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静供词二条 二、乱臣贼子吕留良是怎样把我们引入歧

  【原文】

  刘之珩、车鼎丰、车鼎贲、谯中翼、孙用克即孙学颜、陈立安、曹珏、廖易即景叔、张孝先、张勘即实安、张新华、张照、张熙同供:伏惟本朝圣圣相承,积厚流光,太祖高皇帝神武奋兴,肇基东北。太宗文皇帝举义师以除寇乱,为亡明雪耻,救生灵于水火,天下筐篚争迎,同登衽席。世祖章皇帝应天顺人,入登大宝,大一统之盛,虽殷周有未及者。迨我圣祖仁皇帝继统承乾,化神德盛。凡有血气,莫不尊亲。乃不意浙省有吕留良者,恃彼小才,欺世盗名,假评选以驰声,藉刊刻而射利。适值昭代右文之隆会,得以风行宇内,一时传习举业者,悉为其所惑,遂多奉为八股之金科,讲章之宗匠。之珩等庸陋迂愚,素未谙其为人底里,但见其现行选刻本头,论文说书,笔尖舌快,因随众而推服者有之。

  今得见留良和抄藏残稿,种种悖谬,率皆大逆不道之语,甚至轻肆诋讥,上及圣祖,诚有臣子所不敢入于目,不忍述诸口者。乃始惊其平日凶悍性成,乖戾无比,逞臆妄言,私心梗化,正是乱臣贼子之尤,罪大恶极,为王法所断不容。夫以留良身为圣代之诸生,谬附前朝之余烬,践土食毛者业经数十年,直视如蔑有,顾以绝我影响之事,毫无顾忌之谈,公然形诸笔墨。观其言殆桀犬以自居,其实曾蜂蚁之不若,一何其悖逆之至于斯极也。且其身后,长子葆中即成进士,缀清班,其余子孙,亦复多列胶序,则由今日而论,国家之恩泽,涵濡煦育于吕氏者甚深且厚,而回思留良之狂肆背负,愈觉可恨,而其罪益彰明较著,历劫难逃矣。此在忠臣义士固欲请上方以正显戮;而庸夫孺子,稍一线之良者,亦莫不痛恨而发指。即彼诗文中,亦尝自谓逆天,宜乎其享年不永,而旋已早伏冥诛也。窃思留良既死,凡秘笥所留,其子若孙即当速为毁弃,而乃应毁不毁,片纸只字,卒致莫能遁匿者,岂非上天之笃爱圣祖,而又欲有以显佑我皇上之纯孝,所以默使之败露,而表暴其罪状哉!从此宇内士民,幸得悟其背伦逆天,以共晓然于邪正之判,如大寐之忽醒焉。昭昭天理,盖非狂悖者之所能久诬,恢恢天网,亦非叛逆者之所能终漏也。之珩待共沐皇仁,粗知大义,睹此奸回,不胜不共戴天之愤。谨供。

  【译文】

  刘之珩、车鼎丰、车鼎贲、谯中翼、孙用克即孙学颜、孙立安、曹珏、廖易即景叔、张孝先、张勘即实安、张新华、张照、张熙同供:本朝创业以来圣圣相承袭,深厚的功德光辉四耀,太祖高皇帝神武兴国,开创基业于东北,太宗文皇帝率领义兵扫除寇乱,为亡去的明朝雪耻,救生灵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百姓提着装食物的篮子争迎王师,一同参加庆贺的宴席。世祖章皇帝上应天心下承民意,进入北京登上皇位,统一了全中国,虽古代的商、周两朝,也没有这种盛况。到我祖仁皇帝继承皇位大统,教化人民盛德赫赫。凡是有血性的人,没有不尊敬爱戴的。却不料浙江省有个叫吕留良的人,仗着他有些小聪明,欺世盗名,借着评选时文而获得声名,借着刻印图书而获利。

  恰逢圣朝崇尚文风的机会,他的书才得以风行于国内,一时应科举的读书人,都受到他的迷惑,把他的图书当成学作八股文的金科玉律,把他本人当作评选八股文的权威大家,一代宗师。之珩等人平庸愚昧,平常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底细,只见到他刻印了不少八股文的选本,他对每篇文章的评语,笔尖舌快,便随着大流对他推崇而信服。现在见到了他抄写的藏在家里的残稿,有种种荒谬错误,大都是些大逆不道的话,甚至放肆攻击讥讽,一直到圣祖皇上,实在是作为臣下的人不敢看在眼里,不忍说出口来的。这才震惊他平日的凶悍性成,暴戾到无可比拟的地步,任意捏造狂言,其黑心已到不可救药的地步,真是乱臣贼子中突出的一个典型。他罪大恶极,是王法决不能宽容的。

  这个吕留良身为本朝的秀才,荒谬地附和明朝的残余势力,无视在本朝内安享数十年生活的事实,便把绝无影响的事,毫无顾忌的攻击,公然写到纸上。看他以向唐尧狂吠的夏桀走狗自居,其实他连蜂蚁这些小昆虫都比不上,为什么狂妄悖逆到这种地步呀!并且在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吕葆中便考中了进士,在翰林院担任要职;其余的子孙,也有很多在校读书,身为秀才。这从今天来讲,国家的恩泽,如同雨露阳光,降给吕氏家族是很深而且厚的。而再反思吕留良的狂妄,背负朝廷,越觉得他的可恨,而他的罪行也更加彰明昭著,在劫难逃了。这一点在忠臣义士的心中,固然想请求皇上赐下上方宝剑,把他处以极刑;即使是普通百姓和孩童,凡稍有一点良心的人,也没有不痛恨而怒发冲冠。就是他的诗文里,也曾自称他是逆天行事,这也正说明他不得长寿,上天早已在冥冥中判其死刑了。

