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琪传(附李繵传)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他的哥哥叫李王廷,唐朝末年考中进士及第,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刚好遇上母亲逝世,家里无法安葬,只好通过乞讨然后安葬了母亲。王廷饥饿地睡在简陋的房屋中,听说这事的人都很同情可怜他。服丧三年期满,回京被任命为御史。荆南成..征召他当掌书记。吴国的军队围攻杜洪,梁太祖派遣成..和马殷等人去援救杜洪。成..用大船装截了几万士兵,李王廷对成..谋划说“:现在一只船能装载戴铠甲的士兵一千人,干粮的重量又是它的一倍,遇到紧急情况难以移动,如果被敌人束缚住了,那么武陵、武安一定会成为您的祸患。不如派有战斗力的军队驻扎在巴陵,关闭城门不与敌人交战,等吴军粮食吃完,围困就可以解除了。”成..不听从他的建议,果然失败,被淹死了。赵匡凝镇守襄阳,又征召他当掌书记。太祖打败匡凝后,得到李王廷,高兴地说:“这才是真书记。”太祖即位后,任命他当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王廷猜测太祖不想首先任用过去的官吏,坚决推辞不接受任命,出京去当曹州刺史。曹州的事情一向艰巨复杂,难以治理,以前的十几个刺史都因为犯罪而罢免,王廷到任后,以治理得好而闻名。升任兵部郎中、崇政院直学士。许州冯行袭得病后,行袭有亲兵二千人,都是过去蔡州的士兵,太祖害怕他们叛变。行袭的为人严厉残酷,他的从事魏峻严辞劝说,行袭很不高兴,诬告他贪污关进监狱,想杀死他。朝廷就派遣李王廷代替冯行袭当留后。李王廷到许州后,居住在客店时,安慰这里将领官吏,冯行袭病得很厉害,想让人代替他接受诏令,李王廷说:“面对东面穿上朝服就是礼。”就来到卧室会见行袭,告诉他太祖说的话,行袭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解下官印交给了李王廷。李王廷又为魏峻申理冤案,立即把他放了出来,回去向太祖汇报,太祖高兴地说:“李王廷果然办好了我的事。”刚好这年闹饥荒,盗匪抢劫汴州、宋州之间,曹州最厉害,太祖又派遣李王廷去治理曹州。李王廷到了那里就抓获盗贼,抓到了大校张彦珂、李王廷的外甥李郊等人,还有亲兵上百人,全部杀掉了他们。太祖下诏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太祖巡视河北,到了内黄,问李王廷说:“为什么叫内黄?”李王廷说:“河南有外黄、下黄,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内黄。”太祖说:“外黄、下黄在什么地方?”李王廷说:“秦朝时设有外黄都尉,现在在雍丘;下黄被北齐废除,现在在陈留。”太祖一生不喜欢读书的儒生,听了李王廷的话非常高兴。友王圭当皇帝后,升任他为右散骑常侍、侍讲。袁象先讨伐盗贼时,李王廷被乱兵杀死。

李琪年青时考中进士,博学宏辞,多次升迁为殿中侍御史,和他的哥哥李王廷都因为文章写得好而名扬一时。唐朝灭亡后,梁太祖任命他为翰林学士。梁朝的军队四处讨伐征战,每次颁布的诏书,都是李琪所写的,下笔一写太祖就感到满意。末帝时期,做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升任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萧顷一起当宰相。萧顷性格谨慎胆小,思考问题很严密,李琪为人洒脱自负不肯屈于人下,行为不拘小节,两个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李琪在宫内结交赵岩、张汉杰等人做内应,因此萧顷的进言常常被阻止。萧顷曾经收集李琪的过失。李琪私下结交的官吏应当升为试官,李琪将试改为守字,被萧顷告发,末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想驱逐流放他,但赵岩等人替他辩解营救他,仅仅罢免了宰相职务,让他担任了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亡了梁朝,得到李琪,想任命他当宰相,可是原梁朝的大臣多数都嫉妒畏惧他,就任命他做太常卿。后升任吏部尚书。同光三年(925)秋天,全国发生大水灾,京城内非常缺乏粮食,庄宗用红笔书写御札诏命文武百官献言议论政事。李琪献上的奏章多达数千言,他的议论漫无边际没什么可取的,可是庄宗只称赞重视他的奏章,于是任命他做国计使。正要任命他当宰相时,庄宗却死了,明宗进入洛阳,众多的大臣都劝说他当皇帝,官府也准备好了仪仗,采用在庄宗棺前即位当皇帝典礼。霍彦威、孔循等人请求改变国号,停止以土德为上。明宗是个武夫,不知道他们的意思,问为什么要改号,他们回答说:“庄宗被唐封为李姓,属于唐的宗室,继承昭宗而即帝位,所以国家建号为唐。现在唐朝的命运已经完结,应该更改国号以求从新开始。”明宗很怀疑这种说法,就叫朝中大臣议论这件事,群臣或同意或不同意,不能决定。李琪议论说“:殿下是唐宗室贤明的人,为三代皇帝杀敌立功,现在起兵攻打京城,用的是解救国难的名义,可是现在想更改皇统就易国号,使原来的皇帝一下子成陌生人,但孤孤单单的庄宗棺材,将放在什么地方呢?”明宗认为正确,置办丧礼并按亲疏关系穿着丧服,然后才即位。任命琪为御史中丞。

