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二、华夷之间、人兽之间的本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天生人物,理一分殊,中土得正,而阴阳合德者为人,四塞倾险而邪僻者,为夷狄。夷狄之下为禽兽”等语。禽兽之名,盖以居处荒远,语言文字,不与中土相通,故谓之夷狄,非生于中国者为人,生于外地者不可为人也。

  人与禽兽同在天地之中,同禀阴阳之气,得其灵秀者为人,得其偏异者为禽兽,故人心知仁义,而禽兽无伦理。岂以地之中外,分人禽之别乎?若如你所说,则中国阴阳和合之地,只应生人之一类,不应复有禽兽并育其间矣。何以遍中国之地,人与禽兽杂然共居,而禽兽之族,比人类为尤多。且即人类之中,还生出你这等叛逆狂悖、沦丧天良、绝灭人理、禽兽不如之物来呢,你有何说处?

  曾静供:天生人物,理一分殊,其有分别,实以理之偏,全不在所居之内外。弥天重犯读书浅少,义理看不透彻,妄意以地之远近分华夷,初不知以人之善恶分华夷,今日伏读皇上谕旨,谓如你所说中国只应生人之一类,不应复有禽兽并育其间矣。义更精实,理更显明,虽顽石无知,亦应灵动了。

  况本朝之兴,列圣相承,亘古所无,万国咸宁,历代罕睹,且开辟幅员之广,声教四讫。自有生民以来,到今日而极盛。又圣祖皇帝承天眷顾之笃厚,享年之久,三代以来所无。况更有几多善政善教,纬地经天,开万世之弘基,立百王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正于今日见之矣。所以圣祖皇帝宾天诏到,虽深山穷谷,亦莫不奔走悲号,如丧考妣,即以弥天重犯冥顽无知,至此亦曾废食辍饮,恸哭号涕,被素深山,居丧尽制。然在当时皆起于心之不及觉,发于情之不容己,非有所为而为也,若非圣德隆厚,皇恩浩大,何以使民至此,今日圣祖皇帝在天之灵,犹或洞鉴。只为向见《春秋》有华夷之辨,错会经旨,所以发出诞妄狂悖言语,其实到今日方晓得经文所说。只因楚不尊王,故攘之,而本朝之兴,与经文之所指天悬地隔。

  弥天重犯因思天地之内无气不通,无理不到,华夷之辨固不可以地言,即以地言,亦无定限。天地精英之气日散日远,而且循环无常,今日二五之精华尽钟于东土,诸夏消磨,荡然空虚,是实话实理。况夷狄本是论人,亦善恶五性克全,无所亏欠为人,五性浊杂,不忠不信,为夷狄。孟子既称大舜、文王为东西夷所生,又诋杨朱、墨翟之无父无君为禽兽,是中国岂无夷狄,要荒岂无圣人,至于有明之世,非鲁、卫、齐、晋之旧,而本朝之兴,直迈成周之辙,更不待言。弥天重犯识浅见小,未曾经历,又得这些无知流言,夹杂胸中,所以有此妄言,悔罪无及。弥天重犯记得前而两次亲供,前供就人而论,看得天地精英之气愈开愈远,循环无常,不以地限。而后供指出,有明之世非鲁卫齐晋之旧,而本朝之兴,直迈成周之辙。以今看来,益觉自信无疑,悔罪无及,是弥天重犯虽昔同禽兽,今蒙金丹点化,幸转人胎矣。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天生人和动物,从道理上来讲,是一样的,但生长结果是有区别,在中原出生的人受到正气,阴阳交合得当而成为有理性的为人;四面八方边远的地方偏辟荒险,受到道德正气孕育较少的是夷狄,夷狄再往下就是禽兽”等说法。以禽兽称之,都是居住在荒山野岭,极偏辟山区,语言文字和中原出生人的语言都有不同的,所以称为“夷狄”。并不是生在中原的是人,生是边远地区的不能算他是人。人和动物都生存在天地之间,都沐浴着阴阳的灵气,得到其纯正灵气的是人,得到其偏杂邪气的就成为禽兽,所以人类知道仁义和道德,而禽兽不知道这个道理。哪能以中外地区当作类分人和禽兽的标准呢!如果照你这样的说法,中原阴阳融合的地区,只应生一种人类,不应有其它的禽兽生存了。为什么全中国境中,到处都有人和禽兽共同生长,而禽兽的类别,比人类还要多?而且即使是人类中间,竟然还会生出你这种狂妄叛逆、丧失良心、灭绝人性道德、连禽兽都不如的东西来呢?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曾静供:天生人和动物,道理一样,生长结果有区别。分别的原因,应该以其理性多少来决定,而不在于其所居住的地域是中原或边境。犯有弥天大罪的我读书太少,道理看的不深不透,狂妄地以地区远近分中华和夷狄,当初并不知道以人的善恶来分中华和夷狄。今日跪读了皇上的谕旨,按照你的说法,中原只应该有一种人类,不应该有其它的禽兽在中原生存了。”

