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和孔子的遗文轶事,综合而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清代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孔颤乐处 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乐境。孔,指孔丘;颜,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达到至高的道德境界之后所具有的那种心胸袒荡、不计得失、从心所欲不逾矩、洞察幽微、仕处自如的乐境。《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谓孔颜重义轻利、乐道安贫,践行道德之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至也。’”是说孔颜发愤进取之乐。《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此谓孔颜仕处自如、行道自得之乐。孔颜的道德之乐,曾特别受到宋儒的崇尚。

《孔子家语》全部章节目录

(1)相鲁第一
(2)始诛第二
(3)王言解第三
(4)大婚解第四
(5)儒行解第五
(6)问礼第六
(7)五仪解第七
(8)致思第八
(9)三恕第九
(10)好生第十
(11)观周第十一
(12)弟子行第十二
(13)贤君第十三
(14)辩政第十四
(15)六本第十五
(16)辩物第十六
(17)哀公问政第十七
(18)颜回第十八
(19)子路初见第十九
(20)在厄第二十
(21)入官第二十一
(22)困誓第二十二
(23)五帝德第二十三
(24)五帝第二十四
(25)执辔第二十五
(26)本命解第二十六
(27)论礼第二十七
(28)观乡射第二十八
(29)郊问第二十九
(30)五刑解第三十
(31)刑政第三十一
(32)礼运第三十二
(33)冠颂第三十三
(34)庙制第三十四
(35)辩乐解第三十五
(36)问玉第三十六
(37)屈节解第三十七
(38)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39)本姓解第三十九
(40)终记解第四十
(41)正论解第四十一
(42)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43)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44)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猜你喜欢
  九州春秋·司马彪
  读通鉴论·王夫之
  天顺日录·李贤
  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
  明世宗实录·佚名
  全相平话五种·佚名
  崇祯实录·佚名
  孔子编年·胡仔
  象台首末·胡知柔
  大事记讲义·吕中
  成吉思汗传·冯承钧
  燕都日记·冯梦龙
  名臣经济录·黄训
  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大辨·唐圭璋

      失调名   凌云多少功业。

  • 莫将·唐圭璋

      将字少虚,洪州(今南昌)人。附秦桧和议之说。绍兴八年(1138),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绍兴十六年(1146),敷文阁学士知文州卒。   木兰花   十梅未开   一枝和露珍珠贯。   月下回来寻几遍。   今朝忽见数枝

  • 五言巻二十四·洪迈

      五言〈原缺〉

  • 静思集巻六·郭钰

    (元)郭钰 撰○五言律春思回舟桃叶渡空数落花钿门闭紫苔雨鸟啼青树烟相逢疑梦寐此别隔山川想对银台烛犹题锦字笺中秋与袁方饮田家今夕是何夕桂花香满楼金貂换美酒玉笋照清秋好月偏怜客殊乡足散愁主翁从笑骂长判不封侯秋

  • 本纪第一 高祖·欧阳修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 ,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门镇将,戍于武川,因留家焉。熙生天赐,为幢主。天赐生虎,

  • 卷第六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五十四宦官韩赞周(卢九德) 李国辅 高起潜 王坤 庞天寿(传阙)夏国祥(传阙) 张福禄(全为国)(传阙)韩赞周(卢九德)李国辅高起潜王坤庞天寿(传阙)夏国祥(传阙)张福禄(全为

  • 卷七十三·杨士奇

    永乐五年十一月辛亥朔钦天监进永乐六年大统历日 上御奉天门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敕交阯总兵官新城侯张辅等曰将士久劳在外今罪人既得抚安平定之后宜及时班师 升右春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湖广为翰林院学士兼左春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四·佚名

    唐隠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附】唐高祖武徳元年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封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建成高祖长子与秦王及元吉俱窦皇后出隋义宁元年唐国建为世子开府置官属又授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将兵徇洛阳还授尚书令高祖受禅

  • 谭献叙养·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吴尚书仲云先生遗着。文孙子修编修授乡里后生谭献,读竟,叙之曰:古者柱下之史,孔氏所访,太史公之所掌,汉初与丞相同尊。掌故之学,为千载表仪。凡夫德礼政刑,质文兴废,一朝设施,流及后世,有以观采损益,为

  • 提要·张栻

    【臣】等谨案癸巳孟子説七卷宋张栻撰是书亦成于乾道癸巳于王霸义利之辨言之最明自序称嵗在戊子缀所见为孟子説明年冬防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夘嵗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従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二载始克缮

  • 提要·顾栋高

    【臣】等谨案毛诗类释二十一卷续编三卷国朝顾栋高撰栋高字震沧无锡人康熙庚子举人官内阁中书舎人乾隆辛未荐举经学授国子监司业后特恩加祭酒衔终于家是编成于乾隆壬申序文案语皆称臣葢经进之本凡分二十一类其序中抒所

  • 善行品第七·佚名

    守护身恶行,自正护身行。守护身恶者,常修身善行。守护口恶行,自正护口行。守护口恶者,常修口善行。守护意恶行,自正护意行。守护意恶者,恒修意善行。身当弃恶行,及弃口恶行。意亦弃恶行,及诸秽恶法。身当修善行,修口善亦然。及

  • 法华玄论卷第九·吉藏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河西道朗云。上来开三显一明法华体竟。从此去辨果门。谓法身常住理非存没。注解云道非存亡古今一揆。然则裂地诵塔以表双林非灭。交莚接向微显丈六非真。生公意亦同矣。印法师云。上来明三乘之教为权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菩萨众俱。是时有大夜叉主名曰宝贤。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秘密心陀罗尼乐欲宣说。

  • 来斋金石考·林侗

    三卷 清林侗撰。林侗,字同人,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喜好搜集金石,曾游长安,于淳化山中得汉甘泉宫瓦;又携带拓工,在唐昭陵等陪葬地,拓得唐李靓等人的碑刻十六块。本书所著录,都系其所自见者,计夏商周六碑,秦汉十九碑,魏

  • 非草书·赵壹

    书法论著。东汉赵壹撰。,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东汉光和间辞赋家,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有文学代表作《刺世疾邪赋》,表现了痛恨权奸当道,揭露黑暗政治的忧国之心。是篇乃如今可考的较早有关书法理论

  •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极乐世界,金刚手菩萨,启请观世音菩萨说叶衣观自在菩萨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