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峻传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其父王丰,曾任乐营将。王峻年轻时因擅长唱歌侍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占魏博后,张筠抛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赵岩路过张筠家时,张筠曾让王峻唱歌陪伴他们喝酒,赵岩见到后很喜欢他。这时赵岩正在朝中当权,张筠将王峻送给赵岩以讨好他。后梁亡国后,赵岩全族被诛,王峻流落民间。很久以后,侍奉三司使张延朗,延朗不很喜欢他。晋高祖石敬瑭攻灭后唐,杀死张延朗,这时汉高祖刘知远正跟随晋军起兵灭唐,因此,石敬瑭将张延朗的全部家产赐给他,王峻因而得以侍奉后汉高祖。

汉高祖镇守河东时,王峻被任命为客将。刘知远即位后,授王峻为客省使。汉派遣郭从义讨伐赵思绾,用王峻监其军。历升为宣徽北院使。

周太祖郭威镇守天雄军,王峻任监军。汉隐帝杀死大臣史弘肇等人后,又派人杀周太祖及王峻等人,于是,王峻等人与太祖一起举兵攻打京师。太祖监国时,用汉太后之命授王峻为枢密使。太祖率兵北出,到澶州后,返军回京师。这时,太祖已经派冯道到徐州迎接湘阴公刘斌贝,而后汉宗室蔡王刘信在许州。王峻和王殷密谋,派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率兵到宋州,前任申州刺史马铎到许州等待时机发动兵变,崇、铎于是杀死斌贝、信。

太祖还京师即皇帝位,给王峻授官为右仆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刘..攻打晋州,王峻任行营都部署救晋州,被授以不待上奏,自行随机决断处置的权力。另外派陈思让、康延沼从乌岭出绛州与王峻会师。峻到了陕州,停留不前进。太祖派使者翟守素疾速乘马到陕州,对王峻传达太祖将亲征的谕旨。峻让左右随从退下对守素说“:晋州城坚固不能接近,而且刘..的军队精锐也不可抵挡,我之所以停留在这里,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要等待时机。况且陛下刚刚即位,对四方的藩镇,还没有施于威信与德行,怎么能轻举妄动!再者,兖州慕容彦超已经显露出了反叛的迹象,如果陛下率军渡过汜水,而彦超攻入京师,陛下将怎样对付呢?”守素驱马返回京师,将王峻的话全部对太祖说了。这时,太祖已经下诏书说要西巡,听了王峻的一番话,急忙揪着自己的耳朵说“:差点坏了我的事!”因此,停止西巡。王峻的军队从绎州出发,前锋传回已通过蒙坑的消息,峻高兴地对他的部下说:“蒙坑,是晋州和绎州之间的险要关口,刘..不分兵守卫在这里,让我军顺利通过,由此可知他必败无疑。”王峻的军队攻到离晋州三十里远的地方,刘..得到周援军大队已到的消息,马上撤围退走。周军诸将都想追击敌军,王峻犹豫不决。第二天,派骑兵追击刘..,没有赶上,只好返回。

王峻跟从太祖讨伐慕容彦超,为随驾都部署,他率领士兵首先登上敌城。

王峻与太祖一起在魏起事,自以为有辅助太祖开国之功绩,把处理国家大事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凡是有所讨论和请求,不论事情大小,都希望能成功,如果太祖决定稍不如他的意志,他就表现出不恭敬的脸色和言辞,太祖常常宽容他。王峻比太祖大二岁,太祖往往称呼王峻为兄,或者只叫他的字,王峻因此更加骄横。郑仁诲、李重进、向训等人,都是太祖过去的部属偏将,太祖刚即位时,谦逊地遏制他们,不想马上提拔任用,但王峻心里则疑忌他们。自从打败慕容彦超回来后,就用请求解除枢密使官职的办法来探测皇帝的心意,太祖则安慰犒劳他。王峻发了许多信给众多藩镇,请他们向皇帝保荐自己,过了几天,各藩镇都派人驱骑上书向皇帝保荐王峻,太祖非常诧异。王峻连连上表奏请解职,并借故不处理政事,太祖派身边的近臣召见他说“:你如果还不出来,我只有亲自上门去问候你了。”王峻对使者说“:皇帝如果亲自来,那将会给我引来意外的事。”但他仍然没有一点要出来处理政事的意思。枢密直学士陈同与王峻关系好,太祖就派陈同去召王峻。陈同回来奏报说“:王峻的意见有所缓解,但还是请陛下宣称整备车马,装着将要亲自问候他的样子,这样他就一定会出来任职了。”太祖勉强这样做了。王峻听说太祖马上要来,才赶忙疾驰入朝晋见太祖。

王峻在枢密院建造厅堂,非常华丽奢侈,邀请太祖来此视察,太祖给了丰厚的赏赐。但太祖在内园建造一座小殿,王峻却奏称:“宫内殿室已经很多了,何必再建此殿呢?”太祖反驳说“:枢密院房室也不少,你又何必非要建造厅堂不可呢?”王峻自知惭愧,无言以对。

王峻任枢密使兼宰相,又要求兼任平卢节度使。接到任命后,刚到方镇,就又请求借左藏库的绫绢万匹,太祖都勉强满足了他的要求。又奏请用颜衔、陈同取代李谷、范质为宰相,太祖说“:任用罢免宰相,怎么能仓促行事呢?等以后再慢慢考虑吧。”王峻不停地讨论奏请,言辞也渐渐不恭敬起来。中午时,太祖没能退朝吃饭,王峻仍然不停地争辩,因为当时正好寒食节放假,太祖说:“等到放完假后,再按你奏请的办吧!”王峻这才退朝。太祖终于感到不能再忍让了,第二天皇帝到便殿,召见百官入内,就此机会将王峻幽禁在另外的房间。太祖召见冯道时,流着眼泪说:“王峻欺侮我,不能再忍了!”于是将王峻降职为商州司马,后王峻病死于商州。

