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崇韬传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当河东教练使。为人聪明、敏锐,善于应对,以才干著称。

庄宗为晋王,孟知祥为中门使,崇韬为副使。中门使的职责是参加和管理机要,以前,吴珙、张虔厚等人都因为当中门使相继获罪。知祥害怕,请求外任,庄宗说“:你想回避这个职事,应当举荐一个可以代替你的人。”知祥就荐崇韬为中门使,庄宗非常信任他。

晋兵包围张文礼于镇州,久攻不下,定州王都引契丹兵入侵。契丹军到达新乐,晋军恐惧,想解围去,庄宗犹豫不决,崇韬说“:契丹到这里来不是为了救张文礼,是王都以利引诱的,而且晋军才击败梁军,应该乘胜利之威,不应该这么快就自己胆怯退却。”庄宗表示赞同,果然击败契丹。庄宗即位,升崇韬为兵部尚书、枢密使。

梁王彦章攻占德胜,唐军退守杨刘,被彦章军包围,庄宗登高望见彦章挖深濠断绝唐军对外联系,轻蔑地笑着说:“我知道他的意思,是想长期围困我们。”立即引短兵出战,被彦章伏兵齐射,大败而回。庄宗问崇韬:“怎么办?”那时,唐已攻占郓州,崇韬说:“彦章把我们围在这里,他的目的是为了夺取郓州。我愿率兵数千,占据河的下流,筑城于必争之地,以照应郓州为名,彦章必定来攻,就能分散他的兵力,可以用计打败他。然而筑城不是一下子能办好的,陛下每天用精兵挑战,使彦章没机会向东用兵,十天筑城就可成功。”庄宗认为很好,就派崇韬与毛璋率数千人夜间行军,经过的地方驱逐居民,毁屋伐木,渡河筑城于博州之东,昼夜督促,六天成功。彦章果然引兵来猛攻,当时大暑,彦章兵热死大半,攻不下来,退兵杨刘,庄宗迎击,彦章大败。

康延孝叛梁归唐,先见崇韬,崇韬请他到卧室内谈,尽知梁军虚实。那时庄宗屯军朝城,段凝屯军临河。唐自失掉德胜,梁兵每日掠澶、相,攻占黎阳、卫州,李继韬以泽潞叛唐归梁,契丹多次侵犯幽、涿,又听延寿说梁正召集诸镇兵想大举攻唐,唐将都忧愁疑惑,认为胜败难料。庄宗很发愁,向诸将问计,众将都说“:唐得郓州,隔河难守,不如弃郓给梁,西取卫州、黎阳,以河为界,与梁相约罢兵不相攻,等待以后再谋发展。”庄宗听了不高兴,回去卧帐中,召崇韬问计,崇韬说“:陛下兴兵仗义,将士疲劳争战,民众艰苦转运兵饷,已十多年了。现在已经建国号,河北人人都翘首以望胜利的好消息。今得郓州不能守而放弃了,虽然想以河为界,谁肯为陛下去守呢?而且唐没有丢失德胜时,四方商贾云集,柴草粮饷堆积如山。自从失掉南城,困守杨刘,道路转运,损耗大半。魏、博五州,秋粮歉收,竭民暴敛,也难支持几个月,这哪里是按兵持久的时候呢?我自从康延孝归附以来,尽知梁的虚实,这是天亡梁的时候啊。请陛下分兵守魏,固守杨刘,从郓州出兵长驱直入捣毁梁的巢穴,不出半月,就天下大定了!”庄宗大喜说:“这真是大丈夫的事啊!”问司天,司天说“:今年不宜出兵。”崇韬说“:古时用兵,敢于凿开凶门而出。况且计划已经决定,占卜的话哪里值得去相信呢?”庄宗当天下令全军把家属送到魏州,连夜渡河,从郓州长驱袭击汴州,只用了八天时间就灭掉梁朝。庄宗因功赐给崇韬铁券,升侍中、成德军节度使、枢密使。

