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安重诲传

安重诲,应州人。他的父亲福迁是晋的将官,以骁勇闻名。梁军到郓州攻朱宣,晋兵去救,宣败,福迁战死。

重诲年少跟随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明宗镇守安国,用他当中门使,直到在魏兵变时,明宗重大决策都和重诲及霍彦威商议决定。明宗即帝位,用他当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诲坚持不肯接受,改任兵部尚书,枢密使的职务不变。在位六年,累升为侍中,兼中书令。

重诲自从当中门使,已经成为亲信,当了佐命大臣,担任机密重任,事无大小,都参与决策,他的权势震动天下。虽然他尽忠劳心,做了一些有益的事,但是恃功骄宠,作威作福,身旁没有了贤人君子的帮助,只他个人决定,祸乱不断产生,直到臣主俱伤,几乎灭族,这是非常可悲的啊!

重诲出行,经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他的前导,重诲大怒,立即在御史台门前斩了马延,然后再向皇帝报告。那时,随驾官署军士桑弘迁殴打相州录事参军,亲从兵军使安虔,跑马冲撞宰相前导。弘迁因罪处死,虔只受杖刑罢了。重诲因为斩了马延,只得请求皇帝处分,明宗不得已同意了,从此以后御史、谏官都不敢再说话了。

宰相任圜为判三司,因为职务上的事和重诲发生争论,不能如愿,圜很愤怒,以病辞职回到磁州老家居住。朱守殷在汴州谋反,重诲派人假传诏命杀圜,然后向明宗报告,诬告圜与守殷通谋,明宗知道也不追究。重诲害怕天下议论他,规定三司积欠二百余万免收,想借此取悦民心搪塞罪责,明宗不得已,同意下诏免税。重诲作威作福的事是很多的。

当时,四方奏事,都先报重诲然后才报明宗。河南县献喜禾,一茎五穗,重诲看了说“:假的。”把这人用鞭子打了一顿赶走。夏州李仁福进献白鹰,重诲拒绝不要,次日,报告说“:陛下诏告天下不得献鹰,而仁福违诏献鹰,臣已拒绝了。”重诲出去后,明宗秘密派人取来,把鹰放在西郊,对左右说:“不要使重诲知道!”宿州进贡白兔,重诲说:“兔阴险狡诈,虽白有啥用?”拒收也不报告。

明宗为人虽然宽厚,然而他那种夷狄的野蛮性格还是喜欢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的马瘦而且死得多,应判死罪,重诲谏阻说:“如果天下人听说是因为马的缘故杀一军使,会说是把牲畜看得太贵而把人看得太贱。”令方因此得免死。明宗派回鹘侯三驰快马传事回其国。侯三到达醴泉县,县很偏僻,无驿马,县令刘知章出猎,随时给马,侯三将这事报告明宗。明宗大怒,捕知章到京城,要将他杀掉,重诲从容的为他说话,知章才得免死。他所做尽忠有益的好事也不少。

重诲既然以天下为己任,想内为社稷大计,外制诸侯称霸。然而他轻信韩玫的谗言,而拒绝钱..的臣服;徒劳无益地陷彦温于死地,而不能消除潞王之患;李严一出而知祥二心,仁矩未至而董璋叛乱;四方骚动,到处兴师动众,如浇油止火,相反越烧越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独见之虑,祸乱所生了。

钱..据有两浙,号吴越王,自梁到庄宗,常用不同的礼节,用来笼络使其臣属而已。明宗即帝位,派使者到京城朝贡,寄书重诲,其礼傲慢。重诲愤怒但未发作,就派他喜爱的官吏韩玫、副供奉官乌昭遇再使于..。玫恃重诲的势力,多次凌辱昭遇,借酒发疯,用马鞭打他,..想报告这件事,昭遇认为有辱国家,坚决制止了。玫还,反进谗言对重诲说:“昭遇见..,舞蹈称臣,还把朝中的事私下告诉..。”昭遇被判刑死狱中,又下诏削夺..的官爵,以太师告老回家,于是钱..断绝与唐的关系。

