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那些狂肆毁谤皇帝的谣言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生当今日,遭逢今世,无志于当世之利禄以自污”等语。曾静果无志当世,则宜早为高尚,何以应试入学,身列青衿,及考居五等,然后愤懑穷居,肆为狂放?尚得云无志利禄乎?又书内“与一二同志,闭门空山,养鸡种瓜”等语。观曾静书内,见闻甚多,援据甚广,若闭门空山之中,蜚语讹言,何因入耳?是曾静同志之人,必非一二数也。着据实供吐,若供出何人传说,则曾静是误听传闻,罪尚可恕,不可以身犯大逆之罪,遂拼一死以含糊了事,甘为众人容隐。皇上恩旨,着你据实供吐,你须将书内所云若者得自何人,若者传自何处,逐一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书内千错万错,无一字著实者,总因错听谣言,误解经义,所以酿成大恶,到今日不可疏解。今圣德光洁,毫无瑕玷,而皇恩浩荡,不可名言。以弥天重犯如是之大罪大犯,尚如是优容宽待,另置幽闲清旷之地,且敕部给食赐衣,此诚千古未有奇典,尧舜所不到之殊恩。即此一事,弥天重犯粉身碎骨,亦不能仰酬皇恩于万一。此时此际,若果晓得造言首犯,方欲寝食其皮肉,又岂敢容隐他人奸回,以负皇恩?所以当日在长沙,大人审问再三,不敢说者,实为胸中不晓得个实在源头上造言的人。而传言的人,又实实是个忠厚守法,不惟不肯造言,并不肯乱言的人。且自计罪大咎深,自料必不能生,虽蒙大人屡宣皇上智虑神奇,聪明天纵,事事非常,法所得定,亦非常情所得拟。弥天重犯的死生,断非事前所得决然。在弥天重犯当身自计,万难自信,可以侥幸于不死,与其临死而又牵累他人,不如自家一死之安为稍愈。今感皇恩如此高厚,且奉旨意询问,思量自家一死何足轻重,即死亦要说明白自家的心事。

  赤子冒触父母,虽当父母盛怒之下,亦要向前号泣,说个明白,况今日旨意煌煌,得许弥天重犯直吐其人乎。此在自家分上计合,该要供出人来。因思水流毕竟有源即流,或可以寻源,胸中记出有两个偶尔传言的人,一是安仁县生员姓何名立忠,曾说他听闻有个茶陵州人姓陈字帝锡,传说朝中有人上议皇上多条,其大者如此如此。又永兴县十八都有个医生,姓陈字象侯,也说他在一处人家行医,听得人说茶陵州有个堪舆姓陈字帝锡,口传有个本章,谏议皇上如此不好,那上本的臣子姓岳名钟琪。弥天重犯听得二人之话符同,遂渐疑此为实事,其实源头造言的人,不知就是那陈帝锡,抑陈帝锡上手还递传有人否。且陈帝锡弥天重犯从未会面,不知其人形貌何如,即帝锡两字,也不知是此两字否,问何立忠便知。听闻比人会堪舆,前两年在安仁县起学官,何立忠是安仁县的秀才,或者知得他的名字。其实今日仰惟皇上如天如地,何可毁谤。天经云隔,何伤于天,反因云隔,而转见天之高;地经穿凿,何损于地,反因穿凿,而转见地之厚。今皇上之行,如日月经天,虽湖山万里,莫不共见共闻。弥天重犯幸今亦如盲,得视复见天地日月了。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生当今日,遭逢今世,无忘于当世之利禄以自污”等说法。曾静如果在本朝没有什么志向,就应该早早为高尚之举,为什么去应试赶考,跻身于秀才的行列,等考试定第五等时,才产生不满而闭门不出,言行放肆狂妄?这还能说是无志利禄”吗?书信里又有“和一二个志同道合的人,闭门深山里,养鸡种瓜”等说法。看曾静的书信里,见到听到的很多,引用的事实很多,如果闭门空山中间,流言蜚语,为什么能进入他耳中呢?所以和曾静志同道合的人,一定不止一二人。令他从实招来。如果供出了什么人传说的,那么才证明曾静是误听人言,罪恶还可以原谅,不能因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于是就拼着一死来含含糊糊完事,甘心替众人隐瞒罪过。皇上有旨,令你从实招来,你必须将书信里所说的,这个从什么人那里听到的,那个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条一条从实供来。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书信中有千错万错,没有一个字是真的,都是由于错听了谣言,误解了经文大义,所以酿成了大错,到现在不得已无法疏通开脱。现在皇上仁德光明正大,没有丝毫缺点,而且皇上的恩德浩荡,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罪行滔天,还能如此宽大优待,单独安置幽静清旷的地方,而且责令刑部部衙门供给衣食,这真是千古罕见的例子,是尧、舜也做不到的特殊恩德。就这一件事,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即使粉身碎骨也难报答皇恩的万分之一。此时此刻,如果知道造谣的作俑者,正想扒他的皮,吃他的肉,又哪敢隐瞒包庇奸人,辜负了深厚皇恩呢?所以当时在长沙,钦差大人审问多次,我不敢说的原因,实际是心里不知道谁是确切造谣的人。

