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继岌传

唐庄宗有五子:长曰继岌,其次继潼、继嵩、继蟾、继山尧。继岌母亲是刘皇后,其余都未说明他们母亲的名号。

庄宗即帝位,继岌当北都留守,判六军诸卫事。升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当宰相,建议按唐朝惯例,皇子都当宫使。就以邺宫为兴圣宫,用继岌为使。

同光三年(925),封魏王。当年伐蜀,用继岌为西南行营都统,郭崇韬为都招讨使,工部尚书任圜、翰林学士李愚都参予军事。九月十八日,率兵六万从凤翔入大散关,军无十日之粮,但所到州镇都归降,就地取粮。到兴州,蜀将程奉琏率五百骑投降,就用他的兵修阁道,让唐军通过。王衍率兵万人屯利州,分兵一半在三泉进行抵抗,被先锋康延孝打败,衍害怕了,斩断吉柏江浮桥,逃回成都。唐军从文州小道入川。十一月二十日,继岌到绵州,衍上表请求投降。十一月二十七日,入成都。王衍乘竹轿到升仙桥,穿白衣,牵羊,草绳系在脖子上,一只胳臂露在外面,用嘴含着玉璧,用车载着棺材,群臣穿孝服,光着脚来投降。继岌下来取璧,崇韬解开绳子,烧掉棺材。从出师到王衍投降,共七十五天,没有打仗,自古以来打仗没有这样容易。然则继岌虽然是都统,但是军政号令都出自崇韬。

起初,庄宗派宦官供奉官李从袭监中军,高品李廷安、吕知柔为典谒。从袭等人平时讨厌郭崇韬,又见郭崇韬专任军事,更加不满。到破蜀以后,蜀的贵臣大将,从王宗弼以下,都争着用蜀宝货、妓乐奉献给崇韬父子,魏王所得匹马、束帛、唾壶、麈柄而已;崇韬每日决策军事,将吏宾客坐满客庭,然而都统府只有大将早晨去拜见,门庭寂静无人。因此从袭等人非常愤恨。不久宗弼率蜀文武大臣拜见继岌,请求留下郭崇韬镇守蜀,从袭等人因此说郭崇韬有异志,劝继岌做好准备。继岌对崇韬说“:陛下依赖你如同衡山、华山,尊你在庙堂之上,希望一统天下治理四方,必定不会把你放在这偏远蛮夷之地。这件事不是我能决定的。”

庄宗听说崇韬想留在蜀,也不高兴,派宦官向延嗣催促继岌班师。延嗣到成都,崇韬不出来迎接,见面时礼节非常怠慢,延嗣愤怒,从袭告诉延嗣说崇韬有异志,怕危及魏王。延嗣回朝,都告诉了皇帝。刘皇后哭着要求保全继岌,庄宗派宦官马彦皀去看崇韬的打算。那时两川初定,孟知祥还没到任,各处盗贼聚集山林,崇韬正派遣任圜等人分别出去招安,怕以后发生变故,所以大军没有立即回师。临行时去见刘皇后说“:臣听延嗣说蜀形势严重,祸乱一触即发,怎能三千里往来报告呢?”刘皇后把彦皀的话告诉庄宗,庄宗说:“传说的话没有证实,哪能随便做出决断?”皇后因为得不到庄宗允许,就自己下令给继岌杀崇韬。次年正月,崇韬留任圜守蜀,等待知祥到任,并确定了班师的日期。彦皀到蜀,拿出皇后教令给继岌,继岌说:“现在大军将要出发,没有发生事端,怎能做这种没良心的事?”从袭等哭着说:“现在有密敕,王不执行,假若崇韬知道了,我们都无法活了!”继岌说:“皇上无诏书,只有皇后手谕,怎么能够杀招讨使?”从袭等力争,继岌不得已只得同意了。第二天早晨,从袭以都统的命令召崇韬去,继岌到楼上回避,崇韬到府,刚上台阶,继岌的侍从李环用铁木过打碎了崇韬的头。

继岌班师。二月,大军到泥溪,先锋康延孝叛变,占据汉州,继岌派任圜去讨平。四月五日,至兴平,听到明宗造反,大军已到京城的消息,继岌想退守凤翔。到武功,李从袭劝继岌驰赴京师以救国难。走到渭河,西都留守张..隔断浮桥,继岌无法渡河,只得沿河东进,到渭南,士兵溃散。从袭对继岌说:“大事已去,好机会不再有,王应该自己想办法。”继岌徘徊痛哭,对李环说:“我已穷途末路,你应当杀我。”环迟疑了很久,对继岌乳母说“:我不忍看着王死,王若无路求生,应当面对着地下等着。”继岌面榻而卧,环用绳子绞死他。任圜到后,把继岌安葬在华州的西南。继岌年少因病而阉,无子。明宗即帝位,任圜率征蜀大军二万人回到京城,明宗再三抚慰他,问继岌在哪里?任圜报告了继岌自杀的详情。

同光三年(925),诏以皇子继嵩、继潼、继蟾、继山尧都当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因为年龄都小,所以没封。当庄宗遇弑时,太祖子孙有十一人,明宗入京时,有四人被杀,其余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太祖终于绝后。

