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三、清朝统治八十年后,造成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云“聪明睿智,仁能育万物,义能正万事,礼能宣万化,智能察万类,信能孚万邦者,天下得而尊之亲之。概自先明君丧其德,臣失其守,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反复,地塌天荒,八十余年,天运衰歇,天震地怒,鬼哭神号”等语。

  从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我太祖、太宗、世祖,圣圣相承,圣祖在位六十二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正所谓聪明睿智,仁育万物,义正万事,礼宣万化,智察万类,信孚万邦者也。天与人归,懋昭大德。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盖列祖之至德感孚,奉若天道者,为从古之极盛。是以皇天之保佑,申命恩厚于我朝者,为从古之极隆。若谓乾坤反复,地塌天荒,而我朝八十余年以来,享承平之福,凡叛逆之徒,稍萌奸回,即灭不旋踵。是岂天震地怒,鬼哭神号,皆无可奈何,而人力竟可胜天乎?此非敢于评诬稍诋我朝,乃敢于诬诋上天矣。曾静,你有何说处?

  曾静供:弥天重犯所说必聪明睿知而兼具五性之全德,乃是尊贵天位之语。到今日看来,列祖列圣之聪明睿智,仁义礼智信之施于薄海内外者,固己共信为圣神之极致。我皇上御极以来,圣德神功,上承列祖,尤无纤毫不惬于民心。惟弥天重犯为谣言蛊惑,遂戴天不知天之高,履地不知地之厚,出入作息,竟忘帝力于何。有以是酿成大恶,身陷乱贼。直到旧冬,得闻钦差大人宣传圣德之大,涵育宇宙,又伏读圣谕谆谆,光被四表,始觉心神开豁,脱然得悟从前之非。然耳虽闻圣德,心虽服圣教,目实为曾亲见有道盛世的光景。

  昨奉解来京,自湖南而湖北,以抵河南,由河南而到直隶京城,所过都邑省郡,自野及市,历人历境,不知凡几万千。但见民康物阜,风景和平,生其间者,皆气象古茂,性习淳厚,治化休明,太和翔洽,油然共庆太平有道之世。若不是皇上聪明睿智,仁育万物,义正万事,礼宣万化,智察万类,信孚万邦,休养抚育,励精不倦,为从古所未有。何以民心爱戴,休徵齐著,天眷隆笃至此,到此愈觉从前错误之罪大弥天,无地自容,惟日自痛悔号泣而已。至若谓“中原陆沉”以下等语,总因错听谣言,错解经义,一个病根,一路直错到底。今日虽万死万剐,亦所宜然,更何能稍置一喙?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聪明又有远见,仁爱能哺育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道义能公正一切事情,礼仪能感化万物,智慧能认识一切东西,诚信能取得一切国家信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得到世界上各国的尊敬和亲近。君主丧失了自己的道德,臣子失去了自己的职责,中原大地沦陷,夷狄乘虚而入,窃踞了国家政权,乾坤颠倒,地陷天塌。八十多年来天运变得衰弱,天地震怒,鬼哭神号”等说法。

  历来皇天对人类没有亲疏之分,谁有德行便降福给谁,我朝太祖、太宗、世祖,几位圣人接连继承帝位。圣祖在位六十二年,对百姓施行的深厚仁德,深入到每个人的肌肤,正像人们所说的既聪明又英明远见,仁爱能哺育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道义能公正一切事情,礼义能感化万物,智慧能认识一切东西,诚信能取得一切国家的信任。上应天运,下顺民心,仁德盛大。几是有气血的人,没有不对圣祖尊敬和亲近的。因为我朝各位皇祖至高无尚的道德,取得了人民的感动和信任,尊敬和服从他们和敬奉上天一样,达到了自古以来最兴盛的状况。所以上天保佑我朝,给我朝深厚的恩惠,也是自古以来最丰隆的。如果说这是乾坤颠倒,地陷天塌”,而我朝八十多年来,享受天下太平的幸福。凡是叛逆的人,稍有一点奸谋,便立刻遭到毁灭。这能够说是天地震怒,鬼哭神号”都没办法动摇我朝,而我朝竟能以人力战胜苍天吗?这不仅是诬蔑我朝上应天运,而竟然是擅敢诬蔑上天了!曾静,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所说的“既聪明又英明远见,而且五德全备”,仍然是尊敬上天之语。到今天来看,列祖列圣的聪明和远见,仁、义、礼、智、信的做法,施行到中国内外,已经使人们共同相信已达到了圣神的地步。当今皇上继位以来,崇高的道德和功勋,从上面继承各位祖先的统治,行事没有一丝一毫不符合人民的心愿。只有犯了弥天大罪的我被谣言所迷惑,虽然顶着天却不知道天有多高,踩着地却不知道地有多厚,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太平日子,竟然忘记了这都得自皇上治国有方的效力,以致造成大罪,身陷乱贼之中。直到去年冬天,听到钦差大人宣传圣人的品德高大,恩惠哺育着整个世界,又用心跪读了圣上谕旨的谆谆教导,其光亮照亮四方,才开始感觉到心明眼亮,突然悟出以前做的不对。然而,虽耳听到皇上高尚品德,心里虽然诚服圣人教育,但我从没有亲眼目睹道德盛兴时的美景。

