又说:“齐国人没有像我这样敬重君王的。”上天使孔孟当时得圣贤的地位,传行圣贤的纲常伦理,尚自要尽他们做人臣的常道规范,岂有以韦带布衣的寒儒书生,要自做皇帝的道理!如果依照曾静所说的,将乱臣贼子篡权夺位,灭道弑君的叛逆行为,强要加在孔孟的身上,来污蔑圣贤,究竟是何心肺肝肠呢?而且自从汉朝唐朝以来,圣明贤德的君王历代都不缺少。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元世祖,有的戡平战祸,安定天下,有的亲身致力于太平,休养生息。都是上天之命的归属,功德显赫昭著。如今却一概看成光棍。况且曾静时时切记明朝亡灭之怨恨,而认为周朝末期局势变化以后,皇帝都是些光棍,那么明太祖也列在光棍之类。曾静不但是本朝的叛臣贼子,也是明朝的叛臣贼子。并且曾静也知道光棍应是什么恶名,如今将各朝开创基业的君王,都诋毁是光棍,那么当时辅佐拥戴帝王创业的一代名将勋臣,也都应当治他们以光棍随从的刑律了。再说春秋至明朝数千年间,曾静所谓应该做皇帝的,只有孔子、孟子、程氏兄弟、朱熹、吕留良五个人。开天辟地到如今,还没有如此狂妄怪谲、丧心之极的论调。可问曾静是怎样供说!

  【原文】

  曾静供:这狂怪的话,本是说做君的毕竟是聪明天,学问盖世。如前供所说,聪明睿智,仁能育万物,义能正万事,礼能宣万化,智能察万类,信能孚万邦,天下乃得而尊之亲之,奉以为君之意。盖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君以职位言,师以道德言。必道德极天下之至,然后职位居天下之尊。其实君师原是一人做的,君之外,另有一种道德高出天下者为师。所以二帝三王之世,尧、舜、禹、汤、文、武之君,皆是深于道德之至,精于学问之极,当明天下莫得而尚之,所以为君。春秋、战国之局变,有孔孟之道全德备,而世莫能用。在上周家天子,又未闻有道德高出于孔孟者,以唐虞三代极盛之例推之,却似春秋时的大君,合该有孔子之道德,方足以当之;战国时之大君,合该有孟子之仁义,乃足以当之;宋末时的大君合该有程朱的理学,方足以当之。当日之意,不是谓孔、孟必要出来做君,程、朱亦有志于临民。乃是谓君临天下,必有孔、孟之道德仁义,与程、朱之理学精详耳。盖敬君之至,莫如孔、孟,尊君之极,莫如程、朱。孔子事君尽礼,见于《乡党》一篇,后世人臣所少到,且不唯敬而已。推事君之诚,无所不至。为委吏则牛羊茁壮长,为乘田则会计当。举凡当官之职,尽到十分处,不肯一毫苟且者,皆是看得君命重大,所以职不敢旷耳。观孔子,则孟子、程、朱可类推矣。其所谓会做者,谓学问造到极处,成己自可以成物。《大学》讲明德,必及新民;《中庸》致中和,必到位育。盖性分中功用之全,自然贯通到此。所以说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禹为君、稷为相、颜子是个陋巷匹夫,如何做得君相的事,亦是一理相通,修身就可以齐家,齐家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四书五经中,无一章不言及治天下的事。

