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汉高祖本纪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祖先是沙陀族人,后来迁居太原。知远体弱不好动,沉默寡言,面呈紫色,目多白睛,为人严肃。

和晋高祖一起当明宗的偏将,明宗与梁在德胜交战,晋高祖马甲断了,梁兵快追到,知远把自己所骑的马送给晋高祖,又取高祖的马跟在后面回来,高祖非常感谢他,高祖留守北京,知远为押衙。

潞王从珂反叛,愍帝出奔,高祖从镇州往京城在卫州遇见愍帝到驿舍,知远派勇士石敢拿铁锤侍卫高祖以防危险。高祖与愍帝议事尚未决断,愍帝左右想动武,知远保护高祖到室内,石敢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立即率兵杀尽愍帝左右,只留下愍帝在驿舍而去。

废帝入京即位,高祖又镇河东,不久发生矛盾,高祖想起兵,知远与桑维翰参加密谋策划,赞成起兵。高祖在太原即帝位,任命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保义军节度使。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到潞州,临别,指着知远说:“此都军很勇猛,无大故不要放弃他。”

天福二年(937),升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节度使。不久用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军,徙知远领归德军节度使,知远因与重威同级感到羞耻,闭门不出。高祖大怒,想罢免他的官职,宰相赵莹认为不好,高祖才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到他家宣谕,知远才接受任命。天福五年,徙邺都留守。九月,到京城朝见,高祖到他家里。天福六年,任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天福七年(942),高祖死。

知远跟随高祖起兵太原,有佐命之功,自从出帝即位,与契丹断绝盟好,用兵北方,常常怀疑知远勋位已高,对晋多事之秋幸灾乐祸而有二心,每次都优待尊崇他。升中书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又升北面行营都统。开运二年(945)四月,封北平王,开运三年五月,加守太尉,然而王以前从未出兵。契丹进犯澶州,派伟王攻雁门,知远在秀容打败契丹军。八月,杀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资产巨万,良马数千匹。

开运四年(947),契丹进犯京城,出帝被俘北迁,王派牙将王峻上表契丹,耶律德光称他为儿子,赐给木拐,这是少数民族的习俗,贵重如中原的几杖,不是亲信的大臣不给。王峻拿着木拐回来,契丹兵望见都让路。王峻回来说“:契丹必不可能长久占据中原,建议建立国家。”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上表劝进。十五日,知远即帝位,称天福十二年。磁州贼首梁晖取相州来归附。武节都指挥使史弘肇取代州,杀其刺史王晖。晋州将药可俦杀其守将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来归降。二十五日,陕州留后赵晖、潞州留后王守恩来归。三月一日,免去河东杂税。六日,延州军内乱,驱逐节度使周密。七日,丹州指挥使高彦询以其州来归附。十七日,契丹军退走,派其大将萧翰为宣武节度使守汴州。四月四日,任右都押衙杨..为枢密使,蕃汉兵马都孔目官郭威权枢密副使。契丹攻占相州,杀梁晖。八日,立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九日,任河东节度判官苏逢吉、观察推官苏禹皀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日,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攻取潞州。十三日,奉国指挥使武行德以河阳来归。史弘肇攻取泽州。二十一日,契丹耶律德光死于栾城县,契丹入镇州。五月十日,任太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十二日,前往东京。萧翰退归契丹,用郇国公李从益管南朝军国事。二十四日,到绛州,刺史李从朗来归附。六月三日,到河阳,杀李从益及其母于京城。十一日,从太原到达洛阳,十五日,改国号汉,大赦,免当年农民赋税。于田使者来。同年夏天,刘日旬死。闰七月十三,禁止制造契丹衣服、器具。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叛,派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邺都行营都部署去讨伐。二十八日,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庙号文祖,祖妣李氏谥明贞;曾祖昂谥恭僖,庙号德祖,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谥曰昭宪,庙号翼祖,祖妣李氏谥曰昭穆;考..谥曰章圣,庙号显祖,妣安氏谥曰章懿。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皇帝为世祖,都不祭祀。八月,护圣指挥使白再荣驱逐契丹,以镇州来归附。十五日,安国军节度使薛怀让杀契丹将军刘铎,入邢州。九月二十三日,任吏部尚书窦贞固守司空兼门下侍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九日,北征。十月三日,到韦城,赦免河北。十一月二十二日,杜重威投降。十二月十三日,从邺都回到洛阳。

乾..元年(948)正月五日,大赦,改元。九日,更名詗。二十七日,皇帝在万岁殿去世。

猜你喜欢
  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五十二·脱脱
  帝鉴图说·张居正
  ●卷十三·徐锡麟
  路史卷十七·罗泌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六·佚名
  第一二一红禀光绪八年六月廿四日一一三一一-一·佚名
  七○二 安徽巡抚闵鹗元奏查出悖谬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卷之八十四·祁韵士
  卷十六·高士奇
  目録·张廷玉
  朱瑾传·欧阳修
  吴澄传·宋濂
  卷三十七·佚名
  黄磋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四十。   起建炎四年六月十一日辛已,尽七月十七日丁巳。   程昌寓;鼎沣州镇抚使兼知鼎州。   程昌寓;家傅曰:建炎元年八月公以京西转运判官入为尚书吏部郎官自南都扈从至维扬与时宰论事不合出地蔡二年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夜岁星犯垒壁阵○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诏长兴

