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九、大清王朝八十多年没有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君臣之义,一日不可无。天下岂有无君之国哉?孟子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禽兽亦有君臣,蜂犹如依从。如今八十余年没有君,不得不遍历域中,寻出个聪明睿智人出来做主”等语。传云:“君,天也,天可逃乎?”

  曾静既知君臣之义不可一日无,本朝君天下八十余年,曾静之祖、父,皆是大清之子民,曾静年纪不过四十余岁,即其逆乱之谋,蓄无君之念,不过四十余年。其四十余年以前,伊祖伊父之心中,有君乎,无君乎?而云:八十余年没有君,是加其祖、父以无君之罪矣。孟子所谓无父无君,是禽兽者。言不知有君有父也。曾静现在食毛践土,而云没有君,且加祖、父之罪,此实孟子所谓无父无君之禽兽。又曾静云:禽兽亦有君长,而云:“八十余年没有君”,是又禽兽不如矣。且孟子之所谓无君者,谓不知有君,而曾静以为没有君,不更诬圣贤之言乎?曾静又云:“不怕利害辛苦,要从遍域中寻出个聪明睿智之人主来”,伊如何寻遍域中,可曾寻得个人来?曾静到今日还是要另寻个聪明睿智之人乎?抑将此寻遍域中之心歇息乎?或其心以夷狄禽兽、元凶巨恶感戴为君乎?着他据实供来。

  【译文】

  问曾静:皇上旨意问你,你所写作的叛逆书籍《知新录》里说了:“君臣之间的礼义,一日不可没有,天下岂有无君主的国家啊!孟子说:没有父亲,没有君王,就象禽兽一样。禽兽也有君臣的等分,蜂蚁尚知依附顺从。如今已经八十多年没有君王了,不得不走遍疆域海内寻找出一个聪明睿智的人出来做我们的君王”等言语。经传里说过:“君王就像是主宰万物的上天,上天可以脱离的吗?”

  曾静既然知道君臣之间的礼义不可一日没有,那么,本朝的君王已经当朝八十多年了,曾静的祖父、父亲都是大清国的子民。曾静你年纪也不过四十多岁,即使存有忤逆叛乱的图谋,心中隐藏无君王的念头,也不过四十多年,那么四十年以前,你的祖父,你的父亲心目中,是有君主呢?还是没有君主呢?而且你说:“八十多年没有君王了”

  是诬加于你祖父和父亲心目中无君王的罪名了。孟子所谓的没有父亲、没有君王就像是禽兽一般的说法,是指不知道有君王、有父亲所讲的。曾静现在感戴君王的恩德,却又说没有君王,并且加于自己的祖父、父亲心目中无君主的罪名,这实在就是孟子所说的没有父亲、没有君王的禽兽了。曾静说:“禽兽也有君臣的等分”,却又说:“八十年没有君王了”,这是你连禽兽也不如了。况且孟子所谓的没有君王,说的是不知道有君王,而曾静认为没有君主,不更是诬蔑了圣贤的话吗?曾静又说:“不怕利害得失和劳累辛苦,一定要在疆域海内寻出一个聪明睿智的君王来。”

  你是怎么寻遍疆域海内的?可曾找出个人来没有?曾静你到今天还是要另外寻找出个聪明睿智的人呢?或者自己心中已经把本朝这“夷狄民族禽兽般的元凶巨恶”感戴为君王了呢?让他据实招供出来。

  【原文】

  曾静供:无君之说,实非弥天重犯的本意,因吕留良《钱墓松歌》上有云:“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

  彼时闻得此说,如坠深谷,语虽为元朝而发,而引例未尝不通于本朝。始而疑,因思弥天重犯世受国恩,祖、父皆列名胶庠,而当身亦现在食毛践土五十年,如何驾阁漏空八十余年没有得君,并不算人间得?反复思索,解此缘故不得。既而言,以为吕留良是大地人宗,他的学问海内通行,毕竟他的说话有所见。弥天重犯僻处山谷,有何知识,如何晓得这种义理,加以谣言叠叠满耳,遂妄以为人在天地间,君臣为五伦之首,今既不见得有君,如何安然自立得住。乃孟浪定志,不辞辛苦,不计利害,思想遍历域中,寻出个聪明睿智,能尽其性的人来做主。所以狂悖,激而有是举。非是当时心下另藏有别样不好意见,而甘为此谋反叛逆,以自取死地。其实此举原是妄为当身大义起见,原是错听人言,不知本朝得统之正,不知皇上道德之隆起见,但所见一错,则无所不错。既身犯大逆之罪,而为禽兽,又诬祖、父以无君之罪,并诬及圣贤立言之旨。种种悖谬,皆因山鄙无知见错来,岂知本朝圣德神功,垂于两间,与天地同大,而皇上道德隆盛,更为亘古所未有。弥天重犯从前妄意所云:寻个聪明睿智,能尽其性,以为当身之主者。当时虽极十分过望,亦梦想不得到这样田地,梦想不到今世有此圣明的君,而今日恭逢盛会,得近圣天子之清光,正与当年孟浪,遍历域中,不辞辛苦,不怕利害,诚恳寻君之始念相合而庆幸。且更出于望外,到此实实欢喜倒地,不惟为一身一家幸,实为天下苍生之大幸,大快事焉。得不极其尊亲爱戴之诚。至若当身从前见错,万死之罪,惟有痛哭自咎自悔而已,更有何说。

