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世宗本纪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来姓柴,邢州龙冈人。柴家的姑娘嫁给周太祖,就是圣穆皇后。皇后哥哥柴守礼之子荣自幼跟着姑姑在太祖家长大,因谨慎忠厚而受到爱护,太祖认他为儿子。太祖后来尊贵,柴荣也长大了,相貌英奇,善骑射,略懂黄老之学和书、史,沉着寡言。太祖为汉枢密使,荣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太祖镇守天雄,荣领贵州刺史、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

乾..三年(950)冬,郭威在魏起兵,进攻京城,留荣守魏州。太祖即位,升荣为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王峻非常忌恨柴荣,广顺三年(953)一月,来京朝见,不准留住京城。不久峻有罪被杀。三月,授荣为开封尹,封晋王。当年冬天,占卜定于次年正月初一的早晨到南郊祭天,因太祖有病,很久不能上朝办事。

显德元年(954)一月一日,在南郊祭天,太祖只能勉强行礼,立即任命荣判内外兵马事。十七日,太祖死,密不发丧。二十一日,发丧,荣在柩前即帝位,任命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副使。二月五日,回鹘遣使者来。二十二日,任命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太常卿田敏为立意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张煦为仪仗使,开封少尹权判府事王敏为桥道顿递使。北汉进攻潞州。三月七日大赦,九日任命郑仁诲留守东京。十一日,往潞州进攻北汉。十八日,到泽州,在北郊检阅军队。十九日,在高原战败刘..,追到高平,又击败敌军。二十三日,到潞州。二十五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被处死。二十八日,任命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四月十二日,葬神圣文武肃孝皇帝于嵩陵。汾州防御使董希颜叛北汉来归附。十三日,辽州刺史张汉叛北汉来归附。十八日取岚、宪州。十九日,立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取石、沁州。二十二日冯道逝世。二十七日,赦免潞州流放罪以下囚犯。世宗前往太原。忻州监军李京力杀其刺史赵皋,叛北汉来归附。五月三日,代州守将郑处谦叛北汉来归附。契丹派兵救北汉。二十四日,回鹘使者因难敌略来朝。符彦卿与契丹在忻口交战失败,先锋都指挥使史彦超战死。六月三日,世宗从太原撤兵。二十三日,到新郑,祭嵩陵。二十八日,回到京城。七月八日在南御庄察看农民庄稼。二十一日,任命枢密院直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仁浦为枢密使。十月三日,杀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

第二年(955)二月,皇帝下诏求直言。五月四日,宣徽南院使向训、凤翔节度使王景伐蜀。七日,大毁佛寺,禁止民间不侍养亲人而又不经批准私自出家为僧尼。九月一日,颁布禁止私铸铜器的命令。闰九月十八日,向训攻克泰州。十月七日,攻取成州。十四日,高丽使者王子太相融来京。攻取阶州。十一月一日,任李..为淮南道行营都部署准备代唐。十四日,王景攻克凤州。十二月二十二日,郑仁诲逝世。

第三年(956)一月,增筑京城。六日,向训留守东京。八日,世宗南下亲征南唐。十七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正阳战败南唐。二十日,任命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二月三日,世宗到下蔡浮桥。九日,攻克滁州。十一日,后唐君主李景求和,世宗不予答复。十九日,李景派大臣钟谟前来奉表求和。二十三日,攻占扬州。二十八日,攻占泰州。三月七日,任内外马步军都军头袁彦为竹龙都部署。当月,攻取光、舒、常三州。四月,常、泰两州复归南唐。五月二十四日,世宗从淮南回到大梁,赦京城囚犯。六月十一日,下诏赦免淮南囚犯。七月,皇后病逝。扬、光、舒、滁四州复归南唐。八月六日,向农民征收种树木和韭菜的税。九月十七日,任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王朴为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十月二日,葬宣懿皇后于懿陵。十一月二日,废除不见于祭祀典册的祠庙。十七日,杀死南唐君主派来的使臣孙晟。

第四年(957)一月一日,赦免死刑以下囚犯。二月十六日,王朴留守东京。十七日,世宗南征。三月二十日,攻克寿州,四月十二日,从寿州回到大梁。二十二日,释放投降的八百蜀军士兵归蜀。二十六日,追封彭城郡夫人刘氏为皇后。五月十日,杀密州防御使侯希进。八月二十一日,李..被免去宰相职,王朴为枢密使。二十九日,后蜀派人送回濮州刺史胡立。十月十六日,王朴留守东京,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点检。十九日,世宗南征。十二月三日,泗州守将范再遇背叛南唐,以其州来归降,八日,濠州团练使郭廷谓叛南唐,以其州来归降。二十五日,攻取泰州。

