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曾静供词五条 五、雍正皇帝是霸嫂为妃,还是按照惯例

  【原文】

  问曾静:你在湖南供内,有“将二爷的妃嫔收了”等语。当日密亲王之妃,于康熙五十七年内已经病故。其余宫人等,密亲王病故之后,皇上念理郡王难以养赡多人,或至少有失所,于密亲王甚有关系。是以特降谕旨,令理郡王之生母分别区处,并传旨询问诸人,若有仍愿居宫中者,悉如圣祖皇帝之老妃居守寿宫之例。于时宫人有愿居宫中者,皇上令其另居别宫,厚加廪给以赡养之。此是皇上加恩密亲王宫人之盛德,凡宫中之人及廷臣所共知者。今你这话从何处来?又你以密亲王为三爷,语虽讹传,必有乱说的人,你可据实供出。

  曾静供:收妃嫔的话,是雍正五年五六月内,往来路上人传说,衡州路上押解一个犯官过,他如此说。弥天重犯听得此话不察,妄以为此话自犯官说出,毕竟是实事。其实到今日,万万记想个传说的人不出,亦不知是个什么犯官,查朝中那年那时月,有什么犯官往衡州过就晓得。直至旧年到长沙,所得舆论,方知皇上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至勤至劳,非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者,那得如此精明为国,如此焦劳为民!后复闻钦差大人宣传圣德无瑕,又伏读圣谕,表里无憾,恰与在长沙舆论符合。弥天重犯到此,益信得从前传闻,全无影响,况加恩宫人,厚赐赡养,乃圣主仁民爱物,发政施仁,必自亲亲托始之意,而谣言竟传以为收宫妃,岂不深可痛憾!凡此十余供,非弥天重犯畏死幸生,故为此语,实因奉拿出谷,见闻渐广,实见得皇上道德政教,从来未有,感戴奋兴,自愧不得为圣世之良民,故痛憾至此。其实自供自吐处,内多理屈词穷,义失气馁,所以语言无序,不成说话,且山野愚夫,从未知拜奏陈词,体式不免乖讹错谬之失。而自到京以来,又愧悔切心,感泣耗神,四肢整顿不起,惶恐战栗,手指颤震,点画并不成字,千万叩首,仰请圣照。

  【译文】

  问曾静:你在湖南时的供词之内,有“将二爷的妃嫔收了”等话,这是从何说起?当时密亲王的妃子,于康熙五十七年内已经病故,其余的宫人,因密亲王病故之后,皇上念理郡王无力养活那么多人,同时与密亲王关系密切的也感到不得其所,所以特降谕旨,让理郡王的生母,将这些宫人分别做出安排。并且皇上传旨对每个人逐个进行询问,若有人旧想仍留在宫中,那就按圣祖皇帝的老妃可以居住宁寿宫为例子办。这时候有人愿意仍居住宫中,所以皇上就让她另住别宫,并且给丰厚的待遇。这件事是皇上对密亲王宫人的恩德,凡是宫中之人和朝臣都是知道的。今你这话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你又把密亲王叫做三爷,消息虽为误传,但必定有乱说之人,你可据实供出来。

  曾静供:收妃嫔的话,是雍正五年的五六月间,往来路上人传说,衡州路上押解一个犯罪的官员,是他这样说的。弥天重犯听到此话后,没有仔细分析,辨明真伪,意为既是从犯罪的官员口里说出,一定是实事。到现在一点也记不得传说谣言的是个什么人,也不知道那是个什么犯官,但只要朝廷上查一查那年那月,有什么犯官从衡州过就清楚了。直到去年到长沙,听到正道舆论,才知道皇主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至勤至劳,不是完完全全地合乎天理,而没有一点人欲的圣君,哪能这样精明为国,哪会如此焦劳为民!后又听到钦差大人宣传圣德毫无瑕疵,并且又使小民伏读圣谕,真是表里无憾,完全与在长沙听得的正道舆论符合。弥天重犯到此,更加相信,从前那些谣传全然是假。况且皇上加恩于宫人,对她们给以优厚待遇,是圣主的仁慈善政,而谣言却传为是皇上把那些妃嫔纳为己有,岂不是使人痛感遗憾!这十多份的供词,不是弥天重犯怕死贪生故意这样讲,实是因为朝廷把小民缉拿出深山穷谷后,见闻渐渐地开阔,认识渐渐地提高,实实在在地看到皇上道德政教,从来未有,感戴兴奋,自愧自悔为什么不做一个盛世良民,所以痛心遗憾到这种程度。其实自己所供出和谈吐的很多地方,都是理屈词穷,语言无序,不成词句。而且山野愚夫,从来不知道上奏陈词的规矩,言词文体的格式不免有许多错误。加上自从到京城以来,惭愧后悔的心情很重,感慨涕泣消耗了精神,四肢疲惫难以抬起,惶恐战栗,手指也打颤震动,一点一画不像个字,千万叩首,仰请圣上明鉴光照。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五 列传一百八十二·赵尔巽
  后汉书补逸卷十三·姚之骃
  卷十下·朱熹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八·徐紘
  ◎汤恩伯与钱大钧·恽逸群
  第三十二册 崇德元年十月·佚名
  卷十四·胡一桂
  程灵洗传·姚思廉
  杨溥传·张廷玉
  卷九十一·杨士奇
  卷三十一·徐一夔
  卷二十一斗讼律·窦仪
  第一节 高祖、太宗之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五目録山水类题王立本山水图【明贝琼】题马文壁画【明贝琼二首】题苏明远画【明贝琼】题虞鲁瞻山水【明贝琼】题章东孟山水【明刘堧】徐子修画山水歌【明袁凯】题吴尚书山水图【明杨

