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延朗传

刘延朗,宋州虞城人。最初,废帝是从凤翔起家的。与他共事的有五人:节度判官韩昭胤,掌书记李专美,牙将宋审虔,客将房詗,延朗是孔目官。愍帝即帝位,徙废帝为北京留守,不下制书,派供奉官赵处愿催促他上路。帝疑惑,召昭胤等商议,昭胤等人都劝帝反,从此事无大小都由这五人商议决定。詗喜欢巫祝鬼神的话,有盲人张氵蒙,自己说在太白山神处做事,神就是北魏崔浩,预言吉凶没有不说中的,詗平时很相信他。曾经引氵蒙见帝,听到说话声,吃惊地说“:这不是臣子呀!”詗使氵蒙问神,神传话说:“三珠并一珠,驴马无人驱。岁月甲庚午,中兴戊己土。”詗不晓得含义,问氵蒙,氵蒙说“:神仙的话,我能传,不能解释啊。”帝就叫氵蒙当馆驿巡官。

帝准备谋反,然而兵少,又缺粮,因此很害怕,叫詗问氵蒙,氵蒙传神话说“:王应当有天下,可以不必忧愁!”于是决定造反,使专美写檄文说:“朱弘昭、冯斌贝乘明宗病,杀秦王而立愍帝。帝年少,小人用事,离间骨肉,将问罪于朝!”派使者告知诸镇,都不响应,只有陇州防御使相里金派判官薛文遇议事。帝得文遇,大喜。延朗调集城中民财供应军队。王思同率诸镇兵包围凤翔,废帝害怕,又派詗问神,神说:“王兵少,东兵来,是为了迎接王。”不久,东兵果然叛降归附帝。帝入京城,即位那天,在明宗柩前受册封礼。册说:“维应顺元年,岁次甲午(934),四月庚午朔(四月一日)。”帝回头对詗说:“张氵蒙神言,真正灵验啊!”从此詗日见亲信,而专以巫祝办事。

帝已立,用昭胤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专美为比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审虔为皇城使,詗为宣徽北院使,延朗为庄宅使。后来,昭胤、詗为枢密使,延朗为副使,审虔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而薛文遇也当上职方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审虔统兵,专美、文遇主持谋议,昭胤、詗、延朗掌机密。

当初,帝与晋高祖都是明宗的臣子,但互不喜欢。帝入立,高祖迫不得已来朝,但心中自疑,想要求归镇,难以明说,只得假装得了瘦弱病,灸灼满身,希望皇帝可怜他让他走。延朗等人多言敬瑭可以留在京城,昭胤、专美说“:敬瑭与赵延寿都是娶唐公主,不可独留。”于是再授河东节度使而去。那时契丹多次侵犯北边,以高祖为大同、振武、威塞、彰国等军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屯军忻州。忽然兵变,拥高祖呼“万岁”,高祖害怕,斩杀三十多人而终于镇压下去。从此,帝对他更加怀疑了。

那时高祖完全掌握精兵在北方,运送粮草,远近疲惫。帝与延朗等日夕谋议,专美、文遇宿中兴殿,召见访问,常常到半夜才罢。当时,高祖弟重胤为皇城副使,石氏公主母曹太后居宫中,因此能侦听到帝的动静言语向高祖报告,高祖更感危险害怕。每次帝派使者慰劳军队,就假装自己有瘦弱病担负不了重任,多次请求解除总管职务以探帝心。当时帝母魏氏追赠为宣宪皇太后,墓在太原,有司商议立寝宫。高祖建议陵与民家墓相杂不可立宫,帝怀疑高祖想毁民墓,使百姓怨恨国家,帝因此发怒,罢免高祖的总管职务,移镇郓州。延朗等都说不好,司天赵延义也说天象失度,应该安静消弭灾祸,这件事才停止办。