  【译文】

  曾静供:这些狂怪的话,本来是说做君王的毕竟是睿智聪明,上天赋予了诚信的品德,学问压倒世人。正如前边供词所说的,聪明睿智之人,仁爱能培育万种物质,义利能端正万种事理,仪礼能传播万种风化,智慧能明察万种偏颇,诚信能信服万千邦国,天下生民于是尊重他,亲近他,敬奉为君王的意思。上天将圣贤降于百姓之中,作他们的君王,作他们的师长,君王指的是职权位分而言,师长指的是道常德性而言。必然是道常德性达到天下之顶端,然后职权位分才能居天下之最尊贵。其实君王师长原来都是一人做的,君王之外另有一种道德高出天下人的为师长。所以,在二帝三王的时候,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君王,都是深解于道德的最高意旨,精通于学问的顶端涵义,当时天下没有谁不崇尚他们的,因此敬奉为君王。春秋战国时局变化,有孔孟全备的安邦治国学说思想,而世人却没有谁能采用。在上边的周室君王们,又没有听说有道德高出孔孟的人。如果用唐尧、虞舜、夏禹三代最兴盛时期的事例推论,却好像是:春秋时期的君王,应该有孔子的道德,才足以担当;战国时期的君王,应该有孟子的仁义,才足以担当;宋朝末期的君王,应该有程朱的理学,才足以担当。当时我写此话的意思,不是说孔孟必要出来做君王,程朱也有志于抚临天下百姓,而是讲做君王的临幸天下,必然得对孔孟的道德仁义和程朱的理学义旨精通详明罢了。对君王最敬崇的,没有人能像孔孟;对君王最尊重的,没有人能像程朱。孔子服事君王尽礼尽节之事,可见于《乡党》这篇文章中。后世的人臣们很少能做到,并且不像他那样敬畏罢了。从《乡党》一文中可推想他服事君王的诚恳之心,已达到了无微不至。他担任管粮仓的乘田小官时,将财务管理得顺顺当当;他担任管畜牧的委吏小官时,将牛羊牧养的肥肥壮壮。凡是担任各种官职,都是尽心尽责到十分之处,不肯有一丝一毫的苟且偷安,这都是因为他把君王的命令看得至高重大,所以不敢荒废职守而已。看看孔子,那么孟子、程子、朱子也就可以此类推了。那种所谓会做事的人,学问已深造到极高之处,成全了自己自然也可以成全万物。《大学》研究授传完美的德性必然要普及到初生的子民,《中庸》认为达到中和的境界必然是天地归位,万物发育。德性含义内“中”的功能作用达到全备,自然就贯通到最高境界了。所以说大禹、后稷、颜回换个地方和环境还都是一样。大禹为君王,后稷为相国,颜回是市井陋巷中的平民百姓,如何能做得君王相国的事情!这个道理也是相通的。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就可以调整好自己的家族,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就可治理国家,平定天下。四书五经中没有一篇章节不讲到治理天下的事情。

  【原文】

  弥天重犯此条狂怪的话,是说出做大君的,原不是别样人可做,乃是聪明睿智而精深于学问道德的,正是看得君至重至大,轻易不得。伏惟今日皇上抚临天下,统一六合,神明天纵,睿智性成。性焉安焉,优入圣域,其实道德之微,无不经历学问之精,无不透过中和并致,方得天地位而万物育,如是岂不是圣人而精于学问,方得尊居天下之上,与尧、舜、禹、汤、文、武千载符合。他若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金太祖、元太祖世祖,或戡定祸乱,或躬致太平,才智虽然有余,学问未免欠缺,故其发于政治,见于事功,未见得浑乎天理之正,而不能保其无一毫人欲之私。其实天下未闻有才德驾出其上,所以得而君之。弥天重犯狂怪之说,本系以英雄比历代诸祖,而以光棍指魏、晋篡窃之主,所云:“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英雄。”

  这三句原指汉、唐、宋、金、元诸祖说。所云甚者老奸巨猾,即谚所谓光棍。这两句乃是指魏、晋诸篡夺者言,因辞不能达意,以致混同不明,一带说了。而光棍两字,亦是楚中俗语,山鄙无知,妄引以比例当时,立言大指原是如此。其实一种狂妄粗率,悍然无忌之罪,实有难容。况其中所举吕留良,尤为无知之极,不惟不识本朝历圣之德与尧、舜、禹、汤无异,竟把狂悖叛逆之吕留良,当孔、孟矣。从前如在云雾中,今得圣谕开导点化,不唯光天睹日,抑且自觉寸磔不足以抵其辜矣。