潞王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认为从珂不是明宗的亲生儿子,以后必然成为国家的祸患,就想阴谋害死他。从珂到黄龙庄阅马,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闭城叛变。从珂派人对彦温说:“我对你很好,你为什么造反呢?”回答说:“彦温不是叛变,得枢密使公文,请你回朝廷啊!”从珂走到虞乡,快马向朝廷报告。明宗怀疑这件事,想弄明白,就派殿直都知范氲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给彦温,升彦温为绛州刺史引诱来捉拿他。重诲坚持请求用兵,明宗不得已,派侍卫指挥使药彦稠、西京留守索自通率兵讨伐,告诫说“:为我生擒彦温,我要自己审讯这件事。”彦稠等攻破河中,按照重诲的意思斩了彦温灭口。重诲率群臣称贺,明宗大怒说“:我家事还没了,你们不应该致贺!”从珂罢去镇守,住在清化里家中。重诲多次示意宰相说从珂失守,应该治罪。冯道因此要求依法处治。明宗愤怒说“:我儿被奸人所害,事未辨明,你们说这种话,是不想我儿活了吗?”赵凤说:“《春秋》追究元帅的责任,为的是鞭策臣子。”明宗说“:这都不是你们的意思啊!”冯道等害怕而退回。过了几天,冯道等又请求依法治从珂的罪,明宗顾左右而言他。次日,重诲亲自去说此事,明宗说“:你想怎样处置,我都同意你的意见!”重诲说:“这是父子之间的事,我说不合适,由陛下自己决定!”明宗说:“我当小校时,衣食不能自足,此儿为我提石灰,拾马粪,相依为命,现在我贵为天子,难道还不能庇护他?叫他住在家里不出门,也不过问公事!”重诲不敢再说。

孟知祥镇守西川,董璋镇守东川,二人都怀异心,重诲每事限制,务必限制他们的野心,凡是两川守将更替,多用自己的亲信,必用精兵相从,渐令分戍诸州以备缓急。二人发觉了,认为要害自己,更加不安。接着又派李严为西川监军,知祥大怒斩严;又分阆州为保宁军,用李仁矩为节度使以限制董璋,并且削减他的地盘,璋派兵攻杀李仁矩。祥、璋二人都反了。唐兵派到蜀地共有三万人,后来知祥杀璋兼并两川,唐的精兵都留在蜀。

起初,明宗到汴州,重诲建议乘胜伐吴,明宗不同意。后来户部尚书李..得到吴国间谍提供的消息“:徐知诰想以吴国归附称藩,愿得安公一言为信。”..立即引间谍见重诲,重诲大喜以为真有其事,把玉带给间谍,叫他送给知诰做信物。开始没向明宗报告,过了一年多,知诰一点消息都没有,才报告这件事,并贬..为行军司马。不久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十将张俭告变,说“:枢密承旨李虔徽说他的客人边彦温讲:重诲私募士卒,准备兵器,想自己伐吴。又与间谍有私交。”明宗问重诲,重诲惊慌,请求追究这件事。明宗起初很怀疑,大臣都为他辩解,后来明宗才告诉重诲是彦温说的,于是当堂追问彦温,原来是谎言,于是君臣相互大哭一场。彦温、行德、俭都被灭族。重诲因此请求解除职务,明宗安慰他说:“事已辨清,你不要记在心中。”重诲不断请求,明宗发怒说:“放你走,我不怕没人!”叫武德使孟汉琼至中书催冯道等人商议替代重诲的人,冯道说:“诸位假若照顾安公,让他罢去,是解除了他的祸患啊。”赵凤认为大臣不可轻动,于是以范延光为枢密使,重诲任职如故。