过了一个多月,文遇一人值班,帝夜里召见,商议罢免敬瑭的事,文遇说“:臣听说‘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国家的事由陛下决定。而且敬瑭徙也反不徙也反,是迟早要发生的事,不如先想办法解决掉。”帝大喜说“:术士说朕今年应得一个贤人帮助我定天下,就是你呀!”于是叫文遇手书罢免敬瑭的事,夜半下到学士院印制。第二天宣布,文武两班大臣听了都吓得脸变色。过了五六天,敬瑭果然反了。敬瑭上书说帝不是明宗亲儿子,许王从益应当立。帝得书大怒用手扯碎甩了,召学士马胤孙写答诏说:“应当用恶语咒骂他。”

延朗等人请帝亲自率兵讨伐,帝心中害怕忧愁,常常不愿听别人说敬瑭的事,每次告诫别人说:“你们不要说石郎,令我心胆堕地!”因此不想去。而延朗等人屡次催迫,才去。走到怀州,帝夜召李崧问计策。文遇不知也来了,帝见了变色,崧用脚踩他的脚,文遇才出去。帝说“:我见文遇就肉颤,想抽出刀来刺死他。”崧说“:文遇小人,误了大事,刺了他更丑。”才罢了。当时契丹已立敬瑭为天子,大军南下,帝惶恐不知怎么办。派审虔率千骑到白马坡踏战地,审虔说:“什么地方不能打仗?虽然有地,谁肯在这里呢?不如回去。”帝回京,自焚死。高祖入京城,延朗等六人都被废为庶民。

以前,延朗和詗同掌机密,延朗专横,诸将应当州官的,不按功大小为先后,纳贿多者得好地方,少或无贿者得差的地方,或久等而不得,因此人人都怨恨他。詗很反感而不能争辩,但饱食高枕算了。每与延朗议事,就低头假睡不管。晋兵到,延朗一人跑到南山,经过家门,指着叹气说:“我积累的钱三十万在这里,不知何人来取!”终为追兵所杀。晋高祖听说詗常不肯与延朗议事,可怜他,又任命他为将。一年多后死。专美在晋当大理卿,开运中(944~947)死。正当晋起兵之前,废帝任昭胤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河阳节度使,与审虔、文遇都不知所终。

唉!祸福成败的道理,不可不重视!张氵蒙神言好像灵验,然而又怎么知道不造成灾祸呢!我所记载的大概就是如此,阅书的人可以深思啊。废帝之起和他商议的人,就是这五六人而已。考查逆顺的道理,虽有智者谋议,未必能不败,况且是这样的五六个人呢!所以附在延朗传里一起讲,可以看到他们的始终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 文苑·刘昫
  卷五十·志第三·天文三·脱脱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脱脱
  契丹國志卷之七·叶隆礼
  ●卷第二十三·胡三省
  路史卷四十七·罗泌
  ●卷十二·陈康祺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中兴小纪卷三十六·熊克
  五六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吴之甲着《静悱集》及板片解销情形片·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五·杜大珪
  第25章 堵塞长江交通·冯玉祥
  韦坚传·欧阳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四十三 文学上·姚思廉

    到沆 丘迟 刘苞 袁峻 庾于陵 弟肩吾 刘昭 何逊 钟嵘  周兴嗣 吴均昔司马迁、班固书,并为《司马相如传》,相如不预汉廷大事,盖取其文章尤着也。固又为《贾邹枚路传》,亦取其能文传焉。范氏《后汉书》有《文苑传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六·汪楫

      崇禎三年七月   ○崇禎三年七月   三年庚午七月戊寅朔孟秋帝親享太廟免朝   兵科給事中降一級管事張鵬雲會同廵關張學周核恢復四城功次上聞帝以灤永等處復城文武將士勞績可嘉敘捷大典應不踰時今查勘已明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嘉靖四十五年四月壬戌朔日有食之○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谢诏代○蜀府庆符王宾沾薨赐葬如例谧恭和○闽广官兵追击海寇吴平于安南万桥山澳大破之初平自阳江乌猪羊战败奔安南提督侍郎吴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发兵征剿遣参

