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刑部左侍郎杭奕禄等奏折 二、曾静等供词及押解犯人进

  编者按:这是曾静遣徒张熙投书案在湖南审讯时的最后一份奏折。此案涉及人员均已在各省被捕,雍正下旨全部押送北京。所以,本案即进入京审的第二阶段。此后的奏折,则转向追查制造谣言的犯人为主了。

  【原文】

  臣杭奕禄、臣海兰、臣王国栋谨奏,为奏闻事。雍正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湖南抚标千总吴杰,赍捧朱批奏折。恭捧上谕:“览逆畜之供单,更属可笑人也。有旨部颁,遵谕将一起逆犯押解来京一路着实宽慰带来。浙江逆党数人,已解到部矣。俟到京对质,等因,钦此。”

  本月二十二日兵部火牌递到,怡亲王等公字,内开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前岳钟琪奏呈曾静、张熙逆书,朕览之不觉失笑,不知从何处得此奇幻荒诞之语。但曾静等,既为此书,必有奸逆之人造作流言,希图煽惑者。朕不得不一一剖析,宣示于众。今将谕旨发出,着交与杭奕禄等,将朕此谕逐一询问曾静等,取具口供奏闻。至杭奕禄等前次所取曾静口供,今日方到,朕尚未细阅。大概看过,若果朕之居心行事有丝毫如伊逆书之所言,则人人当如曾静怀叛逆之心矣。并以此谕之。据曾静供称,此语得之传闻,是他人造作此语,而陷伊于重罪,则造作此语者,乃伊之深仇,伊更不当为之隐讳。即曾静等不能确指其人姓名,亦必略知其来由踪迹。着杭奕禄等委曲开导,推问根究,务得其造言之首犯,不必刑询。若供出之人审究确实,着同曾静等一并解京,如不得其人,即将曾静等解送。着杭奕禄、海兰带领前来,途中加意照看,勿令受苦。至各省提解人犯,其在浙江者,已经解京。其余人犯者已解楚,一并解送等因。并抄颁上谕一折,到臣等。钦此。”

  【译文】

  臣杭奕禄、臣海兰、臣王国栋谨奏,为奏报皇上知道事。雍正七年正月二十一日,湖南巡抚衙门属下千总吴杰,赍捧朱批奏折,恭捧皇上谕旨,回到长沙。上谕说:“看过叛逆畜生的供单,更是可笑死人。已有旨意由刑部颁发,要依旨把这一起犯人押解到京师来。一路上要宽慰他们,务必安全带到。浙江省的犯人已经解送到刑部了,等到京后对质等因,钦此。”

  本月二十二日,由兵部发的火急公文寄到,是怡亲王等人联名来函,内容是:雍正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奏上谕:“前岳钟琪奏报了曾静、张熙所投的逆书,朕看了以后,不觉失笑,不知他们从什么地方得到这些离奇荒诞的话。但是曾静等既能写出这样的书信,必然有奸佞忤逆的人制造流言诽语,企图煽动人心。所以朕不得不把它一一剖析清楚,公布于众。今把谕旨发出,交与杭奕禄等人;把朕这谕旨逐一询问曾静等人,取得他们的口供奏报。至于杭奕禄等前次所取得的曾静口供,今天才送到,朕还没有细看。不过大概翻了一下,假若朕的居心和行事,真有丝毫像逆书中所说的那样,则人人都应该像曾静那样,怀有叛逆之心了。并把这话告诉他们。根据曾静供称,这些话都是从传闻里听来的,是别人所造的谣言,而使他陷入重罪。那么,这造谣的人,更是他的大仇人,他就更不该替造谣的人隐瞒了。即使曾静等不能确指造谣人的姓名,也必然略略知道他的由来和踪迹。因此令杭奕禄等,要婉转地开导,追根问底,务必把造谣首犯追查出来。不必动用刑具审讯。如果供出来的人审讯确实,就把他和曾静等一同押解到京师来;如果抓不到造谣的人,便只把曾静等人犯解送到京师,令杭奕禄、海兰带领前来,路途中要加意照顾,不要让他们受苦。至于各省的犯人,其在浙江省的,已经押解到京,其余各省的犯人,如果已经押送到湖南的,也都一并解送到京师来。共这些内容,又有抄写的上谕一折,到达臣这里。钦命如此。”

