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雍正上谕 仁君何以要对弥天重犯网开一面

  编者按:曾静案已基本审清,其所以攻击雍正,思想基础有二,一是受吕留良学说影响,二是听信谣言,而后者更为重要。由于曾静已表示伏罪,转而吹捧雍正。所以雍正认为让其现身说法,平息谣言,不失为一个可利用的工具,并可借以显示自己的“仁君”形象,因而才对曾静等宽大处理,以资利用。

  【原文】

  雍正七年十月初六日,怡亲王、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遵旨讯问曾静,合词公奏,将曾静、张熙照大逆不道律,即行正法。上谕乾清宫,召入诸臣等,并令李绂随入。谕曰:“今日诸臣合词请诛曾静、张熙。伊等大逆不道,实从古史册所未有,以情罪论之,万无可赦。但朕之不行诛戮者,实有隐衷,上年曾静之徒张熙,诡名投书与岳钟琪。岳钟琪仓猝之间,忿怒惊惶,不及筹算,即邀巡抚西琳、臬司硕色,坐于密室,将张熙严加根究,问其指使之人,张熙不肯供出真实姓名,旋即加以刑讯,而张熙甘死不吐,岳钟琪无可如何,越二三日,百计曲诱,许以同谋,迎聘伊师,与之盟神设誓,张熙始将姓名一一供出。彼时岳钟琪具奏前来,朕披览之下,为之动容。岳钟琪诚心为国家发奸摘伏。假若朕身曾与人盟神设誓,则今日亦不得不委曲,以期无负前言。朕洞鉴岳钟琪之心,若不视为一体,实所不忍。况曾静等僻处乡村,为流言所惑,其捏造谤言之人,实系阿其那、塞思黑门下之凶徒、太监等。因犯罪发遣广西,心怀怨忿,造作恶语,一路流传,今已得其实据。若非因曾静之事,则谣言流布,朕何由闻之,为之明白剖晰,俾家喻而户晓耶?且从来国家之法,原以惩一儆百,如曾静等之悖逆,谅宇宙内断无第二人,即后世亦可断其必无有与之比者。何必存惩一儆百之见,可以宽宥其罪,并非博宽大之名而废法也。一切朕另有谕旨。

  【译文】

  雍正七年十月初六日,怡亲王、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等职官,遵照圣旨审讯曾静,大家一致请求,曾静、张熙应按大逆不道的律条,立即正法。皇上下了谕旨,在乾清官召见了诸大臣等,并让李绂跟随进去。皇上说:今天诸臣联名请求处死曾静、张熙。他们大逆不道,确实是从古以来,史册上没有记载过的。以犯罪情节而论,万万不能赦免。但是朕所以不杀他们,实是内心有自己的想法。去年曾静的门徒张熙,化名投书给岳钟琪。岳钟琪突然遇到这事,又忿怒又惊慌,来不及谋划,便邀请巡抚西琳、臬司硕色,坐到密室里面,把张熙严加审讯追根,问他是受谁的指使。张熙不肯供出真实姓名,随即又用刑拷问,而张熙宁死不肯吐供。岳钟琪没有办法,过了二三天,费了许多心计,曲折引诱。答应与他一齐谋事,招请他的老师,并与他在神前结盟设誓,张熙才开始把姓名一一供了出来。

  那时岳钟琪把这些情况奏报上来,朕翻着奏折之后,为之感动。岳钟琪忠心为国,揭发出了隐匿的奸恶的人和事。假如朕曾经和别人在一起盟神设誓,那么今天亦不得不委曲求全,以期能不辜负以前的誓言。朕洞察岳钟琪的用心,如果不把岳钟琪当成一体股肱来对待,心中实在于心不忍。再说曾静等人都生活在偏僻乡村,受流言的蛊惑,其捏造谣言的人,实是阿其那、塞思黑手下的凶徒、太监等人。因为犯罪而流放广西,心中怀恨,才制造流言,一路上到处传布。现在已经得到确实的证据。如果不是因为曾静的事发。那么这些谣言的流传,朕又怎么能知道?又怎能明白地加以剖析,而使得家喻户晓呢?而且国家的法律,从来就是以惩一儆百为目的。像曾静那样的叛逆,恐怕宇宙之内,决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即使是后世,也可以断定,必然不会再出现和他一样的人了。所以又何必存在着惩一儆百的见解?可以宽免他的罪行,这并不是想博得一个宽大的名声而取消法律。一切朕当另有旨意颁布。

猜你喜欢
  党锢列传第五十七·范晔
  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欧阳修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三·杨仲良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乾隆
  宾退随笔·罗惇曧
  卷之三百十五·佚名
  尚史卷三十一·李锴
  甲申传信录卷七·钱士馨
  李子雄传·魏徵
  和跋传·李延寿
  欧阳询传(附欧阳通传)·刘昫
  卷三十六·佚名
  政学录卷四·郑端
  王衍庆·佚名
  黄锡赓·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七·吴景旭