庄宗与众将用兵取天下,然而崇韬从来没有参加战斗,只用谋略居第一功,位兼将相,于是以天下为己任,遇事不肯回避。对宦官、伶人专权,特别的不方便。

以前,崇韬与宦官马绍宏都当中门使,绍宏位居上。到庄宗即帝位时,二人都可以当枢密使,但是崇韬不想绍宏在自己之上,就用张居翰当枢密使,绍宏为宣徽使。绍宏失去职位而有怨言,崇韬又设个内勾使的职务让绍宏当,天下钱粮都归内勾使管。时间久了,造成文簿繁多,州县作弊,立即罢掉内勾使,绍宏更加怨恨。崇韬非常害怕,对故人子弟说“:我帮皇帝取天下,现在大功告成,群小宠幸,我想回避,去守镇阳,希望能免祸,可否?”回答说:“俗话讲‘骑虎者势不得下’。现在你权位已高,下面很多人怨恨,一旦失去权势,能够免祸吗?”崇韬说“:怎么办?”回答说“:现在中宫未立,刘氏宠幸,应该请立刘氏为皇后,多做一些对天下民众有大利的事,然后要求告老还家。天子认为你有大功没有过错,必然不肯放你回家去。这样外有避权之名,内有中宫之助,天下之人都喜欢你,虽然有谗言,能够动摇你吗?”崇韬认为说得很对,就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

崇韬平时廉洁,自从到洛阳,开始接受四方贿赂,故人子弟有些议论,崇韬说“:我位兼将相,禄赐巨万,还少这点东西吗?现在藩镇诸侯,很多是梁的旧将,都是主上随时可以斩杀驱除的人,现在一切拒收,他们难道不会发生反叛?而且藏在我家里,与府库里的钱财有什么区别?”次年,皇帝到南郊祭天,就献出他收藏的全部东西给皇帝用来赏赐。庄宗南郊祭毕,立刘氏为皇后。崇韬多次上表,请求按照唐朝旧制,把枢密使之职归还宦官,而并辞镇阳,皇帝不许。崇韬又说:“臣跟随陛下屯军朝城,定计破梁,陛下抚着臣背相约说:‘胜利后,与你一镇。’现在天下一家,俊杰贤臣多得很,我已经很疲乏了,情愿实现当年的诺言。”庄宗说“:朝城之约,许你一镇,但不许你去。你想离开我去过舒服日子吗?”崇韬建议对广大民众有利的二十五件事,并付诸实行。

李嗣源为成德军节度使,移崇韬镇守忠武。崇韬自己表示权位已达极点,言语非常恳切。庄宗说:“我居天下之尊,哪里能使你无尺寸之地?”崇韬不断推辞,只好取消任命,仍让他当侍中、枢密使。

同光三年(925)夏,霖雨不止,大水淹没良田,民众多数流亡饿死。庄宗忧愁宫中暑热潮湿无法居住,想建高楼避暑。宦官建议说:“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数百间。现在大内还不如当时卿相家的房屋。”庄宗说“:我富有天下,难道还不能建一楼?”于是派宫苑使王允平营建。宦官说“:郭崇韬眉头不展,常为租庸收税,珍惜财用,陛下虽然想建楼,能得到钱吗?”庄宗就派人问崇韬说“:过去我与梁对峙于河上,虽然严寒盛暑,披甲跨马,不以为劳。现在居住深宫,房屋广阔阴湿,却觉得非常闷热,是什么原因呢?”崇韬回答说“:陛下过去一心只想着统一天下,现在只想到自己,安逸舒服,考虑的目的范围不同,当然感觉也就不一样了。希望陛下不忘创业艰难,常常能和在河上时一样,就能使盛暑变成清凉。”庄宗默然。仍然决定派允平建高楼,崇韬果然恳切谏阻。宦官说:“崇韬住的房屋,和皇宫一样,哪里知道陛下热成什么样子?”因此不断进谗言。

河南县令罗贯,为人倔犟直爽,崇韬很熟悉他。贯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不受权豪请托,宦宫、伶人的请求信堆满几张桌子,都不给上报,指给崇韬看。崇韬多次在皇帝面前赞扬他,宦官、伶人因此对他切齿痛恨。河南从唐朝起就是张全义为尹,县令多半出在他的门下,全义养了许多门徒。贯为县令对全义不屈从,县民仗全义之势不守法者都被依法诛杀。全义大怒,派人把罗贯的事告诉刘皇后,左右的人日夜攻击罗贯的短处。庄宗没有表态。皇太后死,葬于坤陵,陵在寿安,庄宗到陵上遇道路泥泞,桥也坏了。庄宗停车问:“谁管这个地方?”宦官说:“属河南管。”因而召贯来问,贯说“:臣现在不奉诏,请问主管这个地方的人。”庄宗说:“这是你管的地方,还问何人?”把贯下狱,狱吏苦刑打得体无完肤。次日,下诏杀掉。崇韬谏阻说:“贯无它罪,桥道不修,法不当死。”庄宗大怒说:“太后灵驾将要出发,天子车舆往来,桥道不修,你说无罪,是朋党啊!”崇韬说“:贯虽然有罪,应当交给司法机关处置,陛下是万乘之尊,怒一县令,使天下人说陛下用法不公,是臣等的过错呀!”庄宗说:“贯是你喜欢的人,由你裁决!”起身入宫,崇韬跟随在后面,不断地劝说,庄宗自己关上殿门,崇韬不得入。贯被杀。

