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此为四库全书版。

《前汉书》全部章节目录

(1)御制题宋版前汉书
(2)御制读汉书
(3)御制读叔孙通传
(4)御制读前汉书汲黯传
(5)御制读苏武传
(6)御制读萧望之传
(7)御制读史丹传
(8)御制读翟方进传
(9)御制读龚遂传
(10)叙例
(11)目录
(12)卷一上
(13)卷一下
(14)卷二
(15)卷三
(16)卷四
(17)卷五
(18)卷六
(19)卷七
(20)卷八
(21)卷九
(22)卷十
(23)卷十一
(24)卷十二
(25)卷十三
(26)卷十四
(27)卷十五上
(28)卷十五下
(29)卷十六
(30)卷十七
(31)卷十八
(32)卷十九上
(33)卷十九下
(34)卷二十
(35)卷二十一上
(36)卷二十一下
(37)卷二十二
(38)卷二十三
(39)卷二十四上
(40)卷二十四下
(41)卷二十五上
(42)卷二十五下
(43)卷二十六
(44)卷二十七上
(45)卷二十七中之上
(46)卷二十七中之下
(47)卷二十七下之上
(48)卷二十七下之下
(49)卷二十八上
(50)卷二十八下
(51)卷二十九
(52)卷三十
(53)卷三十一
(54)卷三十二
(55)卷三十三
(56)卷三十四
(57)卷三十五
(58)卷三十六
(59)卷三十七
(60)卷三十八
(61)卷三十九
(62)卷四十
(63)卷四十一
(64)卷四十二
(65)卷四十三
(66)卷四十四
(67)卷四十五
(68)卷四十六
(69)卷四十七
(70)卷四十八
(71)卷四十九
(72)卷五十
(73)卷五十一
(74)卷五十二
(75)卷五十三
(76)卷五十四
(77)卷五十五
(78)卷五十六
(79)卷五十七上
(80)卷五十七下
(81)卷五十八
(82)卷五十九
(83)卷六十
(84)卷六十一
(85)卷六十二
(86)卷六十三
(87)卷六十四上
(88)卷六十四下
(89)卷六十五
(90)卷六十六
(91)卷六十七
(92)卷六十八
(93)卷六十九
(94)卷七十
(95)卷七十一
(96)卷七十二
(97)卷七十三
(98)卷七十四
(99)卷七十五
(100)卷七十六
(101)卷七十七
(102)卷七十八
(103)卷七十九
(104)卷八十
(105)卷八十一
(106)卷八十二
(107)卷八十三
(108)卷八十四
(109)卷八十五
(110)卷八十六
(111)卷八十七上
(112)卷八十七下
(113)卷八十八
(114)卷八十九
(115)卷九十
(116)卷九十一
(117)卷九十二
(118)卷九十三
(119)卷九十四上
(120)卷九十四下
(121)卷九十五
(122)卷九十六上
(123)卷九十六下
(124)卷九十七上
(125)卷九十七下
(126)卷九十八
(127)卷九十九上
(128)卷九十九中
(129)卷九十九下
(130)卷一百上
(131)卷一百下

猜你喜欢
  汉末英雄记·王粲
  瓮中人语·韦承
  皇清开国方略·阿桂
  随手杂录·王巩
  张文襄公事略·佚名
  平蛮录·王轼
  明宣宗实录·杨士奇
  上清帝七书·康有为
  玉堂荟记·杨士聪
  苏东坡传·林语堂
  白话元史·宋濂
  大清著作权律·佚名
  五权宪法·孙中山
  呵旁观者文·梁启超
  大宋平蛮碑·余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一十·彭定求

        卷710_1 【蜀】徐夤   虽倚关张敌万夫,岂胜恩信作良图。能均汉祚三分业,   不负荆州六尺孤。绿水有鱼贤已得,青桑如盖瑞先符。   君王幸是中山后,建国如何号蜀都。   卷710_2 【魏】徐夤   伐罪书勋

  • 卷一三·袁枚

      李穆堂侍郎云:“凡拾人遗编断句,而代为存之者,比葬暴露之白骨,哺路弃之婴儿,功德更大。”何言之沉痛也!余不能仿韦庄上表,追赠诗人十九人。乃录近人中其有才未遇者诗,号《幽光集》,以待付梓。采取未毕,姑先摘数首及佳句,存

  • 卷二百九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横舟稿轮差祝圣所拈香瓣香来谒玉宸宫月在觚棱绛阙东转向玉街西畔过朝天万马正匆匆防度来防几赋诗又因将命到灵芝三呼祝了君王夀偷眼湖光立片时

