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湖南省巡抚王国栋奏折 一、境内出逆匪,以致巡抚受牵

  编者按:这是曾静等被捕后的第一份文件。讲了初审情况。由于曾静是湖南人,王国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得不于奏章中检讨一番,并说明曾静等与湖南少数民族和白莲教反清无关,力图把事化小。

  【原文】

  臣王国栋谨奏,为陈明地方安静情形,及微臣感激私忱,仰祈睿鉴事。窃臣谬荷封疆,惭无报称,惟有督度属吏,整饬地方,以期稍尽职守。不谓永兴安仁县属,忽有逆贼曾静、张熙,敢为逆书,公行不道。臣疏忽之咎,自问莫逭。乃蒙我皇上不加谴责,仍命副都统臣海兰至长,同臣密行办理。此盖圣主鉴臣才本不及,而曲赐矜原,悯臣过获无心,而勉其后效。天恩高厚,感激涕零。臣随公同海兰,密委长沙府知府孙元等,将主谋逆贼曾静,逆贼张之熙之父张新华,兄张照,堂叔张勘,并供犯谯中翼等,先后拿获到案。除讯过口供,另折会奏外,臣窃以逆贼曾静,虽坚供并无同谋党类,但该犯住居处所,逼近苗疆,倘有伙党潜藏,关系匪细。臣又分饬干员,细加遴访,并密机该管文武严行稽察。据称“各属苗土人等,俱极安静,实无匪类藏匿,不敢矜张滋扰”等语。臣伏查现获伏逆贼曾静及张熙之父张新华等,均系猥琐下流,既无白莲、无为等教可以哄诱愚民,复无寸枝片长,以及家产巢穴,可以号召匪类,徒以略识点画,遂尔丧心病狂,深山穷径之中,闭户潜谋大逆不道,诚为禽兽之不若,覆载所不容,宜置极刑以彰国法。至地方有此匪类,臣平时不能觉察,虽邀圣恩格外宽厚宥,臣罪实无可辞。伏祈皇上即赐严加处分,以为疏忽之戒。除现在会同臣海兰,严追同谋知情伙党,质讯确实,另行会奏请旨外,所有地方,现在安静情形,及微臣感激私忱,合先具折奏闻。伏祈睿鉴。朱批:览。

  【译文】

  臣王国栋谨奏,为陈述地方安定情况,以及微臣感激皇恩,请皇上明鉴事。窃臣聊充封疆大臣,常惭愧无法报答皇恩,只有督促率领所属官吏,整顿地方秩序,以希望略微尽到自身职责。不料永兴县地方,忽然有叛逆贼人曾静、张熙,竟然敢写逆书,公开作大逆不道的事。臣疏忽职守的错误,自问也是不能推卸的。现在蒙受我皇上不加责备,仍然命令副都统海兰到长沙,和臣一同办理这事。这是因为皇上圣明,知道臣才能不足,而多方加以原谅,原谅臣是无心获过,而给以将功补过的机会。这种天高地厚的恩德,使臣感激得流涕堕泪。臣遂与海兰一道,密派长沙府知府孙元等,把谋反主犯曾静,逆贼张熙的父亲张新华、兄长张照、堂叔张勘,以及张熙供出来的谯中翼等人,先后逮捕到案。除审问出口供,另具奏折专奏以外,臣窃想像逆贼曾静这人,定然坚持说并没有同谋党羽,但是该犯居住之处临近功族地区,如果有同伙潜伏下去,关系不小。所以臣又分别派遣能干人员,认真查访,并密嘱当地主管官员严行稽察,据报称:“各苗族聚居地方,都十分安定,确实没有匪徒藏匿,不能出来滋扰”

  等话。臣细查现在捕获的逆贼曾静,以及张熙的父亲张新华等人,都是愚昧无知的百姓,既没有像白莲教,无为教那样的组织去骗取百姓信从,又没有一点技艺长处,而且家产不丰,住地很小,也没可以号召匪徒的财力物力,只是略略认得几个字,便丧心病狂,在深山穷谷当中,闭门谋求造反,真是禽兽不如,天地难容的,应当处以极刑,以申国法。至于湖南地方出现这种匪类,臣平日不能觉察,虽然皇上特别降恩给予宽大原谅。但臣的罪过确实无法推卸。请求皇上即赐下严厉处分,以为疏忽职守之戒。现在除会同海兰,严厉追查曾静的同谋党伙,审讯确实后,另行联各详细奏报请旨批示外,所有地方安定情况,以及微臣感激皇恩的心愿,理应先写折奏报皇上,谨望皇上明鉴。雍正朱笔批示:览。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王秀之王慈蔡约陆慧晓顾宪之萧惠基·萧子显
  辨惑第五·陆贾
  卷六十四·谷应泰
  青宫译语 全文·王成棣
  ●卷十五。题名一·梁章钜
  卷二百三十一·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卷九上·佚名
  四八 山海经·周作人
  第四章 在天津的活动 六 郑孝胥的理想·溥仪
  宇文导传·令狐德棻
  善等去作所案·佚名
  暨過誤失坐官案·佚名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二·彭定求

        卷242_1 【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张继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   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卷242_2 【登