  【译文】

  我这弥天重罪的犯人这条狂妄怪谲的言论是说做君王的,原来不是别的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做的,乃是聪明睿智而且精通深解于学问道德的人才可以做的。正是将君王看得至高至大,轻易不得。在下陈言,想当今皇上抚临天下百姓,一统华夏四方,明事如神,聪明睿智,德性全成,受命于天,已先达到极高的境界。其实道德的细微,没有不经历的,学问的精深,没有不透明的。达到了中和并致,才得到了天地之位而万物生长发育。像这样岂不是说明圣贤之人精通于学问,才能高居天下百姓之上,与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千年相配!其他像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金太祖、元太祖、元世祖,有的戡平战祸,安定天下,有的亲自致力于太平,休养生息。才智虽然有余,学问未免欠缺。因此他们兴起于国家之事,显现于事业和功绩,没有见他们有成全于天理之正,因而也就不能保证他们没有一丝一毫人的欲望私念。其实天下没有听说有才智德性高出他们之上的人,所以能够让他们担当君王之位。我这弥天重犯的罪人狂怪的言语,本意是以英雄来比喻历代创业君王,而以光棍来指魏、晋时篡权窃位的君王。我所说的“周朝末期,局势大变,以后在位的君王大多不知读书,都是些人生世道上的英雄”,这三句原是指汉、唐、宋、金、元诸位太祖太宗说的,所讲的“更有的甚至是老奸巨滑,也就是民谚所说的光棍之流”。这两句乃是指魏、晋时诸多篡权夺位之人说的。因为言辞不能达意,以致于混同不明,一带而说了。而这“光棍”两字也是楚湘地方中的俗语,我这山野鄙夫少学无知,妄自引以为喻了,当时我立言的实意大致就是这样。其实,一种狂妄粗率、悍然无所顾忌的罪过,实在是难以宽容。况且书中所举吕留良,尤其是无知到了极点了。我不但没有认识到本朝历代圣明皇帝与尧舜、禹汤没有不同,还竟然把狂悖叛逆的吕留良当作孔孟了。从前如坠在云雾之中不明事理,如今得到皇上圣谕开导点化,不只是天空明亮,看见了太阳,并且自己觉得受寸磔的刑法处治也不足以抵偿我的罪过。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 郑二王韦张·欧阳修
  卷七十五·志第五十一·职官四·张廷玉
  卷四百四十六 列传二百三十三·赵尔巽
  卷十一 后燕录·崔鸿
  读礼通考卷一百三·徐乾学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八·刘恕
  卷之七百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卷三十三·叶盛
  ◎“共死圈”·恽逸群
  卷四十·郝经
  通志卷七十一·郑樵
  世家卷第四 高丽史四·郑麟趾
  第二讲·孙中山
  《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四·彭定求

        卷364_1 【荆州歌二首】刘禹锡   渚宫杨柳暗,麦城朝雉飞。可怜踏青伴,乘暖著轻衣。   今日好南风,商旅相催发。沙头樯竿上,始见春江阔。   卷364_2 【纪南歌】刘禹锡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多猎

  • 谢明远·唐圭璋

      邓肃栟榈先生文集卷三有“次韵谢明远和”诗。   菩萨蛮   春风春雨花经眼。石泉槐火春容晚。流水自无情。回波聚落英。   问春何处去。春向天边住。举酒欲销愁。酒阑愁更愁。   踏莎行   楚树芊绵,江云

  • 提要·贡性之

    (臣)等谨案南湖集二巻元贡性之撰性之字友初归田诗话作有初未详孰是也宣城人尚书师泰之族子元季以胄子除簿尉后补闽省理官洪武初征録师泰后或以性之荐性之避居山阴更名恱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徃躬耕自给以终其

