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明宗淑妃王氏传

淑妃王氏,..州人,家里以卖饼为生,面目俊美,号“花见羞”。年少时卖给梁将刘寻阝当侍儿,寻阝死,王氏无处可归。那时,明宗夏夫人死,正找适当的人,有人对安重诲讲到王氏,重诲告诉明宗纳为妾。王氏得到寻阝的金银很多,全部送给明宗左右及诸子妇人,人人都讲王氏的好话,明宗更加喜爱她。夫人曹氏为人简单质朴,常常怕事,因此王氏专宠。

明宗即帝位,商议立皇后,曹氏当立,曹氏对王氏说:“我多病,性情不耐烦,妹应当代替我当。”王氏说:“后,帝王的匹配,至尊之位,谁敢随便代替呢?”于是立曹氏为皇后,王氏为淑妃。妃侍奉皇后很谨慎,每次帝早晨起来洗漱穿衣都是淑妃服侍左右,罢朝,帝与皇后吃饭,淑妃侍左右,食毕才退,从不懈怠。皇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然而宫中的事都由妃做主。明宗病重,淑妃与宦官孟汉琼左右侍奉,日益专权,杀安重诲、秦王从荣都参与了。刘寻阝几个儿子都因为淑妃的帮助而封官拜爵。愍帝即位,册封皇后为皇太后,妃为皇太妃。起初,明宗后宫有生子的,明宗叫妃收养,就是许王从益。从益乳母司衣王氏,见明宗已老而秦王掌握兵权,想为自己日后打算,就说:“儿思秦王。”当时从益已经四岁,又教从益自己说要求见秦王。明宗就派她将从益往来秦王府。就与从荣私通,从荣叫王氏观察宫中动静。从荣已死,司衣王氏认为秦王实际是用兵入宫保卫天子,然而以反叛被诛,口出怨言。愍帝听说后大怒,赐司衣王氏死,然而这事和太妃有牵连,因此不高兴,想把她迁到至德宫,因太后和妃从来很好,怕伤害太后的感情而没迁,但是待她很淡薄。

废帝即位,曾在妃院设宴,妃举酒杯说“:愿意辞别皇帝去当尼姑。”帝大惊,问原因,妃说:“小儿处偶然得命,如果大儿不容,那么到死的时候,有啥脸面去见先帝?”说着哭了。废帝也为她悲伤,待她很好。石敬瑭进攻京城,废帝聚族准备自焚。妃对太后说:“事急了,应该回避,等候姑夫。”太后说:“我家到这种地步,我不忍心一个人活着,你自己保重吧!”太后与帝自焚死,妃与许王从益及其妹藏在鞠场内得免死。

晋高祖即位,妃自己请求当尼姑未成,迁到至德宫住。晋迁都到汴州,妃母子都相随,安置宫中,高祖皇后待她如母。天福四年(939)九月十五日,诏以郇国三千户封唐许王从益为郇国公,以奉唐的祭祀,服色、旌旗都依照唐的旧制。太常卿商议立庄宗、明宗、愍帝三室,用至德宫为庙;诏立高祖、太宗,为五庙,派从益主持祠庙祭祀。

出帝即位,妃母子都回到洛阳。契丹进攻京城,赵延寿所娶明宗公主已经死了,耶律德光就为延寿娶从益妹,称永安公主。公主不知母亲是谁,由妃抚养长大,妃到京城主持婚礼。德光见到明宗画像,焚香礼拜,对妃说“:明宗与我约为弟兄,你是我嫂子。”不久欣然说:“现在是我妻了。”就用从益为彰信军节度使,从益推辞不肯当官,和妃都回到洛阳。

德光北归,留萧翰守汴州。汉高祖太原起兵,翰想北去,就派人召从益把中原委托给他。从益子母逃到徽陵去躲避使者,使者强迫他东来,叫从益权知南朝军国事。从益坐崇元殿,翰率契丹诸将拜殿上,晋群臣拜殿下。群臣入见太妃,妃说“:我家母子孤弱,被翰强迫,这不是福呀!祸快到了!”才以王松、赵上交为左右丞相,李式、翟光邺为枢密使,燕将刘祚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萧翰留契丹兵一千人归刘祚而北去。

汉高祖率兵南下,从益派人召高行周、武行德等人去抵抗,行周等人都不到,就与王松商议用燕兵闭城自守。妃说“:亡国之后,怎敢与别人争天下?”立即派人上书迎接汉高祖。高祖听说他曾召行周,不至,就派郭从义先率兵入京城杀妃母子。妃临死大喊说“:我家母子有什么罪?为啥不留下我儿子使他每年寒食节拿一盂饭酒到明宗坟上祭祀。”听见的人都感到悲伤。从益死的时候才十七岁。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卷四·岳珂
  第十七回 长孙后临终箴主阙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蔡东藩
  春明丛说·俞蛟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第三六五谕咸丰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一二二○五--一·佚名
  列传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一百二十五·郑麟趾
  武帝纪·令狐德棻
  陈后主本纪·李延寿
  崔颢、王昌龄、孟浩然传·刘昫
  梁纪六 高祖武皇帝六普通五年(甲辰、524)·司马光
  卷五十·佚名
  第二十四章 隋唐的学术和文艺·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九 苏伯 送王希阳编修使交趾 历数归真主羣方若缀旒外藩须嗣续当宁重怀柔芝简文弥盛茅封礼更优代言欣尔属将指副予求暂下层霄去真成万里游宫袍裁白紵