  窃想留良既然已死,他个人留下文稿书籍,他的子孙们就应该迅速地加以销毁,而却应毁不毁,片纸只字,最后也终于没有逃掉,这岂不是上天厚爱圣祖皇帝,又打算显示当今皇上的纯孝,所以才使他的逆迹彻底败露,而把他的这些罪证彻底暴露出来的吗!从此以后,国内的士人百姓,才有幸领悟到吕留良的违背伦常逆天行事,使大家都能晓得正邪的区别,真好像大梦忽然醒来。天理昭昭,是狂悖的人诬蔑不倒的;天网恢恢,是叛逆的人不能逃脱的。之珩等人共同受到皇上的仁德,略略知道君臣大义,看到吕留良这种奸人,对他产生不共戴天的愤恨。谨此招供。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司马光
  卷三百八十八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1936──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丙子·郭廷以
  第四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蔡东藩
  卷四·张九成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一○五四 寄谕江苏巡抚闵鹗元等详细覆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情形·佚名
  史记集解卷七十六·裴骃
  夏鲁奇传·薛居正
  屠隆传·张廷玉
  卷六十七·阿桂
  卷二百九十四·佚名
  第四十六章 苦撑桂局与西南开府·李宗仁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处俊·唐圭璋

      处俊字师郝,新淦(今江西省)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乙科。授左从事郎筠州军事推官。   百字令   残蝉断雁,政西风萧索,夕阳流水。落木无边幽眺处,云拥登山屐齿。岁月如驰,古今同梦,惟有悲欢异。绿尊空对,故人相望千里。

  • 金台集题词·迺贤

    今之言诗者大氐祖玉溪而宗杨刘殊不思杨刘诸公皆侍从近臣凡所以铺张太平之盛者直写其所见云尔江湖之士寘身风月寂寥之乡而欲于暗中摸索以追逐之用心亦良苦矣果啰罗氏纳延易之雅志髙洁不屑为科举利禄之文平生之学悉资以

  • 卷七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七十四明 高棅 编五言排律四正宗王维奉和圣制上已于望春亭观褉饮应制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户上辇过百花中画鹢移仙仗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袚褉灞

  • 御选元诗卷三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二七言古诗八陈显曽题溪山胜防楼江南二月罗衣裳藤花满地山云香背人小燕撇波去朱帘白日游丝长蒲茸绿浅芹牙紫沙上轻烟湿飞雨美人遥睇木兰船一夜相思隔春水程文送文仲德之临洮帅府经歴吾闻洮

  •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司马迁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

  • 卷之二百四十·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己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  ○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庆裕等奏、查勘永陵。福陵昭陵应修各工。请择吉兴修一摺。着钦天监于本年四月

  • 李时珍传·张廷玉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书《本草》所载药物,自神农所传止有三百六十五种,梁代陶弘景增加三百六十五种,共七百三十种,唐代苏恭增加一百一十四种,宋代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到掌禹锡、唐慎微等人,先后增补,合计一千五百

  • 陈新甲传·张廷玉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做了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进入朝中当上刑部员外郎,又升为郎中,调任宁前兵备佥事。宁前是山海关外的重地,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四年,大凌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

  • 牌示南巡日期·佚名

    为晓谕事:照得本镇定于十月□日自郡起程,前往南路一带巡查地方营伍及考阅官兵技艺,查验仓库、钱粮、军装、器械、马匹、银两等项,合行遣牌知。为此,牌仰沿途经过营汛庄社人等知悉:凡官兵各守汛地,不许远离迎送。本镇所带随从

  • 六六、吴起去魏相楚考·钱穆

    《史记 吴起传》:“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害吴起,起惧得罪,遂去之楚。”今按:《魏策》:“公叔座为魏将,与韩、赵战浍北,禽乐祚。魏王赏田百万,座以让吴起之后。”其事《年表》在惠王九年,吴起已死十九年矣。其

  •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钱穆

    关于中国与西方,由于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而历史进程亦不同。上自政治组织,下至社会体制,双方莫不有其重大之相异点。主要者,如宗教一项。西方自罗马帝国崩溃,基督教即为彼方上下所共同信仰,形成为西方社会一指导中心。直至最近

  • 君上大权·佚名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 附錄·佚名

    ○宣祖大王實錄修正凡例一,《實錄》,非但毁譽失眞,狼藉無據也。凡人名、地名、職名、國事大槪,人所易知者,皆錯換違悞。又名臣奏疏,關係治亂之幾者,皆不書入。今雖未能刪改謬譌,至於大事,首末源委及名臣奏疏,隨所有纂錄。一,實錄

  • 卷九·班固

    ○嫁娶人道所以有嫁娶何?以为情性之大,莫若男女。男女之交,人情之始,莫若夫妇。《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称精,万物化生。”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礼·保傅》记曰:“谨为子嫁娶,必择世有

  • 外储说左上·韩非

    △经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经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

  • 志大乘品第十·佚名

    于是普行菩萨白世尊曰:何谓大圣名于菩萨志于大乘当何以观。世尊以颂答普行曰:若志求佛道,未曾慕于色。如色道亦然,斯为意慕道。色与道无异,行者亦如兹。所愿无所坏,则道第一慧。无坏义道义,道者无利义。其修第一义,乃为志求道

  • 序·虚舟普度

    建康府半山报宁禅寺语录镇江府金山龙游禅寺语录潭州鹿苑褒忠禅寺语录抚州踈山白云禅寺语录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语录临安府中天竺天宁万寿永祚禅寺语录临安府灵隐景德禅寺语录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语录小参偈颂真赞自

  • 方等般泥洹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译大乘大般涅槃经之前六品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