  内容更精彩实际,道理更加明显,即使石头没有知觉,也应该被感动了。何况本朝的兴旺发达,几位英明大圣人接连继承皇位,这是古代所没有的。中国及其藩属到处一片太平景象,历代很少看到这个状况。况且中国疆域的广大,国家的影响远传四方,自从有人类以来,到现在达到了极盛的顶点。又因为圣祖皇帝,深蒙上天厚爱,享受皇位的长久,三代以来是没见过的。更何况有许多开明的举措,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和治理手段,开创我朝万代大业的基础,树立了历史上无数帝王的治国榜样。这正是所谓“夏、商、周三代的盛世没有一点逊色,树立到天地间,也没有一点感到不足,询问一下鬼神也不会说上一句不好的疑问,等到百代以后的圣人出现,也不会有一点否定的说法”

  这样的盛世,今天总算看到了。所以在圣祖驾崩的诏书传到的时候,虽然处于深山穷谷的人,也都失声痛苦地奔走相告,好像失去自己的父母一样。即使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十分昏庸顽钝,不明事理,在那时也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失声痛哭,在深山里穿上了孝服,按照制度守丧尽礼。然而在当时,都是不知不觉地出自内心的情感,并不是为了抱有任何目的而做给别人看的。如果不是圣祖的德高望重,给百姓的恩惠十分浩大,深得民心,怎能使人们到了如此地步?今天圣祖皇帝在天有灵,可以洞察鉴别。后来只因为看到《春秋》把中国分为华夷两部分,错误地领会了它的意思,所以发出了错误荒谬的言论。其实到现在才知道《春秋》里讲的,只是因为楚国不尊重周朝王室,为此才把它划入夷蛮地区。

  而本朝的兴旺与《春秋》里面所说的华夷的区别,实在是天悬地殊。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只想到天地之间,没有一个地方不通灵气,人生哲理没有一个地方不实用,中国和夷狄的区别,决不可以以地区来划分,即使按照地区来说,也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天地孕育的精神灵气,一天比一天传播越远,而且循环变化没有规律。今天天地间阴阳五行的精华,都集中在东方的土地上,而中原的灵气消磨已尽,荡然不存,这是实话、是事实。何况夷狄的说法,应以人的文明程度来区分,也就是在善恶和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德性全具备,没有什么不正常的才是人,五性混乱不知礼度,不忠不信的人才称为夷狄。

  孟子既然称大舜和周文王是东西夷地方出生的人,又诋毁杨朱和墨翟是无父无君的禽兽。按这种说法,中原能没有夷狄吗?边远荒僻的地方岂能没有圣人吗?至于到明朝时,中国疆域已不同于春秋时的鲁、卫、齐、晋等中原诸侯国,而本朝的兴起,更是直追成周的盛世,更不须辩说。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知识浅薄,见识狭小,自己又无亲身经历,又听到这些无知的流言诽谤的话而记在心中,所以说出这些错误狂言,后悔莫及。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前面两次供词,前一个供词是就人而论,看到天地的精华之气越传播越远,循环没有规律,不能以地区来限制。后一个供词指在明朝时候,已不同春秋时鲁、卫、齐、晋的诸侯国,而本朝的兴旺更是直追成周的盛世。从现在来看,越觉得对上述道理深信不疑,对自己的罪孽后悔莫及。这是犯了弥天大罪的我过去如同禽兽,今天承蒙皇上起死回生的金丹感化,有幸转入人胎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三·志第六十九·刑法一·张廷玉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蔡东藩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蔡东藩
  卷六十二·宋·蒋一葵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二 列传一百三十二·纪昀
  一四八○ 贵州巡抚冯光熊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八十四、回忆狄楚青·包天笑
  卫磞传·房玄龄
  韩显宗传·李延寿
  王章传·薛居正
  第二十六章盛运中之衰象(下)【唐代政府官吏与士人之腐化】·钱穆
  仪制一○·徐松
  卷二十二·孔毓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假神·李渔

    〖菊花新〗(小生上)昼眠三觉未斜阳,始信山中日月长。(老旦上)追想旧时忙,人未寝早闻鸡唱。(小生)娘子,我和你别了谭生夫妇,已是一年,闻得乡、会两场都已放榜过了,不知中与不中,好生记念着他。(老旦)借本《题名录》查一查,就知道了。(小

