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 冒名王澍传播谣言的犯人

  编者按:曾静招供出传播悖逆言论的犯人。而且供出梦见自己的同族人告诉他说,那人姓邓等话。结果江苏巡抚便依此追查,当然毫无结果。由此可见雍正对此案追查的紧,涉及面广,地方官员连梦话都紧追不放。

  【原文】

  臣尹继善谨奏:臣于淮安,路遇刑部侍郎臣杭奕禄恭传谕旨,命臣等访拿曾静供出诡名王澍播散流言之人,并将图像交臣。窃思逆贼曾静,僻处乡野,敢于逆天悖理,皆由奸邪党羽造言四布,凡在人类者,闻之无不切齿痛心。臣现在多方设法密访查拿。再杭奕禄途中盘问曾静,伊又记诡名王澍之人曾言,在潘宗洛湖南学差任内,看过文字。臣查潘宗洛,原籍常州府宜兴县,访有伊孙潘文熙在家。臣着人将潘文熙并当日历任跟随潘宗洛之家人,唤至署中,称访延慕友,令将伊祖学院、巡抚并历任内所清幕友及教书看文字之人,姓名、年岁、相貌、住址一一列出,现在逐名密访。再,臣与杭奕禄淮安相见是夜,曾静梦回伊家,族人曾天祥向其说那人姓邓,在王澍家中教过书,是湖北人,兄弟曾又思在兴谷洞地方,知他跟底等语。杭奕禄到苏将此语向臣说知,臣思梦中之语虽难凭信,但如此罪大恶极之人,天理昭彰,无不败露,或者由此跟寻而得亦未可定。臣因遣人至无锡,寻见原任给事中王澍细问,曾在伊家教书往来者并无姓邓,亦无湖广之人。开出处馆数人,其年纪相貌俱不相同。但曾静既称梦中见曾天祥,告以其人姓邓,系湖北人声口,曾又思在兴谷洞知其底里,恐非无因。臣现在照图书像密札知会湖南巡抚赵弘恩,湖北巡抚费金吾,令其就近查询密访,并探兴谷洞地方踪迹。臣日夜筹度,展转于心,恨不能一时就获,以抒愤懑,不敢以为梦语而忽之也。谨将奉到密旨,遵行缘由,先行奏闻,谨奏。雍正八年二月初三日。朱批:览。但梦寐之语,何必如此认真也。

  【译文】

  臣尹继善谨奏:臣在淮安路上,遇到刑部侍郎杭奕禄传达皇上的旨意,命臣等访查捉拿曾静供出的化名叫王澍传播散布流言的人,并把图像也交给了我。我个人认为,曾静处在偏僻乡野,敢于违反天理,都是由于那些奸诈邪恶的党羽制造流言广为散布的原因,只要是人,听到后,没有不切齿痛恨的,臣现在正想方设法严密访查缉拿。另外,杭奕禄在途中盘问曾静,曾静又想起化名王澍的人曾说过,潘宗洛在湖南学差的任期内,给他看过文字。臣已查明潘宗洛的原籍在常州府宜兴县,访知他有一个孙子潘文熙在家中,臣派人把潘文熙以及当时历任跟随潘宗洛的家人召到署衙中,说是要拜访邀请幕友,让他们把潘文熙的祖父在学院、巡抚历任内所请的幕友以及教书、看文字的人的姓名、年龄、相貌、住址详细开列出来,现在正逐个暗中访查。还有,臣和杭奕禄在淮安相见的那天夜里,曾静做梦回到了家中,他本族的人曾天祥向他说那人姓邓,在王澍家中教过书,是湖北人,兄弟曾又思在兴谷洞地方住,知道他的根底等话。杭奕禄到苏州把这些告诉了我。臣想,梦中说的话虽然难以作为凭证和相信,但是像这样罪大恶极的人,在明显的天理之下,没有不败露的,也许顺着这上面追查,说不定会有收获。因此,臣派人到无锡,找到了原任给事中王澍仔细审问,曾在潘宗洛家教书,所往来的人中并没有一个姓邓的,也没有湖广地方的人,所开列出的在学馆作事的数人中,他们的年龄、相貌都与开列的名单不相符。不过曾静既然说梦中见曾天祥告诉他那人姓邓,是湖北人口音,曾又思在兴谷洞,知道底细,恐怕不会没有原因。臣现在照着图画了像,秘密地写信告知湖南巡抚赵弘恩,湖北巡抚费金吾,使他们就近查询密访,其打探兴谷洞地方的踪迹。臣日夜都在想办法,心中反复地思考,恨不能马上把他们拿获,以吐心中的郁闷和怨恨,不敢以为梦话而不重视。谨将接到密旨遵照执行的情况,先上奏皇上知道。谨奏。雍正八年二月初三日。雍正朱笔批示:览。不过是梦中的话,何必这样认真呢!

