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五、大逆不道的吕留良真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开蒙书,叙道统,只该叙到吕子止”等语。曾静以孔子比吕留良,推尊诵法,心悦诚服之至,确是何见?曾静还是只就吕留良之著述文章因而信服,或是别有他故?今又极口痛斥吕留良之奸逆大罪,与前叙道统之意,迥然不侔。未知是真心痛斥吕留良之大逆乎?抑伪为怨恨而始终悦服推尊乎?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从前之所以心服吕留良者,实无他为,因山野僻性,未有见闻。读书只心服三代的治体治法,尽美尽善。遂谓三代君德之大,是个体天;三代立政之本,是个为民。一切政治,皆是推本天心,为民筹画。其教养之大者,则有井田、学校之制,然世儒多以为不可复,唯吕留良的著述文章内以为可复,与僻性相合,遂不觉心悦诚服,推尊他直接孔孟之统者以此,实无他故。是当日之推尊吕留良者,原是为他的著述文词蛊惑之所致。今日明目张胆,极口痛斥吕留良者,实因得见他的遗稿残篇内,有大逆不道之语,甚而至于良心丧尽,天理全无,竟忍于讥诋圣祖。凡为赤子者见之,焉有不切骨痛恨之理。此又弥天重犯今日当身之大义,发乎天理,本于至情,合该如此,到此岂尚有一点伪为怨恨之心乎?在弥天重犯今日之当身大义,固当如是,但若非弥天重犯亲见皇上之圣德、圣治、圣度,如此亘古未有,从前即使见得吕留良之残稿遗篇,亦未必至于如此之极口痛斥也。然使不得见他讥诋圣祖皇帝处,又未得至于极口痛斥,如是之甚也。引弥天重犯心肝中吐出的实语,无一字欺隐。

  【译文】

  问曾静:皇上旨意问你,你所写作的叛逆书籍《知新录》里说了“开读启蒙经书,叙述儒家的道统,只应叙述到吕留良就停止”等言语。曾静你把孔子和吕留良相题并论,推崇尊奉,诵颂效法,心悦诚服到了极点,确又是什么见解呢?曾静,你是只就吕留良的著述文章因此信服他的才学?还是另外有其它缘故?今日你又极口痛斥吕留良邪恶叛逆的滔天罪孽,与前面所说的“叙述儒家道统,只应叙述到吕留良就停止”的意思,迥然不同,不知道曾静你是真心痛斥吕留良的大逆不道呢?还是伪装作怨恨,而心中却始终是心悦诚服,推崇尊奉他呢?你要据实供出。

  曾静供:我这弥天重犯从前之所以心悦诚服吕留良,实在是没有其它原因,只因为我这山野鄙夫邪僻的性情,见识浅陋,读的书只心悦诚服夏、商、周三个朝代治理国家的体制和法令制度尽善尽美。于是认为夏、商、周三代的君主功德之大,是个体察天意;三代立政治国的根本,是个全心为民。一切政令制度,都是顺合天意,为百姓谋划。他们在教化修养方面的大建树,则是建有井田和学校两种制度。然而世间儒士们大多认为不可以恢复这两种制度,唯独吕留良在他的著述文章中认为可以恢复。这正好与我这邪僻的性情相投合,于是不觉心悦诚服,推崇他直接承继了孔孟的儒家道统到此,实在没有其他缘故。这样看来当日之所以推崇尊奉吕留良,原就是被他所著述的文章蒙骗、迷惑所造成的。今日我明目张胆,极口痛斥吕留良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见到他著述的遗稿残篇中,写有荒谬绝伦、大逆不道的言语,甚至是丧尽了天理良心,竟然忍心去讥讽、诋毁圣祖皇帝。凡是身为朝廷的赤子百姓见到这些大逆不道的言语,岂能有不切齿痛恨的道理!这也是我这弥天重犯今日自身明晓大义所显现出的天理良心和根本的情理。本应如此,到了此时,岂能还有一点一滴伪装的怨恨之心呢?我这弥天重犯今日自己能够明晓大义,固然应当如此,但如果不是弥天重犯今日亲眼目睹了皇上高贵的品德,圣明的治理,非凡的才学,宏大的气度,是这样从古到今都未曾有过,那么,从前即使看到吕留良的残稿遗篇,也未必能够像今天这样对他极口痛斥谴责。然而假若不是看见了他讥讽诋毁圣祖皇帝的大逆不道言论,也就更不能够对他极口痛斥谴责得如此深恶痛绝了。这是我这弥天重犯从心肝肺腑中吐出的真实言语,绝没有一字一句的欺骗和隐瞒。