  • 卷八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十四水总类五言古赋得临水        【梁】沈君攸开筵临桂水携手望桃源花落圆文出风急细流翻光浮动岸影浪息累沙防沧波自可恱濯缨何用论咏水          【陈】祖孙

  • 卷四十五 蒯伍江息夫传第十五·班固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虽然,贺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为令十余年矣,杀人之父,孤人之子,断人之足

  • 卷二百三十二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起神宗熙寧五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庚戌朔,詔殿前司馬步諸軍,令巡教使臣春秋分行校試,射親人等第給銀楪,及令兵房檢詳官置簿考校,以多少定殿最取旨。舊制諸軍教閱,每指揮給一兩銀楪一,射中共分之,所得既微,無以激勸,故命

  • 东都事略卷十一·王称

    本纪十一  政和元年春正月戊寅皇子栱封定国公三月癸酉王襄同知枢密院事夏淮南旱五月戊辰诏以当十钱当三秋八月丁巳张商英罢九月戊寅王襄罢以童贯使于辽丁亥皇子栻封广国公冬十月辛卯诏曰朕奉承圣考任贤使能惟恐弗及

  • 卷十七·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十七宋 张九成 撰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毁誉乱真浮薄之俗也浮者轻誉故多不察而伤义薄者轻毁故多求全而害仁卜兴亡者屡有丧师之耻称庐墓者乃有生子之污不深考其用心而轻誉者类多如此心存

  • 庾杲之传·李延寿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祖父庾深之,位居义兴太守,以善政而闻名。父亲庾粲是南郡王刘义宣的丞相城局参军,南郡王起兵,他被杀害。庾杲之幼年就很有孝行,宋朝的司空刘面力见到他认为很奇异,对他说:“见到您足以使江汉一带仰望,优秀

  • 陆子彰传·李延寿

    陆子彰,字明远,本名士沈。十六岁时出了本房,过继到常山公主膝下,尽人子之礼,十分孝顺。丞相、高阳王雍常说道“:常山妹虽然无子,但有子彰当儿子,比亲生的还要好。”正光年间,承袭爵位为东郡公。后来任给事黄门侍郎。陆子彰之妻

  • ●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丁传靖

    太祖 今章奏不当名赵广汉,按国史,本朝广汉后也。邵氏闻见录 隋开汴河,其势正冲今南京,至城外迂其势以避之,古老相传为留赵湾。至艺祖以宋州节度使即帝位,乃其谶也。孙公谈圃 国家上世陵寝,皆在保州保塞县东三十里,有天子巷,御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 洪武元年二月壬寅朔,中书省臣李善长、傅瓛、翰林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先是,上敕礼官及翰林、太常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严于祭祀,故当有事,内必致其诚敬,外必备其仪文,所以

  • 元年·佚名

    (庚寅)元年大明成化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庚辰,上進賀箋于大王大妃殿,仍進表裏。又命都承旨李克增,詣景福宮,進表裏于王大妃殿。○議政府進賀箋于大殿,仍進表裏。又詣中宮移御所,進表裏。○傳曰:「中樞府判事沈決、西平君韓繼禧

  • 所以·方以智

    气也、理也、太极也、自然也、心宗也,一也,皆不得已而立之名字也;圣人亲见天地未分前之理,而以文表之。尽两间,灰万古,乃文理名字海,无汝逃处也。尊名教者,执正名正词之例,方以离伦物、首上安首者为偏枯外道;而习心宗者,执反名,破

  • 四书通证 羣书总目·张存中

    周易 尚书毛诗 周礼仪礼 春秋大戴礼礼记尔雅 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尚书大传 韩诗外传左传注疏 家语老子 列子庄子 楚辞荀子 贾谊论策淮南子抱朴子扬子 史记春秋国语 吴越春秋战国防两汉书魏志 蜀志南史 唐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八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八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三十五如是已说广大无尽解脱海海摩诃山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摩诃空尘海藏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海王道路中  具足百自在以

  •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通玄

    释大方广佛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迹李长者讳通玄莫详所自或有询其本者但言沧州人开元二十七年三月望日曳策荷笈至于太原盂县西四十里同颖乡村名大贤有高山奴者尚德慕士延纳无倦长者径诣其门山奴谛瞻神仪知非常器遂罄折礼

  • 答张子韶侍郎书·大慧宗杲

    答张子韶侍郎书左右以自所得瞥脱处为极则。才见涉理路入泥入水为人底。便欲埽除使灭踪迹。见宗杲所集正法眼藏。便云临济下有数个庵主好机锋。何不收入。如忠国师说义理禅。教坏人家男女。决定可删。左右见道如此谛当

  • 玉芝堂谈荟·徐应秋

    别题《谈荟》。笔记。明徐应秋编著。三十六卷。作者小序自云是书“未及典谟垂世之经奇,止辑史传解颐之隽永”。计八百余条,内容广博,涉及政事、史地、天文、历算、工艺、风俗、饮馔、佛道等。但以搜奇记逸为主,如卷二“一

  • 黄帝金匮玉衡经·佚名

    黄帝金匮玉衡经,撰入不详。唐初释法琳《辨正论》着录「黄帝金匮」,疑即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众术类。本书内容词语,多与《黄帝龙首经》相似,亦为汉魏六朝道教占卜书。经文分《金匮》、《玉衡》二章,每章各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