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初名让坤。在刘守光部下当刺史,后在庄宗部下当客省使。严为人聪明敏锐多才多艺,喜欢骑射,知书善辩。

同光三年(925),出使蜀,对王衍讲唐兴复的盛况,音辞清楚响亮,蜀大臣们听了都做出肃然起敬的举动。衍枢密使宋光嗣设宴招待严,从容谈论中原的事情。严回答说:“前年天子在邺宫称帝,从郓州到汴州,不到十天就安定天下,梁的降兵达三十万人,东到海,西到甘、凉,北边威震幽陵,南跨闽、岭,四方万里,没有不称臣的。淮南杨氏累世强盛,凤翔李公恃先朝旧好,都派儿子入侍,伏首称臣。至于荆、湖、吴越,上贡赋,进珍奇,愿意和各郡一样者,每月都有。天子施之以德政,威震四方,天下形势,必然统一啊。”光嗣说:“荆、湖、吴越我不清楚,如凤翔是蜀的姻亲,这人反复无常,能相信吗?又听说契丹日益强盛,大国能无后顾之忧吗?”严说:“契丹的强盛,能超过伪梁吗?”光嗣说:“比梁差劣啊!”严说“:唐灭梁如摧枯拉朽,况且比它还差劣呢!唐兵布满天下,发一镇之兵,可灭契丹。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古代王者都存而不论,是不想穷兵黩武啊!”蜀人听严对答如流更加惊奇佩服。

那时,蜀国君臣昏庸政治黑暗,然而依靠天险自寻安乐,穷奢极侈。严从蜀国回来,报告可以攻取的情报。起初,庄宗派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充实后宫,然而,蜀的法律严禁奇货运出剑门关,不是奇货而运出的叫“入草物”,因此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只得金二百两、地毯、毛布一类的东西。庄宗听了,大怒说“:物归中国,叫‘入草’,王衍能避免当‘入草人’吗?”于是决定伐蜀。

冬天,魏王继岌伐蜀,派严当三川招抚使,与康延寿率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都迎降。延孝到达汉州,王衍告知说:“等李严来了就投降。”众人都以为伐蜀的计谋是李严先提出的,而衍怨严极深,不应该去。严听了很高兴,立即骑马入益州。衍见严以妻子母亲相委托,当天就以蜀国投降。严回来后,明宗任命他当泗州防御使,仍然兼做客省使。

后来孟知祥在蜀称霸,安重诲稍加限制,想派个能控制知祥的人,严要求当西川兵马都监。将要去上任,他母亲说:“你以前首先提出灭蜀的计谋,这次去要以死报答蜀人啊!”严不听母劝。以前,严与知祥同在庄宗部下,知祥为中门使,严曾经有过错,庄宗很恼怒下令斩首,知祥叫行刑的人稍缓,进去对庄宗说:“严是小过错,不能因喜怒杀人,恐失掉士大夫的心。”庄宗怒气稍消,命令知祥监督打二十杖放了。知祥对严虽有旧恩,但讨厌他这次来监军。蜀人听说严来,也都恨他。严到后,知祥设酒宴招待从容问他:“朝廷要你来的?还是你自愿来的?”严说“:君命呀!”知祥发怒说“:天下藩镇都没有监军,为什么只安排你到我这里?这是你欺骗朝廷吧?”立即斩了,明宗无法责问,知祥因此公开反了。

猜你喜欢
  第四十五回 抚叛兵良将蒙冤 剿海寇统帅奏捷·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七·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佚名
  杂录类·佚名
  ●下篇卷二·陈洪谟
  ◎兔官僚·李定夷
  第四一四认充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四·佚名
  吕太后本纪第九·司马迁
  元孚传·李延寿
  王及善传·刘昫
  卷二十五·雍正
  卷三十二·佚名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出 久要·李渔

    〖一剪梅〗(生上)美色牵人曲似钩,防却相投,早已相投。(旦上)风情虽淡意儿稠,说是干休,怎便干休?(生)又娘,我和你无心契合,竟成莫逆之交;着意矜持,反入多情之障。忆自同衾共枕以来,不觉又是半月。下官昨夜偶动归心,只怕相依不久。正是:相

  • 内篇 邑里第十九·刘知几

      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于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