自从唐朝末年祸乱之后,朝廷的礼仪被破坏,皇帝也不经常上朝,从而使入阁的制度也逐渐废弛。经常参见的官员每天到正衙的听说皇帝不坐朝就退出,只有大臣奏报事情,每天在便殿见一面,可是侍从内诸司,只是隔日朝拜罢了。明宗刚即帝位,就诏命大臣,每五天跟随宰相进入内殿朝见皇帝,称之为起居。琪认为这不是唐朝的旧典,请求停止每五天一次的起居,而恢复每月初一、十五入阁。明宗说:“五天一次的起居,是我想多见几次大臣们,不能停止。而初一、十五入阁可以恢复。”但唐朝的典故,皇帝每天坐在殿内会见大臣们,叫常参;初一、十五给诸帝陵墓进献食品,抱有思念敬慕祖先的心理,不能到前殿坐朝,就坐在便殿会见大臣,叫入阁。宣政殿,是前殿,叫作正衙,衙内有仪仗。紫宸殿,是便殿,称为阁。皇帝不坐前殿而到紫宸殿,就从正衙呼唤仪仗,从阁门进来,文武百官在正衙内等待上朝,因而跟随着仪仗从阁门进来朝见,所以称之为入阁。但是衙是朝拜的地方,它的礼仪尊贵;阁是皇帝安闲时召见大臣的地方,它的礼仪减少。自从乾符以后,因为混乱而礼仪缺失,皇帝不能每天召见群臣,只好初一、十五会见,所以正衙常日废除了仪仗,可是到了初一、十五入阁时才有仪仗,这到后来见多了成为习惯,于是就觉得入阁的礼仪尊重。等到皇帝出坐前殿时,还说成是入阁,这到后来也没有了,到这时才恢复。但是掌管礼仪的官吏不能把这些说对。凡是百官五天一次入朝见皇帝于中兴殿,该殿是便殿,这是入阁的旧制,可是却被称为起居;初一、十五到文明殿,该殿是前殿,反而被说是入阁。李琪都不能更正。琪又发表意见说“:入阁有待制,次对官议论政事,可在内殿起居时群臣一见到皇帝就退下,想说话的人,没有办法自己陈述,因此没能实现多见几次群臣的本意。”明宗下诏命令起居这天有话要说的大臣,可以从行列中出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又诏命百官按秩序轮换奏事,议论时政。

这时,枢密使安重诲独揽大权执掌政事,重诲前面的骑马侍从路过御史台门前,殿直马延因误会冲撞了他们,重诲就在御史台门口杀死马延,然后奏报皇帝。琪当御史中丞,害怕重诲,不敢检举弹劾他,又担心谏官论次评定,就托请宰相任圜先告诉重诲然后再检举,但仍然还是迟疑不决不敢正面议论这事。豆卢革等人被罢免宰相后,任圜建议想任命琪为宰相,可是孔循、郑珏阻止,就没有任命。后升为尚书右仆射。琪用状书向中书省陈述,说《开元礼》载:“仆射上章奏事的时候,中书、门下要率百官送到殿上。”中书将他的申状交给太常,礼院说没送仆射上殿的记载,但是李琪已经被罢免了亲授的职务,又提出送上的礼仪,都没得到认可。

明宗讨伐王都,攻破定州之后,从汴州回洛阳,李琪本当率领百官到上东门,却请求到偃师奉表迎接。他的奏章说:“打败契丹的凶恶同伙,攻破真定的叛逆城池。”犯了把定州当成真定的错误,被罚除一个月的薪水。霍彦威死后,诏令李琪为他撰写墓道上的碑文,彦威过去任梁的将军,而李琪以前是梁的宰相,叙述彦威在梁朝的事情不说伪梁,被冯道所驳斥。

李琪为人重视对别人的许诺,喜欢称赞别人的优点。年青时因为擅长写文章而闻名,他也对自己的文才很自负。显贵以后,就在牙版上刻写着金色的字说“:前朝的乡贡进士李琪”,常常放在自己坐位的旁边。他的性格不谨慎持重,言语行动没有分寸,所以几次升迁都被当时掌权的人阻止。后来以太子太傅的职务退休,死时年龄为六十岁。

