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废帝本纪

废帝,镇州平山人。本姓王,家世贫贱,母亲魏氏,年轻守寡,明宗当骑将时路过平山县抢到她。魏氏子阿三已十多岁,明宗收为养子取名从珂。长大后状貌雄伟,谨慎老实,说话少,骁勇善战,明宗很喜欢他。自从晋与梁在河上交战,从珂常立战功,庄宗喊着他的小名说:“阿三不枉与我同年,勇敢善战也很像我。”

同光二年(924),当卫州刺史突骑指挥使,在石门戍守。明宗讨伐赵在礼,从魏返回向南进军,从珂率领戍兵从曲阳、盂县驰过常山追赶上明宗。明宗南下,兵少,得到从珂军,使军威大振。明宗入京称帝,升从珂为河中节度使,封潞王。那时,明宗年龄已大,王比其他几个儿子年长,枢密使安从诲觉得他是个祸根,就假传诏命叫河中裨将杨彦温把他除掉。王到黄龙庄检阅马匹,彦温关闭城门不准潞王回来,王到虞乡把此事上报明宗,明宗召王回京住在清化里家里。重诲多次要求按军法处理,明宗不听,后来重诲被杀,才起用王为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

长兴三年(932),当凤翔节度使。王子重吉在明宗时掌管禁军,当控鹤指挥使,愍帝即位,朱弘昭、冯斌贝专权,罢免重吉兵职,出任亳州团练使。又把王移任北京留守,不降制书而宣布任命李从璋代替他。以前,安重诲得罪罢职到河中,用从璋代,而重诲被杀,所以王更加疑虑,就据城造反。愍帝派王思同会合各族兵马讨伐他,思同战败退走,各兵马溃散。

清泰元年(934)三月十七日,王率兵东进。二十日,到达长安,西京留守刘遂雍叛唐来归降。二十四日,到华州,捉住药彦稠。二十六日,到灵宝,河中安彦威、陕州康思立叛唐来归降。二十九日,到陕州。康义诚叛唐来归降。杀宣徽使孟汉琼。愍帝逃到卫州。四月三日,入京,冯道率百官到蒋桥迎接,王推辞不见。入西宫大哭后,接见群臣,冯道拜见,王答拜。入居至德宫。四日,以皇太后的命令降天子为鄂王,命潞王监国。六日,即皇帝位。七日,搜刮河南民财全部用来赏赐军队。八日,借五个月的民房租税来赏赐军队。九日,弑鄂王,慈州刺史宋令询死。十六日,大赦,改元清泰。十九日,杀康义诚及药彦稠。五月十三日,任端明殿学士、左谏议大夫韩昭胤为枢密使,庄宅使刘彦朗为枢密副使。十七日,冯道罢相。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密使。二十一日,赐劝进选人、主祭祀之官。六月十一日,到范延光及索自通家。七月十三日,升太常卿卢文纪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九日,立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八月三日,任尚书左丞姚岂页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许御署官选。九月,契丹侵犯边境。十月十一日,李愚、刘日旬罢相。十二月九日,任雄武军节度使张延朗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契丹进犯云州。二十四日,到龙门。旱灾。

清泰二年(935)二月九日,范延光罢相。十四日,追尊鲁国太夫人魏氏为皇太后。三月七日,任忠武军节度使赵延寿为枢密使。五月八日,任宣徽南院使刘延皓为枢密使。契丹侵犯边境。六月二十日,群臣献添都马。七月五日,回鹘可汗王仁美派其都督陈福海来。刘延皓罢官。九月十七日,任刑部尚书房詗为枢密使。二十三日,渤海派使者来。

清泰三年(936)正月五日,百济派使者来。十七日,封子重美为雍王。三月十七日,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马胤孙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反叛。五月七日,任命建雄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都招讨使,义武军节度使杨光远为副。二十日,先锋指挥使安审信叛变投降石敬瑭。二十一日,振武戍将安重荣叛降石敬瑭。二十四日,天雄军屯驻捧圣都虞候张令昭驱逐节度使刘延皓。六月六日,以令昭为右千牛卫将军,权知天雄军事。十七日,任宣武军节度使范延光为天雄军四面招讨使。七月二十二日,攻克魏州。二十六日,张令昭被处死。二十七日,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率军叛变投降石敬瑭。八月二日,契丹使者梅里来。九月十八日,张敬达与契丹在太原交战失败。契丹在晋安包围敬达。二十二日,往河阳。十月七日,搜刮马匹,按户籍征兵。十一月三日,任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为行营都统。十二日,契丹立晋。闰十一月九日,杨光远杀张敬达,叛变投降契丹。十九日,契丹和晋军到达潞州。二十二日,从河阳回到京城。二十六日,皇帝自焚死。

