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茂贞传

李茂贞,深州博野人。本姓宋名文通,在博野军当士卒,戍守凤翔。黄巢进攻京城,郑畋率博野军进击黄巢,茂贞因功从队长升军校。

光启元年(885),朱玫反,僖宗逃到兴元。玫派王行瑜攻大散关,茂贞与保銮都将李钅延等人在大唐峰打败王行瑜。第二年,朱玫战败被杀。茂贞因功从扈跸都头升为武定军节度使,赐姓名李茂贞。护送僖宗东归,走到凤翔,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和天威都头杨守立争路,两军互相攻击,昌符战败逃到陇州。僖宗派茂贞攻杀昌符,因功升为凤翔陇右节度使。大顺元年(890),封陇西郡王。

大顺二年(891),枢密使杨复恭得罪,逃到兴元,兴元节度使杨守亮是复恭的养子,收留他。茂贞上书说复恭父子的罪都应当杀,自请当山南招讨使去讨伐。昭宗因宦官的缘故有难处,不同意讨伐。茂贞擅自发兵,攻占兴元,杀复恭父子。

茂贞上表要求任命他的儿子继密权知兴元军府事,昭宗调任茂贞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派宰相徐彦若镇守凤翔。茂贞不服从诏令,上表说:“担心会发生军情突变,军心难以控制。徒劳无益地使民众生命财产,因此受到损害;倘若造成圣驾蒙难,迁徙到哪里去呢?”昭宗认为茂贞上表言语不恭,无法忍受,问宰相杜让能怎样处理。让能说:“茂贞地大兵强,唐朝的力量还不能去讨伐,凤翔又离京城很近,容易危及京城安全,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到那时就是想诛晁错来挽救危急恐怕也办不到。”昭宗发怒说:“我不能这样懦弱无能的甘愿受人欺凌侮辱!”下令让能调兵,派覃王嗣周为京西招讨使。令下,京城市民都认为不好,群集承天门阻挡宰相,请求不要用兵,争着用石头瓦块击宰相,宰相下轿走了,大印也丢了,人心恐慌,昭宗更加决心征讨。覃王率护驾军五十四都在周至交战失败,茂贞进攻京城,屯兵三桥。昭宗驾临安福门,杀两枢密向茂贞道歉叫他罢兵。茂贞平时与让能有矛盾,就说:“主张用兵的不是两枢密而是让能。”在临皋驿阅兵,请求杀让能。让能说:“臣虽然先说明了不能用兵,但只有杀臣才能解除国难。”昭宗哭湿了衣襟,贬让能为雷州司户参军,赐死,茂贞才罢兵。

第二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死,他的儿子珂、珙争位。晋王李克用请求立珂,茂贞与韩建、王行瑜请求立珙,昭宗不同意。茂贞等发怒,率三镇兵进攻京城。商议废掉昭宗,立吉王保当皇帝。还未办成,晋王已经发兵,茂贞害怕了,只杀了宰相韦昭度、李石奚,留下养子继鹏率兵二千宿卫京城,自己班师。晋军到河中,继鹏与行瑜弟行实等人争着劫持昭宗出逃,京城大乱,昭宗出京居住石门,茂贞率兵到雩阝县,斩继鹏赎自己的罪。

晋兵打败王行瑜,回师渭北,请求进攻茂贞。昭宗认为晋远而茂贞近,想庇护他以示恩德,若以后遇到难处可以作为依靠;而且茂贞已杀了他的儿子替自己赎罪了,就下令叫晋军罢兵回师。克用叹气说“:唐不杀茂贞,后患未了啊!”