董璋等人反叛,派石敬瑭去讨伐,川路险阻,粮运艰难,每运一石,送到一斗。潼关以西,民众苦于运输,往往逃到山林当盗贼。明宗对重诲说:“形势这样艰难,我应当自己去做。”重诲说:“这是臣的责任呀!”于是请行。关西民众听说重诲自己来,都很害怕,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慌。督促粮运,日夜不绝,累死路途的人不计其数。重诲经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请到寝室,使其妻子奉事左右很殷勤。重诲酒醉,对弘昭说:“前不久被谗言诬陷,几乎无法自保,全靠主上圣明,得以保全家族。”因而感叹流泪。重诲去后,弘昭快马进京报告说:“重诲怨望,不要叫他到行营,怕他生事。”宣徽使孟汉琼从行回来,也说关西人惊慌的状况,并讲重诲的过错和罪恶。重诲走到三泉被召回。经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害怕,驰回京城。还未到,授河中节度使。

重诲罢相后,知道明宗对重诲怀疑的人争着报告重诲的过错。宦官安希伦,常把宫中消息报告给重诲,事发判与重诲交私罪,执行死刑并将尸体示众。重诲更加害怕,忙上奏章告老。以太子太师回家养老;用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派药彦稠率兵到河中防变。重诲子崇绪、崇赞宿卫京师,听此消息当日就跑来见重诲,重诲大惊说:“你们为什么要来?”过一会又说:“这不是你们的意思,是别人指使的。我以一死报国,还有什么话可说?”于是遣送二子去京城,走到陕州进监狱。明宗又派翟光业到河中,看重诲在干什么,告诫说:“有异志,就与从璋将他杀掉。”又派宦官去见重诲,使者见重诲不断哭泣,重诲问原因,使者说“:别人说你有二心,朝廷派药彦稠率兵来了!”重诲说:“我死也不推卸责任,何必劳朝廷兴师,加重主上的忧虑。”光业至,从璋率兵包围重诲的住宅,到庭上拜见。重诲出来答拜,从璋用铁木过打他的头,重诲妻上前抱住大喊说:“令公死也不晚,何必如此?”又打她的头,夫妻都死了,流血满庭。从璋没收他家产,不过数千缗而已。明宗下诏,说他断绝钱..的归顺,导致孟知祥、董璋反叛,又要求伐吴,都是他的罪。同时杀他两个儿子,其余子孙免死。

重诲得罪,知道自己会死,叹气说:“我虽然应当死,但只恨没有能够给国家除掉潞王!”引以为恨。

唉!史官失职久了!我读梁的简帖,看见敬翔、李振当崇政院使,凡是圣旨,通知宰相执行。宰相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再请圣旨决定,写成简帖交给崇政使上奏,得到圣旨就再通知宰相执行。梁的崇政使相当于唐的枢密使的职务,执行上传下达的任务,唐朝常用宦官任此职务,到梁为避免宦官之祸,开始改用文士,备顾问,参与谋议,没有成为对外专门办事的机构。到崇韬、重诲当崇政使时才恢复枢密使的名称,然而实权已经超过宰相了。后世继承下来,相权一分为二,文事属宰相,武事属枢密。枢密的权力既重,宰相从此失掉了职权。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四·志第一百三十七·食货下六·脱脱
  卷一百二十一·毕沅
  卷之五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贞妃殉节·蔡东藩
  卷三十一·朱熹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徐乾学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卷四·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纪昀
  七四九 全书处汇核十至十二月缮写全书讹错及总裁等记过清单·佚名
  忽怜传·宋濂
  ●皇朝通典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八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十八接武【上】德宗皇帝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羣臣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庶洽朝野

  • 黄裳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裳(1044-1130)字冕仲,号演山,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举进士第一。政和中知福州。官至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喜道家玄秘之书,自称紫玄翁。建炎四年卒,年八十七。《宋史翼》有传。著有《演山集》六十卷。词

  • 杜甫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

  • 第三十六回 扶钱凤即席用谋 遣王含出兵犯顺·蔡东藩

      却说明帝谋讨王敦,虽与郗鉴定有密谋,究竟事关重大,王室孤危,未便仓猝从事。那王敦谋逆的心思,日甚一日。敦有从子允之,年方总角,性甚聪警,为敦所爱。一夕,侍敦夜饮,稍带酒意,便辞醉先寝。敦尚未辍席,与钱凤等商议逆谋,均为允