唉!君臣之间的关系是很难处理的啊!聪明的人对于未发生的事情有预见性,所以预先提出忠言,但得不到信任和采纳,等到事情发生了后悔时,又哪里还来得及呢?重诲早已独自预见到潞王之祸,但处理得不恰当,以至于被杀和灭族,他的矛盾就是从这件事上产生的。说到愍帝的灭亡,墓穴在徽陵,只有一堆土,路人看见,都感到悲哀。假设明宗地下有知,他是有愧于重诲的,可悲啊!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志第三·历下·脱脱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二·汪楫
  卷一百七十九·毕沅
  卷四百五十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九 開寶元年(戊辰,968)·李焘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蔡东藩
  弁言·黄宗羲
  绎史卷六十四·马骕
  永安王高浚传·李延寿
  恰克图界约·佚名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卷五·允禄
  通制条格卷第五·拜住
  卷十五户籍·冯煦
  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葛胜仲·唐圭璋

      胜仲字鲁卿,丹阳人。生于熙宁五年(1072)。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除国子祭酒,两知湖州。绍兴十四年(1144)卒,年七十三。谥文康。有丹阳集。   江神子   初至休宁冬夜作   昏昏雪意

  • 卷十·杜文澜

    卷十玉梅令姜夔词、万氏注、高华未吐句、高字恐赘、盖自春寒以下、前后同也、词纬亦无高字、按此为白石自度曲、白石长亭怨慢题云、予喜自制曲、初率意好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 提要·左克明

    【臣】等谨案古乐府十巻元左克明编克明自称豫章人其始末未详自序题至正丙戌则顺帝时也是书录古乐府词分为八类曰古歌謡曰鼓吹曲曰横吹曲曰相和曲曰清商曲曰舞曲曰琴曲曰襍曲自序谓冠以古歌謡词者贵其发乎自然终以襍曲

  • 御选明诗卷八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五七言律诗十八王懋明同鸿山公游吴尚寳水云居【时吴复宦京师】公子高标抗俗氛翠微开馆坐氤氲回塘暗引荆溪水虚阁常蒸玉洞云花隠房栊春不去席依松竹画疑曛主人却有家山胜鹤怨空岩讵忍闻姚咨

  • 路史卷三十二·罗泌

    发挥一论太极道不可以言,知言之愈希夷。性不可以辨,索辨之益晦惑性与道,固非言与辨之所能竟也。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奚述焉?”其欲闻之也。可谓至矣。而性与天道终不得而闻之,岂非上焉者。示其朕已得于言辨之

  •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四五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于江浙迅速购访遗书·佚名

    四五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于江浙迅速购访遗书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兼管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萨〈载〉、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昨以各省采访遗书,奏到者

  • 第三十五卦:《晋卦》·佚名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白话】《晋卦》象征长进:就像才干出众的公侯得到了天子的赏识,不仅赐给他许多车马,而且在一天之内多次接见他。《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白话】《象辞》说:“阳

  • 尚书注考·陈泰交

    明 陈泰交 撰引经注经不照应者三条曰若稽古帝尧训曰粤越通古文作粤曰若者发语辞周书越若来亦此例也越若来训古语辞言召公于丰迤逦而来也时乃功懋哉训懋勉也德懋懋官训懋茂也繁多之意与时乃功懋哉之懋同凡厥正人训正

  • 卷六十三·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三治道一总论治道别无説若使人主恭俭好善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有言孙于志必求诸非道这如何防不治这别无説从古来都有现成様子真是如此问或言今日之告君者皆能

  • 二十七、不是心佛·慧开

      南泉和尚,因僧问云:“还有不与人说底法么?”   泉云:“有。”   僧云:“如何是不与人说底法?”   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曰:南泉被者一问,直得揣尽家私,郎当不少!   颂曰: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上·智旭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经支那沙门蕅益释智旭疏义一切佛语心品之四第二十九如来自性门。(魏云。法身品第七)文分为四。初请。二许。三问。四答。今初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

  • 卷第十九·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阎浮提及须弥顶上,皆见如来处于众会。彼诸菩萨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说法,莫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及须弥山顶,而向于彼夜摩天宫宝庄严殿。

  • 参禅法器·佚名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人来到归省禅师处,归省禅师一见即呵骂驱逐,众人不愿离开,归省禅师以水泼之,衣褥皆湿。其它六人不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四卷(师子吼品第廿三)举十一事释师子吼义 师子吼六问问佛性 答第一问 答第二问 答第三问 答第四问 显众生不见佛性无明[雨/复]故又未能度十二缘河犹如菟马 辨十二因缘因重果义 辨

  • 卷第十七·佚名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七迦旃延子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行犍度中有教无教跋渠第四有教及无教  诸行彼果实或有漏学者  思惟戒在后若成就身教彼成就无教耶。设成就无教彼成就教耶。若成就善不善隐没。无

  • 四分律卷第四十(三分之四)·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衣揵度之二尔时瓶沙王患大便道中血出,诸侍女见皆共笑言:“王今所患如我女人。”时王瓶沙闻已惭愧,即唤无畏王子言:“我今有如是病,汝可为我觅医。”即答王言:“有耆婆童子,善于医道,能治王病

  • 杜甫诗集·杜甫

    现存杜诗共一千四百五十多首,本诗选约选了四分之一。本诗选以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为底本,参考了其它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