第五年(958)一月五日,攻取海州。十日,攻取静海军。二十五日,攻克楚州,守将张彦卿、郑昭业死。二月二日,攻取雄州。十五日,世宗前往扬州。二十一日,前往瓜州。三月一日,前往泰州。六日,再往扬州。十日,到达迎銮镇。十八日,共攻克淮南十四州,以长江为界。三十日,南唐君主李景派使臣来献买宴钱。四月九日,世宗前五庙神主迁入新建成的太庙。二十一日,从淮南回到京城,回鹘、鞑靼遣使者来朝。六月二十一日,释放降卒四千六百人归南唐。七月八日,颁布元稹《均田图》。九月,占城国王释利因德缦派使者莆诃散来京。十月二十日,征收百姓租税。十一月四日,编撰《通礼》、《正乐》。十二月十日,下诏取消各州县的课户、俸户。

第六年(959)一月,高丽王昭遣使者来京。十五日,女真使者阿辨来京。三月四日,甘州回鹘前来进献玉石,世宗推辞不受。十五日,王朴逝世。二十一日,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为东京留守。二十八日,下诏停止发放州官调任时给的铜鱼。二十九日,世宗北征契丹。当月,任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枢密使。四月十七日,攻取乾宁军。二十六日,攻取益津关,在此设置霸州。二十八日,攻取丽桥关,在此设雄州。五月一日,攻取瀛州。三十日,从雄州回到京城。六月九日,立皇后符氏,封子宗训为梁王,封宗让为燕国公。十四日,占城使者莆诃散来朝。十五日,任范质、王溥参枢密院事,魏仁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九日,世宗皇帝在滋德殿病逝。

恭皇帝是世宗第四子宗训。世宗即位时,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让,将此事拖了很久。到北取三关时,得重病回到京城,才封宗训为梁王,当年年仅七岁。

显德六年(959)六月十九日,世宗病逝。二十日,宗训在皇帝柩前即位。二十九日,任命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七月四日,任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十七日,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二十九日,高丽遣使者来朝。九月二十四日,派左骁卫大将军戴交出使高丽。十一月一日,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高丽遣使者来京。

七年(960)一月四日,周恭帝让位,北宋兴起。

唉!五代本纪已齐备了!君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是说不尽的。后梁朱友皀谋反,唐庄宗杀叔父李克宁和弟弟李存繧,明宗杀侄儿从璨,这样父子兄弟骨肉之情有多少能不断绝的呢?太妃去世,庄宗罢朝五日,唐庄宗立妃子刘氏为皇后,晋出帝立婶母冯氏为皇后,如此夫妇的礼义,人伦怎能不混乱而至于禽兽的地步呢?寒食节到野外祭祀而焚烧纸钱,唐愍帝居父丧期间改年号而用音乐,安重诲滥杀殿直马延和太子少保致仕任圜,这样礼乐刑法怎么可能不破坏呢?至于到雷山祭天神,用箭传达号令和杀御马祭亡灵,如此,中国还有什么不学少数民族的风俗呢?真是乱世啊!周世宗五六年之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的声名震撼华夏和少数民族,在周的管辖区内聘请名儒和文学名人,考究制度,修纂《通礼》,编定《正乐》,议定《刑统》,他创立的法制都可以施用于后世。他为人明白通达,应用果敢,议论规划宏伟明确。即帝位的第二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当时国家缺钱,他下诏销毁全国的铜佛像用来铸钱,经常对大臣们说“:我听说佛祖教导人们把身世看得虚妄,而把有利于众生看作当务之急,假若佛祖的真身还在,只要有利于世人,他就会割自己的肉,何况这些铜像,他哪里会吝惜呢?”因此群臣都不敢反对。他常常夜间读书,见到唐朝元稹的《均田图》,感慨地赞叹道:“这是达到国家大治的根本啊,王者的仁政必须从这开始!”于是下诏颁布元稹的《均田图》和均田法,让官吏和百姓先学习懂得它的道理,希望用一年的时间平均分配全国的土地,他的规划和志向实在不小啊!他征伐南唐,向宰相李..问计;攻克淮南之后,拿出李..的奏疏,叫学士陶..写赞文,存放锦囊之中,经常放在座位旁边以供阅读;他的英武之才可以算得上英雄豪杰了。他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接纳劝谏,用人不疑,这不能不说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啊!他北取三关,兵不血刃,史学家还讥笑他看轻社稷的重要,是在仓促中侥幸取胜,却不知道他分析强弱,比较敌我,并巧妙地利用了契丹王述律的昏庸失误的不可多得的时机,如果不是深明决胜的韬略,谁能做得到呢?这确实不是一般史学家的水平所能理解的啊!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三 魏紀五·司马光
  卷一百五十六·毕沅
  ●卷六·李攸
  第五十二回 丧猛将英主班师 筑坚城良臣破虏·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二十一·徐乾学
  卷三十八·五代(梁、唐、晋、汉、周)·蒋一葵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杨士奇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七十九·佚名
  第十五卷 军饷奏疏·缪荃孙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六·阿桂
  唐纪四十四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三建中四年(癸亥、783)·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九·宋敏求
  146.李靖夜袭阴山·林汉达
  五禮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九·吴景旭