  • 卷五十·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五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三首观开西湖次吴左丞韵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纷自唯阿尽放龟鱼还绿浄肯容萧苇障前坡一朝美事谁能纪百尺苍崖尚可磨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明【疑当作

  • 新传奇品·高奕

    阮大铖金陵人。道学面君,步履不妨。所著传奇五本。 《双金榜》 《春灯谜》 《牟尼合》 《忠孝环》 《燕子笺》吴骏公太仓人。女将征西,容娇气壮。所著传奇三本。 《通天台》 《临春阁》 《秣陵春》卢次楩大名人

  • 卷二百九·毕沅

      ◎元纪二十七 ∷起柔兆掩茂二月,尽上章摄提格十二月,凡五年。   ○顺帝   至正六年年   春,二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辛未,兴国雨雹,大者如马尾首。   是月,山东地震,七日乃止。   司天监奏:“天狗星坠地,血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癸未朔遣王赋业以原官充总兵镇守临洮地方○赠已故尚书陆光祖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学生赠已故工部侍郎吕鸣珂工部尚书○甲申御史乔璧星议廷推谥法二事一敕吏部将五品以上资俸及推升规格开造书册按季送会推

  • 二一 劲草·周作人

    《劲草》这部小说是从英文翻译出来的,英文名为“可怕的伊凡”,是讲伊凡四世时的一部历史小说。原作者是俄国的亚历舍托尔斯泰,比那老托尔斯泰还要早,他著作不多,这书却很有名,原来的书名是“克虐兹舍勒勃良尼”,译意可以说是

  • 胡友信传·张廷玉

    胡友信,字诚之,浙江德清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顺德知县。该县每年赋税都由奸吏承输,他们将其所得利益分一点给上级长官,谓之“月钱”,胡友信上任后,与百姓约定,每年赋税分三次交纳,而每次多寡由自己决定,官府不多取,闾里无另

  • 提要·沈棐

    【臣】等谨按春秋比事二十卷旧本题宋沈棐撰棐始末无可考惟是书前有陈亮序称其字文伯湖州人为婺之教官陈振孙书録解题曰按湖有沈文伯名长卿号审齐居士为常州倅忤秦桧贬化州不名棐也不知同父何以云然岂别有名棐而字文伯

  • 卷二十六下·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六下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烝民尹吉甫美宣王也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申公说宣王命樊侯筑城於齐尹吉甫诗以送之孔疏仲山甫是樊国之君爵为侯而字仲山甫也周语称樊仲山甫谏宣王韦昭云食采于樊左

  • 卷十六·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六诗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羣黎百姓徧爲尔德编修【臣】徐文煜朱子曰质实也言其质实无伪日用饮食而已为尔德者则而象之犹助尔而为德也【臣】谨按易曰云上于天需君

  • 第15章 子罕篇第九(1)·孔子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功利和天命,却赞许仁德。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张居正注:“盖利与义相反,学者而谋利则廉耻之道乖;有国家者而好利则争夺之祸起,其端

  • 卷十一·姚舜牧

    <经部,诗类,重订诗经疑问> 钦定四库全书 重订诗经疑问卷十一 明 姚舜牧 撰 周颂 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 诗序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旣成洛邑相成王朝诸侯率以祭文王焉

  • 杂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三)如是我闻。一时。有众多上座比丘住拘舍弥国瞿师罗园。时。有差摩比丘住拘舍弥国跋陀梨园。身得重病。时。有陀娑比丘为瞻病者。时。陀娑比丘诣诸上座比丘。礼诸上座比丘足。于一面住。诸

  • 五字陀罗尼颂·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百千瑜伽中  金刚大师说  圣曼殊童子  五字秘密法  修此三昧者  疾入诸佛慧  能以凡夫身

  • 四分律卷第十(初分之十)·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秋月风病动,形体枯燥又生恶疮。世尊在闲静处念言:“此诸比丘今秋月风病动,形体枯燥又生恶疮,我今宁可方宜使诸比丘得服众药,当食当

  • 卷第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九 【经】复次出现宝光主海神得以等心施一切众生福德海众宝庄严身解脱门不可

  • 总论·纪荫

    宗统编年总论祥符纪荫曰。盖闻圣王之治天下也。本乎格致诚正。施之修齐治平。尽性践形。事天立命。是以首出庶物。建极乘乾。一人有道。万国咸宁。唐虞之化。於变时雍。夏商之间。政刑并用。爰及周衰。道微政弛。人心

  • 圣谕广训·康熙

    清圣祖著,清世宗训。一册,一卷。书前有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御序,同年武英殿刊印。原名“圣谕十六条”。清康熙帝撰写颁布。全面系统地宣扬封建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以为约束臣民。内容为: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