  • ●卷一百七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二。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何谓公选人材夫创业中兴之主所资为尤多何则继体守文率循旧章得中庸之材亦足共治於艰难。若为兴衰拨乱则非得卓荦瑰奇之材未易有济故武王之有十乱宣五

  • 第八十四回 偕老友带兵入京 叩故宫夤夜复辟·蔡东藩

      却说黎总统解散国会,心中仍然愤闷,不得不表明心迹,因再嘱秘书草就一令,同日缮发。大略说是:  元洪自就任以来,首以尊重民意,谨守《约法》为职志,虽德薄能鲜,未餍舆情,而守法勿渝之素怀,当为国人所共谅。乃者国会再开,成绩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绥寇纪畧卷十二·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虞渊沉传曰天道不僭视人主之修德与否而降之祸福此自然之符也今以十七年已事观之成汤之责六事箕子之陈五行未显有失德或致厥罚况于三风十愆之必戒可得而知也齐庄中正以禋祀鬼神

  • 卷三十·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     宋 萧常 撰吴载记七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人美风仪有略计善应对从孙坚破重卓於阳人坚死复从策东渡累有战功策入会稽以为吴郡都

  • 第三十七章 宁汉复合的困难与特委会的风波·李宗仁

    一龙潭之敌既为我全部消灭,江南遂无敌踪。9月1日我军更渡江追击。此时孙军残部已如惊弓之鸟,闻风溃退。江北浦口、扬州等要隘,一时俱克。我军复向苏北猛追,残敌望风披靡,已绝无卷土重来之力,江南遂安如磐石。 唯此

  • 乐三·徐松

    详定乐律按此卷内容为雅乐,而原稿标目作「详定乐律」,与内容不符。「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俾来者有考焉为乐志:为《宋史 乐志》总序之末句。缘《永乐大典》此数卷本以《宋史 乐志》为正文,以《宋会要》为注,徐松辑录时,删去

  • 卷十七·王溥

    后唐长兴四年四月,以秘书监刘赞为秦王傅,前忠武军节度判官苏瓒为秦王友,前襄州观察支使鱼崇远为秦王府记室参军。〈时言事者请为秦王置师傅,上顾问近臣,皆以秦王名势隆盛,不敢置议,请自选择,方降是命。〉 后唐长兴二年八月敕:

  • 第二十八卦 大过 泽风大过 兑上巽下·佚名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彖曰:大过,大者过也。 栋桡,本末弱也。 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 大过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九二:枯杨生祶,老夫得其

  • 卷十七·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七明 陈士元 撰冠服考周冕邢昺氏曰冕者冠之别号世本云黄帝作冕宋仲子云冕冠之有旒者礼文残缺形制难详周礼弁师掌王之五冕皆冕朱里止言朱而已不言所用之物子罕篇云麻冕礼也葢以木为干

  •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孔子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读解】 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五·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菩萨施行庄严尊者护国本生之义次第三十。发生施义菩提胜因。清净觉慧默静能离。本修制度忍行寂静。梵行调伏。三灾运载。十善能离。吉祥胜定趣

  • 卷第四·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四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六祖慧能大师法嗣 潭州南岳怀让禅师(凡四) 金州杜氏子。少习毗尼藏。一日自叹云。夫出家者。为无为法。以报佛恩。以此拘身。於道何益。 遂同坦然禅师。谒嵩山安国

  • 第十四 迅速经之义释·佚名

    一 日种大仙我尊师 敬问远离与寂句 比丘世间云何见 寂灭何物不取着(九一五)我问尊师日种[之句中],问者,(一)为明解未见之问,(二)为已见令他合流之问,(三)为断疑念之问之三问。(一)为明解未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物]之特相未知、未见、

  • 乾隆江南通志·黄之隽

    地方合志。清赵弘恩等修,黄之隽等纂。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弘恩,满洲镶红旗人。贡生。雍正间官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之隽,字石牧,号唐堂。安徽休宁人。康熙进士。官编修。著有《痦堂集》和《香屑集》。是书乃雍正七年(1

  • 瑜伽论记·遁伦

    凡二十四卷。唐代遁伦集撰。又称瑜伽师地论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册。乃糅录诸师有关瑜伽师地论之释文。主要依据窥基之瑜伽师地论略纂一书,列举所为、所因、宗要、藏摄、解题、释文等六门,前五门中多抄录窥基之文,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