  • 首卷二 德宗实录凡例·佚名

    修纂凡例一、登极典礼、书。一、恭上加上帝后尊谥、书。册宝文全录。一、祀天、地、太庙、山陵、 日、月、社稷、太庙奉先殿升祔配享、祭堂子、年神、月神、列祖诞辰、忌辰拈香、书。诣奉先殿、寿皇殿、雍和宫、行

  • 窦荣定传·魏徵

    窦荣定是扶风平陵人,他的父亲窦善是北周的太仆,小叔父窦炽,开皇初年任太傅。 窦荣定沉着稳健,很有气度,仪表堂堂,须髯华美,熟习弓马。 魏文帝时,做官千牛备身。 北周太祖一见他就感到奇异,授予他平东将军官职,赐给他宜君县子爵

  • 王源传·张廷玉

    王源,字启泽,龙岩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任深泽知县。王源在任深泽知县期间,修学舍,筑长堤,劝民及时嫁娶,革除争要财礼之俗。多次上书评论时事,被召入朝,又论时政之得失,因违背皇上旨意而贬官,逢国家大赦而复官。复官后奏

  • ●皇朝通典卷三十五·佚名

    職官十三 ○職官十三 學政 鹽政 關稅各差 △學政【府學教授 州學學正 縣學教諭 府州縣學訓導】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甘肅一人 【 以侍郎京堂翰林

  • 卷一百商船公会·冯煦

    商船公会发起于光绪三十二年。金陵、镇江招商河轮局委员朱冯寿以华民船只悬挂洋旗,借采办土货,运销洋货,因保护利便,以华冒洋。与其禁阻窒碍转多,何如设法挽回,因势利导,拟设公会,劝集各帮船户愿挂华旗者,一律给发船旗牌照,归公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八下·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下 吴元年十二月甲子,上御新宫,以群臣推戴之意祭告于上帝皇祇,其略曰:“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

  • 卷一三八·邱濬

    ▲遏盗之机(下) 宋太祖淳化四年,青城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自后任事者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土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青城民王小波因

  • 周书·周官·佚名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 卷之二十一·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一义夫妇之义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惹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 宗镜录卷第五十四·延寿

    夫意言分别。万有俱空。则名义无性。一切众生。于见闻中。应不成颠倒。以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俱是客故。答。万法本空。熏习成有。于本空中。起诸情执颠倒。宝性论云。问。名中无义。义中无名。二俱客者。若人执名异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三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三卷辨信 辨直心 辨戒 辨善友 辨多闻 论阐提有佛性义 释阐提名 释九地菩萨见法有性所以不见佛性 明法佛有二种说一者有性二者无性为众生故说为法性为诸贤圣说无法性 辨菩萨无所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四(末)·窥基

    沙门基撰经一切诸世尊(至)唯一无二乘赞曰。下第五段七十颂半。颂第五依法。有三。初一颂半颂十方佛法。次三十八颂半颂三世佛法。后三十颂半颂我亦如是。此初也。既唯一无二乘。云何破三以归一经。过去无数劫(至)其数

  • 彰所知论序·佚名

        元正奉大夫同知行宣政院事廉复撰  夫出三界者惟佛。佛以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悯化群生。此亘古不磨之善也。大元帝师。洞彻三乘。性行如春。仁而穆穆不可量。裕皇潜邸。久知师之正传。敬诣请师敷教于躬。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

  • 唐鉴·范祖禹

    中国唐朝历史著作。范祖禹撰,吕祖谦作注。成书于元祐元年(1086)、通行版本有宋刊的小字本、明弘治十年白昂刊本、金华丛书本。十二卷。作者曾助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担任唐史的编辑工作。费时15年,用其所得于元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