  • 赋梅·唐圭璋

      齐天乐   令狐佥迁新廨   雕阑曲曲芙蓉水,天然一时潇洒。露浥冰壶,风摇玉佩,缥缈蓬莱如画。银烛欲下。照藻桷翚飞,杏梁虹架。如此规模,杜棱何止万间厦。   明年春燕归早,卷帘应认得,旧家王谢。袖里经纶,幕中佳话,高

  • 御选宋诗卷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八乐府歌行五张栻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神之来兮何许风萧萧兮吹雨悄屏气兮若思俨霓旌兮来下昔公车之自南民望车以欷歔今乘驹兮入庙亦孔悲兮若初秋月兮皎皎严霜兮凛凛泽终古兮何穷噫微管吾其左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吐蕃·欧阳修

    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居析支水西。祖曰鹘提勃悉野,健武多智,稍并诸羌,据其地。蕃、发声近,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或曰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二子,曰樊尼,曰傉檀

  • 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九·赵尔巽

      阿哈出子释加奴、猛哥不花、释加奴子李满住、李满住孙完者秃、猛哥不花子、撒满哈失里、猛哥帖木儿、猛哥帖木儿弟凡察、子董山、董山子脱罗、脱罗子脱原保、凡察子不花秃 王杲王兀堂   阿哈出,辽东边外女真头人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溥仪

    一九二九年七月,我从日租界官岛街的张园,迁到协昌里的“静园”。这是租的安福系政客陆宗舆的房子,原名“乾园”,我给它改了名字,是含有一层用意的。 北伐后,国民党的势力伸到了北方,和我有交情的军阀纷纷垮台,被我寄托过希

  • 后周纪五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司马光

    后周>纪五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1]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1]>春季,正月,乙酉(初三),后周>撤销匡国军。 [2]唐改元中兴。 >[2]南唐>改年号为中兴。 [3]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 >[3]>丁亥(初五),后周>右龙

  • 兵三·徐松

    厢巡真宗景德四年闰五月天头原批:「徐辑《大典》无卷数。」,诏:「京城内外诸厢,比差禁军巡检监察寇盗监:原作「盖」,据《长编》卷六五改。,如闻以觇事为名,取求财物,宜令开封府侦捕严断,仍委殿前、侍卫司常行约束。」 大中祥符

  •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八·拜住

     杂令  熏金,拟合禁断。都省准拟。至元二十年六月,中书省御史台呈:陕西汉中道按察司申,安西路冯直等将银箔熏作假金,裁线织造贩卖,一概禁断,机户生受。刑部照得:钦奉圣旨禁断金段疋等物,据冯直等将银箔用烟熏作假金,终是织金

  • 立本第十一·商鞅

    凡用兵,胜有三等:若兵未起而错法,错法而俗成,俗成而用具。此三者必行于境内,而后兵可出也。行三者有二势 :一曰辅法而法行;二曰举必得而法立。故恃其众者谓之葺,恃其备饰者谓之巧,恃誉目者谓之轴。此三者恃一,因其兵可禽也。故

  • 第十五章 26·辜鸿铭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辜讲孔子说:“模棱两可的语言会使人们对道德价值的判断变得混乱,小小的不耐烦,可能会毁掉伟大的事业。”

  • 卷四十六·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六     婺源江永撰祭物    吉禮十四補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制國用如今度支經用杪末也】祭用數之仂【筭今年一歲經用之數用其什一】喪祭用不足曰暴

  • 万善先资集卷一·周梦颜

      因果劝(上)  劝阅是集者(此篇是戒杀之纲领)  仁列五常首,慈居万德先。皇哉三教论,异口若同宣。人人爱寿命,物物贪生全。鸡见庖人执,惊飞集案前。豕闻屠价售,两泪涌如泉。方寸原了了,只为口难言。蓦受刀砧苦,肠断命犹牵。

  • 问谈品第六·佚名

    于是大迦叶。谓明网菩萨。族姓子。光犹若如来。威容姿颜紫磨金形。众会蒙曜色像普齐。答曰:唯大迦叶。当问世尊而发遣之。耆年寻时前问大圣。佛告迦叶。明网菩萨得为佛时。当尔众会悉紫金容咸乐一义。同心笃信达诸通慧

  • 卷四百三十·佚名

    △第二分天来品第三十四之二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云何觉知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馀十方无边世界所有四大王众天乃至色究竟天。并馀无量有大威德诸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落莫呼洛伽人非人等。来

  • 集文字禅·蕰上

    鄂州僧蕰上达夫着永宁舒峻极渐鸿校江夏杜国柱石安杨璇七玉阅乙丑元日雪霁春和人间庭静同伯兄参同和尚方瑶徐子煮茶看梅拈韵以纪(舒云钱塘沈行有梅花雪诗各百首皆集唐句语多丛杂似不及此○杜云此乃集千狐之腋以成裘但

  • 太上洞玄三洞开天风雷禹步制魔神咒经·佚名

    昊天玉皇上帝向扶桑大帝述自己本行、驱使雷神之神通及开天制魔咒,劝人受持三洞经箓、诵咒。

  • 附随·佚名

    巴利名Pariva^ra 。又作附录。为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系律藏之附录部分,其内容主要为对于戒条之解释,共分十九章,即大分别、比丘尼分别、等起之摄颂、无闲省略与灭诤分解、问犍度章、增一法、布萨初解答章与制戒之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