  • 御选元诗卷三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六五言律诗二赵孟頫春寒夜雨鸣高枕春寒入敝袍时光自花栁吾意岂蓬蒿失色黄金尽知音白雪高山林隠未得空觉此生劳雪后同子俊游何山次韵同是清闲客俱为放浪游晴山依雪壮野水带冰流风急松杉乱年

  • 东都事略卷四十八·王称

    列传三十一  曾致尧字正臣抚州南丰人也举进士稍迁秘书丞爲两浙转运使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介旧恩以进致尧劾其罪太宗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徙知寿州再迁主客贠外郎爲三司盐铁判官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来归其弟继迁亡入碛

  • 卷之五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南都公檄  四月戊午朔,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宏图、工部尚书程注、都察院御史张慎言、兵部侍郎吕大器、翰林院詹事兼侍读学士姜曰广、太常寺卿何应瑞、应天府府尹刘士祯、鸿胪寺卿朱之臣、太常寺寺丞姚

  • 北游纪·张瀚

    浙之属郡,北去止欈李。欈李以北,遂为姑苏之吴江,而虎丘一山,亦三吴之胜地也。自姑苏涉毗陵,经锡山,由云阳,而达京口,皆江南大郡。渡扬子江,登金山寺,绕佛阁七层,高者临绝顶。顶有二亭,为大学士张萝山、霍兀崖诗碑。下汲中泠,泉水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二·佚名

    嘉靖十七年五月癸酉朔○吏部尚书许瓒条陈应朝各官开列地方事宜所宜裁革者八事一清里甲请严禁各处徵派里甲银两不得数外科派其应该纳银里户不得重徵二清田粮请敕各处田粮查照嘉靖十一年黄册除侵占压废寺没官等顷田土或

  • 九、我的书架①·林语堂

    ①原题为《我的书室》,有删节。且说M姚英写了一篇说她处理书室中书籍的方法的美妙的文章,那方法,同我的竟那么的巧合,要是我在这以前曾发表过只字关于我处理的方法,或以前曾同她见过面的话,我真要说她偷窃了我的文思。因此

  • 卷八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八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钦宗靖康初欧阳彻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时中书舍人高季辅上封事言得失辞旨切至上善之赐锺乳一剂曰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

  • 卷十四·黄道周

    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四明 黄道周 撰漳郡文章之盛则称葵圃郑家葵圃郑观察与其弟蓟州公皆为学典雅相尚观察没而孝廉海门与弟肇中又以文行称肇中二十余着诗及词赋数十卷以通家往来某心避之也既在防中问难维谨某心

  • 提要·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三传折诸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三传折诸四十四卷国朝张尚瑗撰尚瑗字宏蘧一字损时吴江人康熙戊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外补兴国县知县尚瑗初从朱鹤龄游讲春秋之学鹤龄作读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四·念常

      周文王时为柱下史伪第九(第十九化云。周文王时老君为变邑子。时帝纣荒虐天下涂炭。乃乘飞飙之轮。风伯前驱。彭祖骖乘。降坡山之阳。西伯揖之拜为守藏吏。武王克商。迁为柱下史。作赤精经。教文王以仁义之道。作

  • 修改管理寺庙条例意见书·太虚

    ──十年秋冬作──查第一条所列各款,为本条例全体之大纲,故其分类法,应按各寺庙之性质,详加区别,以为管理之标准。盖性质不同,则管理方法必不能一致,若概以一例观之,反使习惯上各种寺庙性质混淆,大失管理之本意。如原第一条第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十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二十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世出世护摩法品第二十七之余缚羊时者(谓戒已满梵种已出四姓已具。得杀羊而食之也。彼法云。梵天生四种故娶妻。娶四姓之女各各生子。即是梵天生四种也。然所用阿缚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唐善无畏奉 诏译独部别行总摄二十五部大曼荼罗尼印。以二手无名指小指。相叉于内。二中指直竖相拄。二头指屈。附二中指第一节。二母指捻左右手无名指中节。若有召请。二头指来去。佛言此咒印能灭十恶五逆一切重罪。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序释文·澄观

    续藏经 华严经疏钞玄谈 唐 澄观撰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序释文 将释此序大文分三初明题目次辨撰人后解本文初中经疏钞题具如下释序者由也始也陈教起之因由作法兴之渐始故名为序又序因

  • 永济融禅师住辽阳永安寺语录卷下·佚名

    书记 师印 照德 录普说师云。堂堂意气走雷霆。凛凛威严扫邪宗。巨灵抬手无多子。劈破华山千万重。还会么。若还会得。山僧便下座。其或未然。更为饶舌。参须真参。悟须寔悟。汝等切莫学邪徒。而随下流。永安寺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