昭宗从石门回京,立即招募安圣、捧宸等军一万多人,用各亲王统率。茂贞认为唐朝准备讨伐自己,也加强军队请求入京朝见,京城人心惊慌逃到山里。茂贞进攻京城,昭宗派覃王抵抗,覃王率军走到三桥,士兵溃散,昭宗逃到华州。派宰相孙亻屋率兵讨伐茂贞,韩建替茂贞请求免罪才罢兵。过了一段时间,升茂贞当尚书令,封为岐王。

后来,昭宗被宦官废掉,恢复帝位以后,宰相崔胤想借助梁军杀宦官,与梁太祖秘密商议。中尉韩全诲等也依靠茂贞作为外援,茂贞派儿子继筠率兵数千人宿卫京城,宦官依仗岐军更加骄横得无法无天。

天复元年(901),崔胤召梁太祖西进,梁军到同州,全诲等人害怕,和继筠劫持昭宗到凤翔。梁军包围了一年多,茂贞屡次战败,闭城不敢出战。城中粮草已尽,自冬至春,雨雪不停,民冻饿死者每日以千计。斗米值钱七千,以至于烧人为粪,煮死尸而吃,父自食其子,有人来争肉吃,说:“这是我儿子,你怎能吃呢?”人肉每斤值钱近百,狗肉每斤值钱五百,人肉比狗肉便宜。天子在宫中设小磨,派宫人自己磨豆麦供御膳,后宫与诸王十六宅冻饿而死者每日三、四人。城中人找茂贞求生路,茂贞穷急,找天子商议与梁和解。昭宗对茂贞说“:朕与六宫都一日吃点稀饭,一日不够一日,怎能不与梁和解呢?”天复三年(903)正月,茂贞与梁议和,斩韩全诲等二十多人,把首级交给梁军,梁军解围。天子虽然出来了,然而梁劫持昭宗东迁,唐很快就灭亡了。茂贞不仅造成唐的灭亡,自己也因此困难和危险了。

到梁太祖即位,诸侯强盛的人都先后称帝,茂贞不敢,只称岐王,开府设置官吏,以妻为王后,奏乐摇扇视朝,出入模仿天子罢了。茂贞在岐,对民比较宽仁,减轻赋税,民众得以安身,曾因地盘狭小,赋税少,下令反复榨油,因为怕引起火灾,禁止松枝柴草进城,有个伶人讥笑说“:臣请求也禁止月光。”茂贞当作笑话,并不生气。

以前,茂贞打败杨守亮夺取兴元,而..、宁、..、坊都来归附,有地方二十州;到他被梁包围时,兴元归附蜀,开平以后(907~910),..、宁、..、坊归附梁,秦、凤、阶、成又归于蜀;到梁末年,所辖之地只有七州罢了。

庄宗已经灭梁,茂贞称岐王,上表时以叔父自居。到听说庄宗入洛阳,才上表称臣,派他儿子从严来朝贺。庄宗认为他是老前辈,对他非常尊重而有礼貌,改封秦王,诏书上不呼他的名字。同光二年,病死,年六十九岁,谥曰忠文。

猜你喜欢
  第三十四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蔡东藩
  ◎方域四·徐天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九·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十·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三·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五·佚名
  二百四十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兆页)等重修天宁寺佛像摺·佚名
  卷二十一·郝经
  ·又·丁曰健
  丘神责力传·刘昫
  曹翰传·脱脱
  卷二百十八·佚名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董康

      ○劉盼春·雜劇   明周憲王撰。憲王名有燉。周定王之長子。明太祖之孫。勤學好古。留心翰墨。集古名蹟十卷。手自臨摹勒石。名東書堂集古法帖。製誠齋樂府傳奇若干種。音律諧美。中原絃索多用之。李夢陽汴中元

  • 卷三百三十三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丁未朔,大理寺上兩地供輸人周辛祖、順祖、六兒私過北界與崔學郎等覘事案,犯在赦前。詔周辛祖、順祖、六兒各處斬。   賜熙河蘭會路經略使苗授對衣、金帶、銀絹五百,同經制、通直