同年九月,伐蜀,商议选择大将。那时明宗是总管,本应当去。崇韬因谗言很危急,想立大功为自安之计。就说:“契丹在北边为患,除了总管无人可挡。魏王继岌是国之储君,大功未立,而且亲王当元帅是唐一贯的做法。”庄宗说“:继岌是小孩子,哪里能担当重任?必须择个副帅。”崇韬还未及说话,庄宗又说:“我想到人了,你最适合。”就派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崇韬裁决。

唐军入蜀,沿路蜀军迎降。王衍弟宗弼,秘密送降书给崇韬,要求当西川兵马留后,崇韬许他当节度使。大军到成都,宗弼将衍迁到西宫,把衍的嫔妓、珍宝献给崇韬及其子廷诲。又与蜀人上书见魏王,请求留崇韬镇守蜀。继岌非常怀疑崇韬,崇韬无法说明,找个理由斩了宗弼及其弟宗渥、宗勋,没收他的家产,蜀人大惊。

崇韬平时最恨宦官,常对继岌说:“王有破蜀之功,必定当太子,等到主上千秋万岁后,应当完全去掉宦官,甚至阉过的马,也不能骑。”继岌监军李从袭等人看见崇韬专任军事,心中已经很不平,听到这话,更是痛恨,想办法陷害他。庄宗听到破蜀的消息,派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到郊外迎接,延嗣大怒,因此与从袭共同诬陷他。延嗣回京,献上蜀簿籍,得兵三十万,马九千五百匹,兵器七百万件,粮食二百五十三万石,钱一百九十二万缗,金银二十二万两,珠玉犀象二万,文锦绫罗五十万匹。庄宗说“:人们都说蜀是天下最富的国,所得就只这些吗?”延嗣乘机说蜀的宝货都被郭崇韬拿去了,并说崇韬有二心,将危及魏王。庄宗怒,派宦官马彦皀到蜀,观察崇韬的情况,彦皀告知刘皇后,刘皇后叫彦皀假托诏书命魏王杀崇韬。

崇韬有五个儿子,有两个在蜀与他一起被杀,其余三个也被杀。他破蜀所得的财物都被没收。明宗即位,下诏准许归葬,把他在太原的房屋赐给他的两个孙子。

在崇韬掌权的时候,宰相豆卢革、韦说等人都倾向和依附他。崇韬的父讳弘,革等就借故奏请改弘文馆为崇文馆。因为他姓郭,就说他是郭子仪的后代,崇韬也就默认。他伐蜀时,经过郭子仪的墓,下马大哭一场而去,听到的人当作笑话。然而崇韬尽忠国家,有雄才大略。他破蜀后,乘胜派遣使者到南诏等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唐的威德,想让他们来归附唐,真可称得上是有远见卓识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七 夷蛮·沈约
  志第十七 符瑞上·沈约
  列传二 宗室·薛居正
  ●附录诸跋·确庵耐庵
  东都事略卷九十四 ·王称
  ◎兵五·徐天麟
  元史续编卷十·胡粹中
  卷三吏政·郑观应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四·佚名
  第十卷 清举人 (一)·缪荃孙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一·刘凤
  五○、吴起仕鲁考·钱穆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吴晗
  182.杯酒释兵权·林汉达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澹居禅师至仁(澹居稿)·顾嗣立

    至仁,字行中,别号熙怡叟,鄱阳人。得法于径山元叟端和尚,驻锡苏州万寿寺。博综经传,贡尚书泰甫、黄侍讲晋卿皆服其说,虞文靖公称其文醇正雄简有史笔,宗门之子长也。其诗句如:「松间石榻春云护,花底山尊夜月开。」「沙渚草香流水

  • 阿里西瑛·隋树森

    阿里西瑛,又名木八剌,字西瑛,省称里西瑛,元曲家阿里耀卿之子。西域人,生卒年不详。约元延祐(一三一四)至至正初年(一三四一)在世。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一言其“躯干魁伟,故人咸曰长西瑛”。《农田余话