  • 巻九·史简

    钦定四库全书鄱阳五家集卷九鄱阳史简编元叶兰寓庵诗集一叶楚庭名兰鄱阳人父懋字德新有才识善词章官至大中大夫嘉兴路总管多政迹楚庭仕太常寺礼仪院奉礼从父于浙以诗名犹善歌赋清润古雅不作今人语太祖受命周伯琦应召楚

  • 卷六百八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八十韩偓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

  • 卷九·陈衍

    ●元诗纪事卷九侯官陈衍辑陈孚徐明善冯子振曹伯启邓文原宋无艾性夫朱浚◆陈孚孚字刚中,台州临海人。至元中以布衣上赋,江浙行省闻于朝。后以礼部郎中使安南。官至台州路总管府治中。有刚中观光等稿。题壁江州铜雀台凤凰

  • 何法盛晉中興書卷六·汤球

      威蕃錄   彭城王紘以肅祖明皇帝好佛。手畫形像。經歷寇難而此堂猶在。宜成作頌。蔡謨云。今發王命。稱先帝好佛。于義有礙。文選頭陀寺碑文注。   譙閔王承字士敬。為湘州刺史。中宗謂承曰。湘州南楚險固。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庚子朔○癸卯宁夏巡抚都御史霍冀等言今岁秋防河东花马池等处颇称严密其河西一带每年责成副总兵提调今岁副总兵吴徵调遣西去应援庄凉河西备御极为单弱而俺答久牧西海套虏盘据贺兰势且狂逞请将调去总兵

  • 卷之五百六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周朗传·沈约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祖父周文,官至黄门侍郎。父亲周淳。宋国建立后做了大官,曾任侍中兼太常,他的哥哥周峤,娶高祖武帝第四个女儿宣城公主。周峤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建平王刘宏和庐江王刘..,周峤因为是皇室亲戚而做重要官

  • 张襄壮奏疏巻二·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提督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太子太保左都督臣张勇谨题为钦奉上谕事准陜西总督咨准兵部咨开奉上谕云南提督张勇前镇守甘肃威名素着属畨詟服着以提督现任职衔仍调回甘肃镇守其陜西提督王一正所辖地方应

  • 卷六·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六      宋 易袚 撰内宰掌书版圗之灋以治王内之政令均其稍食分其人民以居之以隂礼教六宫以隂礼教九嫔以妇职之灋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奇衺展其功绪天子立六官以待天下之外

  • 向重庆记者谈话·太虚

    日本近年对中国之大蹂躏,全出不明人我性空,自他体同,善恶业报,因果缘生之痴迷,及掠夺不已之贪,黩武不止之嗔,凌厉骄傲之慢等根本烦恼。我中国佛徒必须运大慈悲,以般若光照破其妄执邪见,以方便力降伏凶暴魔焰,速令日本少数侵略派

  • 与张纯一居士书(二通)·太虚

    一仲如先生道鉴:沪堧一晤,弹指六年,乘化观物,应多至乐!曩读大著,融通各教谈道书,改造基督教之讨论等,虽知内秘外现,用心甚苦,然以时机欠熟,辞义含隐,未能加以赞言。今阅与某女士书,有“当知真基督教即是一部分之佛教,故佛教即是真基

  • 书释大勇告全国佛教徒文后·太虚

    汉族中的古僧,处孔儒的专化下,耽山门里修纯佛法。及其开始对外,不得不说些知客应酬语。而士大夫处孔儒地位,间有阴崇佛法,然外面不得不用些儒说遮掩著,且为使浸淫儒化中的汉族人容易领受的方便,这都是应该原谅其苦衷的。乃时

  •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五·函可

    门徒比丘 今庐 今又 重梓普说接引都寺领各堂诸师请普说,师云:&ldquo;佛门不是躲身之处,既入佛门,便当作佛。于今出家人不特不知如何作佛,而竟不信佛之当作,徒然衣现成、食现成,君王当事而不事,父母当养而不养。且毋论妄行

  •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

  • 周易经传训解·蔡渊

    二卷,宋蔡渊著。朱彝尊《经义考》作四卷,佚一卷,存三卷。而此本唯存上、下经,名《周易卦爻经传训解》。董真卿《周易会通》说此书以《大象》置卦辞下,《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格别之。此本与之合。但书名多“卦爻”

  • 玄天上帝启圣录·佚名

    不题撰人。卷1引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此录当纂于元末明初。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述玄天上帝灵应故事,以宋时事为主。

  • 清净毗尼方广经·佚名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或谓竺法护)译。又称清净毗奈耶方广经、清净毗尼经、毗尼方广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本经叙述方广大乘之净戒,以寂调伏音天子与文殊之问答为其架构。就声闻及菩萨律行之不同,提出十七种对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