猜你喜欢
  雍正上谕 一、皇上嗣位以来,是五谷丰登,人民乐业?·雍正
  第二十四回 桑叶的奇迹·德龄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九百五十三·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第二十五卷明正统·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六 唐纪六·纪昀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佚名
  第二十二章 从四川到廊坊·冯玉祥
  乾封·周绍良
  秦围赵之邯郸·佚名
  ●皇朝通典卷二·佚名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臧懋循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杂剧(元)贾仲名撰●萧淑兰情寄菩萨蛮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贤嫂嫂合成金贯锁 亲哥哥配上玉连环 正名 张世英饱存君子志 萧淑兰情寄菩萨

  • 花儿开过了·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果子结完了:一春的香雨被一夏的骄阳炙干了,一夏的荣华被一秋的馋风扫尽了。如今败叶枯枝,便是你的余剩了。天寒风紧,冻哑了我的心琴;我惯唱的颂歌如今竟唱不成。但是,且莫伤心,我的爱,琴弦虽不鸣了,音乐依然在。只要

  • 卷八·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八兵部主事陈焯编范仲淹【字希文其先邠州人後徙家苏州吴县仲淹二岁而孤母再适长山朱氏从其姓遂名朱说既长知其家世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学於戚同文昼夜不息虽饥寒弗知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

  • ◎方域三·徐天麟

    ○宫苑杂录高帝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亡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上说。(高

  • 卷一百三十八·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三月庚辰朔○癸未应天府言新河圩岸为风涛冲啮四十余丈 皇太子命工部修筑○乙酉 车驾次济宁鲁王肇煇来朝赐钞币并米一千石○敕四川都指挥李敬比威州蛮为寇已调官军剿捕须严戒约无俾误伤善良○己丑巡按河南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朱兆传·李延寿

    ..朱兆,字万仁,..朱荣的从子。从小就善于骑射,身体轻捷矫健,超过常人。多次跟着..朱荣游猎,在悬崖深渊,别人不能跨越的地方,他一定走在前面。赤手与猛兽格斗,毫不犹豫和逃避。..朱荣对他特别喜欢,常给予奖赏,将他看作心腹爪牙。

  • 王绍徽传·张廷玉

    王绍徽,咸宁人,尚书王用宾的从孙。考中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被授予邹平县知县,后升任户科给事中。他为官刚直不屈,颇以品行清廉而闻名。汤宾尹拉帮结党,企图掌权用事。吏部尚书孙丕扬因绍徽是汤宾尹的门生,便引用年例让绍

  •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首·李之芳

    恭报到任日期疏 计典届期疏 请修战船疏(康熙十二年十二月) 核灭马价疏 ·恭报到任日期疏· 总督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李之芳谨奏:为恭谢天恩,谨报微臣到任日期事。 窃臣一

  • 卷一百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人物志六十大臣传四十六【满洲镶蓝旗三 格尔古德 库哷讷 阿山 阿兰泰 富宁安穆和伦 新柱】格尔古德格尔古德满洲镶蓝旗人姓钮祜禄初由

  • 《章实斋先生年谱》(五十六至六十四岁)·胡适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先生五十六岁。是年先生仍编《史籍考》。(《与阮学使论求遗书》)先生自亳州到武昌时,仅携一妾自随,家口仍留在亳州。至是年家眷始自亳归会稽,先生所藏书之大部分亦于此时寄归,先生在湖北买楠木书橱十

  • 卷四应世·汪辉祖

    勿 欺天下无肯受欺之人,亦无被欺而不知之人。智者,当境即知;愚者,事后亦知。知有迟早,而终无不知。既已知之,必不甘再受之。至于人皆不肯受其欺,而欺亦无所复用;无所复用,其欺则一步不可行矣。故应世之方,以勿欺为要,人能信我勿

  • 继善篇 第一 凡四十七条·范立本

    子曰:&ldquo;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rdquo;《尚书》云:&ldquo;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rdquo;徐神翁曰:&ldquo;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未到。平生作

  • 卷二十一·赞宁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唐五台山法华院神英传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具,后乃仗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台山有缘,速

  • 仁王般若实相论卷第二·佚名

    十有三□□□□□□□□□□□□□□□□□□众明□□□□□□八修法供□□□□□□□□□□□□□□□□ 般若波□□□□□□□明仁王等观报佛三□□□供养行□□□□□□□□□至成一花台明诸王等观法佛三宝修法供

  • 浮石禪師語錄卷七·通贤

    嗣法門人行浚等編入室師問:「孤卓!汝字孤卓,是誰證明?若有證明,難以言孤;若無證明,誰知孤卓?」卓云:「瞞和尚一點不得。」師云:「既瞞老僧不得,墮在難以言孤。」卓云:「早被和尚道破了也。」師云:「又墮在難以言卓。」卓云:「試為行

  • 第二十三品·佚名

    第一章 同意趣论今称同意趣论。此处,依悲愍或依同一意趣而有同意趣,或&ldquo;于轮回我等应一起。&rdquo;与女同供养佛等,依愿而同一意趣,即成同意趣。言&ldquo;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rdquo;,乃安达派及方广部之邪

  • 虞初新志·张潮

    文言短篇小说集。二十卷。清初张潮编辑。自叙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虞初新志》书首有编者“自叙”、“凡例”,书后有“总跋”,书中对每篇作品均有编者评语附后。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文。”所收多为明末清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