  【原文】

  同日准陕西督臣岳钟琪差委县县丞管道沛等,将逆贼张熙押解到长,并查明逆书内有名之毛仪已经身故,其子毛仍世、毛延世现禁在陕等因。本月二十九日又准江南督臣范时绎,将逆贼供犯车鼎丰、车鼎赍、孙克用,委员押解到长沙府,并声明孙克用现在患病等因。均经分别严加收禁。该臣等随提曾静至抚臣内署,钦遵圣谕,详悉宣示,并将上谕,令伊捧阅,又委曲开导,反复追讯造言首犯,曾静惟有痛哭流涕,深悔前非,叩头服罪。据供:“小的书馆在安仁县路傍鹏塘地方,偶听来往路人传言,实未询确姓名住址,不敢信口妄报。惟雍正元年四月二十七日,有一人至小的书馆,据云向名王澍,号燕山,系丙戌进土,曾与十四爷同窗读过书来。小的恐系职官,不敢深问,因伊称有子现在川陕统兵,疑即系岳钟琪父亲,故《知几录》内亦载有此段,令张熙访问”等语。此外实不能指出造言之人,臣等诘问王澍居址,据供止知是江浙人,不知府县,又诘问年貌,据供“彼时有四十多岁,如今有五十余岁了,五短身材,胖肿的,微须”等语。

  【译文】

  同一天,陕西总督岳钟琪委派县县丞管道沛等,将逆贼张熙押解到长沙,并且查明了逆书内有姓名的毛仪,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毛仍世、毛延世现在已关押在陕西监狱等情况。本月二十九日,又有江南总督范时绎,将逆贼供出的犯人车鼎丰、车鼎贲、孙克用,委派专人押解到达长沙,并声明孙克用现在正在生病等情况。以上各犯已严加接收关押。臣等随即提出曾静到巡抚衙门内堂,遵照皇上圣谕,详细地向他讲解了一遍,并把上谕让他捧阅。接着又婉转开导他,反复追问造谣首犯,曾静只有痛哭流涕,深悔以前作为的错误,叩头认罪。据他的供词说:“我的塾馆在安仁县的大路旁边名叫鹏塘(蒲潭)的地方,偶然听往来过路人说一些传言,实在并没有的确的姓名和住址,不敢信口开河地乱报。只有雍正元年四月二十七日,有一人到小的塾馆来,据他说名叫王澍,号燕山,是丙戌年进士,曾经和十四爷(即康熙十四子允)同窗读过书。我怕他是个当官的,不敢深入询问,因为他说他有个儿子,现在四川、陕西统兵,所以怀疑他是岳钟琪的父亲。所以在《知几录》里边记了这一段,让张熙去访问”等话,其余实在不能指出什么造谣的人。臣等又问他王澍的住址,曾静供说,只知道是江浙一带人,不知道是什么府、县。又问他这王澍年纪和相貌。他供说:“那时有四十多岁,如今大概有五十多岁了,五短身材,胖胖的,稍有胡须”等话。

  【原文】

  提讯张熙,据供“赴陕投递逆书,系曾静主使,案内谯中翼,小的并不认识,至于刘之珩,陈立安等,虽有一面,并无往来,俱不知情。小的先于雍正五年,至浙江吕晚村家买书,会见吕无尽,因说起吕晚村有个门人严赓臣,遂复至湖州严赓臣家,又因严赓臣有门人沈在宽,在江南车鼎丰、车鼎贲家教书,遂写书交与小的,于八月间到车家,住两三日,临行车家送银一两。至孙克用,系小的在车家时听得说学问好,其实并未会面。在陕西时,亦无见过之供。总之,这事原是曾叫我前去,他平日师道最严,我怕他,不敢不去,其余诸人,均不知上书缘由”等语。臣等复提车鼎丰、车鼎贲密询,据供“原籍湖广,久住江南,与曾静、张熙毫无交往。雍正五年八月间,有浙江湖州严鸿逵,即严赓臣,字附张熙带投犯生处,犯生等念系原籍同乡,穷途告助,随留住两三天,送银一两而去。实不知何故牵及。且犯生等世受国恩,侄子车敏来,现任山西安邑县知县,犯生车鼎丰,系戊子科副榜,犯生车鼎贲,系监生,何敢结交匪类”等语。