  • 卷三·陈继儒

    宋王素为谏官,言人材难得,无事之时,当为朝廷爱惜。程明道为御史,告君曰:“使臣拾遗补过则可,若搜索臣下短长以沽直名,臣不能也。”我朝陈尚书寿,性孤特,不矫讦,在谏垣指陈时政得失无隐,然尝曰:“吾父戒弗作刑官,刑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正统二年十一月丁亥朔钦天监进正统三年大统历 上御正朝受之给赐诸王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镇番卫军卢信等为试百户赐织金纻丝衣一袭钞三千贯以深入贼营获马功也○命直隶永平府卢龙县知县刘恭复职升从六品俸恭九年任满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卷十五·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 钦定四库全书 九朝编年备要巻十五   宋 陈均 撰 仁宗皇帝【起申午至和元年止戊戍嘉祐三年】 甲午至和元年春正月京师大疫 出犀角和药以疗民其一通天犀也内侍李

  • 一八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办遗书及干碍书情形折·佚名

    一八五 浙江巡抚三宝奏查办遗书及干碍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八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具奏事。窃臣于八月二十三日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八月初五日奉上谕:各省进到书籍不下万余种,并不见奏及稍有忌讳之书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七·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王待制质墓志铭范仲淹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噫先圣谓善人之难得也如此世有德之清行之方政之平斯不谓之善人乎余见之于子野王公矣公讳质字子野其先太原人曾髙古籍大名皇考讳彻以文行显至右拾遗累赠太师

  • 第6章 消灭异己的蒋介石·冯玉祥

    自从蒋介石以圈点方式决定中央委员之后,他这种排除异己之事更多。他用何成浚代替了白崇禧在北平,又诱了李济深将军在南京扣住他。党内外任何事情他都要独裁,所以反对他的人更多。胡汉民先生在国民党内是老党员,也是和孙中

  • 十国春秋卷八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六忠懿王世家下开宝元年春三月乙酉丞相元徳昭卒乙巳建奉先寺于城西荐文考也是月宋封王为吴越国王加食邑一千户实封一百户【曰卿显著事功已书简册虽将印盛列于鼎钟极恩乆悬于制诰每懐中正常用欵嘉今

  • ●牧令要诀·壁昌

    衔名日知州知县举一州一县之地理民情。利弊疾苦均应知之。方足以仰副钦定衔名之义。凡选补一缺。其初念未有不要作好官。以冀名实兼收者接印后。以为新履斯任。人地生疏。久而自知。迨被私累之催索交代之纠缠。又以一

  • 卷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旗分志八八旗佐领八【正红旗满洲佐领】正红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正红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五第二参领下佐领十四第三参领下佐领十五第四参领下佐领十五第五参

  • 二十八年·佚名

    (丙寅)二十八年大明正統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己巳朔,世子率百官,行望闕禮于景福宮。百官仍詣時御所,進表裏鞍馬,諸道進箋。○設豐呈宴。賜堂上官以上及耆老宰樞宴。1月2日○庚午,以渠爲潭陽君,元乃仁司諫院左獻納,金統左正言。

  • 十年·佚名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春正月1月2日○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答曰:「古今

  • 台湾府志·高拱乾

    纂修高拱乾,字九临,陕西关中人。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由泉州知府升补分巡台厦兵备道,任职四年。1694年开始搜补资料,以修府志。翌年纂成,年后付刊。凡10卷,分封域、规制、秩官、武备、赋役、典秩、风土、人物、外志、艺文等

  •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佚名

    《白羽黑翮灵飞玉符》,原名《白羽黑翮飞行羽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真诰》卷五称:「仙道有白羽黑翮以翔八方」;《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白羽黑翮飞行羽经一卷」,皆指此书。《正统道藏》本一卷,收

  • 诗传名物集览·陈大章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稿乃成。初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