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都事略

南宋王称撰,共130卷。东都,指北宋都城河南开封府。《东都事略》记载北宋九朝的史事,起自太祖建隆,止于钦宗靖康。成书于《宋史》之前,有些史料是《宋史》中所没有的。以北宋都开封称东都而命名。其父王赏曾任实录修撰,称承家学,以实录国史为本,旁搜公私著述,采辑成编。上起太祖,下迄钦宗,共9朝。凡本纪12、世家5、列传105、附录8,叙事约而赅,对研究宋史有较大参考价值。

《东都事略》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东都事略卷一
(3)东都事略卷二
(4)东都事略卷三
(5)东都事略卷四
(6)东都事略卷五
(7)东都事略卷六
(8)东都事略卷七
(9)东都事略卷八
(10)东都事略卷九
(11)东都事略卷十
(12)东都事略卷十一
(13)东都事略卷十二
(14)东都事略卷十三
(15)东都事略卷十四
(16)东都事略卷十五
(17)东都事略卷十六
(18)东都事略卷十七
(19)东都事略卷十八
(20)东都事略卷十九
(21)东都事略卷二十
(22)东都事略卷二十一
(23)东都事略卷二十二
(24)东都事略卷二十三
(25)东都事略卷二十四
(26)东都事略卷二十五
(27)东都事略卷二十六
(28)东都事略卷二十七
(29)东都事略卷二十八
(30)东都事略卷二十九
(31)东都事略卷三十
(32)东都事略卷三十一
(33)东都事略卷三十二
(34)东都事略卷三十三
(35)东都事略卷三十四
(36)东都事略卷三十五
(37)东都事略卷三十六
(38)东都事略卷三十七
(39)东都事略卷三十八
(40)东都事略卷三十九
(41)东都事略卷四十
(42)东都事略卷四十一
(43)东都事略卷四十二
(44)东都事略卷四十三
(45)东都事略卷四十四
(46)东都事略卷四十五
(47)东都事略卷四十六
(48)东都事略卷四十七
(49)东都事略卷四十八
(50)东都事略卷四十九
(51)东都事略卷五十
(52)东都事略卷五十一
(53)东都事略卷五十二
(54)东都亊略卷五十三
(55)东都事略卷五十四
(56)东都事略卷五十五
(57)东都事略卷五十六
(58)东都事略卷五十七
(59)东都事略卷五十八
(60)东都事略卷五十九上
(61)东都事略卷五十九下
(62)东都事略卷六十
(63)东都事略卷六十一
(64)东都事略卷六十二
(65)东都事略卷六十三
(66)东都事略卷六十四
(67)东都事略卷六十五
(68)东都事略卷六十六
(69)东都事略卷六十七
(70)东都事略卷六十八
(71)东都事略卷六十九
(72)东都事略卷七十
(73)东都事略卷七十一
(74)东都事略卷七十二
(75)东都事略卷七十三
(76)东都事略卷七十四
(77)东都事略卷七十五
(78)东都事略卷七十六
(79)东都事略卷七十七
(80)东都事略卷七十八
(81)东都事略卷七十九
(82)东都事略卷八十
(83)东都事略卷八十一
(84)东都事略卷八十二
(85)东都事略卷八十三
(86)东都事略卷八十四
(87)东都事略卷八十五
(88)东都事略卷八十六
(89)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上
(90)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下
(91)东都事略卷八十八
(92)东都事略卷八十九
(93)东都事略卷九十
(94)东都事略卷九十一
(95)东都事略卷九十二
(96)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上
(97)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下
(98)东都事略卷九十四 
(99)东都事略卷九十五
(100)东都事略卷九十六
(101)东都事略卷九十七
(102)东都事略卷九十八
(103)东都事略卷九十九
(104)东都事略卷一百
(105)东都事略卷一百一
(106)东都事略卷一百二
(107)东都事略卷一百三
(108)东都事略卷一百四
(109)东都事略卷一百五
(110)东都事略卷一百六
(111)东都事略卷一百七
(112)东都事略卷一百八
(113)东都事略卷一百九
(114)东都事畧卷一百十
(115)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一
(116)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二
(117)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三
(118)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四
(119)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五
(120)东都事畧卷一百十六
(121)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七
(122)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八
(123)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九
(124)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
(125)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一
(126)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二
(127)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三
(128)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四
(129)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五
(130)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六
(131)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七
(132)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八
(133)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九
(134)东都事略卷一百三十

猜你喜欢
  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
  契丹国志·叶隆礼
  翰苑遗事·洪遵
  两晋通俗演义·蔡东藩
  春冰室野乘·李岳瑞
  后金檄明万历皇帝文·努尔哈赤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古史·苏辙
  春秋大事表·佚名
  明亡述略·锁绿山人
  白话陈书·姚思廉
  张积中传·胡朴安
  巡台退思录·刘璈
  书录·董史
  丁文江的传记·胡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善扛·唐圭璋