  • 读礼通考卷一百八·徐乾学

    丧制一干学案丧制者何也今日通行之制也其冠以古制者何本所自也士子贡举之制汉所独严至今无变抑亦礼教之始也故次之职官忧服略定扵唐淆扵五代宋赖诸儒之力行金元益轻矣眀洪武间稽古定制而本朝益为精详传之万世可也武臣

  • 钦定金史语解卷九·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金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金史语解卷九人名多罗约索 【礼仪也卷三作特列遥设】雅里 【肉也从史卷三原文】博【尔】苏 【蒙古语饽饽也卷三作勃剌速卷七十一作勃剌淑并改】

  • 一二 办公事·周作人

    鲁迅在会馆里的工作时间大抵在夜间,晚饭后如没有来客,也是闲谈,到九十点钟回到自己的房里,动手工作,大概总到一两点钟才睡觉。第二天早上在十时前起来,照例什么点心都不吃,洗过脸喝过茶便往教育部去了。他在那里办的也只是例

  • 序·张廷玉

    御制词林典故序词林典故书成大学士张廷玉等以序请朕惟六经之士岂易言哉而况跻玉堂而列芸署者尽六经之彦也木天故事历代沿革具见於斯则又何言惟是国家重馆阁之选极优遇之隆讵止蜚其英声将以华国而已哉如濓溪所谓文以载

  • 瓦剌传·张廷玉

    瓦剌,是蒙古的一个部落,位于鞑靼的西面。元朝灭亡时,元朝的大臣猛可帖木儿占领了该地。猛可帖木儿死后,他部下的人马分为三大支,其首领分别是: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明成祖继承皇帝位后,派遣使者前往瓦剌谕告登基的消息。

  • 卷第九十七·佚名

    军职三王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加恩制同上门下。礼毕禋天。恩覃率土。伊方面专统戎之寄。而山河分作翰之权。三神终大飨之仪。百顺均受厘之锡。都虞候、天平军节度、郓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

  • 卷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五旗分志五八旗佐领五【正黄旗满洲佐领 正黄旗包衣佐领管领】正黄旗满洲佐领下【四参领至五参领】第四参领第一佐领原系国初以都督兼扎尔固齐【汉文

  • 读书録卷十一·薛瑄

    诚即五常之实理非五常之外别有诚也如实有是仁实有是义实有是礼实有是智是也即理而物在其中即物而理无不在如未有此宫室已有此宫室之理及有此宫室而理即在宫室之中如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及有天地万物而理即在

  • 春秋诸国统纪卷三·齐履谦

    元 齐履谦 撰周王第二周姬姓其先后稷封邰夏后之衰不窋奔戎太王去邠居岐文王始兴武王克殷而有天下都于镐京自武王十二世至平王宜臼东迁洛邑是谓东周平王四十九年春秋之始平王 桓王 庄王 僖王 惠王 襄王顷王 匡

  • 卷二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六复次善现,汝观何义言:即眼触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耳鼻舌身意触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具寿善现答言:世尊,若眼触若耳鼻舌身意触。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眼触增语及耳鼻舌身意触增语。此增

  • 与法尊书(六十通)·太虚

    一法尊喇嘛慧览:前年以得座下来信云:“与昌都某格西可偕来华弘化”,乃就川东筹设世界佛学院系统中之一汉藏教理院,以会通汉藏佛教之理为目的。今已正式成立,其院址之殊胜,经费之充裕,不但为世佛苑系统中各院之冠,且于汉地各学

  • 卷第十一·佚名

    鞞婆沙论卷第十一阿罗汉尸陀槃尼撰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译四等处第三十四四无量等慈悲喜护。问曰。何以故次禅说无量等。答曰。从禅生故次说等禅。有余功德次说无量等。问曰。无量等有何性。答曰。慈悲护无贪性取彼共

  • 卷第八·行策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八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疏二初随章叙

  • 小鸣稿·朱诚泳

    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