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康义诚传

康义诚字信臣,代北三部落人。以善于骑射经常跟随晋王,庄宗时为突骑指挥使。随明宗讨伐赵在礼,到魏发生兵变,义诚讲了庄宗的过错失误,劝明宗南下。明宗即帝位,升捧圣指挥使兼汾州刺史。攻破朱守殷,升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河阳三城节度使。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又当亲军都指挥使,领河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秦王从荣平常很骄傲,自任河南尹,统领六军,当大元帅,唐众大臣都怕祸及自身,想脱身的办法,只有义诚真心交结,派儿子到秦王府做事。明宗病,从荣计议派兵入宫,唐大臣朱弘昭、冯斌贝等人都认为不可以,而义诚持不同意见,从荣已经率兵到了天津桥,弘昭等入宫说秦王造反,明宗哭着召义诚,叫他处置。然而义诚不出兵。马军指挥使朱弘实用兵进攻从荣,从荣兵败被杀。

三司使孙岳曾对冯斌贝讲过从荣必败的原因,义诚听了不高兴。从荣死了,义诚才引兵入河南府,召岳检查从荣家产。岳至,义诚乘乱叫人射他,岳跑到通利坊被杀,明宗无法查问。义诚已经杀岳,又因从荣的缘故与弘实有矛盾。愍帝即位,弘实常因杀从荣的功劳自负,义诚心里更加不高兴。

潞王从珂在凤翔反,王思同率各镇兵马包围,兴元张虔钊叛变投降从珂,思同退走,诸镇兵都溃散。愍帝大怒,对朱弘昭等说:“朕才即位,天下事都是诸位决定的,然而对兄没有失礼之处,诸公以国家大计相逼迫,我不能一个人违背大家的意见。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用什么办法消除灾祸呢?我应当率领大家去迎接我兄,让位给他,如果不相信我,那就死在那里!”弘昭等人惶恐得说不出话,义诚上前说:“西征之师惊溃,是因为主将怯懦。现在京城的兵还很多,臣请求全部率领他们向西扼关而守,召集逃亡溃散的兵士,以准备日后的战斗。”愍帝认为可以,到左藏库,亲自给将士每人绢二十匹,钱五千。当时明宗山陵尚未修好,国库空虚。军士拿着财物扬言说:“到凤翔再拿一份。”朱弘实见军士无斗志,而义诚全部率领他们西征,怀疑他有二心,对义诚说:“现在西征小有失败,然而没有一骑东回,人心可知。不如以兵守京城,对方虽胜,只得到虔钊一军而已。诸镇之兵在后,他们敢来进攻吗?”义诚大怒说:“如此说,弘实反了!”弘实说“:你看谁想反呀?”他的声音大很多人都听见了。愍帝召两人,互相争论,皇帝不能正确决断,便斩了弘实,用义诚为招讨使,率领全部禁军西征。

愍帝逃到卫州。义诚走到新安,投降从珂。清泰元年(934)四月,被斩于兴教门外,灭族。

唉!五代的国家,兴亡都决定于兵,然而那时的军制对后世没有什么可值得继承的。只有侍卫亲军之号,现在仍承袭下来而且很重视,这是五代遗留下来的军制。这个名号初用时很微小,到后来盛极一时,唐末,方镇兵多,一军有指挥使一人,合一州之诸军又有马步军都指挥使一人,是这支军队的最高长官。自从梁因宣武军建国,因其旧制,京城也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继承下来,到明宗时,才更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当时天子设有六军诸卫之职,六军有统军,诸卫有将军,而又用大臣宗室一人判六军诸卫事,这是朝廷大将天子国兵的旧制。侍卫亲军是天子自己统率的私兵,从它的名号就可以知道了。天子自为将,都指挥使就成了士兵的都长了。但是从汉、周以来,这个职务日益重要,汉有侍卫司狱,凡是朝廷大事都决定于侍卫狱。那时,史弘肇为都指挥使,与宰相、枢密使并掌国政,弘肇专权至于灭亡。俗语说:“涓涓不绝,流为江河。灾灾不灭,炎炎奈何?”能不做鉴诫吗?然而那时方镇各自有兵,天子亲军不过是京师之兵而已。现在方镇名存实亡,六军诸卫已经废掉,朝廷没有设大将之职,全国内外的军队都在侍卫司了。那么,当都指挥使的人,他的权力不是更重么?亲军名号,从明宗开始有,以后又有殿前都指挥使,也是亲军,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设置的。现在天下之兵,分属这两司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 胡籓 刘康祖 垣护之 张兴世·沈约
  卷第一百六十二·胡三省
  ●卷六·徐锡麟
  卷第二十四·徐鼒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八·佚名
  名山藏卷之七十三·何乔远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五·佚名
  ◎接收敌产与逮捕汉奸·恽逸群
  第三二三谕道光二十年五月初九日一二二○一--三·佚名
  一五 鲁老太太·周作人
  耿南仲传·脱脱
  赵炳传·宋濂
  卷五·萨囊·彻辰
  平粜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二·彭定求