      已集中之上  杜诗  铁堂  铁堂峡诗硖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吴旦生曰硖藏于両山之间有如堂隍盖用秦风终南何有有纪有堂之语吕居仁诗弱水不胜舟有此积立铁又云何知若人胸中有积立铁则又用老杜积铁语矣  狨

  • 卷523 ·佚名

    赵汝鐩 铜雀台辞 屋一百间台十丈,岧峣突兀九霄上。 明月空照八尺床,几点酸风摇繐帐。 离宫金锁掣不开,美人红粉今成灰。 兰麝分恩销余馥,铜雀飞去无时回。 太官朝暮荐酒脯,迷魂尚爱残歌舞。

  • 卷424 ·佚名

    项安世 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塞垣秋易觉,八月索衣裘。 露熟千株橘,风高百尺楼。 人多宋玉赋,边倚卫公筹。 水落鱼方贱,年丰酒易求。 少留元不恶,三峡正幽幽。 项安世 次韵王少清告归七首 何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六·陈厚耀

    魏杂録仲尼见梁君梁君问仲尼曰吾欲长有国吾欲列都之得吾欲使民安不惑吾欲使士竭其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为之奈何仲尼对曰千乘之君万乘之主问于丘者多矣未甞有如主君问丘之术也然而尽可得也丘闻

  • 卷之四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十·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十      宋 王当 撰文公 晋范武子【士会】 范武子晋卿士会也字季士蔿之孙士蔿生成伯成伯生武缺武缺生士会佐文襄灵成景始以士爲氏及食邑於随故名字諡着随後受范

  • 卷第一·习凿齿

    宋玉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始事屈原,原旣放逐,求事楚[王於]友景差。景差惧其胜己,言之於王,王以为小臣。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为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二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吐蕃入冦【代宗幸陜】唐宗开元二十五年春二月己亥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初希逸遣使谓吐蕃边将乞力徐曰两国通好今为一家何必更置兵守捉妨人耕牧请皆罢之乞力徐曰常侍忠厚言必不欺然朝廷未

  • 杜时升传·脱脱

    杜时升,字进之,是霸州信安人。时升博学,通晓天文,只是不肯进入仕途。承安年间和泰和年间,宰相屡次举荐时升,说是对他可以重用。时升对所亲近的人说“:我观察正北方赤气如血,东西横贯天空,天下应当大乱,大乱之后南北应该合成一统

  • ●牧令书卷六 接下·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由上而等而下之有僚友焉不信乎友不获乎上古人言之矣是有接之之道在 陈宏谋 叶镇 王植 汪辉祖 何士祁 王植 汪辉祖 王凤生 何耿绳 李殿图 王植 汪辉祖

  • 提要·朱熹

    【臣】等谨案论孟精义三十四卷宋朱子撰初朱子於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後九年为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稡条疏名之曰论孟精义而自为

  • 卷六·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六长洲余萧客撰毛诗上毛诗序垂世立教孔安国序【北堂书钞十】解诗歌讽谕之声也郑六艺论【北堂书钞九十五】自书契之兴朴畧尚质面称不为谄目諌不为谤君臣

  • 卷十三·佚名

    △如来昇兜率天宫一切宝殿品第十九尔时佛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诸四天下。一一阎浮提。皆有如来坐菩提树。无不显现。彼诸菩萨。承佛神力说种种法。皆悉自谓在於佛所。尔时如来。以自在神力。不离菩提树座及须弥顶

  • 三世因果·太虚

      佛出世的因缘,是为的甚么?因为佛是觉的,人是迷的。人既是迷的,所以人就要受一切烦恼生死的苦。佛本大慈悲心,乘大愿力降生于中印度为国王太子,享受人间尊荣富贵五欲的快乐,随即抛弃人间富贵尊荣去修行,以至于证果成佛。佛

  • 卷第六十·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九逝多园林重阁会说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初辨分来者。名依人证入成德分。由前两番研穷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九 偈颂五 侍者 文斌等 编 四料拣 夺人不夺境。三竿晓日千门静。桃花树树近前池。不见佳人来照影。 夺境不夺人。玉鞭金镫赏残春。千红万紫归何处。蓦地风来卷作尘。 人境两俱夺。

  • 大丹记·佚名

    大丹记,原题魏伯阳撰,疑为隋唐人之作。宋《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均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外丹,首先论述铅汞性状。谓「龙者汞也」,汞生于砂,属金,性冷产南方,属「阳中有阴之位」,象离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