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白话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志表水平与编者史识都很高,但文辞刻意求简,有史实不清处。此为《新五代史》白话文。

《白话新五代史》全部章节目录

(1)《新五代史》简介
(2)梁太祖本纪
(3)梁末帝本纪
(4)唐庄宗本纪
(5)唐明宗本纪
(6)唐愍帝本纪
(7)唐废帝本纪
(8)晋高祖本纪
(9)晋出帝本纪
(10)汉高祖本纪
(11)汉隐帝本纪
(12)周太祖本纪
(13)周世宗本纪
(14)梁元贞皇后张氏传
(15)广王全昱传
(16)博王友文传
(17)康王友孜传
(18)唐庄宗皇后刘氏传
(19)李克宁传
(20)李继岌传
(21)唐明宗淑妃王氏传
(22)秦王从荣传
(23)汉高祖皇后李氏传
(24)敬翔传
(25)朱珍传
(26)庞师古传
(27)葛从周传
(28)寇彦卿传
(29)康怀英传
(30)刘寻阝传
(31)牛存节传
(32)杨师厚传
(33)王景仁传
(34)贺瑰传
(35)郭崇韬传
(36)安重诲传
(37)周德威传
(38)符存审传
(39)史建瑭传
(40)王建及传
(41)元行钦传
(42)符习传
(43)孔谦传
(44)张延朗传
(45)李严传
(46)李仁矩传
(47)朱弘昭传(附冯繫传)
(48)刘延朗传
(49)康义诚传
(50)任圜传
(51)赵凤传
(52)张宪传
(53)萧希甫传
(54)刘赞传
(55)桑维翰传
(56)景延广传
(57)苏逢吉传
(58)史弘肇传
(59)杨邠传
(60)王章传
(61)刘铢传
(62)王朴传
(63)扈载传
(64)王彦章传
(65)张源德传
(66)姚洪传
(67)王思同传
(68)张敬达传
(69)孙晟传
(70)苏循传
(71)李嗣昭传
(72)李存孝传
(73)伶官传序
(74)敬新磨传
(75)宦者传论
(76)张承业传
(77)张居翰传
(78)罗绍威传
(79)王处直传
(80)刘守光传
(81)李茂贞传
(82)韩建传
(83)温韬传
(84)朱瑾传
(85)王师范传
(86)赵繴传
(87)李彦威传
(88)李振传
(89)孙德昭传
(90)康延孝传
(91)张全义传
(92)朱友谦传
(93)霍彦威传
(94)房知温传
(95)王晏球传
(96)王建立传
(97)皇甫遇传
(98)王弘贽传
(99)冯晖传
(100)皇甫晖传
(101)王峻传
(102)范延光传
(103)安重荣传
(104)安从进传
(105)杨光远传
(106)杜重威传
(107)李守贞传
(108)张彦泽传
(109)王景崇传
(110)赵思绾传
(111)慕容彦超传
(112)冯道传
(113)李琪传(附李繵传)
(114)和凝传
(115)何泽传
(116)李崧传
(117)贾纬传
(118)张允传
(119)赵延义传
(120)杨行密传
(121)杨隆演传
(122)杨溥传
(123)徐温传
(124)李繯传
(125)李景传
(126)李煜传
(127)王建传
(128)王衍传
(129)孟知祥传
(130)孟昶传
(131)刘晟传
(132)马殷传
(133)周行逢传
(134)钱繬传
(135)王审知传
(136)王鏻传
(137)四夷附录

猜你喜欢
  宋史·脱脱
  孔子家语·王肃
  续资治通鉴·毕沅
  唐国史补·李肇
  北使录·李实
  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
  明儒言行录·沈佳
  唐史论断·孙甫
  前汉书·班固
  白话旧唐书·刘昫
  出师表·诸葛亮
  正仇满论·章太炎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佚名
  献贼纪事略·佚名
  朝鲜王朝实录[中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七·彭定求

        卷697_1 【上元县(浙西作)】韦庄   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   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   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   卷697_2 【江上逢史馆李

  • 巻五·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五     明 宋公传 编歌体猗迂抑扬永言谓之歌有高下之节诵之使人兴起若君臣之赓歌五子接舆沧浪之歌见于经传非击壤卿云之比读者不可以不察观所取者尤见古今之不同也西山歌【李存】西山有