  而流传谣言的人,又实在是个忠厚老实,奉公守法,不仅不会造谣,又不肯乱说的人。而且自己考虑罪大恶极,自己心想一定不能活下去了。虽然承大人多次宣称皇上智慧超人,聪明绝顶,做事不是平常事理所能限制的,也不是按平常情理所能想到的,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的生死,一定不是在事前能知道的,然而于自己考虑,万难相信我能够侥幸不死,与其在临死时又连累别人,还不如自己一死比较安心。现在我感激的是皇恩如此高厚,而且大人奉旨询问,考虑到自己一死无足轻重,即使死也要表明清楚我的心事。儿子冒犯了父母,即使在父母盛怒之中,也要上前号哭说个明白。何况今日皇上旨意明亮清楚,允许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吐露出这些人。这从我自身本分上考虑,应该要供出传谣的人来。因为想到流水有源,从水流也可以寻找到源头。心里想起有两个流传谣言的人。一个是安仁县的秀才,姓何叫立忠。曾经听他说有个茶陵州的人,姓陈,字帝锡,传说朝廷有个人上书议论皇帝很多缺点,其中重要的是如此如此。另一人是永兴县十八都叫陈象侯的医生。也说他在一个人家看病时,听人说茶陵有个风水先生,名叫陈帝锡的人,口头传说有一个奏折,谏议皇上一些缺点,那上折子的大臣叫岳钟琪。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听这两人的话相符,就渐渐怀疑这是个真事。其实最初造谣的人,不知道就是那个陈帝锡,还是陈帝锡上面还有人传递消息呢?况且陈帝锡和我从来没有见过面,不知道这个人面貌怎样,即使是帝锡”两字,也不知是这两个字不是,问一问何立忠就知道了。听说这个人会看风水,前两年在安仁县盖学宫,何立忠是安仁县的秀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其实现在看皇上如天如地,怎么能够诋毁诽谤?上天被云彩隔住,对于天又有何损伤,相反因为云彩隔住而显示天空的高远;大地被挖凿,对于大地有什么损伤,反而因为挖凿而显出大地的深厚。现在皇上的圣行,像日月在天空运行,即使远隔万里广阔的江湖高山,也没有不共同见到听见的。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庆幸现在像盲人能看东西,能重新见到天地日月了。

猜你喜欢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柯劭忞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赵晔
  皇清开国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九·孙承泽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九·佚名
  第一八一具领状光绪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四○三—五·佚名
  通志卷一百六十·郑樵
  理宗谢皇后传·脱脱
  卷二十八·彭百川
  卷之九十六  馬端肅公三記上 西征石城記(明)馬文升 撰·邓士龙
  七·钱穆
  4.尧舜让位·林汉达
  卷75·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西楼记目录·袁于令

    第一齣 标目第二齣 觅缘第三齣 砥志第四齣 检课第五齣 倦游第六齣 私契第七齣 衔恚第八齣 病晤第九齣 庭谮第十齣 阍忤第十一齣 鸇逐第十二齣 缄误第十三齣 疑谜第十四齣 空泊第十五齣 计赚第十六齣 

  • 卷三·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送秦光禄北征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

  • 提要·虞集

    【臣】等谨案道园遗稿六卷元虞集撰集平生所为文凡万余篇门人李本编为道园学古録五十卷有刘基所刻大字本又有乌克章所刻建宁本后人又编其诗文曰道园类稿与学古録互有出入此遗稿一编则其从孙堪补辑也凡古律诗七百四十一