  【译文】

  曾静供:没有君王的说法,实在不是我这个弥天重罪犯人的本意。因为吕留良在《钱墓松歌》诗中写道:“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

  那个时候听到这种说法,就像坠入万丈深谷一样迷惑不解,这种说法虽然是指代元朝引发的,然而引用的事例未必不通于本朝。开始时心中尚存疑虑,因为想到自己世世代代蒙受国恩,祖父和父亲都列名于学宫,而我自己也感戴君王的恩德有五十年了,怎能说朝廷漏空,八十多年没有君王,并且不能算做人世间呢?虽然反复思索,都不能解此缘故,于是就相信了,以为吕留良是人间一代宗师,他的学问和思想通行海内,毕竟他的说法有所见解。而我这个弥天重罪的犯人住在偏僻的山谷中,有什么学问知识?又怎么能晓得这种道理?加上谣言连连不断贯满耳中,于是荒谬地认为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君臣礼义为五伦之首位,现在既然不能看到有君王,自己又怎么能心安理得地生存于世呢!便很轻率地立下志愿,不辞劳累辛苦,不计较利害得失,寻思找遍国土疆域内,寻找出一个聪明睿智、又能发挥他的最高才能和理性的人来做君王。所以狂妄悖逆,一时激奋,才有了这种轻狂举动。并不是当时内心就隐藏有其它什么不良念头,而情愿为此事谋反叛逆,来自寻死罪。其实这种做法原来就是荒谬的,是认为自己应当担当起寻找君王的大义重任引起的,也是原来错听信了别的谎言,不知道本朝能够统一海内是端正天地义举,不知道皇上道德品行之隆盛而引起的。一旦立论错误,那么所有认识也都错了。既而身犯大逆不道的罪孽,沦为禽兽一般,又诬加于祖父、父亲心目中无君的罪名,而且还诬蔑到圣贤(孟子)立言的意旨了如此这些种种荒谬忤逆,都是因为我这个山野鄙夫的无知,才导致大错来的,怎知道本朝的圣德神功,垂立于天地之间,同天地一样博大,而当今皇上的道德隆盛,更是从古到今所没有过的。我这个弥天重罪的犯人胡言乱语所说:“寻找出一个聪明睿智又能发挥他最高才能和理性的人来做自己的君王。”

  当时虽然抱有极高的期望,也梦想不到能达到这种地步,梦想不到当今世上竟然有如此贤明圣德的君王。今日有幸恭逢会见皇上盛驾,得以接近皇上的圣洁风采,正好和当年轻率鲁莽,欲寻遍国土疆域,不辞劳累辛苦,不怕利害得失,诚心诚意寻找君王的想法相符合,而且庆幸得到的收获更出于望外,到此时实实在在感到欢喜庆幸,不只因为一个人,一个家庭而庆幸,而是为天下的百姓而感到庆幸,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岂能不对皇上尽我尊崇爱戴的至诚之心!至于我从前铸成大错,犯下万死之罪,只有痛哭内咎悔恨,自己谴责自己罢了,又能说些什么呢?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七 后秦録五·崔鸿
  卷十二·常璩
  卷第五十三·胡三省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十九·佚名
  皇王大纪卷五十一·胡宏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四·杜大珪
  南唐书卷五·马令
  一四 蓝门·周作人
  ●目录·佚名
  李邦宁传·宋濂
  陈吾德传·张廷玉
  卷十五·杨士奇
  卷二十·佚名
  唐玄宗宪宗·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79 ·佚名