猜你喜欢
  卷五十·黄以周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八·杨仲良
  第十九回 发雄师惨屠骨肉 备丧具厚葬妃嫱·蔡东藩
  ●卷四 地理第三·徐时栋
  顺治四年一月至顺治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御制题明人影宋钞清波杂志·周煇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九十六·纪昀
  学史卷四·邵宝
  卷三十三·班固
  敬羽传·刘昫
  刘完素传·脱脱
  刘台传·张廷玉
  吴一鹏传·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卷三十四、和珅之贪横·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七·陈衍

    一、杜牧之叙李长吉诗云:“少加以理,则可以奴仆命《骚》。”言昌谷仿诡之词,容有未足於理处也。理之不足,名大家常有之。山谷《题画诗》云:“石吾甚爱之,勿使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阐伤我竹。”此用太白

  • ○自序·沈可培

    唐《摭言》:罗虬辞藻富赡,与宗人隐、邺齐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广明庚子乱后,去从州李孝恭。籍中有红儿者,善肉声。尝为贰车属意,会贰车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而赠之绘彩。孝恭以贰车故,不令受所贶。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

  • 卷二百三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一 元好问 登箕山作 千年箕山祠萝迳深以悄桂树不复见蒙密余秋筱盘盘尽絶顶石冢平木杪长风万里来筋骸觉轻矫侧身望岩窦解衣憇

  • 长杨赋译文·扬雄

    第二年,皇帝将要向胡人夸耀中国禽兽多。秋季,命右扶风地方征发人民进入终南山,西自褒斜谷,东到弘农郡,南至汉中郡,张开罗网罝罘,捕捉熊罴豪猪、虎豹猿猴、狐兔麋鹿,装在槛车里,运到长杨宫中的射熊馆。用网围成猎场,把捕得的那些

  • 元史续编卷二·胡粹中

    【己夘】十六年【宋祥兴二年是年宋亡】春正月张范攻厓山张世杰力战御之【范由朝阳港乗舟入海至甲子门获斥候者知宋主所在乃至厓山或谓世杰曰北兵以舟师塞海口则我不能进退盍先据之世杰恐久在海中士卒离心动则必散

  • ●卷七·叶梦珠

    ◎食货一物价之不齐也,自古而然。不意三十余年来,一物而价或至于倍蓰什百,且自贵而贱,自贱而贵,辗转不测,不知何时而始。忆予入小学时,归依先大父膝下,是时,百货乍贵,先大父尝叹息为予述隆、万间物价之贱,民俗熙,迄今五十余年,而

  • 卷之四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经幄管见卷三·曹彦约

    (宋)曺彦约 撰寳庆二年二月初二日入讲筵同侍讲王塈待对是日仍读任宰职篇 景徳初北道用兵毎邉奏至凡军旅之事多先送中书上谓毕士安冦凖曰此皆欲卿等先知中书总文武大政枢宻院虽专军机然大事须本中书顷来李沆徃徃别具机

  • 第十九章 秦汉学术·吕思勉

    第一节 学校古代士大夫之学,出于与宗教相合之哲学及官守;民间之教育,则随顺习俗,以前辈之所知所能者,传诸后辈;《先秦史》第十五章第二、第四节已言之。东周以降,社会之等级渐平,人民之好学者日众,士大夫所专之学,渐次被及于氓

  • 法言義疏十七·汪荣宝

      美行,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注〕避秦之亂,隱居商山,不朝高祖,而從太子,帝客禮之。言辭,婁敬、陸賈。〔注〕婁敬說高祖都關中;陸賈說尉佗為漢臣,又作新語,高祖善之。執正,王陵、申屠嘉。〔注〕呂后欲王諸呂,陵執

  • 论语学案卷七·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下论子路第十三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学不究乎万物一体之源则临政出治未有能以身视民家视事者诚以身视民家视事则有先之而已矣劳之而已矣君子以一心之精神运天下于声色之外我倡导而民自正我厉

  • 双桥随笔卷一·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戸枢不转则必腐锁腹不开则必锈人心不用则必灰蘓长公言人心不可纵放闲散既久毛发许事便自不堪笔畴云自小以读书为业除把笔攻文外世故茫然不知才有毛发事则蹙蹙不自宁矣盖懒惰之害也如此陶侃豪杰士也朝运

  • 编后记·胡适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现代诗人,文史学家,&ldquo;五四&rdquo;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之一。胡适一生著述甚多,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专门著述。在胡适大量的著述中,编者取人生问题这一角度,选编了一本这样的书,旨在使

  • 破 妄 显 真·太虚

    ──十九年九月在重庆旧县议会议场讲──佛学大纲,可用“破妄显真”四字来说明之:一、破妄  妄、是从迷谬中出来,因不明了一切事物之真如实相曰迷,由迷遂生出种种之误谬错觉,于所知境上足以引起妄业的危险。若欲破除此种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末)·窥基

        基撰    第七卷   依于寻伺有染离染立三地别。不依彼种现起有无等者。瑜伽释略有三解。有义。三地就二前后相应建立。谓欲界地.及初静虑粗心.心所。前后相续可有寻伺共相应故。名有寻有伺地。静虑中间粗

  • 俱舍论疏 第十六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六卷沙门法宝撰分别业品第四之四论。又经中说至其相云何。自此已下有四颂半。第八明经中黑黑等四业文中有三。一明业体。二明断异。三述异说此一颂半。明四业体。先问。后答。此即问也论曰至说黑

  • 卷三十四·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四真希元吴毅夫传真希元名德秀。建州浦城人。庆元五年登进士第。理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立朝不满十年。所上奏疏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野。洊历州郡。民怀其惠。自宁宗以来。屡下伪学之禁。真元晚

  •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极乐世界,金刚手菩萨,启请观世音菩萨说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