  • 卷之十二·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十二表第十二西藏部【康熙五十九年大军定藏以驻藏大臣辖之不丗旗世爵五一现停袭】扎萨克镇国公今袭辅国公辅国公今定世袭一等台吉一等台吉今袭辅国公扎萨克一等台吉扎萨克一

  • 卷二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十七乾隆二十一年夏四月戊申命授巴罕乌鲁特宰桑托克托博罗特为散秩大臣上谕军机大臣曰据策楞奏称巴罕乌鲁特宰桑托克托博罗特留养去嵗被掠之喀尔喀王齐巴克雅喇木丕勒协理台吉多尔

  • 绎史卷八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宋公族废兴【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宋荡伯姬者何荡氏之母也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谷梁传妇人既嫁不逾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縁姑言之之辞也 公羊传宋杀其大夫何以不名宋

  • 第七章 王安石變法·林语堂

    蘇氏兄弟在神宗熙寧二年(一O六九)到達京師。從那年起,中國則在政潮洶湧中捲入新社會的實驗裏,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衝擊震盪不絕,直到宋朝滅亡而後已。這是中國最後一次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實驗,絕不是第一次。在中國四千年

  • 耶律韩留传·脱脱

    耶律韩留,字速宁,仲父隋国王之后。富于明睿的识见,坚持躬行仁义,行为举止严肃稳重,擅长做诗。统和年间,被征召暂摄御院通进。开泰三年(1014),渐升为乌古敌烈部都监,不久知详稳事。敌烈部反叛,韩留率宫分军,随从枢密使耶律世良讨

  • 常遇春传·张廷玉

    常遇春,字伯仁,怀远人。相貌奇伟,勇力绝人,长臂善射。开始跟随刘聚为盗贼,后来发觉刘聚终将无所作为,便在和阳归附朱元璋。朱元璋还未到和阳时,常遇春因困倦躺卧田间,梦见有一神人披甲拥盾在叫他“:起来,起来,主君到了。”常遇春

  •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五十一人物志三十一大臣传十七【满洲正黄旗五 帅顔保 明珠傅逹礼 乌丹 素丹 鄂克济哈查弼纳 赫夀】帅顔保帅顔保满洲正黄旗人姓赫舍里大学士希福之次子也圣祖仁皇帝康元年正月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 洪武十八年春正月癸亥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于谨身殿。 高丽、暹罗、琉球等国遣使贡方物,上表贺。 甲子,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普定知府者额来朝,贡方物及马三百余匹,诏赐绮帛、

  • 224.刘伯温求雨·林汉达

    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依靠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又吸收了一些谋士,帮他出谋划策。在这些谋士中,刘基是最著名的一个。刘基又叫刘伯温,本来是元朝的官员,因为对元朝的政治腐败不满意,常常写点文章,讽刺时事,后来,被解职回

  • 卷十三·陈士元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类考卷十三明 陈士元 撰乐制考八佾马融氏曰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僣舞于家庙故孔子讥之服防氏曰每佾八人天子用八为八八六

  •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全文·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归命礼法身,住於诸有情。彼由不遍知,轮回於三有。其性即生死,净时亦复然。清净是涅槃,亦即是法身。譬如乳相杂,醍醐不可得

  •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一卷·佚名

        金刚智所译  我依瑜伽经所说  为像末薄福比丘  久持诸佛秘密语  若其福智不现前  及以无官无位伦  贵姓高人福因薄  为化度一切众生  此显明极秘密法  三世诸佛神验道  速疾甚深究竟法 

  • 卷之二十五·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二十五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佛事黄檗大和尚命蕴谦监寺斋法衣至师举示众云寸丝不挂人天瞻仰无门一线放开众生成佛有分老黄檗既尚普门分付新圣寿亦如雪峤承当不敢囊藏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精耀三景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徒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八素真经》为六朝古上清经。《真诰》著录,《无上秘要》引 文。《云笈七签》卷9

  • 学仙辨真诀·张无梦

    学仙辨真诀,原不题撰人。《宋史‧艺文志》着录张无梦《学仙辨真诀》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张无梦乃北宋初华山派道士,陈抟弟子,通内丹之学。本书分、〈辨真〉、〈辨宝〉、〈辨水银〉、〈辨汞

  • 大乘同性经·佚名

    全称《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说经》,亦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佛教经典。北周阇那耶舍译。二卷。“同性”,梵文abhisamaya的意译,亦译作“证契”,即契入大乘教理之意。本经论述了众生之实相、众生界之无尽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