  • 目录·顾起元

    序 卷一经义兼古注疏 东宫命典试 转运兑运长运 漕运总兵流官 辨讹 诠俗 方言 谚语 父母称谓 南唐宫阙 南唐都城 珍物 花木二十二则 禽鱼十一则&nbs

  • 卷二百五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年冬十月乙酉朔享 太庙○戊子奴儿干等处都指挥王肇舟暹罗等国正使阿哈麻等辞还赐宴及钞币有差○山东高密县言兆民七百余户已复业其累年所负粮刍上司屡遣催徵乞宽贷之 上谕户部曰往古之民死徙无出乡安于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万历十年六月丁亥朔日有食之○升山东副使王庭诗河南副使王藻福建副使徐汝翼各左右参政庭诗浙江藻山东汝翼广东○准巡按广西御史敖选养病○以原任蓟镇协守李汝槚为宁夏游击河南都司雷以诚狭西都司孟孝臣各右参将以诚太

  • 提要·刘时举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二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编年类提要【臣】等谨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十五巻宋刘时举撰时举里贯无考其结衔称通直郎户部架阁国史实録院检讨兼编修官宋季三朝政要载史嵩

  • 第三七八谕同治七年四月九日一二二○九--一九·佚名

    淡水分府严,对九芎林等五庄庄正给发谕戳署淡水总捕分府严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本年二月二十八日,据竹北一保九芎林庄彭上岐、下山庄许本立、树杞林庄彭德贵、六张犁庄邱云开、五和庄罗廷英禀称:总

  • 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九鼎澧逸民叙述杨么事迹一常德府旧是鼎州昨於建炎三年有北来溃兵孔彦舟贼马侵犯府城其时府民为时有土人妖巫锺相久以幻怪鼓惑本土乡村愚民连络澧峡无知之俗悉来

  • 提要·江永

    【臣】等谨案春秋地理考实四卷国朝江永撰永字慎修休宁人所着有周礼疑义举要仪礼释宫增注礼记训义择言深衣考误古韵标准四声切韵谱诸书皆别著录是编所列春秋山川国邑地名悉从经传之次凡杜预以下旧说已得者仍之其未得者

  • 卷三·俞皋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三  元 俞臯 撰莊公【名同桓公子母文姜在位三十二年子般立為公子慶父所弑立其庶子啓方是為閔公諡法勝敵克亂曰莊】【戊子】元年春王正月【不書即位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法华经变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法华经变,《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这幅经变的中心是释迦在灵鹫山说法的宏大场面。 若以各派外道比先秦百家言,则释迦恰是那时印度的孔子。他在群言淆乱之中,折衷长短,以中庸为教。

  • 正信会员每日必修之常课·太虚

    正信会员应以受三皈以上者,方具有会员资格。曾受三皈者,每晨一次或每晨昏二次,必应恭敬供养修三皈。念诵法如下:甲 慈宗者一、皈命仪 第一、皈命教主释迦:    1.意观,释迦世尊为根本。    2.口称,弟子某姓某法名,依某某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十回向品(从二十五经一半尽三十三经)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长行中亦二。谓位行位果。行中亦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征起。谓所修事善皆悉顺入坚固法性故。下文云。则为随顺真实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随

  • 卷第六十三·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三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四 尔时善财童子一心正念法光明法门深信趣入。专念於佛不断三宝。叹离

  •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赵增禹

    直隶丰润张学士,名佩纶,字幼樵。其先世雨樵中丞,仕至安徽巡抚。学士以同治庚午辛未联捷入翰林,年甫冠,未娶也。甲戌散馆授编修,光绪丙子大考二等第二,擢侍讲,旋转侍读。学士长身伟干,天资聪颖过绝人,读书目十行并下。初入塾,一日

  • 诗解颐·朱善

    明人朱善撰。全书四卷,其体例:“不载经文,但以诗之篇题标目,大抵推衍朱子《集传》为说;亦有锲而不说者,则并其篇目略之”,其论诗先分章而论,后乃以“总论”阐明诗旨、发挥题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说云:“其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