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到处呼号怨恨,切日丧偕亡之愿”等语。这呼号怨恨的确是何人?确在何地?确有何被虐之事?确有何愿丧之情?须一一据实供来。

  曾静供:这等呼号的,乃是洞庭湖滨偶被水灾,不能安业之民。盖人生疾病痛苦,饥寒劳瘁,忍耐不过,多呼天呼父母,此情之不容自己者。而小民太平日久,素享丰盈,偶尔被水,觉苦不聊生,曾不如他郡他邑之群歌大有。皇上赤子,必帑赈济,存留者虽沐恩惠,而散流辗转者或远不遍及,其逃于外的,间有呼号。弥天重犯不能广览远稽,故有此语。其实寒暑怨咨,何伤天地之大,况沐恩者久,且多未遍者,暂而少不获安业者,以湖南计之,不过百分之一,以普天下计之,尚不及亿万分之一乎。此个缘故,到今方知。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到处都是哭号和怨恨,真有点‘天天怀着一同死去’的愿望”等说法。这到处哭号和怨恨的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被虐待的事?又有什么冤屈而想死的情况?一一从实供来。

  曾静供:这种呼喊哭叫,就是洞庭湖滨,偶而被水灾所淹没,没有能力安家治业的百姓。人生来遇到疾病痛苦,忍受寒冷、饥饿和劳累病苦,忍耐不过去,多呼天叫地,呼喊父母,这种情况是不能让他自动停止的。而小民长期过惯了太平的日子,平常享受的比较丰盛充裕,偶尔遇上水灾,便感觉太苦无法生存,便觉得不如其他地方的百姓可以歌舞庆祝丰年。皇上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发钱救济大家,活着的人虽然受到了恩惠,然而流落在外面的或者偏远的地方仍照顾不到,有的逃荒到外面的人,仍不时有呼天叫地的哭号。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没有广阔远大的眼光思考这些现象,所以有这种说法。其实冷热的一点怨声,对广大的天地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何况受到恩惠的人很多而且时间长久,一时没照顾到的,只是暂时的少数人。没有得到安家立业的人,以湖南来计算,不超过百分之一,按照天下的人来统计,达不到亿万分之一。这个道理,到今天才知道。

猜你喜欢
  后汉光武皇帝纪七卷第七·袁宏
  记圣路易赛会副监督·佚名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四·刘恕
  卷六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颜延之传·沈约
  徐之才传·李百药
  刘黻传·脱脱
  柴中行传·脱脱
  张赫传·张廷玉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佚名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九·王十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二十九 宋 王十朋 撰 题咏 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尧卿熙寜八年出守洋天佑石林先生云文同字与可蜀人与子瞻厚子瞻出爲杭州通判同送诗云

  • 余集卷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十三古今体四十四首【丁巳五】池上居对雨叠去岁诗韵昨偶懒来凭俯池雨沾憩坐始相宜两般顒望愁同耳【上年此时亦望雨望捷今岁正同】一半乍消实幸之【昨晚云兴雨作彻夜连绵今晨雨势倾注入土极其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一·焦竑

      都察院八(廵撫二)   ◆廵撫二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韓文傳(實錄)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沂傳(實錄)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公源墓志銘(王鏊)   廵撫湖廣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韓鎬傳(實錄)   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

  • ●卷八·邵博

      宪宗元和十四年,自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禁中,韩愈以谏逐。十五年,有陈弘志之祸。懿宗咸通十四年,又迎其骨入禁中,谏者以宪宗为戒。懿宗曰:“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不数月,崩。送佛骨还法门寺。愈之谏云“奉佛以来,享年不永

  • 五七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折·佚名

    五七四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查缴颜季亨《九十九筹》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接到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本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谕:

  • 二六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六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三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等钦奉上谕:今日海成奏到搜罗遗书一折,据称:绅士明理之人,现在宣扬恩旨,伊等天良难泯,自当

  • 史诚祖传·张廷玉

    史诚祖,解州人。洪武末年到朝廷陈奏盐法之利弊,太祖采纳他的意见,并授他为汶上知县,他为官清廉,政简刑宽。永乐七年(1409),成祖北巡,遣御史考核各郡县官吏的才能德行如何,御史奏举史诚祖第一,成祖赐书慰劳,玺书中说“:我统治天下

  • 养吉斋丛录卷之七·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元年,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元旦必先致祭于此。其祭为国朝循用旧制,历代祀典所无。又康熙年间定,祭堂子,汉官不随往。故汉官无知者。询之满洲官,亦不能言其详。惟会典诸

  • 卷一百五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八 朱批博尔多奏摺 雍正元年六月十八日户部银库郎中【臣】博尔多太仆寺少卿【臣】须洲谨 奏为恭请 皇上万安事钦惟 皇上德合乾坤 心通造化 和神爽气身备春秋 玉色金声光昭日月自 圣

  • 职官一·徐松

    三公三少【宋会要】旧为三公三师。政和二年,改三师为三公,又增三少。 神宗治平四年正月十九日,已即位未改元。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魏国公韩琦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

  • 卷二十二·佚名

    △广演品第二十五虽诵千章,不义何益。宁解一句,闻可得道。虽诵千章不义何益者,夫人在世多诵广学不晓义理。亦复不了味义句义,犹如有人多负草木至百千担。正可劳苦无益时用。是故说曰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也。宁解一句闻可得道

  • 卷一·佚名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其山高峻严丽可观。持诸杂种犹如大地。众华卉木悉皆茂盛。其中复有天龙夜叉毗舍阇紧那罗等。常所游止。复有种种异类诸兽。所谓师子虎狼麒麟象马熊罴之属

  •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1]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

  •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1936年出版。小说故事简单,主要描写作家哈里陪同情人海伦来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附近游猎,不慎把腿擦破了,开始没在意,后严重起来,但没能得到及时治疗,终于患了绝症坏疽病,死在荒寂

  • 银龙集·王统照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7年8月初版,列入“文季丛书”。收作者《序》1篇,《一天天》、《水夫阿三》、《刀柄》、《“隔绝阳曦”》、《旗手》、《五十元》、《父子》、《银龙的翻身》、《站长》

  • 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丏尊

    此书为经典民国教材,几代人受益不尽。《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

  • 闽海纪略·佚名

    不分卷。清未著撰人。作者生平不详。是书记事起自顺治元年(1644年),唐王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止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此书各篇皆记郑氏史事,对清初禁海政策详述始末,对禁海政策对沿海各地人民造成的危害,亦

  • 永宪录·萧奭龄

    编年体史书。清萧奭著,四卷,另有续编,不分卷,书成于乾隆十七年(1752)。按年月顺序,记叙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雍正六年(1728)间的重大政治事件。多取材于邸抄、朝报、诏谕、奏折等资料。详细叙述了雍正争嫡即位,年羹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