  复提问孙克用,据供“实名孙用克,并不曾与张熙会面”等语。据此,除案内缘坐各犯逐一查拿监禁楚省,俟本案各犯解京审明,知照发落外,其逆贼曾静、张熙及照单拿获之张勘、张新华、张照、刘之珩、陈立安、谯中翼,逆书有名之廖易、曹珏,案外查出之张孝先,江南解到之车鼎丰、车鼎贲、孙克用等,臣王国栋捐给路费,遴委乾州同知沈元曾,长沙协守备仇之苞,抚千总吴杰,督率押解,臣杭奕禄、臣海兰带领,于雍正七年三月初十日,自长沙府起程进京。所有曾静亲笔供单,及臣等带押逆犯起程日期,理合奏呈,伏乞睿鉴。谨遣抚标把总刘起凤恭捧赍奏。朱批:览。不数日汝等即可至京也。

  【译文】

  又提问张熙,据他供说:“到陕西投递逆书,是曾静主使的,这案件里的谯中翼,我并不认识这人,至于刘之珩、陈立安等人,虽然有一面之缘,并没有什么往来,他们对投书事都不知情。我先在雍正五年,到浙江吕留良家买书,会见吕无尽,因而说起吕留良有个学生严赓臣,遂又到湖州严赓臣家。又因为严赓臣有个学生沈在宽,在江南车鼎丰、车鼎贲家里教书,遂写了书信交给我,于八月间来到车家,住了二三天,临走时车家又送我银子一两作路费。至于孙克用,是我在车家时,听说他学问好,其实并没有见过面。在陕西时,也作过没见过这人的口供。总之,这事原是曾静让我去的,他平日师道尊严,我怕他,不敢不去。其余诸人,都不知道上书的事”等供词。

  臣等又提出车鼎丰、车鼎贲秘密审问,根据他们供词说:“原籍是湖广人氏,在江南已住了很久,与曾静、张熙等人并没有什么往来。雍正五年八月间,有个浙江湖州的严鸿逵,就是严赓臣,写了一封信托张熙捎到我家,我们因念他原是湖广同乡,因穷困来请求帮助,所以留他住了二三天,送给他一两银子,让他走了。确实不知道因为什么牵扯到这案子中来。而且犯生等人世受国恩,侄子车敏来,现为山西安邑县知县,犯生车鼎丰,是戊子科乡试副榜,车鼎贲是监生,怎么敢交结匪类”等话。

  又提讯孙克用,据他供说:“实名孙用克,并没有见过曾静、张熙这些人”等话。根据以上情况,除案内牵连的各犯逐一查拿捉捕监禁于湖南,等本案各犯人解送京师,审问明白后,等候通知处理外,其他有逆贼曾静,张熙,以及照刑部发下名单拿获的张勘、张新华、张照、刘之珩、陈立安、谯中翼,逆书上有姓名的廖易、曹珏,案外查出的张孝先,江南解送来的车鼎丰、车鼎贲、孙克用等,由臣王国栋捐给路费,选派乾州同知沈元曾,长沙驻军守备仇之苞、巡抚衙门属下千总吴杰,督率兵丁押解,由杭奕禄、海兰带领,于雍正七年三月初十日,从长沙起程进京。所有曾静的案笔供单,及臣等带领在押犯人起程赴京日期,理当先行奏报明白,伏乞皇上明鉴。现谨派巡抚衙门属下把总刘起凤恭捧奏章送京奏上。雍正朱笔批示:览。不几天你们就可以到京了。

猜你喜欢
  本纪第二 武帝中·姚思廉
  卷第二百五十四 唐紀七十·司马光
  宋史全文卷三十五·佚名
  名山藏卷之八十·何乔远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零一·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徐紘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五 载记十二·纪昀
  九三七 谕内阁《明臣奏议》一书除六阿哥等罚俸外其余人员着免其议处·佚名
  侯莫陈崇传·李延寿
  刘豫传·脱脱
  一零一、韩始称王考·钱穆
  王端毅奏议巻九·王恕
  第八节 赋 税(下)·吕思勉
  卷2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五廨宇·梁章钜

    内阁汉票签处有旧联云:“天下文章莫大处;龙门声价最高时。”为诸城刘文正公所书。道光二年毁于火,后陈荔峰阁学嵩庆重书,悬于圆明园直庐。翰林院署有联云:“仪凤祥麟游集盛;金书玉字职司勤。”为何义门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汤显祖