      乙集中之上  楚词  天问  朱子辨证曰古今说天问者皆本山海经淮南子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皆縁天问而作  吴旦生曰离骚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縦九辨九歌皆禹乐也天问启棘宾商九辨九歌注棘当作梦商当作天

  • 默庵诗集卷之二·曹义

    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 题鄞江送别卷 元夕赐观灯诗 槐阴琴书图为王仕让赋 为苏子英赋 元夕 寿臧文刚医者父伯英翁八十 题陈中书谟淑慎堂 送谢郎中彦奎回春晓曲 送人致仕代夏御史能作 题美人图说者二乔观书意彷佛之 送显

  • 列传第二十四 申徽 陆通 弟逞 柳敏 卢柔 唐瑾·令狐德棻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六世祖钟,为后赵司徒。冉闵末,中原丧乱,钟子邃避地江左。曾祖爽仕宋,位雍州刺史。祖隆道,宋北兖州刺史。父明仁,郡功曹,早卒。徽少与母居,尽心孝养。及长,好经史。性审慎,不妄交游。遭母忧,丧毕,乃归于魏。元

  • 卷四·本纪第四·熙宗·脱脱

        ◎熙宗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合剌,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蒲察氏。天辅三年己亥岁生。天会八年,谙班勃极烈杲薨,太宗意久未决。十年,左副元帅宗翰、右副元帅宗辅、左监军完颜希尹入朝,与宗干

  • 卷三十三 志八·赵尔巽

      表略

  • 卷一百五十三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起仁宗慶曆四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判國子監余靖言:「臣伏見先降敕命并貢舉條制【一】,國子監生徒,聽學滿五百日方許取應,每十人之中與解三人。其諸路州、府、軍、監並各立學及置縣學,本貫人並以入學聽習三百日,舊

  • 第三节盐埕·佚名

    第一之一 卖尽绝契字第一之二 杜卖契字第一之三 典现耕契字第一之四 卖找尽契字第一之五 杜卖绝尽根契字第一之六 归管字第二 卖尽根契字第三 杜卖尽根盐埕契字第四 典契字第五 合约字第一之一卖尽绝契字立

  •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著名军事家乐毅的专传并附其子乐间及同宗后辈乐乘传。燕国原是战国七雄的弱者,无端遭到强齐的侵凌。燕昭王即位后,招贤纳士,发愤图强,决心报仇雪耻。当复仇时机到来时,乐毅向燕昭王冷静、客观地分

  • 谢方明传·沈约

    谢方明,陈郡陽夏人,是尚书仆射谢景仁的叔祖的孙子。谢方明的祖父谢铁,官至永嘉太守。父亲谢冲,官至中书侍郎。谢冲家在会稽,因病辞官在家,被任为黄门侍郎,谢冲未应命。后,被孙恩杀死,被追封散骑常侍。谢方明随同伯父吴兴太守谢

  • 孙扌为传·宋濂

    孙扌为字自谦,曹州人。至正二年(1342)进士,授济宁路录事。张士诚在高邮起义时,或谓其有降意,朝廷择乌马儿为使,往招士诚,并用扌为伴随。时扌为在家,不知此事。中书藉口扌为有集贤院待制之职,给以使用驿站的方便,扌为勉强奉命到

  • 霍维华传·张廷玉

    霍维华,东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被授予金坛县知县,又被征回任兵科给事中。天启元年(1621)六月,宦官王安应执掌司礼监印,他称病推辞住在外邸,希望得到温旨劝慰即起来理事。王安与魏忠贤有矛盾,阉人陆荩臣是霍维华的

  • 论势第十五·孔鲋

    魏王问相国曰、今秦负强以无道陵天下、天下莫不患、寡人欲割国之半以亲诸侯、求从事于秦、可乎、子顺对曰、以臣观之。殆无益也。今天下诸侯畏秦之日久矣。数被其毒。无欲复之之志心无所计委国于游说之士游说之士挟强

  • 第62章·老子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1)。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2)。人之不善,何弃之有(3)?故立天子,置三分,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5)?不曰求以得,有罪

  • 天下第三十三·刘文典

    〔释文〕以义名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注〕为以其有为,则真为也,为其真为,则无为矣,又何加焉! 〔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皆随有

  • 卷第十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十一侍者深知编偈阅法华经作偈七首赠 法师眉光普现尘沙界今古全彰顷刻时权挂垢衣来作佛却披珍御复名谁三车出宅群儿喜一色机忘我独知法法从来皆实相何劳更举轹中泥

  • 求古录·顾炎武

    一卷。明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思想家、著名学者。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

  • 说唐全传·佚名

    《说唐全传》是清代长篇讲史小说,是《说唐演义全传》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的合本。撰人不详。书首有如莲居士乾隆元年(1736年)序文,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刊本。这部小说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

  • 祖庭钳锤录·费隐通容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