      善扛字文鼎,别号解林居士。商王元份六世孙。绍兴十一年(1141)生。曾守蕲州及处州。淳熙年间卒。   传言玉女   上元   璧月珠星,辉映小桃秾李。化工容易,与人间富贵。东风巷陌,春在暖红温翠。人来人去,笑歌声里。

  • ◆立雪先生刘清叟(立雪稿)·顾嗣立

    清叟,字立雪,江西人。少年才气卓荦,连蹇不第。中更世故,蹙頞悲吟,鳏居隐处,年踰七十而终。同门生邓光荐序其第五稿曰:余尝评君一生,琢对匠语,洗削治择,齿牙间纚纚有声,大率成就「精切」二字而已。今皮毛落尽,孤立兀然,雷霹之琴,火成

  • 沈曾植·龙榆生

    沈曾植字子培,号异斋,晚号寐叟,浙江嘉兴人。道光三十年(一八五○)生。光绪庚辰(一八八○)进士,官至安徽布政使。清亡,侨寓上海,为一代儒宗。学识淹博,尤精於西北史地。所居海日楼,中外学人争往质疑问字,座客常满。

  • 卷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六预宴九十一人诗一百三首【天坛六品官】常 清【年六十九】尧典首钦若周雅媺昭事圣人与天通精禋有深意我皇自即阼逮今五十年三大祀必亲弗懈滋益防先一日誓戒视版省牲豆玉

  • 卷之三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春正月。癸酉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记注  ○遣官祭太庙后殿。早事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拈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九十七 列传二百九十七·纪昀

    列传元 【五十一】○元五十一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 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雅克特穆尔阿尔哈雅巴延托克托△喀喇托克托喀喇托克托父雅雅由康国王封云中王阿实克布哈之弟也托克托姿貌魁梧少从其兄阿都玛勒猎于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二·纪昀

    列传辽 【六】○辽六耶律额特埒哈里窦景庸 耶律音济杨绩赵徽王观耶律吉逊 耶律阿苏耶律俨刘伸耶律呼哩杨遵勖 王棠牛温舒 耶律达鲁萧道 拉 耶律唐古萧德勒岱萧绰哈萧扬阿 耶律珠展萧托斯和耶律阿息保萧 伊苏 苏

  • 崔光传·魏收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名为高祖所赐,东清河俞阝人。祖名旷,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定居青州时水。慕容氏灭亡之后,出仕刘义隆政权,任乐陵太守。父亲灵延,任刘骏的龙骧将军,长广太守,与刘..的冀州刺史崔道固一起抵抗国军。慕容白曜平

  • 仪制七·徐松

    拜表例【宋会要】宋朝之制,每正、冬不受朝。及郡国大庆瑞、奉上尊号、请行大礼,宰臣率文武(郡)[群]臣或并内诸司使、三班、诸军将校、蕃夷酋长、僧道、耆老等诣东上合门拜表,西京留守率留守司百官五日一上表起居。车驾巡

  • 卷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三吏部十二诸司职掌在京未入流品衙门吏攅满日於九品衙门吏员内用九品衙门吏攅满日於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内用八品衙门司吏七品衙门典吏满日於七品衙门书吏六品衙门典吏内用七品衙门书吏满

  • 卷二二·邱濬

    ▲贡赋之常 《禹贡》:冀州,厥赋惟上上错(上上,第一等。错,杂也。谓杂出第二等也);兖州,厥赋贞(贞,正也。赋以最薄者为正),厥贡漆丝(兖地宜漆宜桑),厥篚(竹器,盛布帛者)织文(锦绮之属);青州,厥赋中上(第四等),厥贡盐絺(细葛),

  • 卷十二·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十二高淳张自超撰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柏举之战至是十三年而始报蔡亦见楚之积弱难振矣虽迟至十三年而卒报蔡亦见楚之蓄愤不释矣楚灭顿灭胡而后及蔡视乎大小强弱之

  • 序·颜元

    【颜元钞录家礼序作为礼文手钞序。】子朱子曰:「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家日用之常体,固不可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纪纲人道之始终,虽其行

  • 华严隆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隆。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曰纵观都市。归尝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

  • 佛教之初输入附寻二:《四十二章经》辨伪·梁启超

    红衣罗汉图 赵孟頫 辽宁省博物馆藏赵孟頫的人物画大多出于想象,但也有写实之作,只是传世较少,此《红衣罗汉图》堪称代表作之一。图中身着红色袈裟的罗汉盘腿坐于大树下面的青石之上,左手前伸,神态安详坚毅,似在说法。根

  •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七(译经东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东晋录者。宣帝曾孙。琅玡武王后。恭王瑾之子。名睿字景文。初生之晨内有神光一室尽明。白毛生于目角之左。眼有精曜[目*需]睇眄炜如也。累官使持节安东将军

  • 摄论章卷第一·佚名

    摄论章卷第一在四能庄严出世间法。五以出世法故最□□□□□□□□□□□□□□□□□能益物者。三种境界是无上福田有心归仰起□□□意□□□□□行住于一地乃至十地得无上菩提。天魔外道师及弟子违陀等经□□□□□

  • 荣枯鉴·冯道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