猜你喜欢
  二主妃子传第四·陈寿
  卷二百七十二·列传第三十一·脱脱
  卷八十四·志第三十四·选举四·宋濂
  卷四十八 后燕録六·崔鸿
  后汉孝献皇帝纪一卷第二十六·袁宏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革除遗事五·黄佐
  一○五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等详细覆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佚名
  外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张融传·李延寿
  杨存中传·脱脱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卷三百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17.愚蠢的宋襄公·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乾隆

    卷二十太原白居易诗二三十首新乐府并序自注。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

  • 卷四十九·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九    元 方回 编伤悼类 有生必有死吊哭诔赙挽些哀词所以尽伦理而亦忠信孝悌之天所固有也性情於此见焉交游以此重焉观者不可以讳忌恶之 五言【十二首】 哭长孙侍御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正德十年秋七月丙戌朔享 太庙○丁亥升狭西按察司副使祝萃为广东布政司左参政○戊子除服阕贵州按察司副使秦文于狭西提调学校○己丑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林岳祭 长陵○升狭西左布政使李昆为都察院右

  • 后集卷六·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六 宋 朱子 纂集 曾公亮 鲁国宣靖公 字明仲泉州人中进士第位至丞相以太傅兼侍中致仕配享英宗庙庭 仁宗一日召执政侍从策访政事时公侍楚国太夫人病谒告家居亟以手诏就问公条六事以

  • 绎史卷一百二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巴蜀史记惠文王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于秦秦惠王欲发兵以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战国策司马错与张仪争论

  • 卷二十 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陈寿

    (曹冲传、曹衮传、曹幹传、曹彪传)邓哀王曹冲传,邓哀王曹冲,字仓舒。少年时就敏于观察,十分聪慧。曹冲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达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样聪明。当时孙权曾送来一只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询问众部下,都不能拿

  • 卷四十七 宋元克蔡·李有棠

    哀宗天兴元年冬十二月丙子朔,帝以事势危急,遣近侍即白华问计,对以纪季以酅入齐之义,请车驾出就外兵,留荆王监国。于是亲巡计决,遂拜右司郎中。甲申,诏议亲出。再议于大庆殿。帝欲以官努、高显、刘益为元帅,不果。是日,以右丞相

  • 开头的话·邹韬奋

    时间过得真快!在我提笔写这篇《开头的话》的时候,离开这本书的脱稿又有两个多月了。在这两个多月里面,我和几位朋友在羁押中的生活和以前差不多。关于我自己在这时期内的“工作”,完成了两本书,除这本《经历》外

  • 王端毅奏议巻七·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老疾不能赴召奏状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节该钦奉勅勅至尔即驰驿来京钦此伏念臣愚昧寡学无所知识仰荷列圣之恩叨由科第初授大理寺评事厯陞至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防赞机务去年先帝以臣年老赐臣以尚

  • 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世职表十四正蓝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 恩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九十一><史部,政书

  • 卷五十八(哀公六年,尽十一年)·孔颖达

    【经】六年,春,城邾瑕。(无传。备晋也。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瑕音遐。任音壬。亢,苦浪反,又音刚。父音甫。)晋赵鞅帅师伐鲜虞。吴伐陈。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二子阿君,废长立少。既受命,又不能全,书名,罪之也。○长,丁丈反。

  • 中庸章句集注·朱熹

    中庸章句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子程子曰:&ldquo;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rdquo;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刘子卷二       北齐 刘昼 撰辩乐第七乐者天地之声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人心喜则笑笑则乐乐则口欲歌之手欲鼓之足欲舞之歌之舞之容发於声音形发於动静而入於至道音声动静性术之变尽於此矣故

  • 卷九·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九     元 王元杰 撰襄公公名午成公子简王十四年即位谥法因事有功曰襄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程子曰围彭城书宋以明彭城宋之分地

  •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四    宋 吕大圭 撰夫人姜氏至自齐或问夫人之行十有二皆不至而此独书至何也曰夫人与君敌体者也出必告行反必告至则书于防告则书不告则不书此鲁史之辞也而夫子之修春秋于君出则书至于夫

  • 论语正义卷二十·刘宝楠

    阳货第十七集解凡二十四章正义曰:《汉石经》:「凡廿六章。」洪氏颐煊《读书丛录》谓:「《汉石经》分『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子谓伯鱼曰』各自为一章,故云廿六」。邢本「古者民有三疾」章下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一·欧阳竟无

      尊者勝友造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制譯   [一]初釋波羅底木叉經序   敬禮調伏除煩惱 滅衆生惑爲正因 如日廣耀朗無邊 咸能破盡諸冥闇.   [二]佛說廣釋.幷諸事. 尼陀那.及目得迦. 增一乃至十六文. 鄔波

  • 靖夷纪事·高拱

    明高拱撰。隆庆四年,贵州土司安国亨与安智相雠杀,抚臣以叛闻。拱因推太仆寺少卿阮文中为巡抚。文中意欲剿之,拱议遣给事中贾三近往勘。国亨听命,遂平其乱。拱因著是篇,以纪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