        卷602_1 【彭泽】汪遵   鹤爱孤松云爱山,宦情微禄免相关。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   卷602_2 【杜邮馆】汪遵   杀尽降兵热血流,一心犹自逞戈矛。   功成若解求身退,岂得将军死杜邮。  

  • 卷五十五·徐世昌

    鄂尔泰鄂尔泰,字毅庵,满洲旗人。康熙己卯举人,世袭佐领,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封一等襄勤伯,加太传。谥文端,配享太庙。有《西林遗稿》。咏怀丈夫不苟得,自处审所难。多愿长恻恻,小心日拳拳。旷达不敢出,激烈非所安

  • 卷二百九十四 列传八十一·赵尔巽

      李卫 田文镜 宪德 诺岷 陈时夏 王士俊   李卫,字又玠,江南铜山人。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世宗即位,授直隶驿传道,未赴,改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就迁布政使,命仍管盐务。三年,擢浙江巡抚。四年,命

  • 第八十五回 失律求和马关订约 市恩索谢虎视争雄·蔡东藩

      却说叶志超既逃归辽东,丁汝昌又败回旅顺,警报迭达北京,光绪帝大为懊恼,即命将叶志超、丁汝昌革职,卫汝贵、方伯谦拿问,并严责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只得自请议处,又把海军败绩的缘由,推在方伯谦等身上。奉旨令将方伯谦

  • 卷十四·沈德符

      ○礼部【滁阳王奉祀官】今泗州蠙城之北,为熙祖山陵,设泗州祠祭署。奉祀一员,朱氏世龚。其先为宗婿,遂承国姓。仁祖陵在中都凤阳府太平乡之北,设皇陵卫,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二员,以刘、汪、赵三姓之后世龚。刘即义惠侯子

  • 元岩传·李延寿

    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父元祯,魏时任敷州刺史。  元岩喜爱读书,不拘守文章字句,刚硬耿直,有气量,以名节高雅不俗自许。少年时和渤海高赹、太原王韶成为朋友,相互友好。出仕周朝,任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到他而加以器重

  • 重喜传·宋濂

    重喜,塔不已儿之孙,脱察剌之子。塔不已儿姓束吕纠氏,太宗时为招讨使,征信安、河南有功,授金虎符,宪宗四年(1254)卒。脱察剌袭其父职位,宪宗九年率兵渡江攻宋,破十字寨。重喜在其父脱察剌渡江攻宋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虽左

  • 卷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四十九礼部八耕籍洪武二年定皇帝祀先农毕太常卿奏请诣耕籍位皇帝至位南向立公侯以下及应从耕者各就耕位户部尚书北面进耒太常卿导引皇帝秉耒三推户部尚书跪受耒太常卿奏请复位南面坐三公五推尚书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十一·佚名

    入祠士民(下)劉國璽,中部人;崇禎二年,殺賊馳入堅壘,被創死(見陝西通志)。武一諤,宿州人;崇禎三年,流寇犯境,闔門殉節(見江南通志)。歲貢薛永譽,吳堡人;崇禎三年,賊犯吳堡之川口,率眾守虎頭二寨,力不支,赴水死(見陝西通志)。生員高運馨(一作熙

  • 卷九·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九      宋 沈棐 撰郑世家按世家郑桓公友周宣王庶弟也宣王封於郑百姓爱之幽王以褒后政治多邪诸侯叛之公问太史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太史对以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地居虢鄫其君贪利百姓不附公

  • 卷三十八·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八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五经【辛未】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杜三年燕伯出奔齐高偃高傒孙齐人入阳即于燕别邑中出有唐县不言于燕未得国都林于是齐景公有志于复霸

  • 卷一·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説卷一    宋 吕祖谦 撰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公【元年】左氏继室以声子生公一段须便见得公当立底意古者诸侯继世虽以适而不以长然元妃苟无适嗣则庶长当立自先儒皆有是説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复有百千大菩萨众。复有众多天龙夜叉健闼婆众。复有百千诸优婆塞优婆夷众。复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天帝释四天王众。复有十方世界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

  • 仁 学 粹 编·太虚

    ──二年编──谭浏阳之学术宗旨,大端行于仁学一书,夫人共知矣。而仁学一书,得于佛学者为多,又人所共知。然其中持论有偏激处,有搀杂处,有自相矛盾处,虽参互错综不离其宗,欲专供佛学上之研究,盖不如汰去其繁芜之为愈也。今择其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二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二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揵度无义品第七下◎地神作如是唱。世尊转圣法轮。乃至广说。问曰。时会亦有余天唱言佛转法轮。何以独言地神唱耶。答曰。或有

  • 第八十七章 让王事之荷负·佚名

    然,依不吉星之威力,时楞伽岛又生大暑热,所有作物于热之原因(一)而枯萎,所有住楞伽之大众,难克胜饥馑之恐惶时,(王)其时,应三宝、塔、菩提树、诸神中之神有大威力之受供养,最胜之守护者(奇修如)[神]、弥勒[菩萨],依种种之方法以[祭]供养,使王

  • 全唐词·唐圭璋

    词总集。今人唐圭璋编。十卷。此书旨在收录唐代全部词作。

  • 沂阳日记·佚名

    明代人撰写的随笔。作者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