  前些日子奉命来到京都,从湖南到湖北又来到河南,由河南又来到直隶、京城,所经过的都邑省郡,从远郊到城市,遇到的人和走过多少地方,不知道总共有几万千。看到的都是人民康乐物产丰盛的一片太平景象,生活在这时代的百姓都有上古三代的遗风,风俗淳厚朴实。这都是由于我朝政治教化的美善,才达到这种阴阳融洽,百姓们自由自在地共同享受着太平盛世的快乐。如若不是皇上聪明又有远见,以仁爱哺育宇宙间的一切东西,道义公正一切事物,礼仪感化万物,智慧认识一切东西,信用取得一切国家的信任,抚育百姓休养生息,不知疲倦地为国操劳,是过去所没有过的圣明,又如何获得民心的拥护爱戴,各种祥瑞吉兆不断出现,上天对我朝爱护这么深厚!看到这些,更使我感到以前的错误真是罪大弥天,羞惭无地自容,只有每天自己痛恨后悔,哭叫不止。至于所说的“中原陆沉”

  以下的说法,都是错听了谣言,错误理解《春秋》的经义,有了一个错误的病根,便一直错到底。今天就是万刀乱剐也是应当的,我还能有什么可辩解的呢?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 志八十·赵尔巽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紀四十五·司马光
  卷四 内篇四·章学诚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蔡东藩
  谏逐客书注释·李斯
  卷之二十二·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前汉书续集卷下·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六·温睿临
  第三十一册 天聪四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上孔兵备论办贼事宜书·丁曰健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五 太监·溥仪
  孙艹贲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五·阿桂
  卷二百八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希汰·唐圭璋

      希汰,燕王德昭八世孙。与吴势卿同时。   沁园春   寿处州吴雨岩   持节浙东,六十年前,紫阳老师。看粟移七郡,功深到处,棠阴一道,民尚思之。心印亲传,雨岩来括,寅岁幸无庚子饥。仁同视,更备存先具,仓积千斯。   青州

  • 卷四百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三孔雀类七言古孔雀图         【明】胡 俨有鸟有鸟名孔雀文采光华动挥霍修颈昻昻翠羽翘大尾斑斑金错落由来丽质产南方丹山碧水多翺翔芭蕉花开风正软桄榔叶暗日初

  • 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脱脱

        陈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幼庄重,不妄言笑。父死,执丧如成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视之,诸掾属方饮某所,俊卿舆卒亦假

  • 卷之四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西汉年纪序·王益之

    王仲淹曰史之失自迁固始或问荀悦曰史乎史乎余三复斯言未尝不废卷而叹也盖自黍离降而为国风国异政家殊俗天下不复有周矣诗亡然后春秋作夫子冠王于正以示一统所以立万世君臣之大法也迁固易编年以为纪传事之大较虽繋于纪

  • 先祖父志芳公家傅·林献堂

    先祖父讳五香,字志芳,曾祖棣公之五子;生于清嘉庆二十年二月十九日。自少岐嶷,人塾异常童;文字粗通,时即弃之。中岁,好殖产,垦荒芜,多历年;艰难险阻,莫不备尝。同治元年,四张犁庄人戴万生作乱,为祸甚大。福建提督刚

  • 卷一上 高帝纪 第一上·班固

    (汉高祖刘邦)【原文】高祖,沛丰邑中陽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征榷考榷酤【禁酒】宋宁宗嘉泰四年二月蠲临安府逋负酒税至开禧元年二月复蠲之嘉定四年四月禁两浙福建州县科折盐酒先是孝宗初即位免杨存中所

  • 卷十一·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一衍圣公【臣】孔毓圻谨奏爲恭谢天恩高厚逾涯事【臣】于本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皇上临幸阙里释奠先师【臣】按史册及阙里志自宋真宗临幸以后旷典久虚懿轨难再我皇上降万乘之尊而俨然亲临钜礼隆

  • 冯庆桂·周诒春

    冯庆桂 字千里。生于广东广州。未婚。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光緖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二年。得硕士学位。宣统三年。著书论美国棉纱厂及中国仿行之办法。得博士学位。为世界会及美京

  • 近思録集注附说·茅星来

    归安茅星来撰濂溪先生太极通书【取十条外又遗文一条附録一条张敬夫曰朱子以太极图列于篇首而题之曰太极通书朱子曰潘清逸墓志叙所著书以太极图为称首则此图当为书首无疑也然诸本皆附通书后读者遂误以为书之卒章使先生

  • 原序·梁益

    诗传旁通原序夫诗六经中之一经也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六义以该之曰风赋比兴雅颂盖其言之羙恶劝焉惩焉使人各正其性情也自圣人删之后分而为四曰齐曰鲁曰韩曰毛校之三氏独毛与经合学者多宗之故曰毛诗由汉而唐诸大名

  • 卷四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一乐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季通尝截小竹吹之可验】若谓用周尺或羊头山黍虽应准则不得中声终不是大抵声太高则焦杀低则盎缓【牛鸣盎中谓此】又云此不可容易杜

  • 耄余杂识·陆树声

    一卷。明陆树声撰。此书成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书首有陆树声于万历十八年(1590)所作的叙,当时陆树声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了,又因此书为其杂抒所见,所以取名为《耄余杂识》。陆树声在叙中说:“余性资寡僻,例简应缘

  • 孙子集注·佚名

    明代华阴《道藏》本《孙子集注》的后传。嘉靖乙卯年(1555)刊刻。13卷。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称此书“即《宋志》所称《十家注》”。卷首有谈氏序。1936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谈恺刻并序。前有《〈孙

  • 啼笑因缘·张恨水

    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于1929至1930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初版。它是作者的成名作。小说主要描写了青年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自由恋爱的悲剧故事。樊在听书时与沈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全一卷。为唐代不空(705~774)所译之密教经典。又作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随军护法真言。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乃叙述毗沙门天诸种成就法、毗沙门天王之咒及画像法、根本印、吉祥天女印、赞等,并引用四天王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佚名

    一卷,不空译。说本经字句一一理趣表法之义门。常略称曰理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