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虚幻的东西,实在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最重要的。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全部章节目录

(1)序言
(2)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3)急欲见佛易著魔
(4)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5)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6)勿慕见境
(7)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8)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9)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10)念佛三昧不易得
(11)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2)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3)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4)魔境胜境之分别
(15)不可著外境相
(16)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7)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8)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9)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20)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1)念佛勿闭目
(22)不可著怕魔
(23)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4)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5)怨天尤人易著魔
(26)不可刻期求往生
(27)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8)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9)大妄语决堕地狱
(30)心存速证易着魔
(31)破见之罪甚重
(32)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3)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4)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5)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6)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7)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8)不可落狂慧
(39)不可著空魔
(40)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1)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2)拨无因果为魔说
(43)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4)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5)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6)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7)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8)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9)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50)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1)不可约教而遗机
(52)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3)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4)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5)不可妄期圣证
(56)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7)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8)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9)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60)学佛当具择法眼
(61)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2)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3)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4)法门须量力而修
(65)勿欲为千古高人
(66)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7)邪魔惑世
(68)扶乩绝非正法
(69)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70)外道大略之相
(71)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2)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3)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4)指归净土
(75)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6)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7)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8)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9)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80)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1)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2)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3)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4)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5)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6)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7)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8)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9)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90)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猜你喜欢
  法集要颂经·佚名
  正法华经·佚名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善乐长者经·佚名
  圣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顶经观自在王如来修行法·佚名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佚名
  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
  大乘掌珍论·清辨
  大乘二十颂论·龙树
  圣者文殊师利发菩提心愿文·佚名
  清净毗尼方广经·佚名
  佛母经·佚名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佚名
  屾峰宪禅师语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猾虏·姚茂良

    【新水令】〔净上〕平生胆气最刚强。敢把南朝压量。俺吃的是滑秃秃美酪酥毡帐裏醉卧好风光。俺将大宋呵。搅扰的地乱天荒。端的是人强马壮。曲袖飘飘舞茜纱。骆驼■〈燕〉蹀弄琵琶。雪花舞处多黄

  • 提要·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四 劎南诗槀        别集类三【宋】 提要 【臣】等谨案劎南诗稾八十五卷宋陆游撰游有南唐书已着録是集末有嘉定十三年游子朝请大夫知江州军事子虡跋称游西泝僰道乐其风有终焉之

  • 卷405 ·佚名

    魏野 冬日书事 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魏野 冬日述怀 瘿枕闲欹苇箔褰,浩然情性雪晴天。 却嫌雏鹤饶声气,惊觉

  • 序歌·刘半农

    (用绍兴话)周作人半农哥呀半农哥,偌真唱得好山歌,一唱唱得十来首,偌格本事直头大。我是个弗出山格水手,同撑船人客差弗多。头脑好唱鹦哥调,我是只会听来弗会和。我弗想同带来扳子眼,也用弗着我来吹法螺。今朝轮到我做一篇小序

  • 卷八百七十一·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一甘洽与王仙客互嘲【二人相友善互以姓相嘲】王计尔应姓田为你面拨獭抽却你两边【洽】甘计尔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仙客】阎敬爱题濠州高塘馆【敬爱

  • 总目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八李绅【四卷】崔公信杨虞卿杨汝士陈至赵蕃【共一卷】鲍溶【三卷】卢钧范传质贾謩陈彦博唐扶陶雍郭周藩侯冽王质高铢【共一卷】舒元舆【一卷】卢宗囘周匡物廖有方

  • 咏史诗巻下·胡曾

    唐 胡曾 撰沙丘年年游览不曾停天下山川欲遍经堪笑沙丘才过处銮舆风过鲍鱼腥【秦纪三十七年亲巡天下至平原而病七月丙寅崩于沙丘丞相李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不发丧棺载輼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

  • 第一百回 招寇乱秦关再失 迫禅位晋祚永终·蔡东藩

      却说姚泓幼子佛念,年才十二,他料乃父出降,未足自全,因涕泣语泓道:“陛下今虽降晋,亦必不免,还不如自裁为是。”泓怃然不应。佛念竟自登宫墙,跃坠下地,脑破身亡。倒是一个国殇。泓率妻子及群臣诣镇恶营前乞降,镇恶命属吏收

  • 卷之五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凡例·林献堂

    一、谱牒重修自坚公至路下七祖,是为公谱;自路下七祖以下,是为私谱(路下七祖子亨、子贵、子贤、子慕、子齐、子华、子渊)。一、自坚公受姓至六十四代孙禄公入闽,是为开闽一世祖;其二十一代孙子慕公入漳州平和

  • 卷三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一礼部仪制清吏司贡举凡贡举之法太学及直省府州县学诸生三年宾兴试於顺天府各布政使司曰乡试取其中式者贡於部合天下贡士大比之曰会试取其中式

  • 卷六、削平流寇·黄鸿寿

    顺治元年,夏四月,流寇李自成自永平遁还京师,僭帝号于武英殿,遂奔山西。吴三桂破自成于山海关。自成走永平,三桂追至,自成遣使赴其军中议和。三桂曰:&ldquo;归我太子、二王而复可。&rdquo;自成出太子见三桂,三桂先令守备张成指

  • 易经·序卦传·佚名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 第十九章 5·辜鸿铭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辜讲孔子的同一位学生(子夏)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准确地知道什么还没有学到,每月都不会忘记所学的东西,肯定会变成一位知识渊博的人。”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一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动品第一如佛婆伽婆。及阿罗汉说。如是我闻。一时佛世尊住舍卫大城。毗舍佉优婆夷鹿子母精舍。莲花重阁。与大比丘众。一切阿罗汉。诸漏已尽。逮得己利。尽诸有结

  • 四分律卷第三(初分之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十三僧残法之二佛在舍卫国,时迦留陀夷闻世尊所制戒,不得弄阴堕精、不得身相摩触,便持户钥在门外立,伺诸妇女若居士家妇女来,语言:“诸妹!可入我房看。”将至房中已,向彼以欲心粗恶语。诸女

  • 周易图书质疑·赵继序

    清赵继序撰。二十四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说《易》,多取卦变,兼采汉、宋之学;其辨河图、洛书,不主陈抟、邵雍之说。原本不分卷,《四库全书》馆臣为厘定二十四卷。《提要》指出:“其书以象数言《易》,而不主陈、邵

  • 成实论·佚名

    梵名Satyasiddhi -s/a^stra 。凡十六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Harivarman )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三年至十四年(411~412)间译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成实宗之根本经典。‘成实’即‘成四谛之实’之意。论中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