    林景熙 书陆放翁诗卷后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淳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 卷五十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一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六接武【下之一】李益宫怨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汴河曲汴河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早度破讷沙

  • ●卷九十五·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   起靖康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庚辰,尽二十八日丁亥。   二十一日庚辰大元帅告诫府发济州。   汪伯彦日历(改作纪)曰:二十一日五更初发先锋次发前军次发左军次发右军辨色发中军发讫请大元帅府王上马

  • ●卷四十三·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八。   起靖康元年三月三日已巳,尽十六日壬午。   门下国犹置器安危之势相形治。若循环文质之宜迭用方更张於初载盍图任於老成人皆曰:贤政将焉往大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徐处仁秉心强固守道端方器博而周知

  • 卷三十·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卷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 【起乙酉梁武帝天监四年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尽乙巳梁武帝普通六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考异【据提要分注梁武帝并作梁高

  • 清世宗实录选辑·佚名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冬十一月十三日(甲午),圣祖仁皇帝宾天。二十日(辛丑),上即皇帝位。--以上见「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十二月初十日(辛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李树德向蒙皇考简任山东巡抚,旋改福州将军,尚未赴任。今东

  • ·上满制府论台湾寇变书·丁曰健

    台湾僻处海外,狃于治安久矣!朱一贵突尔跳梁,戕害官兵,窃踞郡县,虽曰猖獗之极,其实不难平也。无赖子弟,偶尔乌合,尚未知战守纪律为何事。当即命将出师,星夜进讨,如救焚拯溺,勿容稍缓。彼不意官军猝至,必将手足忙乱,仓

  • 赵刚传·李延寿

    赵刚,字缯庆,河南洛阳人。他从小机敏,有口辩,富有才干。奉朝请入仕、任阁内都督。孝武帝与高欢构隙成仇,他密奉朝旨召集东荆州刺史冯景昭前来勤王,没有来得及出发,高欢已率军逼进洛阳,孝武帝被迫西迁。冯景昭召集幕僚和文武官

  • 三九 地方法院·邹韬奋

    我们在上海特区第二监狱里关了两天。到廿六日那一天下午,我们在四点半后照例“归号”,铁格子门锁上了,我们两人照常在那小囚室里拥挤着。七点钟左右,忽有一个看守进来说“接见”。所谓“接见”,是监狱里允许囚犯接见家属亲

  • 尚书稗疏卷一·王夫之

    岳州王夫之撰虞书尧典中星 唐一行以尧演纪之冬至日在虚一度推北正虚九度为秋分昏中南至星七度为春分昏中东正房二度为夏至中星西正昴七度为冬至中星以理数求之有不然者今以一行所测度量之冬至日在虚一度而中星在昴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佚名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共相谓言。胜鬘夫人是

  • 十住断结经卷第四·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成道品第十  是时最胜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十住菩萨于十地中而净其行。是时世尊告最胜曰。所谓菩萨修神妙道广度众生。以性空法畅演文字进修禁戒。其德无量不可思议亦无有限。

  • 佛说黑氏梵志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尼连江水边。在彼一月造十八变化。于迦叶兄弟三人及千弟子。转游行罗阅只城。止顿一年。教授国民。为其讲法。初成佛道竟二年已。乃到舍卫兴隆道化。开度天人世间人民。时香山

  • 六学十二科·昙噩

    六学十二科 一慧学 (译经科 一之二) (传宗科 三之八)  二施学 (遗身科 九) (利物科 十)  三戒学 (弘法科 十一之十四) (护教科 十五之十六)  四忍辱学 (摄念科 十七之十八) (持志科 十九之二

  • 国学知识大全·吕思勉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

  • 扬州十日记·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是明末王秀楚所写关于清兵在扬州屠城的一本约八千字左右的史书。明弘光元年四月(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的人民展开了惨无人道的

  • 嘉庆东巡纪事·佚名

    恭查聖駕每日寅末卯初動身己未午初入營路中常多乘馬入營後宮門甚嚴聽事官員俱在外層白布城外侍立嚴禁聲音營盤總要寬闊欽派儀親王稽查大營慶郡王稽查尖營將軍每日隨營駐扎隨駕行走並在前查看修墊道路臨營先到大營更換

  • 蕲黄四十八寨纪事·王葆心

    清顺治二年(1645)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就义后,其一部分余众即分散于湖北蕲、黄山区,结寨聚众,北联商、固,东联英霍义军,继续抗清。义军以黄冈、蕲水、罗田、麻城等四十八寨为根据地,各据一寨,分任寨长,领导反清大业。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