  • 韦序·佚名

    台湾杂咏合刻韦序「海音」七绝百首,广文刘芑川先生作也。先生,侯官名孝廉。学问渊博,行文如翻水成;工四六词赋,而尤邃于诗。着有外丁卯桥居士初稿及东洋小草各若干卷;凡世道人心、交游遭际,有所枨触,辄于诗发之,其音雅矣。屡应

  • 卷六十三 漢紀五十五·司马光

      起屠維單閼(己卯),盡上章執徐(庚辰),凡二年。   孝獻皇帝建安四年(己卯、一九九年)   春,黑山賊帥張燕與公孫續率兵十萬,三道救之。未至,瓚密使行人齎書告續,使引五千鐵騎於北隰之中,起火為應,瓚欲自內出戰。紹候得其書,如期

  • 南夷纪·张瀚

    余参藩闽中时,二天使至,一郭给事汝霖,一李行人际春,奉命出使琉球,由福州长乐县之石澳出海洋。余与俞宪副曰德供护送之役,登其封船。船长一十六丈,阔三丈六尺,桅高与船等。桅上斗中坐四人,四面各占风色,日夜寝处其上,其人攀援附索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  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南唐书卷十七·马令

    宋 马令 撰义死传下第十二皇甫晖山东人也事石晋为宻州刺史虏防中原晖与秦州刺史王建来归授神衞军都虞侯俄拜江州节度使周师伐淮南晖率江州屯兵防刘彦贞等以拒周师彦贞举止躁挠失大将体而晖独持重军阵整肃士乐用命虽

  • 二四 诚房的房客·周作人

    写到这里,笔又要岔开去,关于诚房的事,先来说几句。诚房的先人是十四老爷,与兴房的苓年公是亲兄弟,他生有两个儿子,长号子林,次号子传。子林的妻早死,他在河南作客,就死在那里,儿子凤桐,养在外婆家,后来回到周宅,有些轶事,收在《阿Q

  • 卷一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八刑部十三司门科诸司职掌律令宫卫    关津    邮驿军政    廏牧    营造河防宫卫明律太庙门擅入凡擅入太庙门及山陵兆域门者杖一百太社门杖九十未过门限者各减一等守卫

  • 卷三 三之二·孔颖达

    《蝃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不齿者,不与相长稚。○蝃蝀,上丁计反,下都动反。《尔雅》作“螮蝀”,音同。长,丁丈反。[疏]“《蝃蝀》三章,章四句”至“不齿”。○正义曰:作《蝃蝀》诗者,言能止当时

  • 提要·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朱子五经语类     五经縂义类提要【臣】等谨案朱子五经语八十卷国朝程川编川字鄜渠号春昙钱塘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是书成于雍正乙巳乃川肄业敷文书院时所刋取朱子语録之説五经

  • 卷十八·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十八<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十八<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十八<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十八<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十八<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卷

  • 儒效第八·荀况

    [题解]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雅儒、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的重要性。[原文]8.1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1),恶

  • 卷七十九·道世

    △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於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後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

  • 僧才训练班训词·太虚

    ──三十四年夏作──“后世号称做事的人,往往不学无术,卑污苟且;而号做学问的人,又往往死于章句之下,做古人奴隶;其最大病根,就是把学问、事业分做两截”。此言道得其半。犹有号称做修证工夫者,又往往拘身静独,于读书涉群亦拨

  • 卷二十六·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一者、诸佛身无失,二者、口无失,三者、念无失,四者、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七者、欲无减,八者、精进无减,九者、念无减,十者、慧无减,十一者、解脱无减,十二者、解脱知见无

  • 南园漫录·张志淳

    地理杂志。明张志淳撰。十卷。志淳,自号南园野人,宁江(今云南勐海)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 著有《永昌二芳记》。张氏以其见闻,杂考史志,仿洪迈《客斋随笔》、罗大经《鹤林玉露》体例,纂为是编。成书于嘉靖五年(1526),

  • 赤松子章历·佚名

    作者不详。假托赤松子之名的道教经书,今人考其约产生于南北朝。全书六卷,主要内容是天师道上章科仪。卷一述太上下降鹤鸣山授张天师正一盟威符箓一百二十阶及千二百官仪、三百大章法文秘要,救治人物,天师遂迁二十四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