  • 卷一百十一·表第五下·三公表二·宋濂

        ◎三公表二   

  • 卷一百五十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辛卯朔,輔臣列奏,答手詔所問,曰:   臣等各蒙獎用,待罪二府,不能燮理彌縫,致化天下,過煩聖慮,特降德音,上以宗廟為憂,下以生靈為念,臣等不任臱恐戰汗,死罪!   詔旨謂:「合用何人,鎮彼西方?」

  • 卷首·金履祥

    三皇纪【索隐曰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後代之纲纪也】总论【双湖胡氏曰三皇之号昉於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而不指其名其次则见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议秦去古未远意三皇之称此或庶几焉汉孔

  •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佚名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三日【真按:由为七可知前之为八者为误字或误排矣.】臣等将应送盛京文溯阁收贮之《四库全书》,分作五拨,起程日期,公同各总裁等

  • 绎史卷八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陪臣交叛左传【昭公十二年】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南蒯谓子仲吾岀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子仲许之南蒯语叔仲穆子且告之故季悼子之卒也叔孙昭子以再命为卿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叔仲

  • 列传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二。○忠烈王齐国大长公主名忽都鲁揭里迷失元世祖皇帝之女母曰阿速眞可敦元宗十五年忠烈以世子在元尙公主。 元宗薨王嗣位东还遣枢密院

  • 卷二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一旗分志二十一八旗佐领二十一【正蓝旗蒙古佐领 镶蓝旗蒙古佐领】正蓝旗蒙古佐领正蓝旗蒙古都统所属左右参领各一右参领下佐领十五左参领下佐领

  • 奏谳书三·佚名

    原文:十年七月辛卯朔癸巳,胡狀、丞[上&ldquo;喜&rdquo;下&ldquo;心&rdquo;]敢讞之。劾曰:臨菑獄史闌令女子南冠繳冠,佯病臥車中,襲大夫虞傳,以闌出關。.今闌曰:南,齊國族田氏,徙處長安,闌送行,娶為妻,與偕歸臨菑,未出關得,它如劾。.南

  • 第三节 石晋之亡·吕思勉

    天福七年(942年),契丹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高祖忧悒,不知为计。五月己亥,始有疾。六月乙丑,殂。《通鉴》。兄子齐王重贵立,是为少帝。《旧五代史》。《五代会要》同。欧《史》称为出帝,盖援卫辄、鲁哀公之例以名之也。《

  • 序·阎若璩

    尚書古文疏證原序 (黃宗羲)吳草廬以古文《尚書》之偽,其作《纂言》,以伏氏二十八篇為之解釋,以古文二十五篇自為卷帙。其《小序》分冠於各篇者,合為一篇,置於後。歸震川以為不刊之典。郝楚望著《尚書辨解》,亦依此例。然從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孔子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总管,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说:“先

  • 卷十九·赜藏主

      ○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方)会和尚语录(江宁府保宁禅院嗣法小师仁勇编)   师在筠州九峰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起示众云:“会么?若也不会,今日无端走入水牯牛队里去也。还知么?筠阳九曲,萍实杨岐。”乃升座。   时有僧出众

  • 佛说圣宝藏神仪轨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复次曼拏罗内所用供献之物。须具二十件。每日三时供献。辰时供物。午时酉时不得再用。须别换新者。若诵者力所不及。许纳价直回赎。于第二时第三时再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九·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违恼众教白四尔时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具寿阐陀犯众多罪不如法说悔。诸苾刍欲令利益安乐住故告言。具寿。汝既犯罪。应如法说悔。阐陀答言。仁自犯罪。应如法悔。何以故。仁等皆是种种族种

  • 佛说地藏菩萨经·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净天眼观地狱之中受苦众生。铁碓捣铁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涌沸猛火旦天。饥则吞热铁丸。渴饮铜汁。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地藏菩萨不忍见之。即从南方来到地狱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

  • 般舟赞·善导

    全一卷。全称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又称般舟三昧往生赞。唐代善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本书系依观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般舟三昧经等而作之净土赞文,明示般舟三昧行道往生之法。分序文、正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