猜你喜欢
  卷五百八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卷二百二十六·徐梦莘
  ●复社总纲·陆世仪
  名山藏卷之七十七·何乔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二·佚名
  ●卷十·余继登
  ○皇朝平吴录下·佚名
  ◎古墓中之宝玉·李定夷
  二五 漫画与画谱·周作人
  两粤梦游记·马光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十五·戴锡章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六·吴景旭

      丙集中之上  赋  金马碧鸡  左思蜀都赋金马骋光而絶景碧鸡倐忽而曜仪吴旦生曰金马山在云南府城东碧鸡山在云南府城西汉宣帝时方士言益州有金马碧鸡可祭祷而致乃遣王褒入蜀求之  滇畧记云古阿育王有龙马三

  • 解人颐 旷怀集·钱德苍

    唐伯虎渔樵问答 图钓月樵云共白头,也无荣辱也无忧。相逢话到投机处,山自青青水自流。  辛幼安遣兴词

  • 列传第十七 李贤 弟远·令狐德棻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曾祖父,魏太武时以子都督讨两山屠各殁于阵,赠宁西将军、陇西郡守。祖斌,袭领父兵,镇于高平,因家焉。父文保,早卒。魏大统末,以贤兄弟着勋,追赠泾原东秦三州刺史、司空。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尝出

  • 卷八十四·列传第十四·脱脱

        耶律沙 耶律抹只 萧干(讨古) 耶律善补 耶律海里   耶律沙,字安隐。其先尝相遥辇氏。应历间,累官南府宰相。景宗即位,总领南面边事。保宁间,宋攻河东,沙将兵救之,有功,加守太保。乾亨初,宋复北侵,沙将兵由间道

  • 卷六十六·毕沅

      ◎宋纪六十六 ∷起著雍涒滩正月,尽屠维作噩六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体无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名顼,英宗长子,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庆历八年四月戊寅,生于濮王宫。八月,赐名仲针,授率府

  • 名山藏卷之六十三·何乔远

    臣林记(统泰天顺臣)◆臣林记(统泰天顺臣)刘球于谦王竑袁彬赵荣李实杨善刘安罗通沈固朱鉴○刘球刘球字求乐更字廷振安福人也尝避难隐居姚江数年从学者甚众举进士仕礼部主事胡濙荐之英宗召入直秘阁日见

  •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五十七蒙鄂索氏福哈察      马海西特库      额尔吉讷察库       迈玛理绥哈       倭赫塔克图      瑚什塔萨察氏伊尔善      喀尔济善巴

  • 卷十四·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四宋 彭百川 撰神宗朝臣议论新法神宗即位励精求治以王安石学行负时望召为翰林未几引参大政一日紫宸早朝二府奏事颇久日刻既晏例隔登对於崇政殿上更衣复坐以次赞引中丞吕诲待对於崇政殿

  • 谭襄敏奏议巻二·谭纶

    明 谭纶 撰恭谢天恩防【嘉靖四十二年九月朔日题】兵部题奉圣防天地宗庙垂祐八闽底宁各官协谋戮力擒斩倭防数多功委可嘉谭纶陞右副都御史赏银三十两纻丝二表里钦遵备咨赍捧钦赏银币到臣谨焚香望阙叩头祗领谢恩讫伏以

  • 兵一三·徐松

    捕贼三此条后原有「捕贼」二字,为《大典》原有标目,因《辑稿》已立有标题,今删。三:原作「下」,今改与前两卷编号统一。【宋会要】高宗建炎元年七月二日,诏差御营使司都统制王渊、统制官张俊讨陈州叛兵杜用,都巡检使刘光世讨

  • 卷十五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中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惟说命总百官【汉孔氏曰在冢宰之任唐孔氏曰惟傅说受王命总百官之职史特标此句爲发言之端】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

  • 卷十六·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十六新安首源姚际恒着颂大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氏曰:「此特释周颂耳;鲁、商之颂则异于是。商颂虽是祭祀之歌,祭其先王之庙,述其生时之功,正是死后颂功,非以成功告神,其体异于周颂也。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十·佚名

      南无利慧佛 南无海得佛 南无梵相佛 南无月盖佛 南无多炎佛 南无违蓝王佛 南无智称佛 南无觉相佛 南无功德光佛 南无声流布佛 南无满月佛 南无花光佛 南无花胜佛 南无善成王佛 南无灯王佛 南无电光

  • 溪山卧游录·盛大士

    画论。清代盛大士。四卷。约1820年。一、二卷多论画法或抄录前人画论;三、四卷记载其同时代画家和友人的交游及题赠诸事。提出士夫画与画工画的区别。 指出画有“三到”:“理、气、趣”。认为“非是三者,不能人精妙神

  • 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佚名

    一卷,后汉严佛调译。

  • 说无垢称经疏·窥基

    凡六卷或十二卷。唐代窥基(632~682)撰于咸亨三年至五年( 672~674)。又称说无垢称经赞、说无垢称经赞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与鸠摩罗什所译之维摩诘所说经为同本异译)之注释书。书中基于法相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