    第十一齣 引谒【点绦脣】〔周弁领直殿同黄门官上〕古洞今朝。一般笼罩。山河小。钟隐鸣稍。绿满宫槐道。请了。绿槐根裏侍朝班。一点朱衣剑佩环。尽道官除汉司隶。此间那得似人间。自家周弁是也。平生好酒使气。今日大

  • 近光集卷一·周伯琦

    (元)周伯琦 撰岁庚辰四月廿七日车驾北巡次大口有旨伯琦由编修官升除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眀日署事扈从上京乗舆清暑记初程诏选文臣扈从行三字氷衔儒服贵千年汗简史家名下抡葑菲惭庸学再上蓬瀛荷圣情风动四方

  • 卷一百五十二·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八 品藻六 通论 元稹曰始尧舜之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後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链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余无闻焉骚人作

  • 自堂存藁巻三·陈杰

    宋 陈 撰七言律诗元旦南郊庆成熈朝政化谨三元有事郊南典礼全嗣圣万年初见帝小臣十起夜瞻天想囬玉辂红云晓更揭金鸡暖雨前但愿庆成天下福赋诗岂必从甘泉天基节特晴王春又数五尧蓂先自春来半月赢天上圣功调玉烛云间

  • 卷一百十九 志九十四·赵尔巽

      ◎职官六新官制   内阁外务部出使大臣税务处 民政部内外巡警总厅 度支部清理财政处大清银行造币总厂 学部国子监大学堂 陆军部海军部法部修订法律馆大理院京师各级审检厅 农工商部 邮传部 军谘府弼德院 资政院

  • 卷十三·齐六·佚名

    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正议闵王,斮之檀衢,百姓不附;齐孙室者陈举直言,杀之东闾,宗族离心;司马穰苴为政者也,杀之,大臣不亲。以故燕举兵,使昌国君将而击之。齐使向子将而应之。齐军破,向子以舆一乘亡。达子收余卒

  • 诸葛忠武书目录·杨时伟

    卷一年谱卷二传略卷三绍汉卷四连吴卷五南征卷六北伐卷七调御卷八法检卷九遗事卷十杂述

  •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班超、班勇、梁慬)◆班超传,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可是他孝顺恭谨,居家操持勤苦,不以劳苦受辱为耻。他广阅书传,很有口才。永平五年(63),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任校书郎,班超和

  • 达识帖睦迩传·宋濂

    达识帖睦迩,字九成,幼与其兄铁木儿塔识都入国子学学习,读经史,尤好读书。初因出身于官宦之家而补官,任太府监提点,后升为治书侍御史,由于进谏违背了皇帝的旨意被罢官。其后任枢密院同知,又升为中书右丞、翰林承旨、大司农。至

  •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胡适

    民国二年十月,南通张季直先生(謇)到北京就农商部总长之职(原有的工商部和农林部合并为农商部)。他是提倡当时所谓&ldquo;棉铁政策&rdquo;的。他的次长是武进刘厚生先生(垣),也是实业家,又是矿政司司长张轶欧早年在南洋公学时的

  • 第四十五章 明的制度·吕思勉

    有明一代,政治虽欠清明,制度则颇为详密。其大部,都为清代所沿袭,有到现在还存在的。注619所以明代的制度,在近世的历史上,颇有关系。明太祖初仍元制,以中书省为相职。后因宰相胡惟庸谋反,遂废省不设。并谕后世子孙,毋得议置丞

  • 正世第四十七·管仲

    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故法可立而治可行。夫万民不和,国家不安,失非在上,则过在下。今使人君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罢民力。财竭,则不能毋侵夺,力罢

  • 第十七章 1·辜鸿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 卷八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八十二     婺源江永撰鍾律    樂二補伏羲氏作易紀陽氣之初以為律法【劉昭續後漢志】 黄帝使伶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應劭曰大夏西戎之國也】取竹於嶰谿之谷以生而空竅厚薄均者斷兩

  • 卷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六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四无所畏四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佚名

    1卷。作者及撰年未详。主要讲三元真一。上一,为一身之天帝;中一,为绛宫之丹田;下一,为黄庭之元土。阐发气功理论的同时,亦介绍了具体功法,有一定参考价值。

  • 钦定南巡盛典·高晋

    清高晋等初编。萨载等续编。阿桂等合编。是书先有前编,由高晋等纂,于乾隆三十五年 (1770) 书成奏上。共120卷,分恩纶、天章、蠲除、河防、海塘、祀典、褒赏、吁俊、阅武、程途、名胜、奏议十二门记载高宗皇帝于乾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