王峻被废职时,太祖因为他曾监修国史,怀疑他记载的不真实,所以召史官取出按日记载朝政事务的册子阅读,史官认为皇帝宫中的事不是外人应该知道的,害怕因为泄漏宫中事而获罪。王峻被降职后,李谷监修国史,因而奏请皇帝下令,让近臣抄录宫中事务给史馆,于是,皇帝命令枢密直学士到枢密院抄录后送往史馆,从此以后形成惯例。

猜你喜欢
  文史第二十八·吴兢
  卷五·连横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六·王祎
  第三十二回 西北边辽金夏不住相争·黄士衡
  ●崇祯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一·杜大珪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宋文元袁皇后传·李延寿
  浑·欧阳修
  邓景山传·欧阳修
  唐纪四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上武德二年(己卯、619)·司马光
  卷四十·佚名
  第三节 岐、汴之争·吕思勉
  卷一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273_1 【独不见】戴叔伦   前宫路非远,旧苑春将遍。玉户看早梅,雕梁数飞燕。   身轻逐舞袖,香暖传歌扇。自和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谁信后庭人,年年独不见。   卷273_2 【去妇怨】戴叔伦   出户不

  • 欧阳闢·唐圭璋

      闢字晦夫,临川人,从学于梅圣俞。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第。任石康令。   临江仙   九日登碧莲峰   涧碧山红粉烂漫,烟萝远映霜枫。倚阑人在暮云东。遥天垂众壑,平地起孤峰。   大好家山重九日,尊前切莫匆匆。黄花

  • ●李义山诗集注卷二上·朱鹤龄

    呉江朱鹤龄撰南朝地险悠悠天险长。金陵王气应瑶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粧。△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璇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揺光江淹诗瑶光正神县南朝为正朔所归故曰应瑶光也南史徐妃讳

  • 第十八出 遇仆·陆采

    〔丑上〕福无双至尤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眞。小人塞鸿。去年遭朱泚之乱。把刘尙书行李。付之贼手。逃入太原府去。小人平昔会织段疋。权且织些餬口。且喜贼平。重到京师。昨日去刘府中拜见。谁想两日之前。刘老爷被卢

  • 卷一百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三十 王台卿【梁南平王世子恪除雍州刺史宾客有江仲举蔡薳王台卿庾仲容四人俱被接遇按台卿诗多与简文倡和广弘明集曰州民前臣刑狱参军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司马迁

    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

  • 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一·赵尔巽

      沈棣辉 邓仁堃 余炳焘 栗翟 朱孙贻 史致谔 刘郇膏 朱善张子之榛 黄辅辰子彭年   沈棣辉,字奏篪,浙江归安人。少游淮上,为河督麟庆司章奏。道光中,纳赀为广东通判,补广州永宁通判。擢黄冈同知,以功晋知府,补韶州。咸

  • 卷之一百二·佚名

    洪武八年十一月丁巳朔○戊午杭州民有获罪律当杖而谪戍其子为磨勘司吏固请以身代 上曰此美事也姑屈法以申父子之恩俾为世劝遂命释之○壬戌夜有星自天厨流至奚仲没○甲子遣吏部侍郎张度为正使工部侍郎孙敏为副使徵卫国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四年三月辛未朔 孝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裕陵○逮原任电白知县周玄暐下狱玄暐直隶昆山人罢官家居雄于赀而好讥议所著泾林续纪牵涉时事凡官司之莅其土者率加讦诋即事干宫禁亦书之会与邑令忤乡人乘

  • 卷之二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与施提军论止杀书·丁曰健

    贼众至三十万,此曹可胜诛哉!勿论铤而拒敌,即使安坐偃卧,引领受戮,我军万六千人,以一人斩二十级,亦不胜其烦也。彼亦天地父母之所生,不幸与贼共处此土耳!畏死胁从,知非本愿;或挂名贼党,以保身家。其心岂不愿见太平,重

  • 卷十四·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四宋 彭百川 撰神宗朝臣议论新法神宗即位励精求治以王安石学行负时望召为翰林未几引参大政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颇久日刻既晏例隔登对於崇政殿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中丞吕诲待对於崇政殿

  • 同類相動第五十七·苏舆

      今平地注水,去燥就濕,均薪施火,去濕就燥。百物去其所與異,而從春所與同,故氣同則會,聲比則應,其驗 然也。試調琴瑟而錯之,鼓其宮則他宮應之,鼓其商而他商應之,五音比而自鳴,非有神,其數然也。美事召美類,惡事召惡類,類之相應而

  • 卷二·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略卷二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鲁国于曲阜【史记武王十一年封周公旦于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曲阜少皥之墟也定公四年祝佗曰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二·湛然

    初文云何下至出乳味相者。此文以华严说大。未游鹿苑。詺之为顿。此是顿部。非是顿教。以彼部中兼一别故。人不见者便谓华严顿于法华者误矣。下去准说。初文牒譬。厚殖下以感应合譬。一往总以别圆为厚。顿说下明说顿意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二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二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六◎问曰。此中何者是欲。何者是恶不善法。答曰。资生欲是欲。烦恼欲是恶不善法。复次欲是五欲。恶不善法是五盖

  • 疗痔病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有神咒,治痔病。

  • 蕤呬耶经·佚名

    又曰瞿醯坛哆罗经,玉呬耶经。慧琳音义作掬呬耶亶怛罗经。三卷,唐不空译。所谓瞿醯经是也。见瞿醯经条。梵Guhya-tantra,蕤宜作[廿/(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