  • 卷七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徐夤蜀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能均汉祚三分业不负荆州六尺孤緑水有鱼贤巳得青桑如盖瑞先符君王幸是中山後建国如何号蜀都魏伐罪书勲令不常争敎为帝与为王十年小怨诛桓邵一檄深讐

  • 列传第七十 儒林下·李延寿

    沈重 樊深 熊安生 乐逊 黎景熙 冀俊 赵文深 辛彦之 何妥 萧该包恺 房晖远 马光 刘焯 刘炫 褚晖 顾彪 鲁世达 张冲 王孝籍沈重,字子厚,吴兴武康人也。性聪悟,弱岁而孤,居丧合礼。及长,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尤明

  • 目録·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五史通通释目録     史评类内篇卷一六家第一卷二二体第二    载言第三本纪第四    世家第五列传第六卷三表历第七    书志第八卷四论赞第九    序例第十题目第十一

  • 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蔡东藩

      前回说到洪福瑱出走,自广德转入湖州。其时浙江诸郡县,次第克复,独湖州尚为长毛酋黄文金所守,苏浙官军,会攻未下。文金迎幼主福瑱,至湖州就食,左宗棠、李鸿章探知消息,急檄部将努力图功。于是浙将高连陞,王月亮、蔡元吉、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三·陈厚耀

    陈史陈世家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庻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胡公卒子申公犀侯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九·佚名

    嘉靖四年闰十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丁巳○兵部左侍郎胡世宁上乞休不允○戊午○以大礼集议书成加礼部尚书席书太子太保书具辞上曰卿学行优深才望素著首倡大礼捐身为国赞成朕孝又纂集书完忠诚至意简在朕心特兹加秩用示

  • 宇文庆传·魏徵

    宇文庆,字神庆,是河南洛陽人。 祖父宇文金殿是北魏的征南大将军,历任五州刺史,被封为安吉侯。 父亲宇文显和,夏州刺史。 宇文庆性格深沉,有器度,从小就以聪明敏捷出名。 北周初年,受业于东观,很读了一些经书和史书。 不久,他对

  • 彭城王高氵攸传·李延寿

    彭城景思王高氵攸,字子深,神武帝高欢的第五个儿子。元象二年(539),被授予通直散骑常侍,封为长乐郡公。博士韩毅叫他写字,见他的笔体不工整,开玩笑对他说:“五郎写成这样的画,忽然被授予常侍开国,从今以后,应该更用心一些!”他却

  • 尹火享传·脱脱

    尹火享,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代都是洛阳人。曾祖父尹仲宣七个儿子,而其中两个儿子有名气。长子尹源,字子渐,是称为河内先生;次子朱洙,字师鲁,是称为河南先生。尹源生儿子尹林,官至虞部员外郎。尹林生儿子尹火享。少年时,以程颐为老

  • 杨崇勋传·脱脱

    杨崇勋,字宝臣,蓟州人。祖父杨守斌,奉事宋太祖,任龙捷指挥使。父亲杨全美,奉事宋太宗,任殿前指挥使。杨崇勋因父亲的荫庇,任东西班承旨,在东宫事奉真宗。皇帝曾对他说“:听说你很嗜学,我送你书籍。”杨崇勋从此粗通兵法及前代兴

  • 卷二百十一·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法令宋英宗治平间知谏院司马光乞今後有犯恶逆不令长官自劾疏曰臣窃以国家承百王之弊俗化陵夷不肖愚民犯分侵礼无所不至此朝廷所宜留意不可忽也昔贾谊叹秦俗之薄恶

  • 卷六十八巡防四·冯煦

    侦探队皖省侦探队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成立。近年长江上下,时有会匪踪迹,各省因议设侦探队。经巡抚冯煦谕令参将李振标筹办,旋据详复,按照金陵办法,斟酌损益,并拟大纲四条:曰用人,曰义务,曰经费,曰赏罚。酌拟分驻处所,以全队十成之

  • 第二十六章 中外文化的接触·吕思勉

    “文化”两字,寻常人对于它,往往有一种误解,以为是什么崇高美妙的东西。其实文化只是生活的方式。各国民所处的境界不同,其生活方式自然不同,文化也因之有异了。人类是富于模仿性的,见他人的事物和自己不同,自会从而仿效。而

  • 卷九 主术训·刘安

    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进退应时,动静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一·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佛祖之道。以心传心。菩萨造论通经。亦唯此一大事。故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纵令曲为群机。循循善诱。从实施权。说种种道。譬如三草二木。受润不同。而能润之雨。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