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五、整个大清国的人民到处都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到处呼号怨恨,切日丧偕亡之愿”等语。这呼号怨恨的确是何人?确在何地?确有何被虐之事?确有何愿丧之情?须一一据实供来。
曾静供:这等呼号的,乃是洞庭湖滨偶被水灾,不能安业之民。盖人生疾病痛苦,饥寒劳瘁,忍耐不过,多呼天呼父母,此情之不容自己者。而小民太平日久,素享丰盈,偶尔被水,觉苦不聊生,曾不如他郡他邑之群歌大有。皇上赤子,必帑赈济,存留者虽沐恩惠,而散流辗转者或远不遍及,其逃于外的,间有呼号。弥天重犯不能广览远稽,故有此语。其实寒暑怨咨,何伤天地之大,况沐恩者久,且多未遍者,暂而少不获安业者,以湖南计之,不过百分之一,以普天下计之,尚不及亿万分之一乎。此个缘故,到今方知。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书信里有“到处都是哭号和怨恨,真有点‘天天怀着一同死去’的愿望”等说法。这到处哭号和怨恨的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被虐待的事?又有什么冤屈而想死的情况?一一从实供来。
曾静供:这种呼喊哭叫,就是洞庭湖滨,偶而被水灾所淹没,没有能力安家治业的百姓。人生来遇到疾病痛苦,忍受寒冷、饥饿和劳累病苦,忍耐不过去,多呼天叫地,呼喊父母,这种情况是不能让他自动停止的。而小民长期过惯了太平的日子,平常享受的比较丰盛充裕,偶尔遇上水灾,便感觉太苦无法生存,便觉得不如其他地方的百姓可以歌舞庆祝丰年。皇上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发钱救济大家,活着的人虽然受到了恩惠,然而流落在外面的或者偏远的地方仍照顾不到,有的逃荒到外面的人,仍不时有呼天叫地的哭号。犯了弥天大罪的我没有广阔远大的眼光思考这些现象,所以有这种说法。其实冷热的一点怨声,对广大的天地不会造成多大伤害!何况受到恩惠的人很多而且时间长久,一时没照顾到的,只是暂时的少数人。没有得到安家立业的人,以湖南来计算,不超过百分之一,按照天下的人来统计,达不到亿万分之一。这个道理,到今天才知道。
猜你喜欢 后汉光武皇帝纪七卷第七·袁宏 记圣路易赛会副监督·佚名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四·刘恕 卷六十八·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颜延之传·沈约 徐之才传·李百药 刘黻传·脱脱 柴中行传·脱脱 张赫传·张廷玉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佚名 汉纪十七 中宗孝宣帝上之下地节三年(甲寅、前67)·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二·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